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

2024-06-04 10:42:1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带来了较大机遇,文章通过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内涵、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剖析,尝试提出了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生成机理,并分析全国统一大市场对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建议。
摘要: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带来了较大机遇,文章通过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内涵、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剖析,尝试提出了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生成机理,并分析全国统一大市场对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建议。
关键词:全国统一大市场;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一、全国统一大市场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同时,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对我国的出口市场造成了不小压力。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启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旨在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1]。我国学者大多是从破解国内市场分割、促进要素流动等方面对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研究。刘志彪等(2021)[2]和丁俊发(2022)[3]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指的是在国内市场形成规则一致、竞争充分、高度开放、运行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各经济主体按照统一市场规则运行,各地区和部门之间互相开放,可以有效打破市场壁垒实现帕累托最优。马文武(2022)[4]认为,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顺畅流通,逐步构建起以统筹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体的生产体系和规模经济。干春晖等(2021)[5]认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一方面能够吸引全球范围内的先进生产要素聚集,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生产资源和要素禀赋能够形成完备的生产链和价值链,提高创新能力。综上所述,虽然学术界对“全国统一大市场”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统一运行规则、良好运行秩序、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监管公平等特征。
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对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一)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
科技型企业是指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并且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是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学术界认为企业创新能力是一种多维度的综合能力,主要从创新内容和创新过程等不同角度进行界定。Federica(2009)[6]、杨晓娜等(2018)[7]认为创新能力是企业由内而外的知识转化和应用能力,将创新能力又区分出知识创造能力、创新吸收能力、开放式创新能力等类型;陶锋等(2008)[8]将创新能力分为技术吸收能力、技术融合能力和技术变革能力等;张琦英(2020)[9]认为创新能力是企业整合各类资源、探索未知领域、实施创新解决方案的发展过程。企业创新能力会受到企业技术知识基础、企业家精神、企业创新制度等内部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政府政策、技术环境、市场需求与竞争等外部因素影响[10-12]。企业创新能力的生成是以内部现有知识、技术为基础,是内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的市场需求促使企业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或服务以获取竞争优势提升市场份额,这必然会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获取先进技术创造出新产品或新服务,加速商业化应用,形成企业独有的创新能力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这个过程包括了技术获取和技术应用[13],而技术的获取和应用离不开人才、知识数据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
综上所述,从创新过程来看,主要包括知识获取、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新产品产业化应用等环节。知识获取指的是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或技术交易等多种渠道从外部获取新知识或新技术;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指的是运用获取的新知识或新技术,结合企业自身原有技术创新出新的技术或新的产品,同时积累新的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过程中会涉及新的生产技术或工艺,企业通过对新生产技术或工艺的研发或改造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也提高了企业的知识获取和转化应用能力,见图1。
从创新影响因素来看,其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环境、创新环境、经济政策等,内部因素包括企业家创新意识、企业效益、创新人才、创新制度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政策可以激励企业从事创新活动或扩大创新规模,良好的创新环境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进而提高企业创新成效。企业家创新意识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企业高层管理者拥有越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决策主动权,企业的创新活动就越多、研发能力就越强、创新效果也就越明显;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决定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来说,企业经济效益越好,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意愿也就越高。人才是创新的关键,研发人员越多、层次越高,企业创新活动就越多、创新成果也就越显著;良好的创新制度一方面可以最大化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动力和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规范创新流程,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益。
(二)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生成机理
企业创新是一项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需要良好的政策制度和市场环境来支撑。无序的竞争和割裂的市场会出现数据垄断、不正当竞争、地方保护等现象,制约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企业服务于市场,因市场需要而发展壮大,良好的市场制度和环境可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等可以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市场预期和发展动力,从而提高企业创新意识。良好的政策制度可以破除人才、资本、土地等各种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障碍,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提出就是要消除行政壁垒、打破市场分割,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自由流动。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有效配置,这有利于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意愿和能力。反过来,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不断改变供给和需求模式,进一步打破地区间壁垒,使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更加完善,见图2。
(三)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对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1.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
“斯密定理”认为只有某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范围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专业化的生产者才会出现,市场规模的扩大会催生专业化生产者的创新意愿,通过产品改良、技术改进、生产模式转变等各种举措来获取更大效益。地方保护主义、不统一的市场规则等会导致企业在做跨地区业务时面临较多的阻碍和较高的成本,跨地区经营消费纠纷难解决,跨行政区域市场监管协作机制不完善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有利于更多创新型企业进入到各个区域市场和不同的产业领域。公平的市场环境意味着充分的竞争,比拼的是质量和成本,企业要想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就需要有较强的研发实力、成本控制能力、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将会极大地促进企业创新意愿的提高。
2.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促进创新要素向生产力转化
创新需要技术、信息数据等各类要素资源的协同参与,但市场的分割容易导致创新资源的错配。一方面,我国一些地区通过一定的政策引导或硬性约束让辖区高校、科研院所或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优先在本地落地转化,这极大地限制了科技成果的来源和转化范围;同时,地方政府政策的局限性导致科研仪器设备等创新基础设施跨区域开放共享难,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水平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机制,推动全国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这有利于创新要素向边际收益率高的区域流动,在创新资源集聚区域内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另一方面,标准作为战略性创新资源可以加快技术扩散和应用,然而我国标准种类繁多,有政府标准、市场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同一个创新成果可能符合这个标准的要求,却不符合那个标准的要求,质量认证跨区域互认互用效力弱,标准和质量认证的差异问题导致我国创新成果在大范围推广和应用过程中极易遇到阻碍。健全标准体系,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结构,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整合精简,这些举措能为企业创新扫清障碍,有助于推动科研成果在全国范围落地,有效促进创新主体及产业项目的全国性布局。
3.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人力资本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知识、经验、思维、创意等要素的载体,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当前的部分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户籍制度、劳动体制、技术体制、人事薪酬体制等机制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可以促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不仅促进了人才本身的自由流动,加速人才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向生产效率高的部门流动,还有助于知识的传递与扩散以及对新的理念、技术与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扩大全国人才规模和综合实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获得所需的人才,降低人才获取成本,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价值,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三、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一)明确市场竞争赛道,提高创新意识
由于内外部经济形势和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来实现生存和增长,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市场准入的持续扩大,原有的市场进入壁垒将会逐渐消失,市场内在逻辑和规则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谁能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谁就能占据市场高地,企业应结合自身产品和服务,明确竞争赛道,加强市场需求调研,对市场新需求走向有一个比较合理精准的预判,在此基础上,将市场开拓和产品预研发相结合,完善公司销售体系,做到对市场的精准打击和投放,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二)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统一大市场是个规则统一、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市场,这意味着企业面临更多竞争者,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企业实现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构建以创新平台为基础,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覆盖“基础研发、生产研发、应用研发、现场生产技术、品质管理、产品管理和技术服务”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有助于企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行业的研究分析,制定行业技术库、项目库、政策库、人才库等,以及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所需技术、人才、成果等;另一方面,加强与行业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等联合共建产业创新中心、创新共同体等新型创新载体,增强企业内生创新能力,促使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生产技术、渠道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领跑行业发展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创造商业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健全统一规范的涉产权纠纷案件执法司法体系,推动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创新,完善知识产权法院跨区域管辖制度,畅通知识产权诉讼与仲裁、调解的对接机制等,从制度上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保驾护航。企业应积极进行知识产权挖掘与布局,构建专利群,对公司技术和产品进行有效保护,实施专利导航,将专利运用到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中。此外,标准竞争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新特征,也是企业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谁掌握了“规则”的“制定权”,谁将拥有行业发展的“话语权”。企业应积极参与标准制定,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规避发展中的暗礁,从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层面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确立发展先手优势,提升企业战略形象,为企业赢取更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R].北京:***,2022.
[2]刘志彪,孔令池.从分割走向整合: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阻力与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21,401(8):20-36.
[3]丁俊发.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理论与实施[J].中国流通经济,2022(6):3-9.
[4]马文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意义[J].经济学家,2022(9):5-16.
[5]干春晖,刘亮.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研究[J].社会科学,2021(9):3-12.
[6]FEDERICA S,ANTONELLO Z.Multinational firms,global value chain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 transfer[J].Research Policy,2009(38):369-381.
[7]杨晓娜,彭灿,李瑞雪.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影响——隐性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10):147-154.
[8]陶锋,李诗田.全球价值链代工过程中的产品开发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基于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1):115-122.
[9]张琦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驱动因素与路径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0(7):89-93.
[10]王猛,张永安,王燕妮.企业原始创新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6):70-75.
[11]粟进,宋正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基于京津4家企业的一项探索性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5):156-163.
[12]程聪,曹烈冰,张颖,等.中小企业渐进式创新影响因素结构分析:资源基础还是能力制胜?[J].科学学研究,2014(9):1415-1422.
[13]李静,马宗国.基于RJVs的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8):1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