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制造业行业的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论文

制造业行业的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论文

4

2025-02-19 11:15:1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创新决胜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研发核心技术。文章基于2015—2020年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了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逐步回归检验,发现研发投入作为中介因素,在政府补助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进一步研究表明,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为中国企业提升企业绩效提供新的参考。

  摘要:创新决胜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研发核心技术。文章基于2015—2020年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了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逐步回归检验,发现研发投入作为中介因素,在政府补助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进一步研究表明,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文章的研究结论可为中国企业提升企业绩效提供新的参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中介效应;内生性检验

  引言

  制造业是国家之根本、经济之基石,承载着国家经济命脉的重任,是我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一跃,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强大动力源泉。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突破了114万亿元GDP总量的大关,特别是制造业的GDP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了27.4%。相比于2020年的数据,提升了1.22%。但是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着不小的短板。首先,中国制造的产品缺乏创新性,技术难度较低,整体的水平仍处于中低端行列。其次,我国制造仍以代加工为主要业务,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如芯片依赖进口程度较深,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容易受到制裁无还击能力。最后,我国制造业的主要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我们要创新以寻求新的发展方向,而不能坐以待毙。

  制造业稳定与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于科技创新的驱动。为了有效支持并激励制造业的科技进步,政府近年来积极实施多元化的政策措施,旨在助力制造业企业的蓬勃发展。其中,政府补助作为关键一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政府补助可分为税收优惠和直接补助两大类别。税收优惠主要涵盖降低税率、加计扣除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而直接补助则主要表现为无偿拨款的形式。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两者间的关系,对于政府补助这项措施是否应继续推行;以及在不同规模和产权性质下,二者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在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绩效时,研发创新扮演着什么角色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聚焦于2015年至2020年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探讨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同时,研发投入在其中扮演着部分中介的角色。进一步细化分析,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及规模较小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第一,拓展了政府补助的研究视角。现有文献对于政府补助的研究大多在新能源行业、医药行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制造业行业的不多,而本文研究的行业较为新颖,可以扩大该研究的行业范围。第二,通过对研发投入路径的深入剖析,进一步丰富了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理论,对于如何通过政府补助的方式提升企业绩效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第三,对政府制定合理补助措施起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发现政府补助能够提升企业绩效,且可以通过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间接地产生提升作用,即政府可以从补助类型上着手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进而提高利用效率。

  一、文献综述

  (一)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

  政府主要采取财政拨款、财政贴息和税收返还等多种方式进行补助,以望能够助力制造业发展壮大起来。政府补助对于企业绩效有何作用,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过相关研究,但结论不一。国外学者Bergstrom(2000)对瑞典制造业进行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本期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但是在往后几年会逐步转变为负面影响[1]。但是国内学者荣凤芝等(2020)研究创业板450家高新技术企业发现,政府补助会产生具有延迟性的积极影响[2]。然而朱卫东等(2020)研究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块中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发现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为U型非线性,在补助水平较低时负相关,达到一定的拐点才会转变为正相关[3]。赵兴明等(2020)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作用,短期呈现正相关,长期则无关[4]。王羲等(2022)研究制造业企业发现,政府补助可以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且补助效果会受到企业规模大小的影响[5]。

  综上,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如行业、企业规模、期限等,且在实证研究中对核心变量选择的侧重点不同,采取的方法不同,会造成所得出的结论存在一定差异。

  (二)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

  在政府补助影响企业绩效时,学者普遍认为研发投入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主要为调节作用与中介作用。首先,政府补助对企业进行研发具有影响,国外学者Busom(2000)研究得出企业获得政府补助后,创新价格如果不变企业就会减少研发投入[6]。但是Hewitt-Dundas等(2010)研究得出爱尔兰政府补助可以增强企业研发的投入力度[7]。接着,探讨研发投入发挥的作用时,国内学者臧志彭(2015)研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发现,政府补助能够通过促进研发投入的增加,提升企业绩效,即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8]。杜珩(2018)发现当期的研发投入能够调节当期政府补助与当期企业绩效,这一发现与事中补助的政策导向相吻合[9]。Ahia等(20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发现政府补贴、研发和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传递关系[10]。刘满芝等(2022)针对新能源企业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当期以及滞后一期的政府补助以研发投入为完全中介变量,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11]。

  综上所述,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中扮演着中间介质的角色。本文的核心目的即在于深入探究研发投入是否在这一机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以及这种效应的具体表现和影响程度。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

  政府补助对于企业的经营具有以下方面的好处:首先,政府补助可以有效地缓解企业成本的压力,有利于增强企业产品价格的竞争力;其次,政府补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弥补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盲目性,可以传递出该公司发展良好的信号,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更好地进行融资;最后,面对市场失灵的情况时,政府可以采取干预措施,形成外部性的正向作用,企业绩效也会在其帮助下得以提升。

  故本文提出假设H1:企业的政府补助越高,企业绩效越好。

  (二)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

  研发是一项艰难的任务,过程漫长,结果未知,投入需求极大。政府补助在人、财、物三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便利,使其研发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从而增强企业对研发的自信心。研发的成果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创新性,有助于企业占领独特的市场地位,增强竞争力,最终提升企业绩效。即,研发创新会在政府补助的推动作用下得以增大力度,从而企业绩效会在研发的基础上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效果。

  故本文提出假设H2:政府补助可以通过增加研发投入这一路径提升企业绩效。

  三、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收集了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中2015年至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如下预处理:剔除ST、*ST、PT以及金融保险类的样本,以确保研究对象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剔除数据缺失且无法通过人工方式补齐的样本,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1%和99%水平上的缩尾处理,以消除极端值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为了检验假设H1、H2,本文构建了如下回归模型。
image.png
image.png

  本文旨在探究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中间路径。为了准确衡量这两个关键变量,本文参考了姚佩怡(2022)的研究方法,采用政府补助金额、研发投入金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来衡量政府补助强度和研发投入水平[12]。其中,选取与研发相关的政府补助,参考夏清华等(2020)有关技术创新的关键词筛选方法[13]。被解释变量为净资产收益率。其余各变量的解释详见表1。

image.png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数据的整体情况。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显示了盈利能力的巨大差异。然而,其均值达到0.068,这表明从整体上看,企业的收益状况尚算可观;政府补助(Sub)和研发投入(RD)的最小值几乎都为0,且最大值分别为0.018和0.239,可见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的程度较低,有望增强;企业的规模(Size)和年龄结构(LnAge)相差不大,但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距较大;资产负债率(Lev)、成本费用利润率(Costpro)、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和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Cash),不同企业存在较大差别。

image.png

  (二)相关性分析

  紧接着需要判断各变量间的联系,结果如表3所示。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三者均互相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其中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研发投入正相关,可初步证明假设的正确性。本文采取方差扩大因子法进行共线性检验,发现VIF值的区间为1.04到1.94,其均值为1.47,远远低于5,这表明各变量间没有多重共线性关系。

image.png

  (三)多元回归分析

  本文经过F检验,得出:F(1 997,5 474)=2.68,Prob>F=0.000 0,选择固定效应更好;经过LM检验,得出:chibar2(01)=762.44,Prob>chibar2=0.000 0,选择随机效应更好;经过豪斯曼检验,得出:chi2(44)=397.79,Prob>chi2=0.000 0,选择固定效应更好。综上,本文在研究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回归关系时,决定采纳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作为分析工具。

  表4为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实证检验结果。从表4列(1)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政府补助(SUB)与企业绩效(ROE)之间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支持了假设H1。列(2)的结果表明,政府补助(Sub)与研发投入(RD)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列(3)在考虑了研发投入的作用之后,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系数值和显著性均有所降低,符合部分中介效应,即政府补助通过研发投入的增加来提升企业绩效,支持了假设H2。

  (四)稳健性检验

  1.内生性检验

  在研究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时,我们参考了金巍(2021)[14]的研究方法——两步系统GMM模型,通过引入工具变量来缓解内生性问题,从而弥补固定效应模型的局限性。特别地,本文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二期作为工具变量。同时,我们还进行了Hansen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426,大于0.1,表明通过了检验。如表5所示,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依旧呈现正相关,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2.被解释变量的替代变量

  本文将被解释变量的衡量标准换为资产收益率(ROA),扩大资产的范围,反映资产的利用率,不仅仅只考虑股东的收益。结果如表6所示,在固定效应模型中,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在10%的水平上正相关,再次验证假设H1。说明研究结论较为稳健,政府补助确实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五、进一步检验

  (一)产权性质分组

  不同的企业产权性质,具有不同的影响力。按照产权性质,企业可分为国企、外资、民营和其他。产权性质会影响到政府补助,本文研究政府补助对国企与非国企的补助效果有何区别。如表7所示,非国有企业中的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但是国有企业无明显作用。其可能的原因在于,国企自身资本雄厚而且需求较大,政府补助对其助力较小。因此,在政府补助提升绩效方面,对非国企产生的效果比国企更为明显。

  (二)企业规模分组

  不同企业间的资产规模存在差异,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略有差异。为了更准确地研究相关问题,本文将原本使用营业收入作为企业规模的衡量标准,替换为资产规模。以资产规模的中位数为分界点判定企业资产规模的大小。如表8所示,对于小规模企业而言,政府补助与其企业绩效在5%的水平上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大规模企业则未表现出显著的关联。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可能在于,小规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对政府补助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当受到政府补助时,其企业绩效更容易受到正向影响。相比之下,大规模企业可能由于自身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对政府补助的依赖程度较低,因此政府补助对其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2015年至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了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其中研发投入扮演了部分中介的角色。进行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以及采用两步系统GMM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内生性问题后,原结论依旧成立。经过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在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则未观察到明显的正向效应。

  (二)研究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政府应该加大补贴力度,用来帮助企业提升绩效,从而更好地发展。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政府的干预措施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外部影响。换句话说,政府的补助政策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绩效提升,从而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主要在于政府补助能够在资金资源方面为研发提供更好的基础,缓解成本压力,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可以侧重非国企和小型企业,关注国企和大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发展动向和具体需求,但是不宜过多,防止其产生依赖性心理。

  第二,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甄别机制和事后监督制度。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政府不仅需要进行补助,同时需要监督补助的最终去向,建立合理的制度来判断企业是否弄虚作假,从而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过程中。为了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有必要对相关政策与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

  第三,应该加大对研发的重视程度。研发投入是政府补助促进提升企业绩效过程中的中介,可见我国要从制造强国逐步成长为创造大国,制造业发展的根本之路在于创新。因此,我们需重视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助力“十四五”经济高质量发展。

  [1]BERGSTROM F.Captital subsidi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firm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0(14):183-193.

  [2]荣凤芝,钟旭娟.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0,36(5):161-165.

  [3]朱卫东,田雨绯,胡雪.政府创新资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研发投入的调节效应[J].财会通讯,2020(20):55-58.

  [4]赵兴明,孔颖,刘胜强.政府补助、R&D投入与企业绩效[J].财会通讯,2020(15):85-87.

  [5]王羲,张强,侯稼晓.研发投入、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37(2):108-116.

  [6]BUSOM I.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R&D subsidies[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0(2):111-148.

  [7]HEWITT-DUNDAS N,ROPER S.Output additionality of public support for innovation:Evidence for Irish manufacturing plants[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0(1):107-122.

  [8]臧志彭.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绩效—基于161家文化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中介效应实证[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6):80-88.

  [9]杜珩.政府补助、R&D投资与企业绩效—来自高新技术行业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2018(14):62-64.

  [10]AHIA B N K,ANAFO S,BOAKYE E A,et al.A story conveyed for emerging economies:The transitivity effects of subsidy,R&D,and innovation with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20(99):1-15.

  [11]刘满芝,杜明伟,刘贤贤.政府补贴与新能源企业绩效:异质性与时滞性视角[J].科研管理,2022,43(3):17-26.

  [12]姚佩怡.政府补助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J].技术经济,2022,41(2):26-37.

  [13]夏清华,何丹.政府研发补贴促进企业创新了吗—信号理论视角的解释[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92-101.

  [14]金巍.政府补助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