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思政引领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以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为例论文

基于思政引领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以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为例论文

6

2024-05-21 10:24:56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文章以“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为例,对基于思政引领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论述,包括响应职业教育改革,基于校企“双元”开发活页式教材;立足专业定位,挖掘思政元素;深入研究学情,探索教学方法;围绕职业能力,改革实践教学;细化目标任务,完善考评制度。

  摘要:文章以“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为例,对基于思政引领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论述,包括响应职业教育改革,基于校企“双元”开发活页式教材;立足专业定位,挖掘思政元素;深入研究学情,探索教学方法;围绕职业能力,改革实践教学;细化目标任务,完善考评制度。

  关键词:思政引领,专业精品课程,“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总体指导思想是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学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以提升教学团队教学水平为目标,以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进行课程建设。“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是笔者所在学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两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局域网和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知识,熟悉信息网络布线及智能建筑国内外的标准与规范,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操作系统软件安装方法、综合布线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有关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为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决定以所在学校高质量课程建设为契机,从教材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多方面探讨如何将“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建设成精品课。

  一、响应职业教育改革,基于校企“双元”开发活页式教材

  目前,“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所选教材尽管有丰富的教学章节,但教材部分内容陈旧,育人功能不足,无法引导学生从任务实施的角度去思考,且理论学习和实操能力培养被分开,没有实现较好的融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这就为活页式教材开发指明了发展方向。但目前活页式教材尚未有统一的定义。经过梳理,笔者认为新型活页式教材是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的一系列模块化学习任务的综合体,而确定和描述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是活页式教材选题的重要依据。因此,笔者响应职业教育改革,从典型工作任务着手,基于校企“双元”开发活页式教材。

555.jpg

  “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活页式教材编写可以按照企业调研、文献阅读、素材整理、组织编写、探索试用的思路展开。具体来说,从每一届毕业生实习单位中挑选一些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联合企业工程师、技术员,采用现场调研、技术资料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工作岗位分析,确定工作任务的情景描述、模块内容、过程分解等,同时将职业素质、岗位职责与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经典案例融入教材。之后教师对教材的框架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语言表达进行规范,进而采用“活页教材+活页笔记+实践训练+功能插页+成果评价”五位一体模式构建教材。

  活页式教材结构设计采用类似于公文夹的活页装订形式,特点是灵活多变。教材主体部分由模块、项目、任务三个部分组成。同一教材在组织结构上应该保持统一,确保所有元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呼应、连贯一致的,以便保持整体的协调性。比如,以针对学校某座大楼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为例,活页式教材主题部分设计如表1所示。教材的旁侧设计了二维码,用于实验实训操作、重难点讲解、课外拓展等资源的分享,同时要保证资源实时更新,不断丰富优化[1]。笔者认为,作为教学改革的具体形式和有效载体,基于校企“双元”开发的活页式教材,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既避免了教师因自身的工作性质而不能及时更新课本知识,导致理论和企业实践脱节的问题,又保障了教材的科学性、前瞻性、适应性和规范性。

11.jpg

  二、立足专业定位,挖掘思政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属于工学类专业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网络建设中运用国家和国际规范、规程、标准,进行设计、安装、测试验收的能力,其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应着重面向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3]。授课时,教师应将行业标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等思政元素引入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思政元素内容的选取应立足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选题范围广泛,可从重大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历史人物或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与课程相关的生活或科技实践、国际国内时事中挖掘其蕴含的爱国、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及使命感、责任感等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以便实现专业知识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进而让学生内化为心、外化于行[4]。

  争取为每个知识点搭配与之相对应的思政元素。比如,讲授信道编码技术时,可以中国某公司为例,结合视频和图片形式,讲述其提出的极化码(PolarCode)方案和美国某公司提出的LDPC码方案竞争的情况,以及某些国内公司研发的5G标准,使中国成为5G时代的全球领跑者,让学生认识到,要拥有制定标准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就必须在一些关键科技领域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从而使学生立志科技报国。又如,讲授光纤时,可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且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博士为例,讲述其对知识经济的巨大贡献,以便使学生向其学习。再如,讲授通信介质STP时,针对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屏蔽重要性的情况,可让学生知道先进的电磁侦测设备能够在千米之外接收到来自计算机网络、通信语音线路辐射出来的电磁波,而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还原、复现等技术手段窃取相关信息,从而危害个人、企业(单位)甚至国家信息安全。由此,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观教育。因为国家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尤其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会影响未来国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甚至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5]。另外,笔者也认为古今中外那些积极向上的元素都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素材,但这些内容在课堂上是没有太多时间讲述给学生的,故可以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机会,将这些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好,上传到平台,形成网络资源,以供学生查看。

  三、深入研究学情,探索教学方法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故教师首先应该深入研究学情,针对学生的多样性特点与基础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当下,高职学生学情如下。①生源差异大。学生来自社会的不同地方及不同层次的学校,有统招的、学考的、中职的等。他们社会背景不同,智力不同,求知欲不同,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也参差不齐。②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低。学生的接受能力更多地取决于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及社会实践经验。同时,不同学生的个体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故每一位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尤其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估计学生的“力”,并善于掌握教学的“度”。换言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接受能力来决定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进度的快慢,而不能盲目机械地遵循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进度表。

  “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包含了很多理论性、抽象化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如对于通信部分的频谱搬移,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协议规则等内容,如果教师只采用照本宣科的传统讲授方法,往往比较枯燥,容易让学生厌学,教学效果也不佳。这就要求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即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中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通过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这样可以打破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学生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充满表达的欲望,愿意与教师互动,而不是被动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即教师大体按照“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的程式,利用学习通课堂讨论功能,不失时机地设计几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机或课本查找求解,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使整个学习活动环环相扣且气氛活跃;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即在“互联网+”时代,课后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如看视频、听讲座、看资料,按照自己的时间节奏自主规划学习的内容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此时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不再需要教师催促监督,而是能够主动地进行基于项目的学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使得教师在时间宝贵的课堂内,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

  四、围绕职业能力,改革实践教学

  学以致用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故高职院校要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践教学环节就是关键。在“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职业能力,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模式,以便改革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6]。

  在建筑智能化领域中,掌握一定的通信网络知识,具备一定的网络配置、管理和维护能力是必备的专业技能,故对于“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的实践教学来说,要以锻炼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并让理论和实践能切实融合,从而有效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同时,增加课程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VMware虚拟机软件、思科Packet Tracer软件的操作,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做一些验证性实验,如用户权限设置,共享资源管理,WWW和FTP、DNS、DHCP服务等,甚至适当增加设计型实验,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有深入理解,且能够对网络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简单故障排除,以培养学生的网络配置能力和局域网设计能力,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模块化且灵活性、安全性较高的智慧型布线网络,通过延伸到每个区域的信息点,将各种网络设备连接为一个整体,高速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从而为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综合服务[7]。其在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方面要求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和工程实践。对于“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的实践教学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①确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双证课程”将职业教育与相应的证书培训相结合,即把实践教学和智能楼宇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结合起来,并根据智能楼宇行业中智能楼宇管理员相关岗位的从业知识与技能需求,将教学内容融入培训过程,这样学生既增强了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程实践能力,又取得了相应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有利于毕业后的职业选择。②技能大赛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与职业岗位对接的有效平台。因此,可组织、选拔、训练有能力的学生,使其积极参加省市各级信息网络布线技能竞赛,通过该赛项所设定的典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工程实施能力、项目沟通协调能力、项目规划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及效率、成本和安全意识,以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8]。③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积极申请“1+X”证书制度试点,并基于学校与行业企业、证书考评组织三位一体,将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融合[9]。同时,围绕综合布线系统安装与维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展师资培训,打造一支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掌握先进技术技能的高素质教学团队,进一步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职责,以便全力配合实践教学改革。

  五、细化目标任务,完善考评制度

  “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要求和内容为评价依据,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地制定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标准,且在典型工作情境中采用项目化考核方式实施考核。考评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重点评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我管理式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如何利用图书及网络资源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自学能力,如何互相探讨、共同学习的团结协作能力,如何讲述、说明、提问、回答问题的自我展示能力,以及如何在工作任务中认真仔细、爱护设备的工作态度,如何严格遵守实验室及教师提出的相关规定、及时出勤的纪律性等。考评方式包括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最后总成绩由平时(20%)、通信网络部分(40%)、综合布线部分(40%)组成。其中,通信网络部分,要在机房里利用VMware虚拟机软件,并在Windows Serve 2008环境下,由易到难实现网络命令的应用、FTP服务器搭建、Web服务器搭建、DNS服务器搭建、DHCP服务器搭建等,且利用Packet Tracer软件实现交换机、路由器的模拟操作配置(每个项目配有操作视频,以便细化考核目标)。学生需根据操作步骤,将相应操作结果截图保存,并把电子版项目报告提交学习通平台,教师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成绩。综合布线部分,在综合布线实训室里完成,但由于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操考核,从而考查每个学生对光纤的接续、双绞线的制作、信息模块的端接、网络配线架的端接及理线等的掌握情况,考核小组对线槽和线管的设计及安装、双绞线敷设、链路测试等内容的操作情况,同时也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最后教师根据工艺、效果等完成情况现场给予相应成绩。另外,为了确保公平、公开,每个项目都设有考核表及评分细则,结果存档。

22.jpg

  “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考评如表2所示。现以实训项目二“网络跳线制作和测试”为例,明确教学达标标准,如表3所示。笔者认为,这种项目化考评方式侧重“工作过程考核”“工作结果考核”“总体表现与综合素质考核”。

33.jpg

  综上所述,基于思政引领,通过“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课程建设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从而推动相关课程群的建设和改革,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培养出与企业和岗位接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通过学习通网络平台,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包括生动形象的微课讲解视频、模拟动画、单元知识点随堂测验等,从而建设优秀的精品课程,能够使课程建设成果不仅惠及校内学生,还可以辐射至社会,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最终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10]。

  

参考文献:

  [1]何移.《综合布线》新型活页式教材编写探索[J].教育培训,2022(3):88-90.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3]张红霞,孙振.理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责任落实的现实困境与破解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20(7):141-145.

  [4]李特.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探索:以安防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为例[J].法制与社会,2020(12):197-198.

  [5]龚一鸣.课程思政的知与行[J].中国大学教学,2021(5):77-84.

  [6]丘洪伟.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8):210-211.

  [7]黄新明.技能大赛视域下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清远工资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3):34-39.

  [8]司元雷.课程思政背景下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106-109.

  [9]李韦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电脑与电信,2022(5):5-8.

  [10]李春雪,何强龙,许亚丽,等.“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以“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J].装备制造技术,2022(9):2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