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科学绘本教学让跨学科主题学习真实发生论文

科学绘本教学让跨学科主题学习真实发生论文

13

2024-04-24 10:34:1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要求和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跨学科主题学习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论述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出的背景和价值,结合已有成果阐释其概念。当下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跨学科主题学习面临机遇,也存在诸多“乱象”。本文经过分析,提出科学绘本教学可以成为助力跨学科主题学习真实发生的有效路径之一,并从适宜的绘本筛选、精准的目标确定、守正创新的设计实施,以及兼顾表现与效果的评价等几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要求和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跨学科主题学习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论述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出的背景和价值,结合已有成果阐释其概念。当下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跨学科主题学习面临机遇,也存在诸多“乱象”。本文经过分析,提出科学绘本教学可以成为助力跨学科主题学习真实发生的有效路径之一,并从适宜的绘本筛选、精准的目标确定、守正创新的设计实施,以及兼顾表现与效果的评价等几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科学绘本;绘本教学;守正创新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何,是何?

  (一)为何: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出的背景与价值

  21世纪以来,培养具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时代新人,成为国家人才发展战略之一。培养人的终身学习能力、全面发展人的核心素养的重任,必然落在教育领域中。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提出各门课程原则上至少要用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该方案要求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并在“基本原则”“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课程实施”中多次提出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具体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新课程方案的新增板块,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亮点。在各科课标中,对跨学科主题学习也有明确的教学要求。

  跨学科主题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课程整合,也成为公认的、提升育人质量的新路径之一。从西方国家在跨学科教学上的探索来看,都有一些跨学科整合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美国倡导的STEM教育,强调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四门学科学习上的融会贯通;英国在此基础上提出STEAM教育,进一步强调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分析能力,帮助年轻人应对未来的就业市场,通过STEM的理性和ART的创造性结合,培养艺术设计和科学工程相结合的高维度复合型人才;芬兰的STEAMS,是基于英国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课程上,又加入了“社会”(Society)的内涵,成为更加综合的跨学科教学课程,对学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进行引导,借助PBL项目式学习模式,实现了科学、艺术、社会三者之间的融合。

  (二)是何:跨学科主题学习概念的厘清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提法,是伴随着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的颁布而逐步进入学术和公众视野的,目前相关概念界定主要有三大代表性观点:

  第一类,以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为代表,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在强调学科课程的基础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应有的综合化和实践化的一种课程设计”,即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推动课程综合化、实践化的一种措施。第二类,以华东师范大学安桂清教授为代表,认为“跨学科学习是一种融知识综合与问题解决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课程、跨越学科、凸显育人主题意义的、综合的、实践的学习方式”,即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第三类,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任学宝为代表,认为“在坚持学科立场的基础上打破学科界限,围绕特定主题将两门及以上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以中心主题统筹教学目的、内容、资源、方式及评价诸要素,通过问题导向的整体性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在意义建构中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即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综上,本文更偏向于采纳安桂清等学者的概念界定,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课程、跨越学科、凸显育人主题意义的,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生学习方式。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面临问题与机遇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乱象”

  首先,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体设计来看,存在教师之间不能达成共识,难以实现通力合作、协同教学的情况,课程开发缺少社会各方的支持与合作。在学科关系的理解上,一线教师对于“跨学科”之“跨”的理解存在偏差,以为只要学习活动中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就是跨学科,即对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认识不清。其次,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目标确立上来看,缺乏理论依据,存在无目的性或随意性的情况,“主题”被弱化。再次,从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过程来看,面临着缺乏真实情境、主题活动形式单一、时间保障不足和教学材料不适宜等问题。最后,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结果来看,也存在着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深度不够、知识的结构性缺失等情况。跨学科主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知识基础、解决问题所需的学科内容间的内在逻辑与相关性、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指导水平等众多因素都影响着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这些挑战与问题一方面影响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效,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获得更广泛的尝试与推进。

  (二)科学绘本教学可以成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之一

  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界定,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如果从间接经验学习这一本质出发,学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途径可以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倾听吸收为主的传统讲授式方式,也可以是今天所倡导的“以学习为中心”的、强调“做中学”的活动体验式方式。阅读,无疑成为多种学习方式中、最持久、最便于操作的方式。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的当下,科学阅读更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作用。笔者认为,从狭义上来说,“科学阅读”可以理解成“阅读科学”(reading science),即阅读材料的主题内容等与科学相关,和“阅读文学”“阅读哲学”等并立。从广义上来说,“科学阅读”不仅包括“阅读科学”,还包括“为了科学的阅读”(read for science)和“科学地阅读”(scientifically read/read by scientific method)”。“为了科学的阅读”指向阅读的目的,意在发展阅读者的科学素养,而不在于阅读材料是否是科学类的。

  从国际到国内,从理论到实践,儿童在早期持续阅读绘本,被公认为大有裨益。从国际上来看,PISA 2000首次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新概念,将阅读文本样式分为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其阅读素养测试中,也大量采用了非连续性文本。2011版和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都提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版语文新课标还强调整本书阅读。实用性文本阅读、跨媒介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相关材料,大都比较适宜表现科学主题的内容。基于此,当非连续性文本、整本书阅读、跨媒介阅读等对阅读材料的特征描述交叠在一起时,我们很容易地发现了科学绘本。

  科学绘本的阅读与教学可以成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之一,因为科学绘本往往具有跨学科主题,例如热爱自然的主题中,既有动物、植物、地球、宇宙等科学的内容,又有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还因为科学绘本阅读与教学的过程,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绘本阅读活动中,而在学生与绘本之间加入了教师,藉由教师又加入了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学习环节、学习指导与交流等内容,真实触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好奇心、探索欲、求知欲、审美力、认知力和创造力等,而这些正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所追求的教学品质和育人目标。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三、科学绘本教学助力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建议

  (一)从优秀中外绘本中寻找适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灵感和素材

  如果要选用科学绘本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精选适宜的绘本是前提。优秀的绘本往往其主题内容也是极为丰富的。例如,纳入2023年全国绘本课程与教学研讨会主会场研究课的绘本,不论是中国原创的科学绘本,如《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一颗莲子的生命之旅》《大运河,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还是引进翻译的《西顿动物科学绘本系列》、用非联文本呈现的《欢迎来我家》等,大都有鲜明的科学主题,充满科学知识内容,有的兼顾人文故事,有的以有趣的形式阐述科学道理。

  这些绘本都较好地兼顾了图文的多链叙事线索和信息传递线索。这类文本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故事性绘本阅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需要阅读绘本图文两套系统,而这两套系统自身又各自延展出几条子线索,例如文字在大小、字体、色号上的差异,提示了不同的线索,图画在主图、辅图、细节等方面,也提示了不同的线索。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能够读懂绘本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学生主动、深度参与的过程,也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引导,以及有效学习情境的创设。运用这类绘本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使用年级,也往往集中在中高年级。

  从主题、内容,到形式、设计、细节等方面综合筛选具有丰富性、开放性、灵活性和独特性的绘本,特别是将科学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的绘本,是利用绘本资源、挖掘教育教学要素、展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前提。

  (二)在确定精准目标的基础上,立足语文,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绘本,首先是阅读的材料,之后才是学习的材料。利用绘本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立足语文学科,有效指导学生达成深入的阅读理解。在精心筛选合适的绘本之后,学生们借鉴已有的阅读积累、阅读经验、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等,在新的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新的学习情境中,进一步积累新的阅读经验、学习新的阅读策略方法、形成新的阅读积累,如此循序渐进、良性循环。

  不同于传统的语文课中教授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课文,科学绘本等新的阅读材料,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契机、经验和情境。例如,在2023年全国绘本课程与教学研讨会主会场的研究课中,给学生们读绘本、讲绘本的教师中有语文教师,也有科学教师。他们或是与语文教师同台,例如北京府学胡同小学科学教师给学生讲《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中植物的生命周期;或隐于课外,将学科的知识、智慧和方法融于其他学科,化有形于无形,例如北师大实验小学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一课讲到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规律,在“立春三候”专业知识的讲解及视频资料的选择上,科学教师成为了幕后英雄;也有科学教师脱颖而出,在指导学生阅读地理绘本的基础上,将教学导向综合实践活动。

  (三)运用绘本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设计和实施上需要兼容并蓄、守正创新

  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学科之间的合作,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在运用绘本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也需要考虑在设计上和实施上各学科充分交流、兼容并蓄、守正创新。

  跨学科,并不否定单一学科的存在。好的跨学科教学,更需要在立足单一学科的基础上实现综合与提升。所以借鉴各学科传统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是守正创新的第一步。此外,也需要大胆地创新和突破,灵活地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实施工具。例如,在指导三年级学生阅读《西顿动物科学绘本系列》中《乌鸦领袖银斑点》一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梳理乌鸦的生活习性,几次试讲中采用了不同的可视化思维工具。而最终选择哪种思维工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课堂表现。这就是教学实证精神的体现,如何设计、怎么实施,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依据。

  学生的学习当然在形式上也兼顾了个人知识、经验、体验、理解,以及小组活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学习的真实发生,首先存在于每一个个体身上,同时班级教学的优势恰恰又在于与他人的互动与团队的合作。所以,教师在设计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时,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更加灵动多样,在兼顾学生个体、班级教学的同时,思考怎样更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能促进多学科教师反思传统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结合新的资源,设计新的课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点、学习过程、学习差异,更多地从学生的“学”的角度确立目标、形成设计、运用方法、展开评价。

  (四)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兼顾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

  从教学评价来看,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强调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学业质量评价相结合。运用绘本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旨趣上希望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纸笔测验、书面作业当然是评价的一种方式,但是针对大主题、综合性、跨学科、长周期的主题学习活动,更需要在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表现。

  在很多运用绘本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案例中,学生们都表现出对核心主题和阅读材料的浓厚兴趣。他们依托绘本图文和衍生资源,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课内外相关知识,真实感受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知识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决核心问题,他们需要提出设计方案,找到解决路径,不断尝试,与人沟通,通力合作,在此过程中,学生评价、课堂评价、教师评价互为一体。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教师也能在其中思考、实践、探索、优化教—学—评一体化的路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4):13-22.

  [2]Culture Learning Alliance STEM+ARTS=STEAM[R].Culture Learning Alliance,2014:2,8,9.

  [3]于国文,曹一鸣.跨学科教学研究:以芬兰现象教学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7):57-63.

  [4]郭华.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显学生主体地位——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4):107-115.

  [5]安桂清.论义务教育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5):14-26.

  [6]任学宝.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涵、困境与突破[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4):59-64+72.

  [7]王云生.跨学科实践性研究型课程开设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20(7):29-36.

  [8]姚颖.科学阅读的概念、内容与指导策略[J].华夏教师,2023(28):6-9.

  [9]姚颖.四“会”一“本”五育协同——新时代中国绘本教育的理念阐释与实践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23(3):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