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后金华市区学前教育的市场供给现状与展望论文

2024-10-11 17:14:4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不断得到落实。当然也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入园难”“入园贵”等学前教育公平问题,还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笔者认为,从平等和公正的视野对学前教育市场化进行反思,深入思考学前教育与市场的关系,是否只有政府规控下的资本投入与运作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针对目前学前教育市场供给的现状是值得探讨和剖析的。
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不断得到落实。当然也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入园难”“入园贵”等学前教育公平问题,还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笔者认为,从平等和公正的视野对学前教育市场化进行反思,深入思考学前教育与市场的关系,是否只有政府规控下的资本投入与运作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针对目前学前教育市场供给的现状是值得探讨和剖析的。
本文拟从社会学的角度,以金华市区为分析框架,运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研究方法,即通过质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对“全面二孩”后学前教育的市场供给现状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界定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界定
学前教育,或称“幼儿教育”,《辞海》中将学前教育注解为入小学前幼儿在教养机构所接受的教育。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学前教育是以游戏为基础,促进幼儿活动、认识、宗教与艺术本能发展的过程。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教养机构被称为幼儿园。
学前教育的市场供给不仅有私人的民办幼儿园,还有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捐助以及国有企业开设的幼儿园。鉴于调查难度,本文从金华市区民办幼儿园的情况来探讨学前教育市场供给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学前教育是幼儿学习、智力发展、人格形成、性格和习惯养成的萌芽阶段和关键时期,深刻影响着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出于一种社会学的人文关怀,注重社会的日常生活经验,拥有一种心智的品质去揭示现存社会的种种问题,去关注民生,有必要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
二、资料来源及样本分布的基本特征
(一)资料来源
截至2019年末,金华市区已有公办幼儿园61家、民办幼儿园268家(数据来源于金华市教育局)。调查范围为民办幼儿园,调查对象通过非随机(判断)抽样方法,最终调查成功的家长样本为100个、民办幼儿园教师(含园长)样本为100个(婺城区37、金东区30、开发区33)。
(二)家长样本分布的基本特征
调查成功的100位家长中,男性为50%,女性为50%;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42岁;平均年龄男性为31.73岁,女性为29.29岁。
从教育程度看,这些家长的教育程度普遍比较高,这反映在总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1%,其中男性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为92%,女性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为90%;男女性的总体文化程度基本持平(见表1)。
从目前或者从事时间最长的具体职业看,总体集中于行政、办事人员,经济业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这些层次较高的职业,分别为29%、23%、15%、27%,而层次较低的职业只有商业、服务人员5%,男女性从事较高层次职业基本持平(见表2)。
从其他方面看,家长的户籍所在地普遍为金华市,家庭月收入基本在15000元以上,孩子每月在幼儿园的全部费用基本在2000~3000元之间,这也说明了这些家长收入稳定且较高,能够满足民办幼儿园的高学费支出,在他(她)们看来,相比较公办幼儿园,更看重民办幼儿园的口碑、师资质量、课程及环境设施,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
(三)民办幼儿园教师(含园长)样本分布的基本特征
调查成功的100名教师中,全部为女性,这说明了幼儿园教师行业的性别结构失调;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52岁,平均年龄为27.64岁。
从教育程度看,教师的教育程度还算比较高,这反映在总体大专文化程度占72%,总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为22%,总体高中文化程度为6%(见表3)。
三、“全面二孩”后金华市区学前教育的市场供给现状
(一)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现状
平均年龄27.64岁说明青年教师已成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中坚力量,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在过去,很多民办幼儿园放低门槛,招聘大量中专、高中甚至是初中毕业生作为教师,采取“先上岗、后培训”的方式,市场竞争的优越性导致目前民办幼儿园在招聘老师时更注重其学历、专业背景等,并且也越来越注重教师后期的培养,如对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其自身水平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费用承担,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样本中有98%的教师定期参加培训)。92%的学前专业背景,虽然可能意味着专业的就业面比较窄,但专业对口更有利于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这也是家长样本中大多数家长希望达到的结果。在调查过程中,未发现男性的教师样本,即便是通过判断抽样的方式抽取样本。
在过去,私人老板在开办幼儿园的时候,简单粗暴地将薪酬与教师的教龄挂钩,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节省开支。而现在,市场竞争导致越来越多民办幼儿园开始将薪酬与职称挂钩,虽然需要花费教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为了提高收入,对职称的评聘不像过去那样抵触了。
当被问及流动性大的原因时,大多数教师表示是因为工资太低、社会地位低、家庭生育养育压力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本文在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民办幼儿园都为教师缴纳了“五险”,为了留住在园工作的老师,私人老板比较精明,有部分民办幼儿园还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这部分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工资收入基本保持在4000元左右,而那些没有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基本保持在5000元左右。一个简单的换汤不换药,却让教师们拥有了归属感。
(二)园长与家长的诉求
在被调查的民办幼儿园中,园长清一色地由开设幼儿园的私人老板兼任,商人的逐利性使她们都提出这样一个意愿:希望自己的幼儿园能够升格成为普惠性幼儿园。一旦变成普惠性幼儿园,那么一定的财政补贴可以用于教师的工资、培训等开支,并且普惠性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并没有太多降低学费的收入。对于她们来说,升格成为普惠性幼儿园利大于弊。
在被调查的家长中,大多数是看重民办幼儿园的口碑、师资质量、课程及环境设施,当然也有家长提出新颖的想法:部分家长并不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就读于民办幼儿园,不是负担不起学费,而是因为不想让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非常特殊,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培养良好的社会人格和品格。
四、讨论与展望
社会是由许多不同关系织成的网,这种关系是不能只靠观察来认识的。因此,笔者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实证分析去研究学前教育的市场供给现状,是出于一种文化自觉,去关注民生,关注他(她)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发挥社会学的人文关怀。笔者希望通过写作此文而引起更多人对学前教育市场供给的关注和重视。
基于过去国内在研究学前教育市场供给所取得的进展上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首先,教育和统计相关部门需要对学前教育的适龄人口变化趋势进行实时监控和科学预测;建立系统的人口监测大数据,科学预测未来十年的新生儿数量,及时掌握学前教育适龄人口的数量。
其次,流动人口带来的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其家庭经济状况大多数一般,无法承担收费较贵的民办幼儿园,另外,户籍管理制度及工作等原因又使得这些流动儿童无法进入收费较低的公办幼儿园。是否可以通过增办非营利性质的社会教育机构来解决这些弱势群体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
再次,是否可以给予民办幼儿园一定数量的教师编制,这不仅能降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流失率,还能刺激公办幼儿园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即放到一个盘子里分蛋糕。
最后,希望今后有更多地研究去关注学前教育的市场供给,诸如,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捐助以及国有企业在学前教育市场供给中的角色、作用和模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