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对“东数西算”工程赋能西部振兴的探讨论文

2024-06-04 10:36:3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以全面实现西部振兴为目标,分析区域协调发展下的“东数西算”工程。第一部分阐述“东数西算”工程的内容、建设意义、建设现状,明确“东数西算”工程的推动作用。第二部分总结全方位多层次实践区域战略统筹制度、发挥地区之间的企业优势、认识数字人才的优势与价值这三点建议。第三部分总结实践效果,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旨在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协同发展。
摘要:以全面实现西部振兴为目标,分析区域协调发展下的“东数西算”工程。第一部分阐述“东数西算”工程的内容、建设意义、建设现状,明确“东数西算”工程的推动作用。第二部分总结全方位多层次实践区域战略统筹制度、发挥地区之间的企业优势、认识数字人才的优势与价值这三点建议。第三部分总结实践效果,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旨在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东数西算”工程;西部振兴
“十四五”阶段已进入数据经济时代,算力在此时代环境下属于核心生产力。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已经正式提出了数据是全新生产要素的要求,而且在“十四五”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的转型也是将数据作为关键的推动力。在此背景下,2022年3月在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的计划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概念;同年9月发布的《东数西算下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白皮书》中也涉及了“算力”的有关概念。所谓“东数西算”工程,就是要在实现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基础上,搭建全新的算力网络体系,实现东部算力需求向西部转移,对数据中心建设及布局进行整体优化,以达到东西部协同联动的效果。综合分析“东数西算”工程,其原理和“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项目类似,可以通过算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与流通,对东西部区域普遍存在的不均衡问题予以解决,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能发挥“东数西算”工程的优势赋能西部振兴。为此,本文以区域协调发展对“东数西算”工程赋能西部振兴的作用为研究对象,介绍“东数西算”工程及其推进现状,总结该项目赋能西部振兴的实现路径与效果,从而为协调东西部发展提供参考。
一、“东数西算”工程概述
(一)工程内容
根据上文介绍,“东数西算”工程是一种全新的算力网络体系。该工程的关键在于“算力”,是现代社会实现信息化、智能化运行的关键,更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算数能力是激活数据要素的创新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更有利于全面实现产业数据化这一发展目标。在“东数西算”工程的作用下,实现技术、产业、模式的更新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区域协调发展夯实基础[1]。
“东数西算”工程中所涉及的大量新型基础设施均要开展大力建设,且工程本身在该领域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在经济双循环发展的环境下,新基建逐渐成为核心要素。纵观新型基建的覆盖范围,共包含七个方面,其中之一是大数据中心建设。与此同时,新基建在国内经济增长进程中发挥着新引擎的重要作用,为各个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供了驱动力。在“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中,以新基建中的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来完善算力基础设施,推动中西部地区之间数字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对比较传统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创新,从而实现赋能西部振兴。
纵观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发现其不断优化的原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的发展,其中数字经济更是起到了推动力的作用[2]。算力在数字经济中占据着核心生产力的位置,尤其是在全球战略竞争中,算力的作用更加显著。数字技术在现代化社会中得到体现,其渗透对象涉及科技、医疗、教育等领域。实际上,除上述领域外,全社会均表现出了对算力的紧迫性,这也推动了算力发展速度的逐年增长。
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所涉及的领域之一,在分布方面体现出了集中性的特点,尤其是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对东部地区进行整体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土地发展空间有限、能源紧缺的问题,不能满足更全面的发展要求。这对于数据中心的发展而言,很难实现大规模发展的目标。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且生产成本不高,整体发展潜力大,为建设数据中心、接受东部算力需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考虑到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区别,需要借用现行的制度并出台相关政策来构建一体化的布局,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共享资源,在“东数西算”工程的作用下提高地区之间的资源使用率,以“东数西算”工程赋能西部振兴。
(二)工程意义
“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具有明显的价值,总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东数西算”工程推进的过程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过程,有助于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全面实现绿色发展。众所周知,西部地区的绿色能源资源丰富,然而其使用价值并未得到完全发挥。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建设数据中心并不断扩大西部地区的布局规模能够切实提高绿色能源的使用率,遵循就近原则,消纳西部地区的绿色能源,全程落实低碳理念,对数据中心建设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4]。
第二,“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显著提高了算力水平,也能满足社会发展中的多方需求。这是因为数据中心集中布局在西部地区,在布局方面呈现出了一体化的趋势,而且算力基础设施的规模也在相继扩大,解决了西部地区算力滞后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算力的协同发展。另外,算力是一种基础能力,对科技、教育、医疗以及制造业等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性能优势。
第三,“东数西算”工程为区域协调发展获取了更多投资。数据中心建设的相关产业链长,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有助于相应地扩大投资规模。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布局的集中性对今后其他相关产业获取上下游投资而言同样具有辐射效应。
第四,“东数西算”工程更新了经济发展模式,加强了东西部区域之间发展的协调性。西部地区的经济以第一、第二产业为支柱,在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后,该地区的资源使用率显著提升,为数字经济创造了条件。当算力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后,按照从东向西的顺序逐一布局,可以促使东西部地区的数据相互流通,也能够相互传递价值,拓宽东部地区的发展空间,赋能西部振兴。
(三)“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现状
2022年是“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中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即由此“东数西算”工程进入推进期,所有枢纽节点的建设速度得到提升,无论是地区之间的土地规划、网络配套建设,还是产业的引进,各个领域均享受到了优惠政策,建设了大批示范项目。与此同时,对于数据中心建设,也凭借绿色低碳化、集约高效化、自主可控化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运营模式,这对于优化行业生态具有重要的作用[5]。基于此,可以从机制设计和资金保障两个方面来分析总结“东数西算”工程的建设现状。
1.相关机制实现顶层设计
“东数西算”工程结合配套政策,如“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可以使有关机制实现顶层设计。尤其是在批复了8个算力枢纽节点后,全部的节点地区先后组建了领导小组,并且拟定了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对于“东数西算”工程的工作机制而言,以长三角、贵州和宁夏等地区为主体分别组建领导小组,在内蒙古节点则构建、实施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从多个维度出发来落实工程重点工作,包括媒体宣传、组织高峰论坛、夯实基础设施、全面推进绿色节能发展等。关于现行规划及出台政策,成渝节点专门出台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四川)实施方案》,通过此方案完成统筹布局,并提供要素保证,以切实提高算力设施建设的速度。除成渝节点外,宁夏节点也出台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宁夏枢纽建设方案》,在该方案中总结了2022年度宁夏枢纽包含40项工作在内的关键任务,保证“东数西算”工程在该地区比较经典的示范场景与应用的实现。同时,贵州节点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的实施意见》。
2.提供资金等要素方面的保障
“东数西算”工程的各个节点地区均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在资金、网络、用地用能等多个领域提供了要素方面的支持,为重大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东数西算”工程本身也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为“东数西算”示范项目批复了补贴申报,使各个建设项目能够得到有效落实[6]。在网络互联互通建设中,我国长三角节点开始着手建设,即开展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到安徽芜湖集群这一区间范围内的电信网络主干光缆建设。贵州节点承接了建设中的电路项目,如从贵阳到广州地区的光缆传输直连电路。在此方面,贵州广电联合钜成公司更是作为建设主体承担着从贵州到全国范围内所有重点城市中的直连网项目的建设。内蒙古节点则主要负责集宁集群直通北京项目,此项目的关键是144芯点对点专用双回路大容量光缆。
“东数西算”工程中的电力保障有利于各个地区与城市充分运用当地资源大力开展数据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其中包括河北的张家口集群、甘肃的庆阳集群和宁夏的中卫集群等。例如,河北怀来县建设的合盈数据产业园,该产业园承接的5吉瓦“源网荷储”一体化一期项目目前已建成并投入投用,通过该项目,该产业园真正实现了100%绿电供应;再如甘肃节点,其在中国能建所具备的能源优势的基础上,以零碳理念为核心创建了“投建运一体化”的数据中心产业园区,中国能建在该产业园区的建设中投资了55亿元,以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数据中心,这也是该园区内部能够全面实现数据中心绿能供应的重要条件。
二、区域协调发展对“东数西算”工程赋能西部振兴的实现路径
(一)全方位多层次实践区域战略统筹制度
建设并推进“东数西算”工程离不开全社会与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东数西算”工程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从而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导向作用下,助力西部振兴。“东数西算”工程中包含财政、产业与人才等内容,表现出了有的放矢的特点,能够凭借现行政策加强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统筹与联动。其中东部地区的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各个产业的建设均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同时,算力基础设施耗损的能源较多,向其需要不断补充资金。对比发现,西部地区不仅拥有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而且生产成本不高,电能及其他能源是西部地区所具备的明显优势。在此前提下,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可以实现对产业布局的重构,增强能源利用的平衡性,也能直接作用于地区的经济发展[7]。基于此,对于西部地区而言,需要在“东数西算”工程中积极落实作为主要区域的责任,凭借现行国家战略夯实大数据中心基础,通过地区已有的资源助力来自我发展。
(二)发挥地区之间的企业优势
“东数西算”工程的新基建投资是工程得以有序推进的重要项目,而且每年会对该项目投入大额资金,以助力地区内部相关产业链的建设。根据“十四五”期间的测算数据可以发现,“东数西算”工程一年新增投资超4 000亿元已成为常态化,甚至远超“西气东输”与“南水北调”工程。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数据中其他相关的数字经济产业在“东数西算”工程的助力下也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期。所以,不管企业是提供算力的一方,还是使用算力的一方,参与到“东数西算”工程中就必然会获得发展机遇。而且工程建设与推进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便会创造就业岗位,为地区内居民的就业提供机会。
“东数西算”工程的数据中心建设的产业链条长,且包含了诸多流程,如IT网络设备、支持性设备、运营商。所以,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是帮助西部地区获取投资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综上,“东数西算”工程的有关企业势必要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抓住机遇,带领西部地区全面参与到智能化的数字经济发展中;通过企业自身的优势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为西部地区的振兴提供助力。
(三)认识到数字人才的优势与价值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的深入,势必要认识到数字技术与相应人才的价值,并将其作为工程项目推进的着手点。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各个地区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也开始将目光集中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上,并表现出了对数字化人才的紧迫需求。但整体而言,我国数字化人才的供给仍有所缺失。考虑到人才是开展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助力,推进“东数西算”工程需要认识到人才的优势,大力培养数字化人才,实现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双管齐下。
一方面,在数字化人才引进的实践中,既需要东西部地区不断优化相关政策,如人才引进政策;还需要从文化、法律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入手,重点分析外部因素的影响,夯实产业基础,为人才发展创造空间。另一方面,在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应重点加强数字化人才的专业实力与创新力,构建面向数字化人才的数字技能普及机制,以企业、高校等为对象,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方联动[8]。
三、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东数西算”工程赋能西部振兴实践效果
在社会经济及整体建设进程中,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处于实践的关键阶段,这是经济发展空间结构中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其中的关键,上述战略的实施能够为建设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建设与发展效率、增强国土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提供助力。根据东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发现各区域面临的一些新问题,例如在经济方面存在“南快北慢”的问题,即南北地区的经济增速存在明显的区别。与此同时,板块之间的分化也比较明显。东中西部地区的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数字经济的发展空间这一方面。其中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居于领先地位,中部地区的发展势头强劲,但西部地区的增速较慢。虽然数字经济的梯度、空间差异明显,但是以数字经济为推动力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实践中依然有较高的可行性。在“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中,西部地区完全可以借助已有的优势来建设大数据中心,并通过高效使用资源来全面实现西部振兴。
例如,西部地区的某一区域准备着手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在前期调研中明确了该地区的条件比较优越。第一,该地区的全年平均气温是10.8℃;第二,该地区的土地成本比东部沿海地区较低,且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第三。该地区的交通、电力、热力以及水资源丰富,能够充分满足“东数西算”工程及数据中心建设的需求。其中该地区的电价也具有价格优势。以此地区的某县为例,近年来,该县建设了风光储可再生能源产业园,总结了该产业园建设的效果,发现其每年可提供的电力达到了68.82兆瓦。此外,该县也修建了物流港闲置物业,规模约3万平方米,这是对“东数西算”工程非常有利的建设条件。综合分析该地区“东数西算”工程与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建设进程中大力引进新技术,既使该地区的能源转换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也有效节约了储能成本。其次,该地区的电网通道性能得到了优化,凭借西部地区所具有的绿色能源资源优势,为电网通道的建设与优化夯实了基础。最后,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数据中心建设的布局集中于西部地区,享有了丰富的绿色能源,遵循就近原则,直接提高了其对绿色数据中心能源的使用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十四五”时期开展“东数西算”工程对地区经济、能源资源等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算力”的支持下,建设数据中心可以增强东西部地区之间发展的平衡性,实现各个地区之间的一体化发展;而且在“东数西算”工程的助力下,也能赋能西部振兴,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提高西部地区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协同发展中实现资源能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沈林江,仇树卿,崔超,等.“东数西算”下的高效数据流通策略研究[J].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2023,5(5):3-12.
[2]邓伟,邓周灰.“东数西算”背景下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大数据,2023,9(5):90-99.
[3]石勇,刘平,冯锦源.“东数西算”宁夏节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研究[J].大数据,2023,9(5):100-110.
[4]朱洪林,国强,寿贝宁.“东数西算”全国一体协同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思路初探[J].大数据,2023,9(5):140-149.
[5]李刚刚.“东数西算”布局下的西部大数据产业的建设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16):31-33+75.
[6]武彦婷.践行“东数西算”战略实施“数能融合”创新[J].中国勘察设计,2023(8):70-74.
[7]朱敏,洪亮.算力飞地,推动“东数西算”战略落地的助推器[J].通信企业管理,2023(7):6-8.
[8]杜洋.“东数西算”工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J].数字经济,2023(5):3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