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键绩效指标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路径论文

2024-12-28 14:41:18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以关键绩效指标(KPI)作为绩效考评的方法比较常见,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科学性与有效性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由于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不同,对关键绩效指标的应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以关键绩效指标(KPI)作为绩效考评的方法比较常见,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科学性与有效性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由于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不同,对关键绩效指标的应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文章从关键绩效指标的概念与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流程出发,分析了关键绩效指标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不足主要有:目标不够明确、指标单一、设计不够合理、部门交叉较多、考核结果不可信。结合相关理论与经验,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完善指标体系,确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结构;结合指标重要性与优先级,设置关键绩效指标目标与权重;遵循目标管理原则,确定关键指标;梳理部门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对指标进行动态管理与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
关键词:关键绩效指标;企业管理;实践路径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更大,要想获得发展,需要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的努力。为了确保员工能长期保持积极向上的斗志,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设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才能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关键绩效指标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提取关键性指标对组织管理行为进行管理与考评,能使企业的管理行为更加规范。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多数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关键绩效指标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还存在较多不足,阻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探索关键绩效指标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路径,对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关键绩效指标的概述
(一)概念
关键绩效指标的英文简称是KPI,是一种科学的绩效评价方式。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指企业在实际组织、运作过程中,对一些影响企业管理效果的要素进行提炼和归纳,在充分结合自身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得到可操作性的战略指标。这些指标能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实际绩效进行量化评价。
(二)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流程
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分解过程,指绩效指标制定人员将企业战略与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整合,并进行细化处理。将总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后的目标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借助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建设,能将组织战略由原来的口号与愿景转为实际可执行的具体策略,进而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体系的构建,一般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一是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在体系构建中,相关人员需要找到企业的业务重点,并将其作为企业价值评价的重点内容,确定的关键业务领域就是关键绩效指标,该层级属于组织级KPI。
二是部门主管依据组织级KPI制定部门级指标。在确定部门级绩效指标后,需要部门的管理人员对绩效指标进行分解,归纳关键要素指标,分析绩效驱动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实现流程。并结合实现流程与要求,组织与安排部门员工实际工作内容,得出各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三是部门主管与部门关键指标管理人员在分解部门级KPI后,需要确保细化的指标能准确衡量各个岗位工作的业绩指标,并将这些指标作为考核员工实际工作结果的要素和依据。同时,这些指标的确定,需要与岗位实际相符,具备可衡量性与操作性,才能突出指标设置的价值[1]。
二、关键绩效指标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一)目标不够明确
企业管理中,只有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才能对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展开全面评估,分析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其中,关键绩效指标的作用更为重要。但由于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绩效考核指标,且指标制定不够科学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绩效考核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给企业管理者改革管理方案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指标单一
在绩效考核中,多数企业会采用财务指标来评估企业的绩效指标。常见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率等都是企业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但这些指标,只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部分经营信息,缺乏全面性。以此类要素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会使绩效考核结果存在片面性,影响企业后期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设计不够合理
在企业管理中,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应具备定性、定量的特点,才能保证绩效指标考核工作顺利进行,得到更加真实可靠的绩效考核结果。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多数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时,会在结合各类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定量考核的方式实施绩效考核。但是在企业发展中,可能会出现数据信息传递滞后与不准确的问题,影响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随着企业财务与经营数据的增多,单靠人力进行数据处理,极容易发生数据处理错误的问题[2]。
(四)部门交叉较多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逐渐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还存在管理目标不够明确、管理行为混乱、职责不够清晰的现象,给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关键绩效指标的落实。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部门之间存在业务交叉的现象,导致关键绩效指标难以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影响绩效评价结果。
(五)考核结果不可信
在实际的绩效考核结果落实中,需要保证绩效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可靠,才能突出绩效考核作用,助力企业发展。但在实际的考核中,考核结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有效地控制绩效考核过程,会导致绩效考核结果不可信,难以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造成考核结果不可信的原因主要有:指标设置较为固定,不能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进行调整;未建立有效的报告机制,考核结果不能得到合理应用;未将关键绩效指标与企业激励机制进行联系,不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与提升员工个人技能。
三、关键绩效指标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指标体系,确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结构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确定需要对各类指标展开全面分析,才能确保指标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完整性。具体的指标体系构建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综合考虑指标的层次结构。企业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时,需要按照不同的层次、标准等对其进行分解与细化,保证从战略制定到实施执行,各个环节所涉及的指标,都能得到细化处理,进而确保制定的指标具备有效性与针对性。
二是分析指标的时效性与变化。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在变化的同时,不同部门与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责也发生了一定改变。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价值,就需要相关部门及时根据企业管理要求变化,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调整与更新,使指标的设计与企业实际相匹配。
三是保证指标设计具备可比性与统一性。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只有确保制定的指标具备可比性与统一性,才能对不同业务领域的实际工作效果进行比较与汇总,从而发现业务拓展与执行中存在的缺陷,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优化企业管理水平。为了保证该方面特点的落实,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统一的计算方法与标准,使制定的指标更加科学合理,为企业绩效数据对比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支撑。
四是保证指标具备可视化与可传递的特点。关键绩效指标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时,需要以可视化报告的形式传递到相关部门,来支持绩效管理和决策工作的落实。在各项工作落实中,企业需要建立报告机制和数据可视化工具,方便内部各个部门和人员及时了解绩效情况,借助考核结果优化自身能力[3]。
(二)结合指标重要性与优先级,设置关键绩效指标目标与权重
第一,设置明确的目标与权重。在企业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后,需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与优先级,设置目标与权重,保证每个关键绩效指标都有对应的目标和权重。在目标设置时,应保证目标是具体、可衡量、可执行的。同时,目标设置还应该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在权重设置时,需要对指标的重要性、影响程度展开分析,保证每项指标的设置贴合企业实际。
第二,多角度分析企业运营实际与业务特点。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只有根据业务活动的变化,灵活调整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与权重,才能实现内部环境优化,保证指标考核结果真实、准确反映企业发展实际,为企业管理者改进管理模式与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遵循目标管理原则,确定关键指标
企业管理中应用关键性绩效指标时,需要严格遵循目标管理原则,才能保证各项绩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目标管理原则具体是指企业在指标确定时,应保证制定的指标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时限性、相关性的特点。企业应在正式的指标确定之前,对指标特点展开全方位分析,确保指标设计符合目标管理原则,才能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应用。
另外,在实施绩效考核时,企业应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处理各项指标的应用,不能机械套用。只有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合理应用各项绩效指标,才能将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工作发挥效果,使企业内部职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持工作热情,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的利润[4]。
(四)梳理部门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分解企业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落实的主要目的,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也需要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人力资源部门在具体制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时,应对战略目标展开全方位分析,明确岗位职责,确定绩效考核内容。此外,还应该结合岗位职责,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分析,确保指标的制定与岗位职责相匹配,完成企业的绩效管理目标,使各项职责都能得到落实。
其次,梳理工作流程。企业应督促员工梳理工作流程,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由相关部门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应对各个岗位的工作实施进行监督,使每个岗位员工的工作都能得到合理分配与执行,并将此作为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确定的参考,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向沟通交流,保证指标的制定得到员工认可。
最后,重视企业内部员工的沟通交流。企业在开展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之前,应将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的意义、必要性、与员工的联系等融合在绩效管理中,避免员工因为误解产生不良情绪,影响绩效管理效果。
(五)对指标进行动态管理与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
第一,根据企业管理环境变化调整指标。为了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需要对市场环境变化、自身发展需求等展开全面分析,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调整。但在具体的调整中,需要将指标变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其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同时,还应对调整后的指标设定、目标、权重等进行整理归纳,确保其他因素控制的合理性,避免指标确定不合理,影响绩效考核结果。
第二,建立科学有效的报告机制。在依据绩效考核指标得出考核结果之后,应及时将考核结果传递给相关部门及人员,对绩效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给企业管理者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支持,结合具体考核结果,调整相关员工的薪资和岗位晋升,为企业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第三,将关键绩效指标应用于绩效激励。将关键绩效指标应用于绩效激励,能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绩效水平。在具体应用时,可以结合关键绩效指标的实际表现,制订对应的激励方案,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改进和提升自身能力。企业可以将薪酬激励、晋升、职称评定等都纳入绩效激励方案考核,从多个角度激励员工。
四、结语
关键绩效指标属于绩效管理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绩效管理的效果。为了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绩效管理中筛选关键绩效指标,梳理各个岗位工作内容,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确保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探索关键绩效指标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路径,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丁富植.探析关键业绩指标考核体系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2020(11):230-231.
[2]柯欣志.关键绩效指标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18(27):195.
[3]武灿,张雪松,李洪全.烟草商业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24(18):113-115.
[4]胡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制度的应用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