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策略研究论文

2

2024-05-23 14:06:43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开展探究素养培养活动能够进一步增强课程教学的灵活性、体验性和有效性,使学生通过完成多样化实践探究任务,提高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借此让学生掌握更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为了真正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文章从素养培养视角出发,阐述通过营造探究氛围,精选探究内容,创建主题化、生活化、实操类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探究素养的教学策略。

  摘要: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开展探究素养培养活动能够进一步增强课程教学的灵活性、体验性和有效性,使学生通过完成多样化实践探究任务,提高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借此让学生掌握更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为了真正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文章从素养培养视角出发,阐述通过营造探究氛围,精选探究内容,创建主题化、生活化、实操类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探究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素养,策略研究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扎实掌握活动中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实践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还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综合素养培养,而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探究素养。对此,教师需要利用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在活动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理解与技能实践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探究活动的意义

  小学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开展探究素养培养活动,能够利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元素引发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好奇,提高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快速、更高效地完成综合实践任务,进而提高课程学习的效率。另外,教师借助各种实践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等,使其树立不畏困难、勇于尝试的信念,让他们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提高自主探究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对实践任务进行多角度思考,鼓励他们自行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提升探究素养。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原则

  (一)以学为主原则

  小学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教育时,应秉承以学为主原则,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内心期待、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实践活动,还要为学生创造更自由、更开放的实践探知空间,提供更多自主实践机会,利用多种自主探究类、亲身实践类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主参与活动、自主探究知识与技能的意识,进而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体验原则

  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坚持实践体验原则,创设各种具有亲身参与特点和动手操作特点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另外,教师还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利用实践任务增强他们课程学习的体验感,让他们产生更加浓厚的探究兴趣,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三)引导探究原则

  小学教师还应遵循引导探究原则,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的初级阶段,他们还难以依靠自身能力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对此,教师需要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指导学生科学探究,利用有效手段使学生对知识内涵进行深刻思考,同时,还要开拓他们的探知思路,让他们真正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进而提升其实践学习能力。

111.jpg

  三、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策略

  (一)融入趣味元素,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1.营造趣味探究氛围

  若想转变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看法,提高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形成较强的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元素和网络信息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知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事物美化班级,以此来创造生动形象的主题式学习环境。又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资源,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设立体形象的探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探知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借此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拓宽其实践探知的视野,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1]。

  以浙教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寻味中秋”为例。教师需要通过开展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知道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经典文化的意识。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对活动内容的探究兴趣。比如,教师先利用月亮灯和兔子灯美化班级环境,营造出中秋赏月的氛围,同时,在灯中设置谜题,开展猜灯谜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其主动猜谜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动画视频,利用动画激发学生自主探知的兴趣,使其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对中秋节起源和传说的了解。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中秋节文化,引导他们思考中秋节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探寻中秋文化的精神内涵。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又能让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产生浓厚的喜爱之情和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

  2.精选趣味探究内容

  为了快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教师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入富有趣味性的探究元素,如植物、动物、自然现象、人文景观等,以此来引发他们对所见事物的好奇心,使其更加主动地对活动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教师在选择或设计综合实践内容时,需要坚持以学为主原则,了解当前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知道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同时,了解其真实的自主探知水平,而后再根据上述信息,结合教学材料,设计实践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2]。

  以浙教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班级模拟博物馆”为例。为了快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主动探究相关知识的兴趣,教师需要精心选择“班级模拟博物馆”中所展示的物品。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先深入了解班级学生当前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寻找能够引起他们好奇的事物。比如,此阶段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此,教师可以“自然界”为主题,利用各种自然事物创设班级模拟博物馆。例如,教师在窗台摆放各种稀有花卉的模型,在墙上张贴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如鸟类、鱼类、爬行类、两栖类等。教师通过利用上述事物创建“自然界”,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植物、动物的好奇心,使其产生更加强烈的自主探究兴趣。之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对上述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使其进一步了解植物、动物的类型和特点,从而使模拟博物馆实践探究活动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作用,进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二)丰富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素养

  1.开展主题化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其形成较强的自主探究意识,小学教师可以结合课内外资源,围绕教材内容,创建主题化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了解课程教学的目的以及单元所包含的各类知识,然后再结合上述信息提炼课程探知主题。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灵活的实践探究空间,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思路引导和方法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加快速地探寻到活动中所包含的各种知识,体会到实践活动的价值,理解活动主题的深层内涵,同时,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从而提升其自主探究水平[3]。

  以浙教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国幸福年”为例。此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使其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对此,教师可以“品味幸福中国”为主题,创建中国春节文化与习俗探究体验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往年在春节期间参与的各种民俗活动,如剪窗花、挂彩灯、写春联、贴福字、包饺子等,引导他们思考上述活动的意义。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剪窗花、写春联、贴福字都是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愿;有的学生认为包饺子既寓意着“招财进宝”,又有“喜庆团圆”的意思。然后,教师再讲述与“年”有关的神话故事,分享全国各地更具特色的春节庆祝活动,如河北蔚县打树花、山西长治武乡顶灯、广州舞龙舞狮、北京怀柔敛巧饭等,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春节文化习俗的了解。最后,教师再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写春联、剪窗花、写福字等,把班级装饰出欢庆春节的氛围,让学生在沉浸式节庆环境中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经典节日文化的意识。

  2.开展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综合实践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自主实践、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现实场景创建生活化综合实践体验活动。在此项活动中,教师需要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常见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对社会生活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教师再列举有特点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分析此类活动的深层含义和现实意义,使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形成良好的活动参与意识。之后,教师再联合学校所在社区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过程中增强自主实践、合作实践的信心,提高协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更加高效地完成社会实践任务[4]。

  以浙教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社会公益我参与”为例。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环境问题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各种垃圾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使其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知道垃圾分类的作用和正确的垃圾处理方式。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究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其明白垃圾分类的意义。之后,教师可以联合社区开展公益宣传活动,让班级学生组成宣传小组,通过绘制宣传海报、制作宣传册等方式,向路过校园的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和垃圾分类知识,以此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借此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念,提高他们自觉分类垃圾的意识,使其产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222.png

  3.开展实操类综合实践活动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若想培养学生自主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创建动手操作类综合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源对校园环境或班级环境进行合理美化,指导他们对具体事物进行创新改造。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活动中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出发探究更高效的环境美化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完成实践任务的效率,又能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使其形成科学探究素养[5]。

  以浙教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室环境我布置”为例。在班级环境美化实操活动中,教师应先把所有学生平均分成五个小组,每组自行抽选班级美化的区域。比如,A组负责美化教室前面的大软板;B组负责优化教室后墙的大软板;C组负责美化教室图书角;D组负责美化窗台和墙面;E组负责改善班级卫生角环境。然后,教师要让各组学生针对所负责区域进行交流讨论,探寻更为合适的环境美化方法,制订可行性较强的美化方案。例如,D组的方案是用盆栽和鱼缸美化窗台,用名言警句或美术作品美化班级墙面。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把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比如,如何改造彩纸,让大软板的内容和色彩变得更加丰富;如何用塑料桶、纸盒等物品让卫生角变得更加整洁;如何用彩笔、贴纸等工具制作指示牌,让图书角变得更加规范整洁等。教师通过开展班级环境美化与改造实践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和创造力,又能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使其更自觉地从多角度出发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而提高他们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小学教师需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巧妙融入各种趣味元素,创建多样化实践体验类活动,让学生通过完成各种实践任务,加深对活动内涵的理解,同时提高自主探究意识,在实践分析、实践操作过程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琪.新课改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策略探究[J].智力,2022(36):151-154.

  [2]周春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J].学园,2022,15(26):40-42.

  [3]王启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策略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9):74-76.

  [4]高泉树.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0):176-178.

  [5]王煌辉.新时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J].家长,2022(23):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