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及其渗透策略论文

2024-04-30 11:22:05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丰富的数学思想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对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数学思想提出了若干策略,旨在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丰富的数学思想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对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数学思想提出了若干策略,旨在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思想,策略研究
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所以,数学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让数学思想成为学习过程的助力。
基于此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数学思想,并将其作为教学手段融入课程之中。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去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和揭示数学规律,不仅能够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的框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数学思想的含义
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涵盖了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所引入的适宜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这些思想方法和手段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并科学有效地运用数学思维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确保数学思想的渗透。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他们往往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现象。因此,教师应避免强行灌输复杂的数学知识,而是应该传递科学有效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数学思维,并养成利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
(一)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指的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事物之间所发生的关联性,通过对于数学问题的转化来解决专业性的数学问题,最终促使学生转化思想意识的发展。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手段。
比如在引导学生解决空间知识以及几何知识的相关问题时,转化思想的运用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温习,由此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产生难以磨灭的印记。数学知识的转化历程属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知数学现象和规律的历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问题。
(二)分类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类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通过掌握分类思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并运用分类方法来寻找解决方案。分类法的核心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价值,并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有效地应用。同时,分类也是一种自我反思的学习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归纳和整理已学的数学知识。这种自我评估的过程对于弥补学习中的不足至关重要。
比如在小学数学的“角的度量”章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通过分类实践来巩固学习成果。让学生区分锐角和钝角,这不仅教会了他们分类的方法,也提高了他们的度量技能。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分类的思想技巧,这种技巧在解决许多数学问题时都非常有用。
(三)归纳思想
归纳思想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模式,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案例讲解和材料分析,归纳思想能帮助学生从特定现象中揭示数学的内在规律,从而理解问题的普遍规律。这种思维模式在数学学习中占重要地位,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归纳思想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教学材料的选择要体现出教学过程中的整体知识框架,并可以概括整个知识体系。第二,在归纳思想的融入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实践结果来解决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解决问题中检验实验结果,通过借助解决问题的模式来推导出数学探究结论,并且对于结论进行检验,最终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学习经验。
比如关于计算法则的教学历程中引入了归纳思想,在“加法结合律”的数学教学实施中,在教学活动开启之前,教师向学生推送不同动物的图片,在课堂上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动物的图片数量:五只松鼠、三只小狗、八头大象,然后要学生通过计算算出五只松鼠、三只小狗、八只大象加起来的总量,可以得出(5+3)+8=16的加法公式。接下来通过图片置换动物的顺序,开启二次计算,得出了5+(3+8)=16的公式。最后的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了(5+3)+8=5+(3+8)的加法结论,以此来得到加法结合律的规律以及相关的性质。归类思想一般情况下应用于数学知识的概括和归纳。
(四)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作为一种基础的数学思维模式,需要将数据与图形融合起来,在这个基础上绘制出帮助学生提供解题思路的图形。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可以为学生提供数学解题思路,尤其是现代教育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领域的普及,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为丰富学生的学习模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比如在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书本、铅笔盒等教学工具开启教学,缺乏丰富的教学实例。而在当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推送给学生丰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像,使学生对图形有更加直观和形象的认知,学生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数形结合的形象化演绎,可以真正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数”与“形”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可以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诸多环节中。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意义
(一)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关键性内容就是应用所学知识,发现数学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采用数学思想,解决各种问题。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环节中,往往无法认识数学知识的规律和本质,在理论知识的应用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知识转化的能力。而数学思想的渗入,可以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取数学知识的应用技能,娴熟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体现出数学思想的卓越教育价值。
(二)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
要想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至关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可以教会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度剖析数学知识的内涵,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最终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使他们的知识结构逐渐向认知结构方向转化,使他们充分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发掘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
(三)实现知识的简化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简化数学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可感,简洁明了,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轻松驾驭学习内容,开启有效学习,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使知识在化繁为简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四、小学数学教学各环节数学思想的渗透策略
(一)做好课堂预设工作
课堂设计环节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性环节,在具体的小课堂设计环节,要找到教学方法与知识点之间的融合点,在此基础上突显数学知识的基本特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学习的环节。
比如在“认识几何平面图形”的教学设计环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激发学生分类讨论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宏观的视角出发,把握图形的整体性,在此基础上开启常规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构建起完善的分类讨论意识,学会在实践中充分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再如关于“圆的面积”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圆的性质,并对圆面积的计算有更加深入的认知,教师可以将圆与其他图形放在一起,之后要学生开启自主观察、思考、探索历程,比如是否可以将圆转化为别的图形?可否通过别的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好的课堂设计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而且还有助于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数学转化思想,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启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数学实践技能,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使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
比如在关于“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课堂教学中,这节课可以在回顾整数加减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开启,之后再引入分数加减法的若干题目,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开拓创新,借助于转化的数学思想将分数加减法向整数加减法转化。学生对于形象生动的学习探究内容会非常感兴趣,在小组交流合作、分享思想的过程中,可以不断验证转化结果。之后各个小组之间探究学习成果,分享解题思路和解题程序,建立在自身的学习经验基础之上,对于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差别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教师就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其矫正,详细地讲解分数加减法运算法则和规律。经过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可感,充满生趣。
(三)科学应用类比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类比思想的应用,可以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促使学生解决各类数学问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在全面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切口,使数学整体思想深入到学生的思维深处,之后应用类比分析的方法,从整体视角入手,逐步推断出数学课题所引入的图形知识和方程式有关的定理,之后对于局部的数学现象展开分析,从而探索到问题解决的路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数学思维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尚未形成整体的数学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归纳知识点,借助于类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认知数学规律,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习惯,最终使他们学会在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
比如在关于“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中,首先要开启温习旧知识的历程,要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相关的图形知识,使整体数学思想渗入到学生的数学思维中,使学生构建起完整的图形知识结构,借助于学过的图形知识推导出圆形面积计算公式,引入拆分学习方案掌握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最终借助于整合性方案总结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模式。
(四)开展实践应用教学活动
实践应用教学的开展,有助于顺利渗透数学思想,将数学知识点在实际中应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比如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需要借助于数字标识物体的位置,电影院中借助于座位数字标志可以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如电影院座位标志(4,5)代表的是第4排第5个座位。为了使学生近距离走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电影院中发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找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范例。并制定出相关的数学数字任务,要学生深入分析(5,2)和(2,5)的电影院座位号含义。借助于现实中的情境组织学生理解数字的意义,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同数学课堂进行深度的融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他们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综上,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数学思维框架,引导他们深入探索数学现象背后的规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此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断提升其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姒建明,曹彩虹.“优化”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以北师大教材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8(04):44-46.
[2]谭书志.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以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广角”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87.
[3]陈小燕,陈岳婷,王李茹,吴冰.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7(30):134.
[4]吉祥.例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科学论坛,2017(22):45-47.
[5]刘涛.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5):5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