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论文

2024-05-20 10:42:28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为了提高“环境管理”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教师为主导,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三个方面探索了“环境管理”课程思政建设。
摘要:为了提高“环境管理”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教师为主导,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三个方面探索了“环境管理”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管理”课程,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学习,笔者发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以专业课程作为载体,这样才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传授、职业能力的培养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这三者的同频共振,才可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3]。基于此,本文拟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对“环境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加以探索。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
环境管理是人类的一种行为,一种社会行为。从表面上看,似乎可以理解为管理环境的行为,但实际上是人类管理自己作用于环境行为的一种行为。其主要体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主体—政府、企业、公众如何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衡的整体,去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因此,环境管理可以调整环境行为,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环境类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向。
对于我校“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专业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来说,环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因此,作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环境管理”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充分考虑“环境管理”课程的知识性与实践性的基础上,笔者以环境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以案例教学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榜样力量等融入专业教学过程,用“思想性引领、工作性任务、案例性学习、开放性考评”的理念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以便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突显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导向[5-6]。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环境管理则属于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核心部分。为了能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笔者基于“环境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围绕思政元素和案例的挖掘与融入,开展了课程思政集体研讨活动,针对全部教学模块进行了专门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最后进行了综合考评。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确立
我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管理”课程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思想和原则方法,能够熟悉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同时对我国环境保护战略思想、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环境管理对策与措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基于此,依据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笔者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导向的“环境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生能够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思想和原则方法,能够熟悉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同时对我国环境保护战略思想、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环境管理对策与措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基于此,依据环重中之重。对此,笔者将挖掘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绿色发展、家国情怀、劳动教育、安全教育、职业道德、勤奋创新、团队精神、辩证思维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知识模块,具体如表2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依据“环境管理”课程各知识模块内容,结合相应思政元素要点,深入挖掘与其紧密联系的思政案例[7-17],并将各思政案例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两者实现无缝衔接,以便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有效提升一定的社会能力,具体如表3所示。
(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课前预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我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管理”课程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要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组织小组预习,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及小组讨论确定与知识点相关的案例,这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传承榜样力量。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程网络资源,如国家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资源库网站、环境管理类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网站等,进行网络学习,以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并与课堂教学形成有益互补。
2.课中学习,突出思政育人导向。我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管理”课程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互动,通过引入时事热点、展示典型案例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同时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以突出育人导向。另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用案例导入、小组讨论、引导讲解、分析归纳、展示汇报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重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3.课后实践,强化社会责任感。我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管理”课程教师要在课后通过拓展实践,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协助政府进行居民生态环境素养调查与宣传,如开设社区环保课堂,向社区居民普及如何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或者通过网络新闻、微信公众号、宣传手册等,让居民知道“生活垃圾为什么要分类、怎样去分类”。通过课后拓展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劳动教育的价值。
通过上述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能够在教案编制中融入工匠精神,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环保人的职业素养,进而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条主线。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我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管理”课程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组织教学,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环境等方面均融入思政元素,以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实施流程,最终突显课程思政要点。
1.案例导入,培育绿色生态环保观。教师在授课时要以新闻、图片、视频的形式提出2—3个环境管理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视频讲解、分析归纳、自由思考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以自身为中心探讨解决办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学,使学生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内涵,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2.小组展示,激发独立创新协作意识。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师要通过微课、动画等教学形式展示讲解相关知识点,并采用任务驱动法下发任务,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内进行探讨并积极查阅相关网络资料及图书文献等,将提炼归纳出的总结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汇报,最后教师再根据汇报情况予以打分。通过小组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勤奋创新及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3.社会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协助社区居委会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普及环保知识等,以便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社会实践。这样能够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工作观,并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回馈社会。
(五)课程思政教学考评
我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管理”课程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评制度,具体如表4所示。
此外,校内外同行对这种思政教学效果进行了肯定,认为在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对行业,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使学生更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教学,讲课也更有激情,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三、以教师为主导,完善课程思政建设
(一)教学团队组建,优化教师结构
我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管理”课程由取得注册环保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负责牵头建设,同时该负责人也获得了“省级师德先进个人”和“校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该课程教学团队由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成员组成,团队结构合理,且均具备中高级职称,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为100%,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为100%,总体上是一支整体素质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坚持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收集汇总思政案例并将其写进教案里,统一制作教学课件及教学视频,以保证教师能在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
(二)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我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管理”课程教学团队结合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每周教研例会和党支部的主题学习,同时积极参与人民网公开课“探索课程思政,深化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等在线专题的培训,团队成员均获得相应培训证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不仅要精通本课程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更新德育理念。这是因为教师通过思政培训学习,可以丰富自身内涵,提高对生态文明哲学观的理解力,提升教学基本功,增强树人意识。同时,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在课程思政中找准课程育人角度,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因此,加强教师的思政素养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部分。
(三)创新课程标准,建立思政教学资源库
我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坚持开展课程思政集体研讨活动,积极把课程思政内容纳入课程标准,并大力挖掘隐性思政教育资源,不断更新课程标准;梳理各工作模块知识点,系统建立思政教学资源库,且利用“智慧职教”APP以线上方式运行,并采用共享式、开放式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显著,有效弥补了课程在此方面的空白点。
(四)时刻关注环保产业行业需要,分析时事热点问题
我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管理”课程教学团队每周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时,还要将有关环保方面的时事热点及时添加至教案内,并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能源层面进行互动讨论分析。例如,可引入当前热点问题—“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我国碳中和路径虽然陡峭,但是通过强有力的制度优势和环保措施,按目前减排进度,碳中和有望提前完成,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增强“四个自信”,进而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环保人才。
综上所述,由于高职环境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蕴含
丰富的思政元素[18],因此我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实践,即教师需要通过不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传授、职业能力的培养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这三者的协同效应。二是要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思政建设,即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政素养,提高对思政案例的解释力,这样可以扭转传统专业课程“重视理论专业知识的传授、轻视树人育人”的情况。另外,教师还要坚持把育人作为教育的生命,把立德作为教育的灵魂,在各教学环节中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以便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推进“三全育人”[19],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更好地成长、成熟、成才,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11-20].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eqid=dc695be800010c950000-0005645dae68.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王沪宁出席[EB/OL].(2019-03-18)[2023-11-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1903/t20190318_373973.html.
[4]叶文虎,张勇.环境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7.
[5]孙蓉丽,李云晖,刘冉,等.环境类课程思政设计探索:以“人类与环境”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11):106-109.
[6]赵文玉,刘志华,钟翔,等.基于“三全育人”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J].广州化工,2021(10):174-176.
[7]2022年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EB/OL].(2023-05-08)[2023-11-20].https://gdee.gd.gov.cn/gkmlpt/content/4/4176/mpost_ 4176802.html#3185.
[8]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EB/OL].(2018-05-19)[2023-11-20].https://www.mee.gov.cn/zjhb/lsj/lsj_zyhy/202302/t20230224_1017465.shtml.
[9]余锋,唐杰.广西开展“洁海”大行动,确保北部湾沿海环境安全[N].广西日报,2017-10-06(1).
[10]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案以案促改工作启示[EB/OL].(2021-03-29)[2023-11-20].https://www.moj.gov.cn/pub/sfbgw/jgsz/gjjwzsfbjjz/zyzsfbjjzyajs/202103/t20210329_355811.html.
[11]国和会2021年年会举办“绿色‘一带一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论坛[EB/OL].(2021-09-08)[2023-11-20].https://www.mee.gov.cn/ywdt/hjywnews/202109/t20210908_907066.shtml.
[12]何勇,王梅,贾丰丰,等.青海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N].人民日报,2023-04-18(1).
[13]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以更大决心推动绿色发展[N].文汇报,2018-05-24(3).
[14]海沧区环境管理体系顺利通过国家审核机构监督性审核[EB/OL].(2018-11-29)[2023-11-20].https://www.sohu.com/a/27853325-5_276127.
[15]新华社评论员:弘扬塞罕坝精神,共筑美丽中国[EB/OL].(2021-08-27)[2023-11-20].https://www.gov.cn/xinwen/2021-08/27/con-tent_5633628.htm.
[16]推进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写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EB/OL].(2019-06-04)[2023-11-20].https://www.gov.cn/xinwen/2019-06/04/content_5397457.htm.
[17]环保老兵马敏泉用生命守卫碧水蓝天[EB/OL].(2018-09-10)[2023-11-20].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25347.
[18]冯丹,张萌,尚江伟,等.环境科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广州化工,2021(10):177-178.
[19]姜珺秋,王广智,赵庆良.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环境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12):4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