产业基金推动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动力机制和模式论文

2025-03-03 16:31:0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旅游产业绿色转型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产业基金发挥着调整产业结构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明晰产业基金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及路径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福建省的实践探索为基础,分析多种类型产业基金组合应用推动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动力机制和模式。
[摘要]旅游产业绿色转型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产业基金发挥着调整产业结构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作用,明晰产业基金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及路径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福建省的实践探索为基础,分析多种类型产业基金组合应用推动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动力机制和模式。首先,梳理产业基金的概念和类型。其次,分析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内涵和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基金在源头治理、基础保障和绿色引导三个层面推动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动力机制。最后,结合福建省的实践探索进一步拓展“产业基金组合+文旅+碳汇”“产业基金组合+产品创新+绿色消费”“产业基金组合+智能技术+智慧旅游”三种模式,以期为深刻理解产业基金组合如何推动旅游产业绿色转型提供具体思路。
[关键词]产业基金,旅游产业,绿色转型
0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并就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作出专门部署。因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故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探索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助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绿色转型1。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民生产业[2],对其绿色转型资源保障和体制机制的积极探索是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实践中,旅游产业由于具有外部环境依赖性、低技术壁垒、高资本需求和长投资周期等特质,往往不符合风险投资者的偏好,而旅游产业的绿色转型又进一步增加了投资成本。因此,产业基金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工具,在推动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应积极作为,发挥引导与保障作用。2024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福建省旅游产业基金:创新驱动,开拓文旅发展新境界》,明确了旅游产业基金推动福建省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基本任务和方向。结合福建省的实践经验,旅游产业的绿色转型可以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包括旅游产业基金、绿色产业基金和农业产业基金等不同类型产业基金的引导和保障作用,探索多种类型产业基金组合使用的新发展路径。
1产业基金的概念与类型
产业基金在金融产品分类上属于私募股权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的范畴,运作方式主要是通过私募的方式筹集资金,投资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主要目标是通过投资提升企业价值,实现资本的增值3]。我国的产业基金一般由政府、企业或金融机构出资,通过募集社会资本投资于特定产业或项目,在实现资本增值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往往也肩负着推动行业转型、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创新等使命。
产业基金分类方式有多种,如可以按投资阶段、组织形式、设立发起人等方式进行分类。本文研究重点是产业基金如何推动旅游产业的绿色转型,因此主要围绕能够投资和应用于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产业基金,结合投资方向探讨其中的三种类型。
1.1绿色产业基金
绿色产业基金专注于投资与支持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项目或企业。绿色产业基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空气污染、水污染、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在环保运动的推动下,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相继成立了将环保指标纳入考核系统的绿色产业投资基金[4]。随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使得投资者认识到投资环保绿色项目有可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进一步促进了绿色产业基金的发展5]。我国绿色产业基金的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2020年7月,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市揭牌运营,首期募资规模为885亿元。
1.2旅游产业基金
旅游产业基金以支持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目的,投资于文旅相关领域,特别是针对旅游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文旅融合、传统旅游项目改造升级等。我国的旅游产业基金发展起步较晚,具有典型的政策导向和政府主导特征。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中,以“文旅”“旅游”等为关键词检索到此类基金最早成立于2007年。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设立中国旅游产业促进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设立旅游产业促进基金。2018年3月,《国*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旅游产业促进基金并实行市场化运作,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产业基金发展的高度重视[6]。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范围内备案的旅游产业基金为398家,尽管总体数量不多,但对旅游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旅游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3农业产业基金
很多对旅游业来讲很重要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湿地、草地等,也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因此,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绿色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农业产业基金专注于投资农业领域的项目和企业,主要目的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农业企业的股权投资,参与企业的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产业链整合升级[7]。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在之后多年的发展中,农业产业基金已经成为面向“三农”领域重要的金融创新,在城乡资源整合、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8]。在与旅游产业结合的层面,农业产业基金在推动“绿色农业+旅游”项目、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以保护生态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推动绿色乡村旅游等方面也有巨大的潜力。
2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内涵及困境
2.1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必要性
习*平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以及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依赖和保护,这些环境资源不仅是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还是影响游客体验和满意度的关键因素[9]。与此同时,由于许多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特征,旅游发展需要考虑环境资源的承载力,尤其是在自然景区、海滨度假地和文化遗产地等。若不加控制地开发和使用这些资源,超出其承载力,容易导致当地出现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1]。这不仅会降低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福建省的旅游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同样较高。从福建省的5A级景区来看,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福鼎太姥山旅游区、泰宁风景旅游区等省内主要景区大多以丹霞地貌、多样化生物资源、独特的地质资源等闻名,但这些地貌特质和自然景观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此外,福建省拥有广阔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滨度假地,在对其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如果不充分考虑水资源、沙滩资源的承载力,就有可能引发沙滩侵蚀、海洋污染和海洋生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对沿海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综上,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依赖特性和福建省旅游资源的特征,决定了福建省的旅游产业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2.2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内涵
旅游产业绿色转型是指在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绿色转型主要涵盖全产业链绿色化和增强产业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两个方面。
一是全产业链绿色化。全产业链绿色化涉及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包括环境开发、项目建设、旅游交通、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等。在开发阶段,旅游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要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选择环保材料、低能耗设备和节水系统;在项目建设阶段,应推动环保建筑建设,推广绿色建筑标准,确保建筑物在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在交通方面,应鼓励低碳出行的交通方式,倡导公共交通、清洁能源使用,减少因旅游交通产生的碳排放;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应提供更多生态旅游、环保志愿者旅行等更为强调绿色低碳的旅游产品。
二是增强产业可持续性。旅游产业绿色转型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一方面,要积极在旅游行业推行环保认证,如绿色旅游认证、环保标识等,鼓励企业采用可持续的经营方式,为游客提供绿色消费选择;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旅游过程的碳中和,通过节能建筑、低碳交通、植树造林、使用可再生能源等多种手段减少或抵消因旅游活动而产生的碳排放。此外,还应加快推动绿色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通过科学规划、创新营销、精细管理等手段,构建游客、旅游从业者、企业等多主体的绿色旅游产业生态圈,增强绿色旅游的吸引力。
2.3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困境
2.3.1路径依赖导致转型困难
旅游产业的路径依赖是绿色转型的主要障碍之一。旅游行业长期形成的以大规模建设、集中化经营为代表的粗放投资运营模式,已渗入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往往导致对环保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忽视。此外,对于已建成旅游项目的绿色化改造,常常面临高昂的成本和技术难题。例如,老旧建筑的节能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改造过程可能导致经营中断和收入减少,使得旅游企业的改造意愿不强。
2.3.2绿色转型激励不足
旅游产业绿色转型需要新增投资,但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使得企业对此类投资的积极性普遍不强。特别是在经济不稳定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短期投资。另外,绿色旅游投资的融资渠道较为有限,绿色项目具有回报周期长的特征,使其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支持。同时,绿色旅游投资仍缺乏成熟的激励机制,如在税收优惠、政府奖励等方面,导致旅游投资者往往优先考虑经济效益而非环境效益。
2.3.3绿色产品创新难题
绿色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是阻碍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因素。许多绿色旅游产品仅简单地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加入绿色元素,如部分生态游览项目产品结构简单,缺乏互动性、参与性,以及深层次的创新和融合;在设施和服务上,由于缺乏技术创新,难以达到真正的绿色标准;缺乏明确的绿色旅游产品认证标准,使得市场上的绿色旅游产品参差不齐,难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3产业基金推动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动力机制
3.1源头治理
产业基金可以通过投资分类、专项补贴等方式在旅游开发初期就融入绿色原则,从而避免或减轻被投项目在未来运营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产业基金在参与旅游项目的规划阶段,就可以严格规定资金的绿色投向,确保从项目源头考虑绿色环保因素。具体而言,绿色或旅游产业基金可以明确仅投资符合绿色建筑标准或具有减排降碳功能的旅游设施,如环保酒店、生态度假村等。
3.2基础保障
产业基金可以用于投资和改造旅游基础设施,如能源高效建筑、绿色交通体系、污水处理设施、废弃物管理系统等。这些基础设施通常前期投资较大,市场主体的投资意愿普遍不足,但从长远来看,能显著减少环境影响。绿色产业基金、旅游产业基金等基金可以充分采用政府引导、基金结构化安排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此类项目的投资,促使更多绿色基础设施项目在旅游行业得以实施。
3.3绿色引导
产业基金可以通过投资参与大型企业的绿色项目,形成示范效应,以激励其他企业跟随投资绿色项目。例如,绿色产业基金可以直接与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共同开发绿色技术和项目,推动行业标准的提升,使更多企业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另外,可以发挥产业基金的杠杆效应,通过风险补偿等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参与旅游业的绿色转型。
4产业基金推动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模式
4.1生态保护与旅游产品深度融合——“产业基金组合+文旅+碳汇”模式
产业基金组合能够在旅游开发阶段通过产品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绿色转型。例如,福建省旅游产业基金提出了“文旅+碳汇”的基本思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投资三明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形成储备林建设、林下经济、森林康养和碳汇交易相互促进融合的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打造以旅游产业基金和绿色产业基金为核心的基金组合,支持“文旅+碳汇”的模式。由“旅游产业基金+绿色产业基金”组合出资,引导具备绿色资质和开发能力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投资;以森林资源保护为核心,在旅游形式上可以创新开发森林徒步、森林康养、自然摄影、森林研学等相关的旅游模式;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和旅游开发者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提高碳汇能力。这种模式依托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将林业产业、旅游产业和碳金融相结合,推动了旅游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产品的深度融合。
4.2旅游产品创新开发——“产业基金组合+产品创新+绿色消费”模式
旅游产品的创新、升级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具体表现形式。产业基金可以通过支持传统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以及绿色旅游副产品的开发,实现“游、购、娱”等多环节的绿色转型。例如,福建省旅游产业基金尝试开发了“旅游新业态+生态旅游”的模式,通过投资云南湄公河旅游股份,在传统景区内引入动物喂养、动物摄影、动物研学、生态景区等多种功能,实现了“生态旅游+文旅资源+动物互动体验”的多场景融合。这种模式不仅推动了传统旅游景区的绿色转型,还提升了旅游项目的整体价值。同时,旅游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绿色产品等,也是重要的文旅商品,产业基金组合可以通过投资开发绿色旅游附加产品,在“购”的环节推动绿色消费。通过搭建“绿色产业基金+文旅产业基金+农业产业基金”的基金组合,积极推动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转型为文旅产品。例如,福建名城控股集团设立了规模为10亿元的茶产业基金,推动福建白茶产业发展。如果在该模式的基础上能够与其他类型产业基金形成协同关系,如构建“绿色产业基金+文旅产业基金+农业产业基金”的基金组合,探索“绿色消费+文旅+农产品”的组合产品,则有可能实现区域性“绿色品牌+旅游品牌+农业品牌”的共创共赢。
4.3智能化驱动与创新——“产业基金组合+智能技术+智慧旅游”
文旅产业的重点虽然不在科技制造,但文旅产业的高新技术应用必不可少。积极推动智能技术在文旅产业的应用,实现智慧旅游,是推动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通过产业基金投资,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可以推动旅游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升级。例如,利用智能景区管理平台和人工智能辅助的客流预测与调度系统,可以使旅游服务的效率和品质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避免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以通过积极打造“旅游产业基金+绿色产业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的基金组合,聚焦智能化技术在旅游业的开发和应用,保障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旅游开发的科学精准、旅游服务的优质高效,进一步实现智慧绿色旅游。具体而言,“旅游产业基金+绿色产业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的基金组合可以投资与文旅相关的智能化项目,如智慧旅游基建强化、旅游场景数字化等,开发旅游市场分析、预测平台,帮助企业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游客的行为模式与偏好。通过产业基金组合的参与,进一步优化旅游行业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和资源配置,助力旅游产业全面实现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旅游产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民生产业,加快推动其绿色转型是旅游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旅游产业基金的实践探索为基础,全面分析了通过产业基金推动旅游业绿色转型的动力机制,进一步讨论了通过多种产业基金组合的运用,结合碳汇生成、产品创新、智能技术等路径推动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的具体模式,为资本市场助推旅游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利用专项债、专项贷款、绿色债券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助力旅游业绿色转型的机制和模式,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形成更为完善的逻辑体系和更加丰富的可推广经验。
主要参考文献
[1]齐承水.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J].经济学家,2024(7):15-23.
[2]王金伟,陆林,王兆峰,等.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与科学问题[J].自然资源学报,2024(7):1643-1663.
[3]周雯,曹茜,寇蓉蓉,等.产业基金加速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探索[J].环境保护,2021(24):42-46.
[4]赵淑霞,肖成志.国内外绿色基金宏观层面比较研究[J].西南金融,2021(4):15-28.
[5]王文龙,郑泽华.绿色产业基金助力绿色低碳转型[J].宏观经济管理,2024(1):62-69.
[6]胡抚生.我国旅游产业基金发展的政策瓶颈与优化对策[J].农村金融研究,2022(8):61-68.
[7]程百川.农业产业基金:发展背景与构建方案[J].金融市场研究,2019(1):57-68.
[8]张芳.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文献综述[J].新经济,2016(27):68-69.
[9]李*,李晨阳,沈梦婷,等.自然保护地旅游承载力多情景核算:以云南泸沽湖为例[J].资源科学,2022(3):620-633.
[10]朱春雨,曹建生.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10):1698-1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