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将留白艺术融入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初探论文

将留白艺术融入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初探论文

10

2024-04-28 10:37:56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 受常常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刻的思考和审美体验。因 此,亟须一种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内在的文学感悟, 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留白的艺术 形式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摘 要: 留白是一门富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形式,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有意识的留白,让观者在无声的间隙中自行 想象与感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留白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体验与发展机会,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 的理解与欣赏。在语文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留白的艺术性与微课短小精炼、自主性强的特征有机结合,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文章从导入、讲授、讨论、情感升华及拓展练习等方面,深入探究留白艺 术形式在语文微课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旨在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深刻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 高中语文,留白艺术,微课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 受常常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刻的思考和审美体验。因 此,亟须一种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内在的文学感悟, 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留白的艺术 形式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留白强调的是信息之间的间隙,它鼓励观者在无声的片刻中去思考、感悟和 联想。将留白融入语文微课教学中,可以借助微课的 灵活性和互动性,充分发挥其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和思辨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微课导入留白,抛砖引玉“激”活力

  在高中语文微课教学中,导入环节如同一扇门,它 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迈入文学的奇妙世界。“留白”凭 借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教育者们抛砖引玉的得力工具。

  微课导入中的留白设置,可以通过一段文学片段 或引言来实现。在微课的开头,教师可以选择一部文 学作品的开头或某个有待探索的情节,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和思考欲望 [1]。这样的导入能让学生迅速沉浸 在文学的海洋中,追随着作者的笔触,一同探寻知识 的宝藏。

image.png

  以微课“探究《念奴娇 · 赤壁怀古》中展现的生 命哲学意义”为例,微课的开篇,可以这首词的最后 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为导入留白。这 一句在词的末尾留下了一个虚化而引人遐想的画面。 教师静默片刻,然后以温和的语调说道:“这里,我们看到了江月的倒影、倾倒的酒杯,这个画面是否隐藏 了苏轼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哲学思考?”此时,学生的 思绪会被引导到江月、酒杯的画面之中,思考这两者 之间的关联和可能的意义。同时,教师以留白策略引 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为接下来的微课内容预热。

  另外,留白最直接的形式是画面留白。教师可以 呈现一个充满留白的艺术画面,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 好奇的种子。这些画面常常以抽象的形式表达情感或 主题,留白处可以让学生自行填补,寻找意义。在看 似简单的色彩与元素之中,蕴含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例如,在这堂微课中,教师可以视频形式展示视频导 入的留白。微课开篇,一段视频画面呈现了一片宁静 的湖泊,周围是葱绿的树木。湖面上漂浮着一艘小船, 船上没有人,只有一个空荡荡的酒杯。水面倒映着天 空,天空中的月亮渐渐升起,投射在湖面上形成一条 闪亮的银色光路。教师不作任何解释,只是静静地播 放这段画面,让学生自行感受和思考。这个视频画面 是静默的,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但其中的留白给学 生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自由地填补这个 故事的细节,寻找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主题。通过这段 导入留白,视频画面创造了一种视觉和情感的冲击,激 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为后续的探究提供了 深刻的思考框架。

  二、内容讲授留白,驰骋想象“唤”思维

  留白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手段,更是思维和智力发 展的催化剂,其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想 象,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维能力。通过在微 课讲解过程中引发问题、提供隐喻或鼓励创造,留白 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他们的思维,使教学过 程更有深度和启发性。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仅是传递知 识,更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基石。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留白则是问题的引子。在微 课内容讲解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思考特定的概念、主题或情境,激发他们的 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这些留白问题 可以是开放性的,鼓励学生自行探讨,也可以是引导 性的,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留白问题的深度可以根 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调整,以确保问题既具有挑战性 又具有可行性 [2]。重要的是,留白问题不应该简化知 识,而是应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挖掘知 识。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而不仅仅是被 动地接受知识。

  例如,在“探究《念奴娇 · 赤壁怀古》中展现的 生命哲学意义”的微课讲解中,教师可以设置留白问 题,如“作者开头描述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景 象与生命有何关联呢?”“后边的历史叙述‘遥想公瑾 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又有何意义呢?”等。 这些问题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知道不仅要理 解词中的字面意义,还要探究作者对生命、时间和英 雄精神的深刻看法。这种留白的做法能够点燃学生心 中的思考之火,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 渴望理解更多,从而自发地投入学习。

  如果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那么隐喻则是思维的 接力。在微课内容讲解中,设置留白隐喻是激发学生 深入思考的重要手段。留白隐喻可以是暗示、象征或 其他修辞手法的一部分,它们在文本中提供了多重解 读的可能性,让学生在深度理解文学作品时发挥创 造性思维。通过巧妙地设计隐喻并保留其中的部分信 息,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挖掘文本更深层 次的含义。

例如,在《念奴娇 · 赤壁怀古》中,教师可以针 对诗词中的特殊表达展开思维的引导,如提问“在词 中,诗人苏轼提到了‘江山如画’,但词中并没有详细 解释‘江山如画’的意义,请你们思考,‘江山如画’可 能代表什么?它与词中的生命哲学意义有何关联?”。

  教师可通过保留“江山如画”的部分信息,鼓励学生 深入探究,思考其可能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这不仅需 要学生运用他们的文学常识,还需要他们发挥创造性 思维,联想到关于生命、时间、景象的深刻内涵。这 样的留白能够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让他们在理解诗 歌字面含义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诗人的抒情表达方 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深层次的思 考能力。

  三、问题讨论留白,联想回味“剖”个性

  问题讨论作为高中语文微课中的关键环节,扮演 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个性彰显的重要角色。问题讨 论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正确答案,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在这一 过程中,留白艺术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 考空间,让他们在探讨中去发现、思考和提出问题。

  在问题讨论中,留白的设置应当鼓励学生从不同 的角度和维度去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问 题的可能答案,但不要过于具体,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去发展独立思考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述提到的问题“作者开 头描述的‘大江东去’的景象与生命有何关联呢?”,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江水的奔流是否象征着历史的流 逝。同时,学生也可以思考这个景象是否与个体生命 的起伏有关,或者是否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命运相联 系。这种多元思维的激发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不仅 仅受限于一种解释。

  通过共享各自的“填补留白”的方式,学生可以 更好地理解彼此,同时拓宽思考的范围。最重要的是, 问题讨论中的留白艺术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和独特 观点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经验填补问 题中的留白,表达出独具个性的见解 [3]。例如,一名 学生认为江水的奔流象征着生命的易逝,另一名学生 将其解读为生命的起伏和坚韧。这种多元性思维的交 流和碰撞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尊重不同 观点的能力。学生可以从他人的观点中学到新的知识 和见解,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鼓励他们勇敢地发声,展示 自己的观点。

  四、情感体会留白,余音绕梁“悟”情感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而情感体会留白则是激 发学生对文学情感深度理解的关键。留白,正如音乐 中的间奏一样,创造了一种余音绕梁的效果,让情感 在学生心中久久回荡。通过这种留白,学生可以走进文学世界,感知其中的情感细微之处,从而更好地理 解文学作品。同时, 学生也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在理解情感的过程中,逐步悟出生活的真谛。

  情感体会环节是学生与文学作品互动的时刻。在 引发情感共鸣方面,留白可以通过创造性地展示情感 片段、情感描述或情感背景, 引导学生进入故事世界。 这些留白不仅提供了情感的背景和情境,还让学生自 行填补,与主人公或情节产生情感共鸣。通过与留白 的互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逐 渐进入角色和情感状态 [4]。

  仍以《念奴娇 · 赤壁怀古》为例,微课中,教师 可以选择留白部分的“故国神游”和“多情应笑我”, 让学生自行填补,展开情感体会。这里的留白创造性 地引导学生进入词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可以自行思 考“故国神游”中的“故国”是指何处,以及为什么 它让词人心神游荡。同时,“多情应笑我”中的“多 情”和“笑我”又暗示了怎样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填补 过程将促使他们深入思考词人的情感体验,并试图理解 这一诗句的背后意义。

  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设置情感迁移留白,让学 生反思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并将这些情感与文学作品 中的情感进行对比和关联。例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 是否有“故国神游”的经历,以及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一些学生可能会分享他们曾经的怀旧之情,或者对逝 去时光的感慨。另一些学生可能会分享自己的情感自嘲,或者对过去的多情表现感到羞愧。通过将文学作 品中的情感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够在情 感体会环节中体验到情感的共鸣,还能够将这种领悟 延续到以后的生活中。这能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情感的真谛。

  五、拓展小练留白,断流停顿“促”吸收

  拓展练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深度理 解。在这个过程中,留白可以创造出学生思考、研究 和运用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吸收所 学,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这种停顿和思考的机会 不仅促进了知识的内化,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信地应对各种挑战。

  在拓展练习中,留白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或情境,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或情境可以涉及文学作品 的深层主题、角色性格的分析、情感体会的表达等。 留白的设置不会直接提供答案,而是留下一个空间,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这种留白能 够引导思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 独立思考的能力 [5]。比如,对于文中“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这一景 象如何与英雄豪情相呼应?”学生需要思考这个场景在 诗词中的象征意义。或者,也可以设置换位思考的情 境,如以“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表达同样的情感?” 这个问题鼓励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填补留白,表 达个性化的情感和见解。通过这些问题和情境的设 计,学生将被引导进入文学作品的世界,通过留白来 深入思考和表达,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image.png

  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源或提示,然 后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自行填补。例如,针对这节 课,教师可以布置练习:“与这首词主题相近的诗词还 有 ,你能谈谈其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吗?”这 样的留白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知 识的探索者和问题的解决者,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

  六、结束语

  通过留白的运用,高中语文微课教学不再是简单 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充满思考、感悟和发现的学习 之旅。留白如同微课的灵魂,能够点燃学生的智慧之 光,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培养自主学习 和创造性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涛.留白艺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 2022(35):159-161.

  [2] 兰喜梅.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探析[J].学周 刊,2023(7):127-129.

  [3] 牛祥军.留白语文课堂,驰骋学生心灵:高中语文教学 中的留白艺术探析[J].学周刊,2020(25):123-124.

  [4] 吕海月 . “留白”艺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 用探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

  [5] 王明刚.留白艺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试题与研究,2022(26):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