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论文

2024-05-22 09:56:23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双减”背景下,加强“五项管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学校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贯彻落实“双减”理念,既要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立足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环节。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要点,然后以此为基础从五个方面研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策略:布置生活化作业,提升学生作业体验;基于小学生特点,布置差异化作业;立足教材内容,借助拓展性作业强化小学生综合能力;注重作业设计中的思维训练,促进语文思维的养成;设计游
摘要:“双减”背景下,加强“五项管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学校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贯彻落实“双减”理念,既要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立足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环节。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要点,然后以此为基础从五个方面研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策略:布置生活化作业,提升学生作业体验;基于小学生特点,布置差异化作业;立足教材内容,借助拓展性作业强化小学生综合能力;注重作业设计中的思维训练,促进语文思维的养成;设计游戏化作业,增加小学语文作业的趣味性。这些策略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核心素养,课堂作业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负提质”成为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减轻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不但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基本理念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布置的作业进行优化,严格把控学生作业完成时间,创新作业形式,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化、多样化的作业,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建构高效、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1]。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要点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深刻、全面理解“双减”政策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科学设计与实施,以提高学生作业质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素质、强化个人能力[2]。在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进行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控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点,具体如下:
第一,注重统筹兼顾。小学语文教师在对课堂作业进行设计以及实施的过程中,要高度注重语文作业的设计质量,按照“双减”政策要求,确保所设计的作业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要求高度匹配,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目标,确保语文作业可以在提高学生知识和学习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还需要对作业目标、作业难度、作业合理性等进行把控,立足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及学习需求,选取恰当的作业类型,让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作业。
第二,注重实践性。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当将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作为一个重要“平台”,根据实践性要求,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作业设计还要体现“温情元素”,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综合考量,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内容,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形式方面,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切身感受语文知识的独特美,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提高文化认同感[3]。
第三,注重学生发展。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的过程中,应当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立足点,把培养学生思维、提升素质能力作为目标,推动学生通过完成语文作业实现个人成长发展。因此,教师切不可应用传统的统一作业形式,而要结合学生不同学习情况,设置差异化的学习内容,避免作业过难或者过易,以“质”代替“量”,以提高学生在作业方面的完成度。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策略
(一)布置生活化作业,提升学生作业体验
语言源自人类的生产劳动,若离开生活元素,那么语言将成为无本之木,毫无生机可言。小学语文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母语,而他们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灵活运用,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存在语言混乱的问题。所以,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建构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把一些生活元素融入语文作业设计及实施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在生活方面的应用,在生活实践中感受语文知识、学习语文知识。教师把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设计充满生活元素的作业,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4]。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为例,整篇文章主要讲述母爱的伟大,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便可以母爱为主题,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爱”,并以“学会感恩”为主题,布置一项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自身行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比如为妈妈洗脚、帮助妈妈做家务等。这种与学生实际生活高度相符的作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增进学生与妈妈的感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而此种作业形式也与“双减”政策的要求吻合。
(二)基于小学生特点,布置差异化作业
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包含多种形式。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综合性考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作业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完成语文作业,并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能力[5]。在针对语文作业开展设计工作以及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层次,结合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多元需求,为学生设计一些与之能力高度匹配的作业,防止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时存在较多困难,产生“害怕写作业”的心理。从根源上打破学生对传统作业的认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完成率。
比如,教师在教学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枫桥夜泊》时,发现学生存在理解困难,对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设计差异化作业,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以激发学生在作业完成方面的积极主动性。比如: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解释古诗的含义;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之上默写全文;根据古诗文的创作背景谈一谈个人关于古诗的认知等。教师为学生设计差异化的作业,让学生结合个人能力进行自主选择,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均有所收获,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立足教材内容,借助拓展性作业强化小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课程具备综合性及实践性特征,尽管语文教学将教材作为蓝本,但是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切不可仅局限于教材,而要对作业形式进行丰富和创新,如为学生布置一些具备较强趣味性以及实践性的作业[6]。基于此,教师在对作业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立足教材内容,借助拓展性作业强化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对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寻找白求恩”这一话题作为导向,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将作业内容细化为四个方面。第一,在历史长河中寻找白求恩。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搜索图片等形式,调查、分析白求恩的生平以及精神品质等。第二,在书本中寻找白求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阅读一些关于白求恩的资料,交流分享白求恩的故事。第三,在生活中寻找白求恩。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积极拍摄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白求恩”的宣传片或开展绘画活动等。第四,从个人内心寻找白求恩。教师可以开展关于歌颂白求恩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利用朗诵、表演等形式表达对白求恩的赞美。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布置多样化的拓展性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推动学生在思维、审美、语言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符合“双减”政策理念。
(四)注重作业中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养成
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一方面要积极引入生活元素,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作业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语文思维的培养涵盖多方面内容,如情感理解思维、文字理解思维等。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利用多种方式,使学生形成多样的语文思维,以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7]。基于此,教师在对课堂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要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切不可将文字训练或者课本内容学习等作为作业过程中的唯一重点,而要注重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以提高作业整体质量,实现思维培养的目的。
比如,在讲授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一文时,教师可以将思维培养方面的内容融于该课的课后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在完成授课之后,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便于思考、分析的问题,并将问题作为学生课后作业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由此得出相应的答案,具体问题为“矛和盾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在课后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搜集问题的答案,并做好分析、思考,撰写个人答案、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让学生分享个人答案,并讲解观点。学生对该思辨性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培养个人思维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意义及价值,实现培养语文思维的目的。
(五)设计游戏化作业,增加小学语文作业的趣味性
教师若想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就应当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将作业与游戏活动结合,设计一些游戏化作业,以提高语文作业的趣味性,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若想实现活动目标,教师就要和学生做好沟通交流,调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并将其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设计一些具备较强趣味性的作业,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8]。
比如,在教学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化作业,即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游戏情境,并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角色,然后对整个文章进行演绎,再现课文内容,达到加深学生体会的效果。又如,在教授学生识记汉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分组,开展“听写活动”的游戏,即由一个学生读出课本中的生字、重点词语,然后另外一个学生默写,以强化学生关于字词的记忆,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利用该类语文作业能够极大地提高语文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实现强化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引入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开展课堂教学,做好作业设计与实施工作。这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以“双减”政策为指导,设计“减负”作业,推动小学语文作业实现创新发展,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小学语文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海勤.“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作业设计为例[J].阅读,2023(7):11-13.
[2]陈卫娟.指向语文要素的习作教学研究:评《指向表达的小学语文教学》[J].语文建设,2023(2):81.
[3]魏宝芹.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评《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与创新:特级教师赵景瑞教学艺术》[J].语文建设,2023(2):83.
[4]万于龙,晏早梅.基于“减负提质”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江西教育,2022(43):69-70.
[5]时宁,薛建国.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新探索: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J].华夏教师,2022(33):40-42.
[6]宋春丽,王婷婷.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困境的突破之策:评《指向表达的小学语文教学》[J].语文建设,2022(16):83.
[7]吕青蓓.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
[8]黄晴晴.新课程标准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以“五四制”部编版小学《语文》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2(10):57-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