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研究论文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研究论文

7

2024-11-05 15:48:2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文章探讨了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有效对策,通过强调内部控制机制、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加强信息披露,以及引入第三方审计和评估机制,建构了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这些对策不仅有助于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更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可行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编者按:文章探讨了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有效对策,通过强调内部控制机制、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加强信息披露,以及引入第三方审计和评估机制,建构了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这些对策不仅有助于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更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可行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控制

  一、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一)复杂多元的资金来源和去向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不仅依赖于财政拨款,还包括项目补助、地方债的发行、社会捐赠等多方面渠道。不同资金的使用范围、预算科目、功能科目等不同,这使得会计工作需要更灵活地应对不同资金流向,确保准确记录和及时报告。

  (二)社会责任、透明度的压力日益凸显

  在社会对透明度、责任的要求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和公开透明。财务报表要求更为规范和准确,以满足各方面的审计和监管要求。这也使得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满足社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任需求。

  (三)战略性财务管理的迫切需求

  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不再仅是财务的执行者,更需要承担战略性的财务管理责任。这涉及更加深入的预算编制、绩效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会计人员需要更具前瞻性,参与决策过程,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据安全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也迎来了数字化的时代。大量数据的处理和管理使得信息技术成为提高效率和精确度的关键。然而,数据安全问题也成为亟须解决的挑战,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二、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分析

  (一)法规政策风险

  在新形势下,法规政策的频繁调整和变化成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面临的首要风险之一。政府对会计准则、税收政策等方面的调整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合规性。会计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最新法规的变化,不仅要确保自身的会计工作符合法规要求,还要为单位提供法规变化带来的风险评估和规避方案。

  (二)财务市场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波动的直接影响。汇率波动、利率上升等风险因素可能对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产生重大影响。会计人员需要具备对市场走势的敏感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确保单位在财务市场的不确定性中稳健经营。地方政府为了筹措资金发行的政府债券,其收益经常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政府债券收益减少,导致拨款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减少。

  (三)技术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行政事业单位也面临着与技术相关的风险。网络安全问题、数据泄露风险等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系统安全,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例如,2023年F省开始全面推行财政政务网一体化系统,预算编制与执行、国库集中支付、资产管理、单位信息维护、人员信息维护、会计核算等在系统内完成,致使网络信息安全变的尤其重要。

image.png


  (四)经营管理风险

  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资源管理压力,这导致了更大的经营管理风险,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管理风险、人才管理风险等。会计人员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业务运作,参与到经营决策中,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挑战

  (一)法规政策变动快

  首先,政府在财务管理和报告方面的规定经常发生变化,这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实践。由于政府层面对财务报告的要求不断演变,单位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报告要求,从而增加了财务管理的复杂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单位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存在理解偏差,从而影响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其次,税收政策的频繁变动也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会计风险。由于税收政策的变动通常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单位难以提前做出相应调整,增加了会计工作的不确定性。最后,会计准则的更新也是法规政策不确定性的一个方面。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和修订,单位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会计规定,确保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最新的法规要求。然而,这种频繁的准则变动可能使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误解,影响了财务报表的质量。

  (二)信息技术安全隐患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日益依赖于电子化的财务一体化系统。然而,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也为恶意攻击、病毒侵袭、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网络攻击者可能通过入侵系统获取敏感信息,从而导致财务数据泄露,给单位的声誉和经济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其次,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迭代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系统更容易受到漏洞等新型攻击的威胁。这些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导致系统瘫痪、数据丢失或篡改,对单位的财务报告和管理信息造成重大损害。最后,社交工程和钓鱼攻击等手段成为攻击者获取机密信息的途径。通过虚假邮件、仿冒网站等方式,攻击者可能诱导单位员工泄露账户信息、密码等敏感数据,进而对财务系统进行入侵。

image.png


  (三)多元化资金使用的管理困难

  首先,多元化资金来源使得资金流向更加复杂,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接收来自财政的拨款、各类项目的补助、地方债的发行和社会的捐赠等方面,这些资金可能涉及不同的用途和项目。如何精准、有效地管理这些资金的流向,确保其符合规定和项目合同,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次,不同来源的资金可能存在使用规定上的差异,导致管理困难。财政拨款、地方债有一定的使用限制,社会捐赠和项目资助的资金使用也受到各自的合同规定。单位需要同时遵循多项资金使用的规定,这可能导致管理人员在执行过程中的混淆和错误,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风险。最后,多元化资金来源也可能导致单位在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方面存在漏洞。由于资金涉及的项目和用途繁多,审计人员可能难以全面了解每一笔资金的具体去向,从而降低了监督的效力。这种情况下,财务不透明性和潜在的滥用资金的风险可能会上升。例如,S学院在2021年资金包括了财政拨款1512.59万元、就业补助资金250万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200万元、免学费补助资金285万元、地方债资金1000万元、新校区建设资金400万元等,资金来源不同、功能科目、预算科目、支出范围等方面均不同,会计人员需要对项目资金建立相应的辅助账,以便区分资金使用情况,保障后续上级单位的审计工作。

  (四)社会责任和透明度要求的提高

  首先,社会责任要求的提高意味着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传统上,这些单位主要关注自身运营和服务提供;而现在,社会期望它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公益事业、环境保护、公共利益等方面。这种转变要求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可能需要细化会计制度以更好地反映单位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其次,社会对透明度的要求意味着单位需要更加公开和透明地展示其财务状况和资源利用情况。这包括对财务报告的透明度要求提高,公开单位的资金来源、使用情况以及相关的决策过程。单位需要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信息的全面性,这对会计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社会责任和透明度要求的提高也意味着单位需要更多地接受外部监督和评估。社会对于单位的期望不仅停留在单位自我报告,还包括独立机构或第三方的评估和监督。这需要单位在财务管理和报告上更加规范和透明,以便外部机构能够有效地评估单位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四、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对策

  (一)强化内部控制机制

  首先,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防范至关重要。内部控制系统应当建立在有效的制度框架之上,包括明确的职责分工、权责清晰的流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监督机制。这意味着机构需要确立合适的管理层级,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并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其次,内部控制机制的强化需要加强对财务流程的管理与监控。这包括确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审批程序,以减少内部人员滥用职权的风险。同时,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风险隐患,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内部控制机制的强化需要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这包括建立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加密以及定期的信息系统安全检查,以降低信息系统被非法访问或篡改的风险。

  (二)提升财务人员素质与培训水平

  首先,提升财务人员素质与培训水平是有效防范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重要环节。在当前新形势下,财务人员需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法规政策。首要的一步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确保财务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其次,培训计划应包含多层次、全方位的内容,这包括对财务法规政策的深入解读,使财务人员对最新的财经法规政策有全面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提升其财务核算、审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使其具备更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培训内容还应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最后,建立财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将培训与绩效考核相结合。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估财务人员的学习成果和实际工作表现,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这也有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队伍,更好地适应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多变环境。

  (三)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首先,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是行政事业单位有效防范和控制会计风险的至关重要的举措。在当前新形势下,社会对公共资源的利用和行政机关的财务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增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可以建立更为健康和可信的财务管理机制。其次,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是实现透明度的基础。制定明确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的发布流程。这不仅能够使财务信息更加透明,还可以提高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任度。同时,信息披露制度应包括对重要财务指标、财务活动的详细解读,以确保受众能够全面理解财务状况,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最后,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和评估。建立独立的监察机构或专业机构,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样的监察机制有助于形成压力,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自觉加强信息披露,从而推动整个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引入第三方审计和评估机制

  首先,引入第三方审计和评估机制是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要手段。这一机制的引入旨在提高财务监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更为全面、可信的财务信息,从而有效减少潜在的会计风险。其次,第三方审计机构具有专业性和独立性,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通过独立审计,可以有效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和问题,为单位提供及时的改进建议。这有助于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透明度,提高其治理水平,同时也为各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可信的财务信息,增加了社会对单位的信任度。最后,第三方评估机制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绩效评价,不仅可以对财务状况进行评估,还可以就管理效率、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通过综合评估,单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改进管理体制,提升绩效水平。

  五、结语

  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通过强化内部控制、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加强信息披露,为保障财务体系的健康运转搭建了坚实框架。这不仅是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更有利于筑牢公众信任的基石。期待这些对策的全面实施,能够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推向更高水平,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提供坚实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勇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财富生活,2022(16):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