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借助科学阅读培养学生生物学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论文

借助科学阅读培养学生生物学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论文

7

2024-04-28 11:29:44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科学阅读是一种以科普性文献为阅读素材的有效 阅读行为。学生在科学阅读中可以对学科相关的文献 素材进行阅读,思考其中的案例与内容,实现思维能 力的提升 [1]。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相关的科普 性材料有很多,教师可以围绕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发资 源,实现科学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一大方向。对于生物学而言,科学思维能力是其核心素养的重要构 成部分,教师应正确认识科学思维能力的构成与意义,并设计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相关研究表明,科学阅读是 推动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应探索利用科学阅读推动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文章对借助科学阅读培养学生生物学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生物学,科学阅读,科学思维,教学策略

  科学阅读是一种以科普性文献为阅读素材的有效 阅读行为。学生在科学阅读中可以对学科相关的文献 素材进行阅读,思考其中的案例与内容,实现思维能 力的提升 [1]。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相关的科普 性材料有很多,教师可以围绕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发资 源,实现科学阅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突破惯性 思维的限制,选用多样的方式构建阅读空间,为学生提 供科学阅读的机会,再借助各种辅助措施推动学生有效 阅读,提高其科学思维能力。

  一、结合教材分析,开发阅读资源

  (一)分析教材内容,探析教学重点

  教材分析是资源开发中需要教师重视的一步 [2] 。 通过教材的分析整理,教师可以理清当前的教学任务 与现有的教学资源,定位缺失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实 际进行研究,获取资源。一般而言,在教材开发中,教 师要结合新课标分析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再结合 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要点。

  例如,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 课的教学中,为了设计合理高效的科学阅读活动,教 师首先需要对本课的教材内容做出解读,探寻教学重 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 对蛋白质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并理解蛋白质的价值。 教学的重点为认识氨基酸的结构、理解氨基酸形成蛋 白质的过程、认识蛋白质的功能三个部分。在明确了 本课的教学重点后,教师便可以从实际出发,进行资源的拓展。

image.png

  (二)联系教学内容,开发阅读资源

  明确教学重点后,为获取有效的阅读资源,让学 生科学阅读,教师需要做出进一步分析,从教学内容 出发进行资源开发。一般而言,生物学教学中可使用 的科普性阅读资源包括生物学史、生物学家事迹、与 本课主题相关的前沿领域信息、趣味性较强的拓展材 料等 [3]。在明确了科普性资源的分类后,教师就可以 着手进行检索,获取相应资源。

  例如,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 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重点知识进行阅读资源的 开发检索,获取相应的阅读教学素材,形成有效阅读 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蛋白质与氨基酸入 手进行拓展收集,检索互联网资源站点,获取适合学 生阅读的科学阅读资源。实践发现,《营养师解析蛋白 质与氨基酸相关知识》是适合在本课中使用的科学文 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营养师的角度对蛋白质与 氨基酸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析,而且比教材中的展示 设计更加生动,结构也清晰明了。因此,教师可以让 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促进学 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整合媒体工具,优化展示方式

  (一)联系微课展示,构建自学学案

  微课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与 探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微课作为科学阅读的载体,结合其他资源设计学生的自学学案。为了更好地 进行规划设计,教师应对微课的类型和构建方式进行 分析,围绕科学阅读设计相应的学案 [4]。

  例如,在“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一课中,教 师可以开发微课资源,利用微课设计学生自学学案,以 此推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在课程的实际设计中,教 师可以结合各个细胞器的功能构建分支微课,用微课 诠释细胞器的特点与效用,然后将其与拓展素材融合 形成学生的自学学案。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前就可以 使用教师提供的自学学案进行学习,并联系学案中提供 的阅读内容进行阅读,了解与本课相关的拓展素材。

  (二)借助媒体展示,实现知识剖析

  教师应从实际着手研究,借助媒体对教学内容和 科学阅读中设计的难点知识进行剖析展现。在实际教 学中,教师要先呈现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理 解主要知识点,再对科学阅读涉及的难点知识进行展 现,帮助学生了解其要点,加深对阅读的认知 [5]。

  例如,在“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一课的教学 中,该课的教学要点是认识细胞器的功能,并理解其 在细胞中发挥的作用。为做好知识剖析,教师可以借 助多媒体设计教学展示环节,为学生解读各个细胞器 之间的联系并展现其工作过程,帮助学生实现高效认 知。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展现后,教师可以展现课前阅 读中使用的阅读材料,带领学生进行再阅读,让学生 就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分析,实现透彻理解。借助展 示与解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的 基础上,提升阅读效率,为其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奠 定基础。

  三、强调概念学习,帮助学生掌握

  (一)关注概念解析,引领学生分析

  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知识,教师可以从当课所要 学习的概念知识出发为学生解读概念的字面含义与深 度价值并做出延伸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理解相关内 容,研究解读概念的方法与途径。

      例如,在“被动运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 从本课涉及的概念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知识内 容。在实际的展示中,教师要灵活地使用各种工具进 行生物学概念的解析,让学生明确被动运输的特点,并 结合现实中常见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被动运输的意 义。在基础解析中, 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阅读素材,根 据阅读素材对被动运输的解释,结合相关的拓展案例 进行分析思考,探索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 系,理解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特点与价值,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二)透彻剖析概念,帮助学生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深度掌握概念,实现透彻剖析,教 师要结合实际做出拓展,选择合理的阅读素材,设计 科学阅读环节,用阅读推动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和掌握概念。针对这一设计,教师要从本课所学的概 念出发进行延伸,选择合理的出发点统筹资源,形成 有针对性的生物学阅读。

  例如,在“被动运输”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 透彻掌握概念,同时实现科学阅读的渗透,教师可以 围绕“被动运输”进行阅读素材的搜集,整理一些阅 读小短文,让学生通过阅读尝试着思考被动运输的实 际价值,达成透彻剖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展 示阅读材料“被动运输——通道蛋白与诺贝尔奖”,让 学生了解美国科学家阿格雷的事迹,认识通道蛋白这 一伟大的发现。借助这一阅读材料,学生能够加深对 被动运输的印象,也可以借助被动运输的解析与联 系,认识细胞的功能和生命活动的本质。

  四、布置阅读任务,推动有效阅读

  (一)围绕学生发展,布置阅读任务

  阅读任务的布置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大内容,教 师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布置有效的、贴合学生实际的 阅读任务。一般而言,阅读任务的设计可以围绕两方 面做出设计: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科学阅读的内容获 取上设计任务,这一任务要有清晰的要求,指引学生 的阅读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内容理解上设计 任务,围绕科学思维的培养进行拓展设计。

  例如,在“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一课的教学中,为 了规范科学阅读的设计,推动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 展,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拓展,布置针对性 的阅读任务。在本课中,教师适宜展现的阅读材料有《人 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区别》《有规律的细胞死亡》等。 在明确了阅读材料后,教师便可以结合具体的材料来 布置有针对性的阅读任务。以《有规律的细胞死亡》 为例,教师可以设计阅读要求,如“通读全文,找出 引发动物病症的根本原因”“完成阅读,思考细胞死亡 的利弊”“找出文中所提及的中风的病因”“谈一谈你 对这篇文章的想法”等。在布置完阅读任务后,教师 就可以从阅读任务出发进行规划,引导学生进行有针 对性的阅读。

  (二)给出拓展要求,进行合理引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进行研 究,思考拓展要求的合理设计途径。一般而言,拓展要求的设计要有清晰的目标。教师要结合当前的学生 任务完成情况来选择拓展要求。拓展要求可以是课前 预设的内容,也可以是教师即兴生成的任务。在提出 拓展要求后,教师应该用鼓励性、引导性的语言做出 引导,推动学生主动参与研究。

  例如,在“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一课中,针对选 取的科学阅读材料《有规律的细胞死亡》,教师可以 在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后给出拓展思考要求。对本课而 言,拓展要求可以设计为“联系所学内容和阅读材料, 总结细胞死亡的原因和影响”。对于这一拓展思考,教 师可以不作强制要求,但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 分析解答。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结合教师提出的拓 展要求,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拓展分析,并从多个角 度来思考、诠释,这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 要的作用。

  五、关注能力发展,设计评价要求

  (一)拓展评价指标,提升评价效率

  教师要从实际着手进行研究,用评价指标来规划 评价的设计,提升评价的有效性。对于科学阅读而言,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综合能力的发展、 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阅读后表达能力的发展等,生 成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

  例如,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的教学 中,教师可以围绕本课的教学与科学阅读设计规划教 学评价指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综 合能力、科学思维能力、阅读后表达能力来分别设计。 落实到实际中,教师可以在针对教学的评价结束后,围 绕学生的阅读情况做出评价。对于学生阅读积极性, 教 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分析学生阅读任务的完成 情况,并结合学生的问答反馈确定学生的综合发展情 况。对于发展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提出表扬;对于 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要予以关注,并鼓励其努力与调整。

  (二)扩充评价主体,引导学生评价

  展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大环节设计。在展学 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与活动完成情 况,教师与其他学生可以做出评价。在科学阅读的设 计中,教师可以设计学生表达环节,让学生在阅读完 成后结合预先设计的阅读任务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 在学生展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与思考,并给出相应的评价。

image.png

  例如,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中,针 对 DNA 相关的科学阅读,教师可以设计展学环节,让 学生结合阅读任务和自己的阅读收获,谈谈自己的想 法。在展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达内容,分 析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并鼓励其他学生对比 发言者与自己的阅读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一 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对他人和自己 的阅读理解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观点。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阅读的开展可以为学生的生物学 科学思维能力发展创造空间和机会。教师要注重阅读 素材的收集,从素材的开发与呈现方面进行合理设 计,用任务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发展其思维能力。在 实际的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围绕开发阅读资源、优 化展示方式、强调概念学习、布置阅读任务、实施有 效评价五个方面来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郭加林.例析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 学思维能力[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6):72-75.

  [2] 李钰聪.生物学科学史教学对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 能力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

  [3] 史彩虹.利用模型与建模策略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的 实践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20.

  [4] 吴文清.例谈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 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19.35(9):13-14.

  [5] 贾鑫彤.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