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拉善盟建设先进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论文

2024-06-03 14:26:1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2021年,国家发布的《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符合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聚。这一重大利好政策对推动阿拉善盟地区的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建设先进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为题,通过调研和查阅资料,对当地打造先进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意义和优势进行分析,深入查找目前存在的政策制约因素,结合实际发展提出具体的发展思路。
摘要:2021年,国家发布的《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符合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聚。这一重大利好政策对推动阿拉善盟地区的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建设先进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为题,通过调研和查阅资料,对当地打造先进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意义和优势进行分析,深入查找目前存在的政策制约因素,结合实际发展提出具体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先进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经济转型;发展思路
高载能产业是指能源成本在产品产值中所占比重较高的产业,或被称为能源消耗密集型产业。一般来说,冶金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化学工业是高载能产业最密集的三大行业。在传统发展模式下,高载能产业通常意味着高耗能、高碳排。在“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成为高载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可有效降低企业的碳排放。因此,阿拉善盟如何发挥绿电优势在当地加快打造西部先进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值得深入研究思考。
一、打造先进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意义重大
(一)打造先进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阿拉善盟矿产资源的种类和储量丰富,多种资源的储量均位于自治区前列。近年来,阿拉善盟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突出主导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了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度,形成了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传统支柱型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阿盟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的能源资源约束问题日益突出,传统高载能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老问题交织的局面。虽然拥有极其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但从整体来看,阿拉善盟高载能产业与“绿电”的耦合程度不高,亟待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改变。充分利用风光资源富集优势,以建设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为契机,加快推动现有高载能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推动全盟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
(二)打造先进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是落实国家产业转移政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实际行动
近年来国家发布的《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支持符合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聚,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资源精深加工、新材料、轻工产品等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在这一重大机遇下,阿拉善盟可充分利用自身可再生能源富集的优势,主动吸引并承接先进高载能产业的转移,打造先进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为东部地区高载能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优质的平台。这既是贯彻落实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具体行动,也是促进绿电消纳、变能源输出为产品输出、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1]。
二、打造先进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的优势明显
(一)绿电优势得天独厚
在“双碳”背景下,清洁能源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阿拉善盟风光资源富集,均属国家Ⅰ类资源区,风光可利用资源量约13亿千瓦,远景资源量超30亿千瓦。当地土地空间广阔,沙漠、戈壁、荒漠各占国土面积的1/3,适宜进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约9.53万平方公里。输电区位优越,较青海、新疆等风光资源富集地区,阿拉善盟向南方、东南方等电力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更短、成本更低。阿拉善盟确立了锚定“大目标”、建设“大基地”、实现“大发展”的思路定位,抢抓国家“沙戈荒”政策东风和自治区支持阿拉善盟建设超大型新能源输出基地等机遇,正努力将阿拉善盟建设成为“绿电成本洼地、绿能经济高地”,全力打造亿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力争为国家每年生产绿电2 000亿度[2]。
(二)区位优势明显
阿拉善盟地处祖国正北方、内蒙古最西端,是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两大国际走廊汇聚于此,陇海兰新经济带、呼包银榆经济区在此交汇联结,拥有策克、乌力吉两大陆路口岸,东部有黄河水过境,境内有额哈铁路、临策铁路、京新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等路网系统,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周边的包头、乌海、鄂尔多斯、石嘴山等市均是高载能产业布局核心区,在开展产业合作、绿能替代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三)矿产资源富集
目前,全盟已勘察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8.7%,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37种,矿产地有175处。其中,无烟煤、钛、钒、芒硝、铌、普通萤石等多种矿产资源的储量均位于全国、全区的前列。阿拉善地区的北山成矿带是金、铜、钼、铅、锌等有色金属的重要成矿地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找矿靶区,找矿潜力巨大。丰富的矿产资源完全可以满足阿拉善盟发展化工、冶金等高载能产业的需要。
(四)产业发展优势突出
经过多年的发展,阿拉善盟已经形成了特色突出、布局日趋合理的产业格局。当地工业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吸纳各类企业共1 562户入驻工业园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构建起了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上下链条耦合、循环低碳发展的化工中间体特色产业生态,主要工业产品有300余种。其中,靛蓝占全球产能的90%,金属钠占全球产能的70%以上,拥有全国唯一的核级钠生产线,农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等多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氨基甘油、氯代甘油、氯硅烷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实现了产业循环化、产能规模化、产品国际化发展。
(五)园区发展优势突出
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十强工业开发区之一,也是自治区确定的重点建设的千亿元园区和重点培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腾格里技术产业园、敖伦布拉格产业园三个产业园。园区以循环化为内核,以产业延链补链融链强链为方向,挖掘产业链潜力,加快打造化工中间体特色产业基地,构建起了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上下链条耦合、循环低碳发展的化工中间体特色产业生态;拥有便捷发达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基础设施配套体系,适合建设高载能低排放产业集中区[3]。
三、打造先进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制约因素分析
(一)能耗双控方面
自治区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强化新上项目能耗强度标杆引导,对已批复的项目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化解能耗强度影响的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两高”项目达到“两个先进”,确保“两高”项目通过削减能耗存量、原料用能核减、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式全额落实能耗指标。在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抵扣方面,国家要以绿证作为对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的认定。但是目前我盟还没有持有绿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
(二)新能源项目新增负荷增长缓慢
以全盟能耗量最大的高新区为例。2022年高新区全社会用电量为80亿千瓦时,年用电负荷为110万千瓦。园区主要用电负荷较大的产业为盐化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为实现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加快低碳工业园区的建设,需配比331.4万千瓦的新能源建设指标。但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实施细则》等6项市场化新能源政策,新能源项目的申报需以新增负荷为主。新能源项目新增负荷增长缓慢的现状不利于阿拉善盟在先进高载能产业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比较优势。
(三)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纳自主调峰能力不足
国家规划建设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煤电主要服务于外送电力调峰。我盟煤电机组存量少,且多为自备电厂和热电联产机组,装机容量偏小,调峰能力有限。煤电调峰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阿拉善盟工业园区高比例就地消纳绿电的能力。
(四)水和天然气要素存在制约
阿拉善盟地处沙漠干旱地区,虽有黄河过境,但因其用水指标不足,不少新建项目不能实施,已建成和在建项目无法充分释放产能。同时阿拉善盟地区的部分园区没有天然气管道通过,有的旗区虽然有天然气管道,但用气指标尚不能满足存量企业的需求。用水和天然气要素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载能产业的引进和发展。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加大向上政策争取力度,保障高载能产业西聚
一是高载能行业很难实现100%使用绿电,还需使用一定比例的网电以及化石燃料。而阿拉善盟当地的存量能耗节能挖掘潜力十分有限,无法满足承接高载能产业的能耗指标需求。建议协调国家建立跨省、自治区,跨盟市区域合作能耗指标调配制度,加快建设用能权交易市场,以满足承接高载能产业的用能需求。二是建议根据阿拉善盟的资源分布情况、负荷情况、未来发展趋势,围绕电网调度运行方式优化的相关领域开展重点研究,尽快实现对间歇性风、光电的大比例消纳,大幅提高风、光电的利用效率,为建设高载能低排放工业园区提供基础保障。
(二)加快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把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园区交通、通信、供水、供气、供电、防灾减灾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的综合配套能力,引导和承接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二是积极推动建设“低碳园区”,加快推动重点园区节能降碳工程,实施能源综合利用升级改造,打造统一供应、多能协同、梯级利用的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园区,实现对能源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三是加快建设园区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智能电网系统,实现高比例、低成本、充足的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及使用,吸引更多的高载能制造企业入驻,提升绿电就地消纳水平。四是加快推进绿能替代,充分挖掘园区内自备电厂的灵活调节能力和负荷侧响应能力,结合增量配电网业务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实施中盐30万千瓦绿色供电等7个绿能替代项目,通过自建分布式电源、新能源供电专线、绿色电力交易等多种方式开展园区绿能替代。
(三)强化要素保障,为项目落地承接产业转移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发展空间,对于承接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产业转移项目,切实保障其有效投资用地需求,持续推进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的供应工作,不断提高产业转移项目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坚持“以供为主、以用为先、供撤并举”原则,严把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关,从源头把控批而未供土地的增量,实现“土地增量”向“发展增量”的转变。二是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牵引,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支持鼓励各级各类人才加快向我盟聚集、为发展助力,同时保障招商引资企业中的各类人才可以依法享受相应的奖励补贴、薪酬、税收优惠等政策。建立人才合作机制,加快建设现代高载能产业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依托重点企业建立一批实训基地[4]。
(四)开源节流并举,做活“水文章”
一是千方百计做好“加减法”。积极争取黄河工业用水指标和自治区跨盟市黄河水转让指标,按照工业集聚发展要求提升工业园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将截伏流及疏干水、中水等非常规水源重点向工业用水倾斜,缓解工业用水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盟市间、盟内水权转让,推动工业园区内的短期水权交易,解决水困难问题。二是多措并举抓牢工业用水节能技改。强化工业用水定额管理,推广并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装备,鼓励企业实施节水改造,特别是焦化企业要完成设备和工艺升级改造,推进企业内部的梯级用水、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分类收集处理回用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率。
(五)落实政策指引,制定配套政策
一是对接“****”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要求,落实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等国家级指导目录,拓展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新空间。二是针对承接高载能产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条件,制定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其必要的优惠和扶持,积极对接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先进高载能低排放产业的下游产业链提供信贷支持,深入拓展政银企合作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撑,构建全方位的政策保障体系。三是在承接先进高载能产业转移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严把环保关口,严格准入门槛,杜绝“黑色GDP”,结合实际,借鉴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经验,规范、有序地发展和引进市场前景较好的现代高载能产品,走出一条集约创新型清洁高载能产业发展之路[5]。
(六)做优做强“绿电+产业链”,推进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阿拉善盟适用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广阔,在工业用电成本上有着巨大的优势,绿电成本仅0.2元/千瓦时。在双碳背景下,要依托绿电积极承接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开展绿能迭代,推动“绿电”和先进高载能产业的耦合发展,扩大绿电的应用场景,让耗能产业搭上“绿电”的快车。一是打造“绿电+现代化工产业链”,固优培新优势特色产业链。依托现有的医农药、染料中间体发展基础,聚焦原料药、化学试剂助剂、电子信息化学品等高端精细化工领域,打造我国重要的现代化工产业基地。二是打造“绿电+新材料产业链”,显著提升产业链含绿量。依托敖伦布拉格镇内的查汗木胡鲁超大型大鳞片石墨矿、金宝利格晶质石墨矿的采选及深加工,重点推动石墨烯、高性能纤维、光电子材料等新材料的生产,打造国家重要的石墨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先进的高性能纤维材料生产基地。三是打造“绿电+氟硅化工产业链”,提速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高端氟基、硅基新材料,大力承接发展晶硅光伏产业和“绿电—铜冶炼—氟材料—新储能”的绿色低碳循环园区,重点布局与绿电消纳配套的铜—氟新材料项目,延伸氟化工产业链。四是打造“绿电+石油化工产业链”,使绿电赋能石化产业链。加快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提高绿电保障,积极发展全绿电化工项目。五是打造“绿电+现代农牧业产业链”,发展好可持续农牧业。以工业化思维推进农牧业的发展,用最少的土地、最少的耗水和最少的污染换取最大的生态价值、最大的产业效益和最大的幸福指数,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可持续农牧业发展先行区。
(七)优化产业承接营商环境,创新区域间产业承接合作模式
一是在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基础的同时,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生命线,进一步优化项目落地的全周期服务,大力推进行政审批的集成改革,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项目开启“量身定制”的帮办代办模式,力促项目快报、快审、快批,实现全流程提速,推动前期项目早开工、施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二是瞄准发展定位,多个承接平台齐发力。各园区要依托自身的功能定位,牢牢把握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产业转移窗口期,积极承接现代高载能产业链的整体和关联产业的协同转移,利用东部地区的高端产业资源赋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逐步从承接资源密集型和高载能产业向承接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集聚发展要素,壮大产业规模,同时让产业项目与东部地区的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以及研发、金融、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良好互动,建立设施共建、产业共育、环境共治、成果共享的联动发展机制。三是聚焦产业链招商引资。立足我盟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部署,积极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着力引进产业链“链主”企业项目,通过以商招商带动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来我盟投资置业,带动园区企业的链条式发展,持续增强其发展动能。充分发挥土地、区位及风光资源等优势,聚焦“新能源+”和“+新能源”方向,加快引入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发展新能源发电、制氢、供热等先进技术,推动新能源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6]。
总之,面对政策机遇,阿拉善盟既要稳固“煤焦冶化”等基础性高载能产业的规模,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又要发展“高新材料装备”等高精尖领域的现代高载能产业,大力促进电力和高载能产业的优化和升级,实现集聚生产、集中治污、集约发展,走高起点、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新路子,走出一条符合阿拉善盟资源、经济发展现状的高载能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其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其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宝成.延长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乌海市高载能工业的调查[J].华北金融,2005(S1):70-73.
[2]刘光华,高智平.甘肃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13,42(5):6-8.
[3]经济日报.高载能产业西移需过三道关[EB/OL].(2022-12-03)[2023-10-30].
[4]汪继年.清洁能源产业创新利用发展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3(5):129-130+151.
[5]惠安.宁夏高载能产业发展对用电影响及电网企业应对策略[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4.
[6]杨勇,郑晶晶,安亮亮,等.新建高载能用电负荷提升本地风电消纳容量途径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7,33(1):5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