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论文

2024-05-23 09:19:28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文章以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背景,探讨了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文章介绍了核心素养 的定义和内涵,阐述了核心素养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性,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 题,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帮助教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 发展。
摘 要:文章以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背景,探讨了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文章介绍了核心素养 的定义和内涵,阐述了核心素养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性,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 题,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帮助教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 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有效提问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提高 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创造力。然而,一些教 师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提问难度过大或过小、提问形式 单一、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提问的实际 效果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提问质量。因此,加强对核 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研 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是指现代人在面对复杂、不确定的现实 生活和工作环境时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是一 种综合性的能力体系 [1]。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 养的内容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 人格、责任意识,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使学生成为 有责任感、有良好品德和公民意识的人。
第一,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 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 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指学生在道德观念、 道德价值、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在初中道 德与法治学科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辨别善恶、正误, 从 而形成对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关爱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信念。道德修养的培养涉及学生的思想觉悟、行为 习惯和道德决策等方面,这样的学科教育有利于帮助 他们长成为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第三,法治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法律、法规 和社会公正树立正确的认知,使其积极学习和理解基 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维护自身权 益和公共利益,防范和抵制违法犯罪行为,树立法律 观念和法治精神,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和教育,提升法 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第四,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是指学生在心理、情 感、行为等多个维度上全面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通 过学科教育和培养,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稳定健 全的人格,包括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律、责任 感等心理特质,使他们能够积极面对挑战、保持心理 健康,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第五,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指学生能够认识到 自己对家庭、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并积极承担 和履行这些责任的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旨在通 过案例分析、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和角色,明白作为公民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关心社会问题,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核心素养不仅为个人发展所必需,也是社会、经 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的 培养已经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过程存在的 问题
(一)提问难度过大或过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能否准确把握提 问的难度至关重要。如果提问难度过大,学生可能会 无从下手,从而感到沮丧和无助,进而影响学习积极 性和学习效果;相反,如果提问难度过低,学生可能 会觉得问题太简单,缺乏挑战性,因此逐渐丧失学习 兴趣 [3]。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该 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提出既 具有挑战性,又能够被学生理解和回答的问题。同时,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问题的难 度,以保证提问能够助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提问形式单一
提问方式单一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 之一。通常,教师在课堂中采用的提问形式主要集中 在直接提问和选择题形式上。这种单一的提问方式可 能会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变得机械化,只注 重答案而忽视了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此 外,这种方式也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感受到一定的压 力,因为他们需要提前准备答案,但却缺乏足够的空 间来表达个人见解和观点。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 引入多样化的提问方式。
(三)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初中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学 习能力、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均有所差别,因此,教 师在提问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关注每个学 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表现。现今,部分教师在提问时 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积 极参与课堂讨论。比如,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无 法理解过于复杂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 能力,需要通过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锻炼其思 维。同时, 教师在提问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因 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上也会有所不同。对 于一些抽象或复杂的问题,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 和经验来理解和回答,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到这些因 素,就会导致提问的问题过于抽象或难以理解,从而 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忽视提问的实际效果
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思考能力 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但有些教师不考虑学生的理 解能力,在课堂上大量提问,不仅会浪费时间和资源,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有些教师 过于强调提问的数量,认为提问次数越多,教学效果 越好,显然这种做法过于片面,且如果提问质量过低 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部分教师过于关注 回答的准确性,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理解能力,这 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无法积极参与讨 论。还有少数教师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本需求, 在 提问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爱 好,提出诸多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影响其学习效果和 课堂表现。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一)设置合理的提问目标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设置合理的提问目标是提高 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中,教师应该在提问前明确自己的目的,即希望学生 从哪些方面理解、掌握课程内容,而且还要确保提问 的目标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 学生学习。
为了设置合理的提问目标,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 点:(1)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明 确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提问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知识点;(2)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设置适 合学生的提问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3)教师还要 参考课堂反馈信息,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 应,及时调整提问目标,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二)明确提问形式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该尝试不同的提问方 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他们 的提问方式。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一,教师可以采取开放性提问的方式,这种提 问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而且可以鼓励他们发 表个人见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例 如,在探讨一个问题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这 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为什么?”这种开放性提问能够 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有效发散 学生的思维。第二,引导性提问也是一种有效的提问 方式,教师可以用引导性提问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 架、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例如,在学习“成长的礼 物”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生命给了我们哪些成长 的礼物?”这一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也能加 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三,反问也是一种常见的提问方式,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反问学 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例如,当学生问道: “为什么要学习法律?”教师可以反问:“你认为不学 法律会对你有什么影响?”通过反问,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思考,从而深入理解问题并得出更加全面的答案。 因此,选择适合学生的提问方式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 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以多种方式提问有助于激 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同时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5]。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建立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基础 之上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兴 趣爱好等因素,制订不同的提问策略,使每个学生都 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 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对于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 可以使用直观易懂的语言提问,例如用图像、实物等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而对于认知能力较强 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更具挑战性和深度的问题 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其次,教师应该了解学 生的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制订不同的提问 策略。教师可以从学生关心的话题、生活案例入手, 通 过提出与案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 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 讨论等方式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小组讨论可以促使 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同时也可以让 学生相互交流,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最后,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课程内容。同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 回答和解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合理利用技术手段
为进一步满足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可以利 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如投影仪、智能手机、电脑等 来提高提问的效率和效果。第一,在提问环节中,教 师可以使用投影仪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 和音频等,通过对视觉、听觉感官的刺激来引导学生 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第二,使用智 能手机进行在线问答互动,合理应用现代教育中被广泛使用的在线问答互动平台,如 Socrative、Kahoot 等, 均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提问。教师在课 前要设计好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使用手机、电 脑等设备进行在线答题,教师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答 题情况并进行分析和点评。这种形式的提问不仅可以 提高课堂互动性,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互动学习快速掌 握知识点。第三,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实时记录和 展示学生的答案,帮助学生培养思维和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下,在初中道 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提问技巧,采取多 样的方式进行提问,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 生在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永平,张连兵,段鸿茹.新闻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 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 42(35):51-53.
[2] 路程舒,胡立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大单元主题教学 设计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3):65-67.
[3] 罗蓉华.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13):104-106.
[4] 董玲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2(6):109-111.
[5] 谢美华.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学生核心素 养的有效路径[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2(1):2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