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实施研究论文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实施研究论文

6

2025-01-02 11:51:1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在充分调配企业资源前提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新时期下,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文章将从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实施的意义入手,并揭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有针对性的提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策略。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在充分调配企业资源前提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新时期下,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文章将从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实施的意义入手,并揭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有针对性的提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策略。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日渐成熟。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其管理对象不仅关注货币资金、存货管理,还包括多预算项目管理,使得预算管理内容呈现多元化特征。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业务预算、决策预算、财务预算等三个层面。许多企业在面对全面预算管理业务不断复杂化的前提下,尝试将信息化管理理念、信息化技术植入全面预算管理当中。信息化技术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在传统预算管理工作基础上,应用于专业信息化软件(如内部预算管理软件系统)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的方式,将业务部门预算执行信息精准传递至预算管理部门,提升预算管理活动效率的同时,还能够确保信息安全。建议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实施的意义

  (一)提升管理精准度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精准、有效、实时地监控企业各类财务数据与业务信息,以利于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使企业决策者可以真实地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及早发现内部问题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二)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于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分配企业内部资源,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高效。利用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企业可以结合现实经营状况调整预算与生产经营计划,优化资源配置及生产效率。

  (三)助力决策工作开展

  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要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地收集、整理,确保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决策层提供有效的市场发展趋势信息、竞争对手动态信息,使其能够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信息化系统打破传统的事后信息传递、信息分析的惯例,可以为决策层实时更新绩效报告信息,决策层可以随时了解企业发展最新动向,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四)提升内部沟通与协调能力

  内部沟通与协调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为企业降低各类风险、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创造条件。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帮助各业务部门、业务与财务间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性所导致的风险问题出现。统一的预算管理系统的搭建与完善,使得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的信息得以更新与共享,提升企业工作效率与内部沟通效果。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程度不高

  一方面,企业决策层忽视该项工作的实施。现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较大,决策层在面对市场竞争中,需要思考如何能够赢得市场主动权,确保企业始终处于高效运转当中。为此,管理层将工作重心放在营销、生产、技术研发、采购成本管控等方面。对于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施,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不仅需要购置各类设备及软件还要引进信息化技术人才,且企业在短时期内未必能够收获直接经济效益。鉴于此,决策层对于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持谨慎态度,无形中使得信息化建设速度放缓。另一方面,业务部门配合力度不够。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本身具有全员参与性,且信息化体系构建可以有效解决业务与财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性问题,并进一步助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现实工作中,业务部门忙于自身工作业绩,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缺乏重视,甚至认为该项工作的完成与否与自身的业绩考核没有太多联系。

  (二)企业缺乏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化体系应用于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业务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愈发的频繁。然而,用于信息交流与沟通的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的滞后与不足,造成信息传递的质量与效率下降。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性不足,导致部门间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工作效率与精力协调各自的业务信息,降低工作效能的同时,增加了沟通成本。另外,部分企业在日常运作中,需要结合业务线的不同需要建立多个信息管理系统与数据库,如营销系统、生产系统、仓储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上述系统分布于不同部门与区域,若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局性管理需要,则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便于各专业线、各业态、各经营区域的数据信息得以共享,实现数据的实时、精准交换与传递。实际业务开展中,许多企业未构建起相应的共享平台,或是建立后也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导致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信息共享平台的缺失,使得业务部门日常运营管理中只能“各自为战”,导致部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分散在不同系统当中,无法被财务部门使用,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image.png

  (三)无法实施有效的预算动态控制与调整

  首先,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其自身的复杂性,企业运营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数据量相对庞大,难以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控制,导致全面预算管理一度陷入被动。其次,企业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状况,使得所编制的预算无论是精细化程度还是准确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预算管理进入实施阶段之后,实际执行与所制定的预算目标间存在偏差。信息化技术背景下,企业又过分依赖信息系统所给出的数据进行决策与管理,使得企业日常运行陷入“机械化”“固化”思维的窘境,缺乏相对灵活性、机动性。市场环境一旦发生变化,企业有可能面临预算调整的困境而无法自拔,难以迅速摆脱惯性思维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再次,信息化系统本身并不是无懈可击的,若初始数据录入错误、缺失或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出现,将直接引发连锁反应,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信息安全问题值得关注。信息化系统运营过程中可以遭受网络安全威胁,互联网病毒、黑客入侵将造成数据信息泄露或是被篡改。企业核心机密若被竞争对手获取将有可能使得企业从此一蹶不振。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虽然可以提升企业整体运营管理效率,但是信息安全问题若无法得到更好地处置将使得该项工作落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财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财务工作对于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实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面预算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目前,部分财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相对不高的现实问题,使得信息化技术融合于全面预算管理过程的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如下。

  一方面,财务人员工作理念亟待更新。财务人员受传统会计工作影响,日常工作中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状况。财务人员认为只要做好财务审核、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及出具报表工作即完成了财务工作,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及其信息化体系构建工作缺乏足够的关注度。在日常工作中,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仅是被动地向决策层提供相应的预算执行数据,而忽视对于数据背后价值的挖掘。对信息化工作的认知度也仅存在于财务软件的使用,如Excel表格使用,无法满足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要求。另一方面,业财融合能力相对较差。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目标性、指令性、战略导向性等主要特征,需要财务人员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与业务部门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目前而言,财务人员对于业务活动的了解仅停留于发票、票据及相关合同方面,无法深入到业务实施过程当中,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自然无法提出相应的财务专业意见。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策略研究

  (一)强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意识

  一方面,决策层要注重全面预算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预算管理本身对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十分有效的,而信息化理念的植入可以大幅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决策层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决策层要将工作精力进一步向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转移,在内部资源允许前提下,投入相应的人、财、物。同时,决策层对于绩效考核工作不能总是放在短期的经济效益实现方面,要将目光放远,从而使得决策层能够放开手脚,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从“战术”角度向“战略”视角转变,舍弃短期利益为获取长远效益努力。另一方面,业务执行层要全力配合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业务执行层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中坚力量,预算制订得再好若缺乏执行层的支持也无法实现。为此,企业要将业务部门的全面预算执行情况纳入业务考核范畴,使得业务部门从思想根源深处配合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达到真正的业财融合。

  (二)构建高质量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亟须了解业务进展及预算执行效果。传统工作模式下,财务部门只有在事后通过业务部门传递的相应财务资料进行判断。构建高质量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全面预算管理的事后监督问题。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ERP系统,将供、产、销、储、物流、技术研发、人事、行政部门纳入财务管理系统当中,要求一切与全面预算管理相关的收入、成本费用支出、现金流变化、合同签订等业务活动均需要通过ERP系统完成,使得财务部门能够轻松掌控业务发展动向。另一方面,整合现有的各专业线管理系统。信息技术部门可以独立或是与第三方合作公司共同开发软件管理系统,对于现有专业线所使用的系统进行整合,使之与财务系统相契合,实现数据接口的统一,确保财务系统实时读取业务数据,实现信息共享的目标。

image.png

  (三)提升信息化体系下预算控制强度

  首先,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市场信息、企业历史数据、行业信息等多途径预算未来变化与发展趋势,制订相对客观的预算计划。计划制订过程中,采取信息化技术工具辅助预算编制,如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历年数据进行分析,把握未来企业发展趋势,从而制订更加准确的预算方案。其次,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通过信息化系统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财务人员要会同业务部门共同通过信息化软件实施预算滚动管理,以月为单位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在必要时对预算实时动态调整。最后,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要定期对于企业信息化环境实时检查,利用防病毒软件侦测互联网病毒信息。同时,要秉承“先病毒、后防范”的观点,不要忽视新病毒的侵入,要对于防火墙软件进行实时更新,确保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运行环境的安全性。

  (四)注重财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加强

  一方面,财务人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综合业务素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基础性财务岗位将被财务机器人所替代。未来企业发展中,对于中、高端财务人才有着较高的需求,财务人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与能力,将工作重心由核算向管理倾斜,以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以避免被时代所淘汰。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业财融合。财务人员可以借助于现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ERP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平台、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业务活动的开展进行实时掌控。另外,也可以深入到业务第一线,与业务人员共同分析业务活动。总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企业管理的终点,其需要财务人员与业务有效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真实价值,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其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宗晟.“大数据+云平台”环境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4(3):31-33.

  [2]周金明.探析应用信息化建设推进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施——以FY财务管理系统应用为例[J].商讯,2024(14):52-55.

  [3]乐春妍.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探析[J].营销界,2024(8):158-160.

  [4]吴蕾蕾.信息化时代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与改进的思考[J].中国中小企业,2023(12):135-137.

  [5]陈荣.“互联网+”背景下国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创新的路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