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生物学显微镜类实验教学的思考论文

2024-05-02 10:51:01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初中生物教育覆盖广泛领域,从基础理论到实验技能。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应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显微镜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的关键技能,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细胞结构等微观领域,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本文阐释了初中生物教育中显微镜实验不仅关乎学科知识的掌握,更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环节。教师需结合新课标要求,创新教学方法,确保能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摘要]初中生物教育覆盖广泛领域,从基础理论到实验技能。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应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显微镜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的关键技能,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细胞结构等微观领域,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本文阐释了初中生物教育中显微镜实验不仅关乎学科知识的掌握,更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环节。教师需结合新课标要求,创新教学方法,确保能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生物;显微镜;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教育作为整个生物学体系的基础,涵盖了从生命的起源、性别知识到细胞结构以及复杂的生态系统等广泛领域。这些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理论,还包括实验技能的培养。由于知识点之间存在跳跃性,学生往往觉得难以把握,教师若仅通过传统的讲授方式,很难让学生形成直观、深刻的理解。
在新课标背景下,强调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求教学不仅要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探究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显微镜实验是生物学中一项基本而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细胞结构、微生物世界等微观领域,从而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
一、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将学习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求多种教学方式,不断丰富、拓展教学内容,探究更为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用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知
初中阶段,学生对生物学的认知还比较模糊,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认知,进而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物学相关概念,合理掌握学习方法和正确使用仪器,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生物学产生排斥心理,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支持并鼓励学生自发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活动,如利用学校的生物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使用生物仪器参与实验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既掌控了课程的学习方向,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通过参与自主设置的活动来学习知识,既助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效能感,又在集体中深化与教师、与同学的互动,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
(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课堂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主探究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学习趣味性,为学生树立学科印象,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人物中,强化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同时还能增强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具备实践条件的学习情景是生物知识的现实教学背景,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相关生物学仪器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后,再对学生开展生物学教育,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情境中,有助于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对强化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记忆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教师需要创设实践情境,借助实践情境解决教学难点,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完成教学工作后,要求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够获得学习的效能感。此外,教师想要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需要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合理采取措施创新教学模式,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效使用兴趣型和创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生物学显微镜类实验教学的实践探讨
初中生物学科基础知识虽不复杂,但实验活动相对较少,与物理化学等更侧重实操的科目相比较更是如此。显微镜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理解及兴趣。因此,教师需特别注重显微镜实验的教学环节,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提升对生物学的认识和学习热情。下文将对开展生物学显微镜类实验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一)做好实践前的课堂教学准备
教师在开启生物学显微镜类实验教学前,必须明确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流程,并对实践教学全程进行记录。
1.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利用生物学显微镜观察教师指定范围内的研究样本,例如人体口腔上壁细胞、植物细胞等,并在这过程中充分认识显微镜,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式。
2.教学流程
(1)科目教师首先完成《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课程活动相关教学,并通过测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确定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明确认知后,方可进行下一教学流程。
(2)教师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在有科目教师监督的指定实验室,使用指定实验器材与材料,以下以光学显微镜为例,学生需要利用主要机械部分的镜筒、转换器、载物台、调节器以及光学部分的目镜、物镜、反光镜和遮光器对课程活动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前需要提前向学生安排实验任务,并及时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教学,保证学生参与实验实践时能遵守显微镜相关使用规则,避免因操作不当损坏仪器或是导致学生受伤。
(3)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工,对实验准备、实验监督、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报告等环节进行分工协作。教师重点观察学生实验规范性,首先观察学生取镜行为是否遵守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的要求,是否出现单手提取这种不规范行为;其次检查学生目镜选择是否正确,对光是否正确,以及对光后有无移动显微镜,造成光线偏离。最后观察学生在具体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的环节中样本放置正确与否,压片夹有无固定,学生是否对照口诀“先降后升,先物后目,先粗后细”进行操作以及学生如何观察调整物镜与样本的距离等,在此补充,使用高倍镜观察时,教师必须提醒学生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4)全部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清洗实验器材、收纳实验材料,在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检查实验器材与道具,避免学生将实验道具带出实验室,引发安全风险或是损害学校设备财产。
3.教师设问,学生回答
学生回到课堂后,教师针对实验前对学生提出的任务要求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在团队中经过讨论后参与问题回答。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课堂知识、学校设备以及显微镜的操作时间等客观条件限制,学生很难对显微镜的结构、部件功能以及操作方式等建立深度全面的认知,因此教师在提问环节要充分立足学生实际,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范围内的题目,如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各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操作显微镜的关键步骤等。
(二)利用显微镜开展教材以外的教学活动
为了响应教育部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号召,初中生物教师需在显微镜实验教学中做出创新性调整。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教师不仅需要依托教材开展基础性实验,还应当重视实验的拓展性,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完成规定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显微镜实践活动,如观察池塘水中微生物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提供预先收集的动植物材料制作标本,引导学生独立观察、比较和归纳,教师能够深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认知理解。
此类显微镜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教会了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科学探索,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热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些活动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教学,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合理开展显微镜类实验课
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实验类课程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表现出来的课程开展困难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有效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合理组织学生开展显微镜类实验课程。
例如,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课程的过程中,可向学生提供零件齐全,但稍有损坏的显微镜,引导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让学生完全熟悉实验操作和显微镜的使用原理后,再向学生提供完好的显微镜指导学生加强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既能充分利用显微镜,又能保障学生独立完成相关实验和显微镜操作的次数,进而有效保障初中生物学显微镜类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研究发现,部分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学显微镜类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实验困难的原因在于学生纪律较差,且部分教师在维持实验教学秩序方面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教师想要保障学生在开展实验过程中少犯错误,需要利用大量的时间来讲解显微镜的具体操作步骤,甚至还需播放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演示视频,在该教学环节中,学生容易出现跃跃欲试的现象,迫不及待地想要上台自主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实验课纪律。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给予一定的容错空间,并利用学生错误操作作为案例开展指导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寻找本次实验操作错误的原因,及时吸取经验教训,保证在下次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完成实验操作,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作用。
(四)适当介绍不同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当前,很多学校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还是传统单目显微镜,但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种类逐渐增多。通过对《初中生物学教学装备配置标准》进行分析,其中指出初中生物教学应该使用数码液晶显微镜。近年来,我国逐渐重视实验教学,需要在教学工作中有效使用最新技术成果,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基于面向未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还需向学生介绍当前比较常用和最新的显微镜,可采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对相关显微镜有正确的认知,引导学生全面掌握相关显微镜的使用原理。
比如,教师在授课时除了向学生介绍课堂所有的单目显微镜外,还需要将目光放到并未使用的显微镜,比如数码液晶显微镜,通过比较两种显微镜的差异性,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显微镜的构造差异性,并向学生讲解两种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步骤都需要围绕准备、对光、观察等环节开展,增强学生的好奇性,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五)学校要配齐显微镜
显微镜作为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仪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学校常用的显微镜类型包括双目生物显微镜、数码液晶显微镜、双目立体显微镜,以及适用于基本教学的单目显微镜。然而,一些初中在开展显微镜类教学时面临设备不足或损坏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为了有效提升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学校必须重视显微镜的配置和维护,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配齐并维护好显微镜,不仅能够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因此,学校应当将显微镜的配备视为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综上,显微镜作为观察生物世界的重要工具,其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学生通过显微镜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细胞结构、组织组成等微观生命现象,这对于他们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显微镜教学时,不仅要教授操作技能,还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索显微镜下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齐婷婷.广州市初中生物学显微镜类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J].中学生物教学,2022(23):7-9.
[2]叶治平.广州市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及实验操作考查的调查分析[J].生物学教学,2020,45(10):51-54.
[3]施飞.论数码显微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8):39-40.
[4]陈田天.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浅谈[J].求知导刊,2016(13):120.
[5]周文中.基于“互联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模式初探——“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案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5):128-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