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电力供应链运营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2024-06-11 10:20:08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行业体制改革也已经进行到了第四阶段,政策不断跟进、推陈出新,电力行业市场化持续推进,电力行业逐步向清洁化转型。文中基于战略三脚架模型,结合“双碳”目标,从国家电改制度、电力行业竞合关系、“双碳”投入三个维度对电力供应链运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国家电改制度为电力供应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电力行业竞合关系的演变促进了电力供应链整体不断优化;管理费用与清洁能源占比成为电力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主要目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行业体制改革也已经进行到了第四阶段,政策不断跟进、推陈出新,电力行业市场化持续推进,电力行业逐步向清洁化转型。文中基于战略三脚架模型,结合“双碳”目标,从国家电改制度、电力行业竞合关系、“双碳”投入三个维度对电力供应链运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国家电改制度为电力供应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电力行业竞合关系的演变促进了电力供应链整体不断优化;管理费用与清洁能源占比成为电力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双碳”目标;电力供应链;影响因素
1引言
全球碳排放量的逐年增加导致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构成威胁,多数发达国家已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但也埋下环境安全隐患,碳排放量世界居首,为此,各地政府相继出台减排政策,大小行业开始寻找低碳路径。据统计,能源燃烧约占二氧化碳排放的90.4%,其中火电行业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一半[1],这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痛点和难点,仅从能源侧改善碳排放问题的传统方法,从及时性和操作性上看,难度很大。需要从电力相关企业的全流程运营角度,即电力供应链运营的角度探求降碳对策。因此,通过分析电力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可以为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控制成本、降低能耗等优化措施的实施奠定基础。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潘子博从电力工业节能降耗实施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阐述了电力系统节能降耗的必要性,从发电端、输电端、碳捕获等环节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层面提出了电力工业节能降耗过程中仍然存在技术水平不够、配套机制缺乏、管理体系不完善、企业节能意识不足的问题[2]。王力等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等方面对我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认为应该从能源优化与政策激励角度着手,不断提高能源效率[3]。贾秀华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运用Eviews6.0软件对电价、所有权结构、资本深化、电源结构、企业规模五大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电力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受到企业、市场、政府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4]。Jelti等强调了供应链对于电力系统向可持续和清洁系统过度的作用,对可再生能源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进行定性评估,最终确定了影响供应链运营的因素[5]。Teixeira等调查了巴西电力部门公司,利用案例分析电力企业该如何实施供应链管理以及存在的影响因素,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6]。
上述文献从环境、政治、市场、企业、供应链等角度分别阐述了电力行业存在的问题及电力行业节能、供应链绿色转型、生产率、绩效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然而,鲜有文献结合“双碳”目标,分析电力供应链运营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基于战略三脚架模型,从国家电改制度、电力行业竞合关系、“双碳”投入三个角度对“双碳”目标下电力供应链运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3传统电力供应链与新型电力供应链区别
我国电力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依照电力供应链不同时期所呈现的特点将其分为传统电力供应链与新型电力供应链,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管理模式的区别
传统电力供应链是纵向一体化的产物。电力企业起初由国家控制,具有垄断性质,几大企业牢牢掌握生产资料和作业动态,几乎参与到电力生产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了公司内部的垂直管理体系;经过电力体制改革,原先的企业被拆分并引入了新的企业参与竞争,新型电力供应链就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节点企业构成的。
3.2运营的区别
传统电力供应链面临市场垄断带来的弊端。由于区域之间出现了企业“一家独大”局面,企业能够掌握定价自主权,抬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将很多新的竞争者拒之门外,同时在垄断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成本高、效率低下、技术创新水平不足、管理模式亟需完善等问题;新型电力供应链注重合作,更有益于获得互补性的资源和能力,可以高效合理地配置电力资源。
3.3环境效益的区别
传统供应链环境效益低下。传统电力供应链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发电损耗率高导致碳排放量巨大;新型电力系统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配备高度信息化的电力装备,产业信息深度交融互联,是一个智能能源系统,在环境保护方面持续不断取得新成果。
4“双碳”目标下电力供应链运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4.1分析方法的选择
上世纪90年代,学者在战略研究过程中除了考虑行业因素和企业资源因素,还发现新兴经济国家的制度能够对企业的运营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提出了制度、行业、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三个维度构成的战略三脚架模型,强调从这三个维度全面分析企业运营的影响因素,从而合理制定战略计划,最终提高企业绩效的分析方法。电力供应链是由多个电力节点企业整合而成的复杂的网链结构,任何单一的研究行业或供应链本身的理论方法都无法全面地解释什么因素导致了供应链运营绩效的好坏,基于此,使用战略三脚架理论模型,将其维度具体化,即从国家电改制度、电力行业的竞合关系、“双碳”投入分析“双碳”目标下电力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2“双碳”目标下电力供应链运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国家电改制度分析。
为了调整生产关系,改善电力的供需关系,使电力行业的普遍服务、保底服务得到有效供给,让更多的发电企业、电力用户等走向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我国分别在不同的时期推出了相关的国家电改制度,对电力行业进行了四次体制改革。由于电力供应短缺,第一次电力改革就此开展,解决了电力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居民用电得以保障;第二次电力改革是将政企分开,使电力行业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第三次电力改革初步提出并开展厂网分开、输配分开,打破了电力行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引入了市场竞争,使电力行业逐步市场化,破除了传统电力供应链模式,为新型电力供应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目前第四次电力改革正在进行中,该阶段政策紧密出台,持续跟进;输配分离开始试点,逐步推进输配侧市场化;加快电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电价制度更加灵活;注重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综上所述,国家电改制度对于电力行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而新型电力供应链的产生和发展又依托于电力行业,电力制度的改革也使得电力供应链由最初的推动式供应链逐步转为上游推动下游拉动式供应链,因此国家电改制度对电力供应链运营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电力供应链运营不仅要注重以较低成本获得高顾客满意度,同时还要从低碳、节约、环保等层面调整运营策略。
②电力行业的竞合关系分析。
在第三次电力改革之前,电力市场由几家电力企业垄断,各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的成本日益加重,无效率现象导致技术创新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了寻租行为。因此,第三次电力改革为了改善电力行业的环境,引入了多家竞争机制,通过厂网分离,将各电管局分割成若干厂、网独立的发电公司和输、配电公司,由此,电力行业向市场化循序渐进,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电力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呈现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随着发电侧与售电侧不断深入改革,电力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竞争关系日益增强,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各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4.3“双碳”投入对电力供应链的绩效影响分析
①指标的确立。
通过查阅大量供应链绩效考评的文献,收集了近六年来(2017-2022)的S企业数据,结合“双碳”目标下电力供应链运营的环境效益,构建了四个一级指标以及十四个二级指标[7]首先运用熵权法处理二级指标,并根据各二级指标权重计算2017-2022年的运营综合评分;然后,进一步筛选数据,选择碳排放强度作为参考数列,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物流费用、清洁能源发电量、清洁能源占比作为比较数列,通过灰色关联法计算企业减少碳排放量的相关指标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联度以分析电力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影响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最后,依据熵权法得到的最终数据分析“双碳”目标对电力供应链运营绩效的影响;依据灰色关联法得到的最终数据分析电力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以及相关改进对策。
②“双碳”目标投入对电力供应链的绩效影响分析。
熵权法分析结果中,2017年综合得分为0.3379,2018年综合得分0.3516,2019年综合得分0.4252,2020年综合得分0.3463,2021年综合得分0.6209,2022年综合得分0.8378。根据结果,综合得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双碳”目标下电力供应链运营绩效不断提高。灰色关联法分析结果中相应的关联序为r5>r1>r3>r4>r2,上述关联序表明对碳排放强度影响最大的是清洁能源占比,其次是管理费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清洁能源发展,“双碳”目标的提出更是让火电供应链把能源清洁化作为运营的首要目标,清洁能源占比逐年提高,有效减少了碳排放量,同时随着大量管理费用的投入,供应链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化、信息化不断增强,大大减少了因重复作业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尽管物流费用与研发费用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相对较低,企业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物流费用并适当增加研发费用,从而减少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物流带来的费用支出,并保证清洁能源设备的研发进展。
5结论
本文结合“双碳”目标,利用了战略三脚架模型,分别从国家电改制度、电力行业的竞合关系、“双碳”投入三个角度对电力供应链运营影响因素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较为全面的分析,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国家电改制度为电力供应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不断引导电力供应链进行可持续性发展;电力行业竞合关系的演变为新型电力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实施创造了合适的市场环境,电力供应链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双碳”目标的提出使环境效益成为电力供应链绩效考核的一大指标,随着企业投入的增加,电力供应链经济、环境层面绩效综合评分持续上升,同时管理费用与清洁能源占比成为电力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尽管从宏观到微观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电力供应链的影响因素,但本文仍然存在改进之处。除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之外存在着更优的数据分析方法,希望本文能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曾小雪.电力供应链碳减排方式选择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2]潘子博.电力系统节能降耗改造技术分析[J].科技视界,2022,(27):61-63.
[3]王力,余晨,张雅姝.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我国能源效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经济,2021,(12):50-56.
[4]贾秀华.我国电力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6.
[5]Jelti F.,Allouhi A.,Buker M.S.,Saadani R.,Jamil A.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A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J/OL].Sustainabiling,2021(13).
[6]Teixeira,T.B.,Battistelle R.A.G.,Teixeira,A.A.,Bonacina C.Z.,Vitoreli M.C.Sustainability in the supply chain:Analyzing the role of the Focal Company and train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DGs[J/OL].Sustainability.2022(14).
[7]昌业芹.钢铁企业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