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高校会计人员管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

高校会计人员管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

9

2024-10-29 14:59:3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文章对高校会计人员所面临的挑战及其管理能力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在高校会计人员管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职业素养和风险意识的培养,同时还需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着力提升上述关键能力,高校会计人员能够有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教育与科研并重的压力以及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所带来的财务管理挑战。

  编者按:文章对高校会计人员所面临的挑战及其管理能力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在高校会计人员管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职业素养和风险意识的培养,同时还需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着力提升上述关键能力,高校会计人员能够有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教育与科研并重的压力以及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所带来的财务管理挑战。

  关键词:高校会计;管理能力;专业知识;战略思维

  高校会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主力,不仅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还需满足日益提高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要求。因此,提升高校会计人员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重点讨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高校会计人员管理能力提升的途径,以期为高校会计人员提供有效的能力提升策略,推动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不断进步。

  一、高校会计人员面临的挑战

  (一)外部环境变化

  面对国家政策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也日益复杂。首先,财政部门调整高校财务管理的政策对高校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国家推动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和采纳,提出了PPP项目会计核算规范等新政策,迫使高校会计人员不断更新其专业知识储备以适应这些变化。其次,全球化的背景使得不同国家间知识产权、知识转移、技术合作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高校会计人员在处理跨国经营或其他国际经济往来时需要具备更强大的实务操作能力。最后,科技进步带来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趋势对会计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对高校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信息技术需求与能力要求。

  (二)教育与科研并重的压力

  高校在教育与科研方面的并重,使得高校会计人员在完成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还需承担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责任。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涉及预算编制、准则执行、成本控制、经费使用和验收核算等方面。加之科研项目繁多、类型多样、周期不同,高校会计人员需要依据各类项目的特点、要求及资金来源等进行专业、细致地判断和管理。科研项目的审计、监督与验收工作对高校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养和风险意识。如何做到既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又为科研工作提供后勤保障,以实现科教融合的发展目标,是高校会计人员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办学规模扩大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会计人员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也随之繁重。办学规模扩大意味着生源多元化、课程设置多样化以及教育投入的多渠道来源,都对高校会计人员在财务核算、经费分配、预算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此外,大型高校基建项目的规划、施工、监管等方面的财务支持以及日益严格的税收法规、内部控制及合规要求,为高校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保持财务管理细节把控的同时,实现快速高效地核算报表完成,以满足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是高校会计人员在新形势下所面临并努力发展的任务。

  二、高校会计人员应具体的能力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

  高校会计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财务和会计专业知识,以便快速精准地完成学校财务工作的需求。固化的专业知识要求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预算编制、成本核算、税收管理等方面。熟悉学校财务核算和管理的特点、流程与业务场景,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及时性,助力高校各项运作的顺畅及科研发展。随着国际化的推进,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需应对不同国家的财务规定与报表制度,因此具备一定国际视野及了解国际财务准则成为增加高校会计人员竞争力的一个关键要素。拥有缜密的专业知识可以在复杂的政策环境、不断细化的业务需求、竞争激烈的行业背景下,为高校会计人员打造坚实的基础。

  (二)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涵盖了专业能力、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精神、时间管理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对高校会计人员而言意义重大。在需面对各类经济业务往来的场景下,高校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技巧,从而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此外,高校会计人员还应树立严谨、勤奋的职业态度,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报表及账务处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管理多元化、周期不同的科研项目、基建项目和日常财务等任务,对于时间管理和团队协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职业素养能让高校会计人员在高效应对准确率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只有以高标准的职业素养为基石,高校会计人员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工作环境中立足,实现个人与高校的深度发展。

  (三)强烈的风险意识

  高校会计工作具有风险分散、风险识别、风险预防和风险控制的特性。在财务工作中,强烈的风险意识有助于高校会计人员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捍卫学校资产安全与合规运作。具备强烈风险意识的会计人员能够对内部控制流程、税收管理、合规性审查等方面进行全面把握,确保学校财务决策的稳健进行。同时,风险意识也助力会计人员在处理复杂的财务往来过程中提前预警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决策者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依据。从项目预算直至项目验收全过程中,强烈的风险意识能帮助高校会计人员加强经费使用监控、高效管理资金等环节,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建设投入的智慧化、精细化程度。风险意识的锻炼与提升,为高校会计人员成为财务治理核心提供强大支持。

  三、高校会计人员管理能力提升路径

  (一)持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

  高校会计人员要想提升管理能力,首要任务是持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会计环境中,会计人员需要关注财务法规、税收政策、会计准则及其解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参加专业培训、考取会计资格证书等途径有助于深化专业知识储备和提升专业素养。在财务法规领域,高校会计人员需要熟知财政、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国家法律法规,如《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深入了解每项法规背后的精神和要求,应对政策调整带来的新挑战。在税收政策方面,紧跟国家税收改革的步伐,掌握各类税种的计算方法、税收优惠政策及税务申报流程,高校会计人员还需密切关注国际税收环境的变化,以应对跨国业务中可能面临的税收问题。在会计准则应用上,高校会计人员需要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深入研究,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会计科目的发展动向和具体业务的处理方法,对会计准则的深入了解和实际应用,不断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和管理水平。高校会计人员还需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掌握财务管理软件、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善于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处理财务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在实践经验方面,高校会计人员需要经常总结平时的财务工作,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经验。针对财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寻求解决办法。在应对高校财务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时,积极运用专业知识,指导实际工作。高校会计人员要积极参加专业会议、论坛等活动,拓宽视野,汲取各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同行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在互动过程中,可以吸纳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的观点和见解,提高自身的专业敏感度和综合素养。高校会计人员要想提升专业能力,就必须在多方面下功夫,注重知识结构的拓展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敏锐的专业意识,勇于面对新挑战,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最终实现自身发展和学校财务管理的共同提升。

  (二)培养创新和战略思维能力

  在高校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高校会计人员要具备前瞻性思维,敢于在财务管理中进行创新尝试。对于高校教育、科研发展战略方针的理解及梳理已成为发展战略型会计人才的关键能力。高校会计人员需要熟知学校的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更要对财务工作中涉及的高校战略资源有清晰认知。运用战略管理、财务分析等专业技巧,可以有效地制订符合学校战略方向的财务工作规划与布局,为高校资源利用、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会计人员还要紧跟国家政策走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把握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和痛点,助力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财务管理中的难题往往需要富有创新精神的会计人员来突破。在业务流程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高校会计人员要善于运用账务分析、成本控制等数据工具,推动财务管理工作中有益探索的落地实施。要关注金融科技、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对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应用,结合高校实际需求,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助推财务管理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高校会计人员还需不断地拓宽眼界、放宽思路。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商业模式、组织结构、新兴行业发展规律等领域的关注,汲取其他领域的先进管理思维和创新理念。抛弃传统会计职能的束缚,探索可适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方法论前沿,有助于高校会计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将战略思维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推动财务管理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三)加强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团队成员间的信任与支持,提高财务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为提高沟通技巧,高校会计人员需积极参与各类沟通培训活动,如商务谈判、心理沟通、公共演讲等课程,以便在财务工作中的分工协作过程中确保信息传递的快速与准确;通过练习,学习如何运用非言语传递、倾听、同理心等技巧,以增强对话项目方、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效果。在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方面,高校会计人员应认识到每个成员的优势与劣势,尊重个人意愿,合理分配任务以便发挥每个成员的专长;加强团队内部的学习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和案例,鼓励团队成员开展跨部门、跨行业的研究,促进团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高校会计人员需关注团队文化塑造。在工作中,注重倡导团队精神、分享成功,传递正能量;组织团队内部的技能培训、座谈交流等活动,促进人际关系的互动与团队合作水平的提高;适时进行团队建设活动,如户外拓展等,增进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感与归属感。营造良性的反馈机制,鼓励团队成员在面临困难与矛盾时及时报告。高校会计人员应有针对性地为团队成员提供指导、支持,并积极推进适宜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

image.png


  (四)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会计人员来说,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日常会计工作中,高校会计人员需要熟练运用各种会计软件和财务管理系统,以提高财务数据处理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例如,应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手段,加强财务数据分析,为学校的发展策略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高校会计人员还需关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趋势,积极探索智能化财务管理的新模式。高校会计人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对财务风险及时进行识别、评估和预警,确保财务工作的安全稳定。例如,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强化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实现对财务流程的实时监控与管理。高校会计人员还需要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推动数字化办公在财务管理中的深入应用,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在掌握现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高校会计人员要勤于学习和实践,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研讨交流,为自身技能的提升创造更多可能。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校会计人员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实现财务管理和服务的高效化、安全化和智能化,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及办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image.png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市场变化和高校运营挑战,高校会计需要致力于提升专业知识、职业素养、风险意识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要想在新形势下勇担使命,高校会计人员需保持不断学习和适应市场的激情与能力。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争取外部培训、学习经验和创新思维模式等发展机会,逐步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和专业能力提升,为学校的教育、科研和发展提供更为有效地支持,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艳玲,林中翔,胡玲,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路径实践与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0):123-125.

  [2]李千.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的路径[J].学园,2022,15(21):61-63.

  [3]宋宝明.财会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模式研究——以呼伦贝尔地区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