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论文

2024-04-23 09:53:2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反映了语文学科理念的调整,体现了对学科知识、思维和内在价值联系的重新认知和梳理。本文探究了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教,学生又该如何学”的问题,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提出单篇的“1+X”阅读教学、单元的“X→1”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的“1→X”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反映了语文学科理念的调整,体现了对学科知识、思维和内在价值联系的重新认知和梳理。本文探究了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教,学生又该如何学”的问题,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提出单篇的“1+X”阅读教学、单元的“X→1”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的“1→X”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强调反映了语文学科理念新动向,体现了对学科知识、思维和内在价值联系的重新认知和梳理。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它们源自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需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主体是学生。这标志着语文课程在育人方面有了更为集中和明确的体现,强调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导向。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把握课程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和真实语言运用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标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强调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在育人方面的功能。要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要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基于单篇的“1+X”阅读教学策略、基于单元的“X→1”阅读教学策略、基于整本书阅读的“1→X”阅读教学与策略,都是在任务群的驱动下开展的,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进行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基于单篇的“1+X”阅读教学实践
“双基”目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主要是开展文本的学习,包括语文学科知识、学科技能的学习,通过教师的逐点解析、逐项训练,达到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以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为例。“新课标”之前“双基”目标下的课堂教学,主要教学流程包括:一是作者欧阳修介绍;二是写作时代背景简介;三是正音朗读;四是解词疏通文义,教师逐句逐段讲解或提问学生翻译课文;五是分段讲解,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六是归纳理解主题,明确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七是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练习。这种模式的学习,重在知识点和训练点的落实。
其实,欧阳修体现出与民同乐思想的文章,不唯《醉翁亭记》,其《丰乐亭记》亦然。《丰乐亭记》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这也是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体现。而与民同乐的思想,是古代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的生动体现,是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优秀文人的济世思想,也不独欧阳修为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下意识,曾巩在《醒心亭记》中描写欧阳修等人登亭游山的乐趣,热情地赞扬了欧阳修忧国忧民以普天下之乐为乐的思想,其实也流露出他心系人民的思想,这些与孟子所说的“与民同乐”的理念是一致的,即作为统治者要有推己及人的情怀。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课堂,在教学《醉翁亭记》时,可以采用“1+3”的阅读教学策略,将《醉翁亭记》与《丰乐亭记》《岳阳楼记》《醒心亭记》三篇课文一同开展对比阅读,以“乐”字为主题,以“探究古代与民同乐政治抱负的意义”为任务群,设计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开展教学,使知识结构化,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机械化训练等碎片化学习,让学生在四篇语言精美、胸襟阔达、以民为本的作品中创造性地使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政治抱负和远大志向。
2.基于单元的“X→1”阅读教学实践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同时,要注重整体规划,注意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构建整合的学科情境。
以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活动·探究》为例。本单元四篇课文分别为《最后一次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关于演讲的内容。本单元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是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是撰写演讲稿,任务三是举行演讲比赛。这三项任务对学生的最终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都指向一点,就是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学会演讲。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由终而始,基于真实情境设计一个学习活动,举行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比赛。在大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要完成一系列的小任务。
任务一是通过自主学习四篇课文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特别是要关注演讲者是怎样围绕观点来组织内容的,而且要关注演讲词重在“讲”而不是“读”,要学习演讲词的风格。
任务二是撰写演讲稿。通过第一环节的任务,学生撰写演讲稿时,要注意抓住演讲稿的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要注意写好开头结尾。表达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点要鲜明,思路要清晰,语言要精练,富有感染力。写完演讲稿后,可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对照课文演讲稿的特点,进行交叉修改,形成演讲稿定稿。
任务三是举行演讲比赛。演讲比赛前学生又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准备,推选主持人,撰写串场词,安排好演讲顺序,推选评委,制定评分标准,设置结果奖项等。比赛时选手要结合演讲词的特点精彩演讲,评委则根据评选细则评出奖项,公布名单。获奖学生可以发表获奖感言,评委可进行点评,主持人进行活动总结。经过这场活动的举行,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审美创造等能力均得到锻炼和提升,坚定了文化自信,提升了核心素养。
3.基于整本书阅读的“1→X”阅读教学实践
新课标指出,要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读整本书,开展经典名著阅读,是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西游记》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西游记》的阅读,以“大话西游”为主题,开展故事会、朗诵会、舞台剧、辩论会、手抄报等系列任务活动。一是开展故事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之路坎坷不平,人妖变化多端,情节曲折复杂,故事性强,可读性强。教师可以开设故事会,由学生讲述其中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二是开展朗诵会。《西游记》是古典文学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语言精练精美。如“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等语言,或对偶,或长短相对。开设朗诵会,由学生朗诵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和点评,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鉴赏能力。三是举行舞台剧表演。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章节进行表演。舞台剧表现有助于学生熟悉情节、积累语言,学习舞台表演技巧,进行语文与音乐的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开展辩论会。例如,开展“回到小说99回,孙悟空可以在成佛和回花果山之间选择,他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的辩论会。不同的学生根据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孙悟空与唐僧的师徒关系、孙悟空与观音菩萨之约、西天取经经历等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辩论,这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五是开展手抄报活动。手抄报以《西游记》为内容,可以进行语句摘抄、故事介绍、人物评论、主题探讨、人物绘像等活动,是学生语言积累、文字书写、评价创造等各方面素养的集中体现。人物绘像是语文与美术的跨学科学习,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也有助于学生提高绘画水平。经过多任务的驱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三、结语
作为语文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大单元概念、设计学习任务群等新概念需要我们加深理解并灵活运用。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向,这不仅强化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导向,更体现了语文课程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的统一基本特点。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不断探究,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保障,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我们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0.
[2]许丹.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景目标设置[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44-45.
[3]华丽萍.多样教学,多重收获—初中语文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6):51-52.
[4]廖芳红.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读写算,2021(4):193-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