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论文

6

2022-12-03 14:08:29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刷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模式,给数学课堂增添了活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改变了小学数学低效化的教学现状。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就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信息技术的应用原则,以及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策略入手,进行阐述。

  【摘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刷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模式,给数学课堂增添了活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改变了小学数学低效化的教学现状。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就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信息技术的应用原则,以及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策略入手,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使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灵活、方便、快捷、无处不在的特点与作用,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既可以让学生看到生动、形象的视频,还能让学生听到真实的声音等,对于剖析、呈现知识来说是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使教学效率有意想不到的提升,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知识框架的构建,以及知识运用的认识等,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接下来,笔者就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低效化的原因、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应用的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论文

  1.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低效化的原因

  1.1陷入新式的“满堂灌”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初衷,是想改变过去枯燥、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改变教学方式,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用新颖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实现主导与主体的完美配合,构建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但遗憾的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认识不足,他们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它们为课堂教学服务,而只是把信息技术当成了有别于课本教学的呈现方式,只是把教学内容从教材、教案中,通过信息技术移到了多媒体上,讲解中还是满堂灌输,面面俱到地给学生罗列知识内容,如概念、公式、定义等,没有体现出知识内容的简化,教学过程的优化,更没有通过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人性化,把难点、重点剖析出来,实现更好的教学,而是换了一种方式进行知识性的灌输。这既违背了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运用的初衷,也大大弱化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使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流于形式。

  1.2教师对于资源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开发水平欠缺

  信息技术时代,大多数教师对于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都比较了解,但是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却不尽如人意。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或者对于其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据调查,非常熟悉信息技术以及各类教学软件、PPT的制作,还有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熟练运用等的教师不到30%。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资源与应用的开发。

  首先,认识不到位。事实证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教学、生活更具有灵活度、方便性,真应了那句网络用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的开发运用,有很多是他们压根儿想象不到的。他们以为信息技术就是多媒体,就是电子白板、幻灯片等,想不到信息技术强大的、丰富的应用功能,也想不到互联网上应有尽有的教学资源。所以,不管教师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开发技术,首先开发意识是欠缺的。

  其次,学习意识不强。信息时代,让我们每一个人似乎有意无意地陷入了一种模式,就是打开手机,点开一个个可看可不看的链接等,时间如流水,等反应过来时间过了一半,精力消耗得差不多了,工作、学习还没有完成。再加上,有很多教师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失去了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整天凭借着在学校时的那些积累教学,导致教学思想落后,知识构建缺少新意,效率不高。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资源的开发,他们更是漠不关心,能用就用,不能用就不用,会用就用一些,不会用就作罢,不钻研、不学习,对于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的应用与开发缺少意识,也没有能力。

  最后,缺少激励机制。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学习意识、学习能力、进取精神,与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与管理也是分不开的。笔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学校对于教师的教学是有要求的,经常会采用公开课、试验课的方式,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可是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成长,对于一些资源的开发不够关心。人都是有惰性的,学校对教师对于新兴教学技术、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认识没有要求,漠视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自然也乐得清闲、自在,抱着“少干少错,多干多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应付工作,教学效率自然不高,信息技术的融入与运用,当然没有效果,失去价值。

  1.3对于课堂教学缺少针对性的反思

  反思是每个人成长的捷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保持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进行有针对性教学反思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都缺少反思的意识。过去是这样,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应用教学后还是如此。原因有二:一是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过去的思想中、模式中,教学以灌输为主。教师对于每节课的内容面面俱到,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学习内容,给自己也增加了工作量,导致教师除了备课、教学、批作业等,几乎没时间有针对性地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失误,或者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原因;二是教师意识不到反思,或者反思缺少针对性,走过场。比如,信息技术运用不当,没有引起学生注意,影响到了教学效果。教师在反思中,却考虑不到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什么不当之处,而认为是自己的组织能力欠缺,进而影响到了课堂纪律,所以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影响到了教学效果。显然,这种反思,不但无用,还容易给教师错误的认识,影响教学水平的提升。

  2.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2.1适用性原则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自从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以后,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恨不得每一节课都运用多媒体,来营造课堂气氛,改变自己课堂气死沉沉的现象,也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变得多样。为此,他们根本不考虑内容是否适合用多媒体来呈现。这不但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使信息技术成了课堂教学的负累。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要遵循适用性原则,要围绕内容。如果内容中讲到了一些抽象的,教师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知识理论,要借助信息技术才能抽丝剥茧地,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看到知识的来龙去脉,如旋转图形、轴对称图形、圆柱体等,这些图形的讲解必须要借助多媒体一边展示,一边讲解,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就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反之,就不要为了用而用。

  2.2辅助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要遵循辅助性原则,切忌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率的实现。我们知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辅助教师教学,把抽象、深奥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比如,旋转图形的讲解,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媒体来呈现,教师很难给学生形象地说明什么是移动,什么是旋转。而有了多媒体直观的呈现,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图形的旋转与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3.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应用的策略

  3.1运用信息技术导入,增强课堂代入感

  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的教学只能靠一本书,一张黑板,一支粉笔。教师为了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增强课堂的代入感,采用的导入方式,只能是回顾旧知,设置悬念,给学生讲一个与数学、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故事。这样的方法也在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甚至对一部分爱学习、有目标的学生来说是有效果的。但是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理解能力有限,衔接与迁移知识的能力不强,这样简单的、大刀阔斧式的导入,就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完全可以运用小学生都非常喜欢,且能引起他们关注,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导入,让声、文、图、色并茂的多媒体呈现内容,让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

  比如,在“时、分、秒”认识与运用的教学导入时,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讲授什么是时、分、秒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等,以此导入学生可能会理解,但兴趣不高,影响后面的学习。但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用几张图片,如一张图片的内容是一个学生进行短跑训练,另一个学生看着秒表计时;另一张图片的内容是小明上课的时间还剩余15分钟,但是小明乘坐的公交车还有13分钟到校门口附近,小明急得满头大汗的样子。这些图片是不是让学生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感、重要性,甚至有的学生真想给小明把不断闪烁、变少的时间表摁成暂停等。这样生动、形象的导入,不但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关于时间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还能增强课堂学习效率,促进教学顺利、有序、有效进行。

  3.2运用信息技术剖析难点,促进学生理解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比较抽象、复杂的,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但我们知道,小学生知识经验欠缺,思维空间、逻辑都还在形成与培养中,对于较抽象、深奥的知识点,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以往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一个劲地写板书、画图,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占用课堂时间较多,也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与效果。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对于抽象的、教师难以讲明白的内容,运用立体图形或者动漫的形式,就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通过观察,明白知识的所以然。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图形运动”中的“平移和旋转”,这些抽象的图形运动,教师是无法用语言说得清的,也没办法快速通过板书让学生看到效果,只有多媒体课件,能让学生生动、直观地看到图形平移、旋转,并通过观察总结出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以及平移与旋转的区别、特点等等,从而有效化解教学难点,达到预期的、理想的教学效果。

  3.3运用信息技术梳理、归纳,进行有效复习

  据笔者观察,大部分数学教师会把信息技术运用在导入环节、教学环节,很少有人运用在复习归纳、梳理环节。在复习中,还是采用传统做题、识记的老方法,显然不但效率不高,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比如,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用简洁、明了的课件,给学生总结错题,并附上每一个错题的原因,易出错的点等;还可以给学生把每个单元以及知识的难点,制作成几分钟的微课,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再学习,扫清学习中留下的障碍等。这样的复习方式,既有效果,也不会让学生有太大的压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扎实基础,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打好基础,创造条件,也为课堂有效教学做好准备。

  3.4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体验,提高教学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了,如数学、语文、英语,以及像音乐、美术、科学等,教师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率。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在方便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下,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可惜教师依然没有把多媒体能带给学生的体验感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比如,教师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他们在课堂上就会用到麦克风,那是很自然的事情。事实证明,这种讲课方式也的确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注意。可同时,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让学生也用麦克风,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多媒体教学的体验感。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既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活跃气氛,增强学生的体验感,那么就把体验感发挥到极致,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要提出问题时,教师及时把麦克风递给学生。这不但是小学生喜欢的方式,能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有效教学的保证与提升,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感。

  4.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的,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现高效的学习效果有极大的帮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合理、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技术更多的教学功能与价值,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使教学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江朝兰.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2):48-48.

  [2]陈其城.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20(3):42.

  [3]王保生.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9(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