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居民“i莞家”使用现状调查及满意度分析论文

2024-12-26 15:32:0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文章以东莞市居民对“i莞家”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为进行调研,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影响东莞市居民对“i莞家”的使用情况和满意度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该平台普及程度相对较低、服务功能尚不完善,用户满意度有待提高,同时发现部分功能使用率较低且各个专区功能使用比例失衡。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章从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功能布局和全面升级“i莞家”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提升“i莞家”整体服务质量。
摘要:文章以东莞市居民对“i莞家”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为进行调研,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影响东莞市居民对“i莞家”的使用情况和满意度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该平台普及程度相对较低、服务功能尚不完善,用户满意度有待提高,同时发现部分功能使用率较低且各个专区功能使用比例失衡。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章从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功能布局和全面升级“i莞家”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提升“i莞家”整体服务质量。
关键词:东莞市;“i莞家”;政务服务App;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现代信息科技的推动下,我国新型城镇化步入了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转型发展新阶段。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主导着社会生活和公众服务的变革。政府服务模式亦随之焕发新的活力,政务App将政务微博、xx和政府网站的优势融合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也为民众带来诸多便利,成为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工具。
在政务一体化的常态和现实需求背景下,东莞市政务服务App“i莞家”为社会和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该应用在提升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的同时,还促进了精准施策和提高办事效率。基于此,文章以东莞市为例,对居民对政务服务App“i莞家”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调查,这对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东莞市“i莞家”的使用现状及满意度分析
文章通过线上问卷方式对17岁及以下、18~24岁、25~30岁、31~45岁、46~65岁及65岁以上各个年龄区域的东莞市常住居民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调研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i莞家”使用现状、影响使用满意度的具体因素及对的期望。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量为621份,有效问卷为543份,有效回收率为87%。
(一)东莞市“i莞家”的使用现状及意愿
1.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性别分布较均匀,年龄大多分布在18~45岁之间,其中处于25~30岁的受访者使用最多,占比为26.34%;文化程度方面,主要集中在大学专科和本科;职业分布相对均匀,主要包括学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员和个体户。
2.“i莞家”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82.32%的受访者使用过“i莞家”,表明在被调查者中使用过“i莞家”的用户数量相对可观。在“i莞家”的使用频率方面,“经常使用”的用户占比最高,有54.81%,这部分用户可能是“i莞家”的忠实用户,说明“i莞家”可以提供稳定且高质量的服务以保持该群体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偶尔使用”的用户占比26.85%,对于这部分用户,“i莞家”可以通过推送相关的内容或活动来吸引他们更多地使用。
在“i莞家”的了解途径分布方面,通过“身边人推荐”了解“i莞家”的人群占比最高,达到68.68%,说明“i莞家”的口碑良好;通过“微博、xx朋友圈、xxx推送”了解“i莞家”的人群占比为59.73%,说明“i莞家”在社交媒体上的推广效果较好;通过“被要求下载注册”了解“i莞家”的人群最少,占比27.52%,说明“i莞家”或许在某些特定场景以及人群中有一定的使用需求。
在“i莞家”的持续使用意愿分布方面,有82.55%的被调查者表示未来愿意继续使用“i莞家”,说明该应用的用户留存率较高。然而,也有约12.9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愿意继续使用,“i莞家”的功能可能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因此,“i莞家”需要持续收集用户反馈,以便获得改进空间,不断完善其功能。
3.“i莞家”的推广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愿意向其他人推荐使用“i莞家”,表明其对“i莞家”的功能存在一定的认可度。同时,还有12.3%的用户表示不太愿意或者完全不愿意推荐,这表明“i莞家”需要重视这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并及时作出相应改进。
(二)影响东莞市“i莞家”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1.政务部门宣传不足,“i莞家”普及度有待提高
广东电子政务正处于广泛应用阶段,居民对移动政务平台期待值较高,但由于政务服务一体化相对而言还不够成熟,东莞市政务部门宣传力度不够,“i莞家”的普及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仍有17.68%的被调查者没有使用过“i莞家”。关于“i莞家”的了解途径,由身边人推荐的占比高达68.68%,而被要求下载注册的被调查者占比为27.52%,无意中得知的被调查者为30.65%,“i莞家”了解途径出现多样化的结果。同时,由图1可知,被调查者知道“i莞家”但没有使用过的原因中,“不清楚其中的功能”的占比为55.79%,占比最高。综合来说,政府宣传“i莞家”的形式以及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平台的重视程度、推进措施等决定着电子政务App的普及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i莞家”的认知,非官方了解途径的占比高恰恰说明了政务部门的宣传不足,“i莞家”普及度有待提高。
2.服务功能不齐全,用户满意度稍差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政务服务App层出不穷,用户对于政务App的需求倾向多元化,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服务型政府,政务服务App的功能应该随着用户的需求不断做出变革与修改,而“i莞家”的服务功能不太齐全,用户满意度存在可提高空间。
由图1可知,其中有52.63%的被调查者反映未使用“i莞家”的原因是“小程序的功能不齐全”,这表明产品在功能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可能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更愿意使用其他App”的用户占42.11%,这意味着“i莞家”在市场竞争中可能处于劣势地位;此外,据调查研究发现,仍存在12.3%的用户不推荐使用“i莞家”,这可能与产品的体验、功能或服务质量的不满意有关,需要进一步了解用户的反馈和需求来改进产品。
由图2可知,有57.39%的被调查者希望“i莞家”能够“改善链接技术”,希望提高“i莞家”小程序和App的功能完善度的用户占比达到51.13%。同时,本团队成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i莞家”小程序或App确实存在闪退,或是使用途中页面突然跳转的现象。而关于功能完善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实地调研可知,具体应体现在小程序和App功能不能完全互通,个人资料无法完全同步,以及随着用户服务功能需求的转变和提高,“i莞家”的服务功能不能随之及时作出改进等。在客观方面,政务App象征着服务型政府职能的转变,其功能应该随着用户的需求不断地做出修改和完善,否则落后的功能将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的使用需求,进而影响“i莞家”的用户留存度,所以服务功能的不齐全,会使得用户满意度稍差。
3.功能实用性不高,专区使用比例失调
目前,“i莞家”App服务事项不断扩容,汇聚了医疗、交通、社保等12项主题场景掌上服务,并分别划分为5个功能专区,深受居民青睐,而在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功能板块的实用性不高,导致“i莞家”各专区的使用比例失调。
由图3可知,疫情防控专区使用人数最低,仅有25.73%。现状来看,政务App功能的开发会结合当下现实需要,用以满足不同时期的用户需求,现今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社会经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始回到正轨,“i莞家”迎合疫情需要开发的疫情防控专区不再适用,功能的实用性降低,致使专区使用比例失调。
二、建议
(一)加大政务部门宣传力度,增强“i莞家”的普及程度
为了提高东莞市居民对电子政务服务App“i莞家”的认知和使用率,可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宣传方式。在线上,利用xxx、抖音等新媒体发布海报和短视频,介绍“i莞家”的功能和注册流程,吸引居民关注和使用。在线下,利用社区资源如宣传栏、LED屏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分发资料,详细介绍“i莞家”的服务,并引导居民xx x或搜索下载移动客户端。通过全面、全方位的宣传方式,帮助解决居民办事难、慢、繁的问题,推动更多服务线上办理,提供更便捷的政务服务,以增进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与效率。
(二)优化服务功能,提高用户满意度
电子政务服务App是民生服务平台,应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并持续坚持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用户对“i莞家”提出改进和增加内容的期待下,本调研团队建议借鉴全国优秀政务App,特别是杭州政府移动平台“浙里办”,该平台在数字治理方面表现优异,为良好的参考对象。相较于“i莞家”,“浙里办”拥有更多亲民化功能,如关注老年用户需求的“长者关怀”专区,提供适老化服务。建议“i莞家”学习“浙里办”推出的“长辈版”,提供更贴心的服务。除页面优化外,应增强语音服务能力,包括方言搜索、资讯朗读等功能。考虑东莞市常受台风影响情况,建议“i莞家”推出“防台服务专区”,提供最新台风消息、紧急求助等服务。此外,应着眼于群众企业关注和特殊群体需求,积极升级政务服务功能。
(三)调整功能专区,修复使用比例失衡
“i莞家”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灵活调整和更新功能专区。在这个过程中,应考虑用户群体的多样性,不同用户可能对不同功能有不同需求。针对年轻人,可以增加“时尚、娱乐、科技”等专区;对中老年人,则可增设“养生、健康、养老”专区。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各用户需求,提高专区实用性和使用率,并定期收集用户反馈,及时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i莞家”应注重功能创新。随着科技和社会进步,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因此应持续创新,提供新颖有趣功能,吸引新用户,提升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调整功能专区是持续进行的过程,“i莞家”需关注市场、用户需求与技术发展,保持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优质便捷服务。
参考文献:
[1]贺军,张姝琳.“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的地方政务App建设研究[J].秘书,2020(4):57-69.
[2]张欣悦.我国政务云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5):146-147.
[3]王冬梅.一体化政府服务平台建设研究——以内蒙古政务服务网为例[J].前沿,2022(05):131-136.
[4]王洪.大数据时代下政府网站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1(3):34-35+44.
[5]梁艺静.“互联网+”视角下网络行政审批服务优化研究——以广西为例[D].湘潭大学,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