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运用历史纪录片助力历史教学增效论文

运用历史纪录片助力历史教学增效论文

19

2024-05-06 11:45:53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历史纪录片的内容相对真实,形式直观可感,且 兼具通俗性和艺术性 [1]。初中生在观看历史纪录片的过程中,可以沉浸于具体的历史场景,轻松地建构一 定的历史认知,激发历史学习兴趣。《义务教育历史课 程标准(2022 年版)》倡导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 方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 此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可以运用历史纪录片实施初中 历史教学。以《中国通史》纪录片为例,教师可采用 如下方式运用历史纪录片。

  摘 要:历史纪录片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契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 助力初中生有效学习历史。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历史纪录片助力历史教学。文章以《中国通史》纪录片的运用 为例,联系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具体论述了运用纪录片助力历史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运用策略

  历史纪录片的内容相对真实,形式直观可感,且 兼具通俗性和艺术性 [1]。初中生在观看历史纪录片的 过程中,可以沉浸于具体的历史场景,轻松地建构一 定的历史认知,激发历史学习兴趣。《义务教育历史课 程标准(2022 年版)》倡导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 方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 此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可以运用历史纪录片实施初中 历史教学。以《中国通史》纪录片为例,教师可采用 如下方式运用历史纪录片。

  一、前置课堂:运用历史纪录片,自主学习

  前置课堂是指运用适宜的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进 行课前自学。历史纪录片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历史场 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在观看历史纪录片 的过程中会建立直观认知。所以,在实施初中历史教 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阶段运用历史纪录片,助力学 生自主学习,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例如,“原始农耕生活”安排了“原始农业的发 展”“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这三目,介 绍了我国原始农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本节课内容较 为枯燥,且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 是一大学习难点。为了使学生积极地体验课堂教学活 动,教师选取《中国通史》纪录片第 3 集——“农业 起源”,并将其发送至在线课堂,布置自主学习任务: “请大家利用课前时间观看《中国通史》纪录片中的 “农业起源”部分,了解南方稻作农业、北方旱作农业、 驯化动物、社会结构变化这四大内容,试着绘制思维导图,展示相关的具体内容。”在具体任务的指引下,学 生会有目的地观看“农业起源”,跟着镜头经历我国原 始农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建构初步的认知。

image.png

  二、参与课堂:运用历史纪录片,探究学习

  (一)运用历史纪录片导入课堂,设疑激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情境是学习者建构积极 的学习情感倾向的载体 [2]。历史纪录片是创设历史情 境的重要手段。在历史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依据 课堂教学需要,运用相关的纪录片内容,将学生带入 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并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 究兴趣,促使学生轻松地参与历史课堂学习。

  例如,在“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堂导入 环节,教师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秦朝灭亡、西汉建立 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西汉建立 之初的社会景象是怎样的?”此问题超出了大部分学 生的认知范围,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于是,教师借机播放《中国通史》纪录片中的第 21 集—— “文景之治”中的相关片段,鼓励学生边观看 边思考。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纪录片中,有针对性地提 取关键信息,如“民生凋敝”“食不果腹”等,并踊跃 作答。教师在赞赏学生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继续思考: “在短短的几十年后,西汉出现了‘公私仓禀具丰足’这 一盛世景象。统治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措施才使社会景 象发生了如此显著的变化呢?”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 生走进“西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中探寻问题答案。 大部分学生有目的地参与历史课堂, 提高了学习质量。

  (二)运用历史纪录片讲解新知,化解重难点

  教师单向地讲述重难点内容,很难使学生建立深 刻的认知。一些历史纪录片可以直观地再现重难点内 容,降低理解难度。在历史课堂的讲解环节,教师要 围绕重难点内容,选用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提出 问题或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地化解 重难点,提高历史课堂学习质量。

  以“秦末农民大起义”为例,本节课的重难点内 容之一是评价秦始皇。在学习“秦统一中国”“秦末农 民大起义”这两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对秦始皇产生了 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秦始皇的功大于过,有的 学生认为秦始皇的过大于功。评价历史人物讲求在特 定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全面、辩证地进行评价。为了 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 程中播放《中国通史》纪录片第 18 集和第 19 集(“秦 始皇统一中国”和“楚汉战争”)中的相关片段,鼓 励学生认真观看,并从中搜寻相关“证据”来支持自 己的观点。在片段播放结束后, 教师组织辩论活动,依 据学生的观点将他们分为两组,鼓励他们结合特定的 历史背景,拿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整个 辩论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开放思维,探寻秦始皇的所 作所为对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不断碰撞思维火花 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慢慢地意识到“评价历史人物应 当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做到全面、辩证”。

  (三)运用历史纪录片梳理知识,巩固所学

  大部分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总结意识不强,很难自主地梳理所有知识点,建构较为完善的知 识结构 [3]。针对此情况, 教师可以运用历史纪录片,引 导学生边观看边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并运用适宜的方 式梳理知识,实现对课堂所学的有效巩固。

  例如,在“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堂教学过 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宋朝繁华的都市生活、宋 词的发展等内容。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在电子白 板上播放《中国通史》纪录片第 62 集(“宋代文化”) 中的相关片段,鼓励学生边观看边回想本节课所学知 识点,并绘制思维导图,利用一些有关联的框架来展 现具体的知识点以及具体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在绘制 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认知 漏洞,主动地借助“宋代文化”中的相关片段和历史 教材内容来探寻相关知识点,弥补认知漏洞。到达规 定的时间后,教师组织展示活动,鼓励学生毛遂自荐, 当众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并用简单的语言介绍。 与此同时,教师出示较为完善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查漏补缺。如此一来,大部分学生可以建构较 完善的知识结构,加深对课堂所学的理解和记忆。

  三、延伸课堂:运用历史纪录片,拓展学习

  开阔历史视野,丰富历史储备是学生提高历史学 习水平的基础 [4]。历史纪录片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 是 历史教材的良好补充。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立足 历史教材和历史纪录片的特点,选用适当的历史纪录 片,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看,借此拓展历史学习 时空,为提升历史学习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5]。

  例如,教材在“东汉的兴衰”中安排了“光武中 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这三项内容。 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简单地了解了相 关内容,建构了一定的认知。然而,《中国通史》中用 4 集具体地讲述了东汉的兴亡。教师在尊重学生历史课 堂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可以将《中国通史》中的第 25 集、26 集、28 集、29 集(“王莽改制”“光武中兴”“清 议与党锢”“黄巾起义”)推送给学生,并鼓励学生观看。 在开放性任务的驱动下,他们会主动地投身历史课后 学习中,边观看纪录片边回顾课堂学习内容,进一步 强化课堂认知效果。

image.png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应正确看待历史纪录 片,依据历史教学需要选择使用的历史纪录片,并将 其应用于历史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阶段,发挥历 史纪录片的应用价值,生成多样的历史学习活动,驱 动学生积极体验、探究, 建构历史认知,发展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孟璇.纪录片《中国通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 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3.

  [2] 张雯娟.纪录片在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 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3] 杨琪.综艺类历史题材节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 用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4] 侯东景.历史纪录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信 阳:信阳师范学院,2021.

  [5] 王菲.历史纪录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 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