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优化策略论文

2024-05-17 14:32:32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下简 称 “新课标 ”) 对朗读的要求主要包括 “1~ 3 年 级 学 段学生要能够用普通话准确 、流畅 、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针对 1~ 3 年级学段的语文朗读教学调查研 究发现 , 朗读教学存在时间不足 、技法指导针性不强 、缺乏有效评价等问题 。 在面向3所学校137名教师的调查走访中 , 八成受访教师认为一节 课 35分钟 , 容量有限 , 往往只会把朗读教学作为 “教学过程 ”或者 “教学手段 ”, 而不能作为 “教学 目 的 ”, 在教学中存在
摘要 : 新课标对朗读教学提出具体目标 , 1~ 3 年级学段学生要能够用普通话准确 、 流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文章结合目前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中存在的朗读教学间不足 、技法指导针对性不强 、缺乏有效评价等问题 , 重新细化朗读教学目标 , 通过技法指导 、有效示范 、教学活动设计等策略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 开展多元化朗读评价 , 旨在有效提高朗读教学效果 。
关键词 :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朗读教学评价
一 、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下简 称 “新课标 ”) 对朗读的要求主要包括 “1~ 3 年 级 学 段学生要能够用普通话准确 、流畅 、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针对 1~ 3 年级学段的语文朗读教学调查研 究发现 , 朗读教学存在时间不足 、技法指导针性不强 、缺乏有效评价等问题 。 在面向3所学校137名教师的调查走访中 , 八成受访教师认为一节 课 35分钟 , 容量有限 , 往往只会把朗读教学作为 “教学过程 ”或者 “教学手段 ”, 而不能作为 “教学 目 的 ”, 在教学中存在不重视朗读 , 不能为朗读留 有 充足时间 , 学生朗读往往 “即兴而起 ”, 不能长久 、 系统 、持久地提升朗读技能等问题 。在整理教师的 听课笔记和研讨记录后发现 , 教师对于朗读教学评 价 、 朗读效果评估的记录都较为模糊 , 没有对学生 朗读表现进行有效评价和精准反馈 。在教学中 , 教 师虽然纠正了学生读音问题 , 但是对朗读节奏 、韵律 、起伏 、停连等技巧的教学缺少梯度提升 。 除此 之外 , 小学一年级还面临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 个别 学生有地区口音 、土话等现象 。这都给朗读教学带 来一定的挑战 。在教师问卷和学生朗读训练测试后 发现 , 学生的朗读问题主要有 : 依腔拖调 , 单字指读 , 一字一顿 ; 速度均等 , 或慢或快,缺少变化 ;错字 、漏字 、加字 、重复朗读 ; 朗读像唱读 , 音大 如呐喊 ; 感情不饱满 。
二 、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目标
基于新课标及朗读教学调查问题分析 , 确定小 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目标如下 : 一是培养语感和 语音意识 。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模仿 , 掌握正 确的发音和语调 。二是力求发音准确 。要求学生准 确读出音节 、字音和词语 , 具备基本的语音表达能 力 。如分类 掌 握 词 语 朗 读《说 话》中 “哗 哗 ”“沙 沙 ” “咕咕”“嘎嘎”“喵喵 ”等拟声词 , 《荷花》中 “花瓣儿 ” “花骨朵儿 ”等儿化词 。注重让学生掌握识字发音和跟读正确读音 。三是善于表达 。要求学生逐渐培养 阅读表达能力 , 在理解基础上流利 、 准 确 地 朗 读 , 让语言更加具有感染力 。 四是掌握读音的节奏 、韵 律的变化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和主题 , 构建情 感转换机制 , 酝酿情感 , 传达恰当的阅读感受和情 感 ; 充分调动听觉 、视觉 、 嗅觉 、味觉等多种感觉 器官 , 让课文中的 “文字 ”有声有形 、 有色有味 。 五是自信交往 。提升学生阅读表达信心 , 改善学生 朗读陋习 、纠正朗读错误 , 不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 做到在人际交往中自信发言 。 六是感受语言文字魅力 。通过个体读 、齐读 、分角色朗读 、演读 、排火车读等多种朗读手段 , 引发朗 读教学生态场 , 激发学生有声表达欲望 , 充分感受 中华语言文字在表音方面的独特魅力 。
三 、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优化提升策略
1. 注重技法指导 , 示范在先 , 勤练推进
第一 , 标点符号及词语间的停顿教学 。在一篇 文章中 , 不同标点符号需要不同时长的朗读停 顿 , 这也确定了朗读的语调 。教师要适当教授各种标点 符号特定的语法规律 , 教会学生根据规律掌握阅读 技巧 。在低年级教学时 , 首先要向学生 讲 清 顿 号 、 逗号 、句号 , 以及句子之间 、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 长短 。教学生学会辨识问号 、叹号 , 人物对话及疑 问句 、感叹句 、祈使句的不同读法 , 引导学生用表 情和动作表现出来 。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加入适当表 情和动作示范朗读 , 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 力 , 让学生模仿 , 创意朗读 。如《彩色的梦》朗读教学中 , 要注意 “蓝—得—透—明!”“又大—又红!” “在溪水里流 动 …… ”句子中的声音连接符号 、 叹 号 、省略号需要不同的停顿时长 , 教师要范读引领 , 教会学生辨识 。也可根据 学 生 性 别 、性 格 等 , 进行分角色朗读 、独白等 , 培养学生对不同情感和 角色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
第二 , 语调 、语速的变化技巧教学 。 朗读时 , 要注意语速与语调 , 教师可以示范朗读语速和语调 , 也可以使用一体机或配套音频资源播放范 读 , 让学生模仿 。教师要教授学生基本朗读技巧 , 使学 生懂得根据情感表达需要和文本基本内容 , 恰当使 用停 顿 、 轻 重 、语 气 等 , 从 而 提 高 朗 读 表 现 力 。 一般 情 况 下 , 描写突发 、 紧急 、 险情 、惊讶的句子 , 常读得快些 、急促些 ; 表现高兴 、感激 、赞美 的句子 , 读时音调略高 ; 写景抒情的句子 , 要读得 语气柔和 、温婉 ; 表 达 悲 痛 、伤心 、沮 丧 的 语 句 , 语调要低沉些 , 语速要缓慢些 。三年级时 , 逐渐培 养学生语感和节奏感 。通过多种方法 , 如唱歌 、 朗 诵 、拍手等 ,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韵律美 , 从 而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节奏感 。
第三 , 音乐 、画面的渲染辅助教学 。教学朗读 中 , 可以教学生辨认音节 , 并通过韵律练习提高语音节奏感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 将 文中内容与自己生活经历相结合,进行个性化表达 。在朗读课堂上 , 教师应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 充 分利用视频 、 图片 、音乐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年 级课文多为儿歌 、韵味歌曲 、顺口溜 , 如《上学歌》 《对韵歌》《洗手歌》等 , 可匹配有韵律的歌曲 , 带领 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朗读 , 在 “清水帮我冲冲手 ”“毛 巾给我擦擦手 ”这种带有动词 、叠词的句子中用拍手强调重点词语 。教师还需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 ,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 在教学用语上以沟通鼓励为 主 , 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 , 让学生快速进入 朗读情境 。针对不同类型课文 , 可根据课文内容的 感情基调 、情感倾向 , 选择相应的背景音乐进行伴 读 , 或播放动画辅助 ,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 从而达 到良好教学效果 。
2. 设计教学活动 , 技能训练 , 有效提升
教师需要尊重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身认知和发展 规律以及新课标要求 , 明确朗读教学目标 , 设计朗 读教学活动 , 强化朗读训练 。
首先 , 根据文本特点 , 尝试多种朗读形式 。小 学低年级多为记叙性 、描写性的散文 、诗歌 , 教师 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朗读不同类型文本 , 扩大学 生阅读广度 。在朗读教学中 ,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 , 选择适当的语调和节奏 , 帮助学生 更好地传达文章情感和意义 。如叙述性文章适宜用 平缓 、柔和的语调进行朗读 , 以展现故事情节和氛 围 , 更加准确地 表 达 故 事 情 节 发 展 和 人 物 情 感 变 化 。而描绘性文章可以用激昂 、生动的语调进行朗 读 。这样的语调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 , 更好感受作 者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 朗读诗词时 , 学生还应该 注意表现出声情并茂的效果 , 可以通过调整 音 量 、 语速和音调变化 , 增加朗读感染力 , 使内心之情得 以展现 。 只有通过有效的文本类型分析 , 学生才能 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内涵 , 提高朗读素养 。
其次 , 引导品读感悟 , 提高自读自悟能力 。低 年级朗读教学中 , 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应培 养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阅读 , 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理 解和欣赏能力 , 能够在阅读中完成对整体内容的感 知 ; 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文章领悟能力 , 让他们有效
参与到朗读中来 。通过朗读 , 学生可以切实领悟文本内涵,并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 尤其是带有一定哲理或典故的文章 ,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课文 , 抓住其中的关键词 、词组 、句子或自然段 , 并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感悟 。 比如 《四季》这一课 , “谷穗弯弯 , 他鞠着躬说 ”一句的朗 读 , 要引导学生理解 “鞠着躬 ”蕴含的谦逊与成熟 。
最后 , 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 。教师可以示范朗 读 , 让学生聆听并模仿 , 学习正确语调 、语速和停 顿等技巧 , 提高朗读能力 。还可以进行分组读 , 将 学生分成小组 , 进行朗读对读训练 , 学生相互纠正 发音错误 , 共同讨论和解决遇到的停顿 、重音等问 题 , 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和交流 , 习得朗读技巧 。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 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或剧本 , 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表达文本的情感 , 展现个 性特点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课文选出适合分角色朗 读的部分 , 帮助学生明确 自 己扮演的角色 , 分析角 色情感 , 根据人物特点讨论如何朗读 。
四 、 多元化进行朗读教学评价
1. 多元化评价维度提高朗读技能
第一 , 评价发音的准确性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 准确发出每个音素 , 包括元音 、辅音和声调 。尤其 是多元音词语 、复韵母词语 , 评价学生是否有朗读 “吃韵 ”行为 , 韵母间过渡是否流畅自然 。第二 , 评 价语音语调的运用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根据不同的 词汇和句子 , 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 包括 语速 、停顿 、重音等 。 第 三 , 基于文本表达感情 。 评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表达文本情感 , 以及是否准确传达了文本意义 。第四 , 恰当的 形体语言 。评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形体语言 , 如 眼神 、表情 、手势等 。第五 , 互动参与度 。评价学生课堂互动与参与程度 , 包括是否积极举手发 言 、 是否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朗读体验等 。第六 , 朗 读速度和流畅度 。评价学生朗读语速和流利度 , 是 否能够掌握适当的节奏和停顿技巧 。第七 , 朗读技 巧和策略 。评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运用的技巧和策略 , 包括语音语调变化 、情感表达方式等 。 第 八 , 自我评估和反思能力 。评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 自 我评估和反思能力 , 包括是否能够对自己的朗读表 现进行客观分析和改进 。
2. 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朗读兴趣
借助 AI评估学生朗读训练的效果是一项创新性的方法 。首先 , 使用录音设备记录学生朗读 , 并 通过 AI智能分析进行全面评估 。后台大数据系统 能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发音 、语速和语调等方面的表现 。在朗读篇目的训练 方面 ,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朗读表达练习。引导学生将朗读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 通过阶段性、学期性的培养 , 反复强化 , 迭代提升读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定量评价方法 , 如朗读能力量表评价和师生打分评估等 , 可以对学生朗读兴趣、表现和成果进行量化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 、 积极性以及对他人评价的反馈 , 也有助于评估朗读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这样的综合评估方式,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朗训中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改进 。
参考文献
[1] 王悦 . 新课改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指导措施探析[J]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22(20) : 29-30.
[2] 陆心怡 .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朗读课文 ”语文要素的落实[J] . 小学教学研究 , 2021(19) : 59-60. 82.
[3] 姬文伟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言语反馈行为研究—以特级教师教学实录为例[D] . 沈阳 : 沈阳师范大学 ,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