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的统合论文

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的统合论文

1

2024-04-20 11:35:2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随着教育界对美育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升,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受到了更大期待。古诗词中蕴含着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情思美,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资源。本文依据古诗词中美的意蕴,从领悟语言之美、渲染音乐之美、体验意境之美、品味情思之美四方面入手,提出应用借助技术、节奏朗读等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促使学生在掌握古诗词的基础上发展审美素养,增强语文学科的以美育人效果。

  [摘要]随着教育界对美育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升,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受到了更大期待。古诗词中蕴含着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情思美,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资源。本文依据古诗词中美的意蕴,从领悟语言之美、渲染音乐之美、体验意境之美、品味情思之美四方面入手,提出应用借助技术、节奏朗读等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促使学生在掌握古诗词的基础上发展审美素养,增强语文学科的以美育人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审美创造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大维度,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众所周知,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淋漓尽致地展现着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思美,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坚守育人初心的基础上,正确认知古诗词中的意蕴,形成以古诗词育美的意识,并在此指导下,以日常的古诗词教学为依托,采用适宜的策略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古诗词种种美的熏陶下发展审美素养。

  一、古诗词中美的意蕴

  (一)古诗词的语言美

  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古诗词篇幅短小,但意味深长,给人无限的遐想。古诗词的特点是由语言决定的。古诗词的语言具象灵动、精巧凝练。诵读古诗词正是学生学习古诗词语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感受到古诗词语言的特点,体会到古诗词语言之美,还可以借助古诗词语言产生无限的遐想,深入意境,品味情思,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理解能力。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忆江南》为例,诗人将“红”比作“火”,勾勒出一幅热烈奔放的动态美景。在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时,学生可以紧抓“红”和“火”,在脑海中描绘动态的画面,感受到大自然之美。实际上,这里的“火”不仅是江河的色彩,更是诗人情绪的色彩。诗人用一个火字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情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由此可见,一个简单的“火”字具有色彩美、动态美和情感美,可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景美、情美,深刻地领略到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二)古诗词的音乐美

  古诗词语言是诗人反复推敲出来的。诗人之所以反复推敲每一字、每一词,一方面是为了使古诗词的语言更加传神,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古诗词的音乐性。古诗词本身就是配乐歌唱的,其音乐性便于后人传唱。古诗词的音乐性是由和谐的韵律、自然的节奏决定的。事实上,古诗词中的韵律、节奏不单是音乐中的韵律、节奏,更是诗人浓浓情韵的表达。在古诗词韵律、节奏的感染下,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走进古诗词中,深入地品味诗人的情韵,建立深刻的认知,同时体会到古诗词之美。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为例,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按照四三的节奏来停顿。这样的停顿拉长了情感和思绪,使诗句的节奏婉转悠长,体现出诗人创作时对生活在战乱中的人民的关心,对和平的渴望,对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在诵读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会伴随着四三节奏走进悠远的意境中,体会到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音乐之美。

  (三)古诗词的意境美

  意境是古诗词的灵魂,是古诗词审美本质之道。在创作古诗词时,诗人往往会依据自身的所思所想,选择相应的审美意象,使用恰当的语言、方式方法将意象加工为意境,寄托自己真挚的情感。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为例,这首诗中出现了六个意象(落月、乌啼、满天霜、江枫、渔火、未眠人),从声音、环境、色彩等方面营造了孤单、愁苦的氛围。后两句借助“城、寺、钟声、客船”描绘出了空灵旷远的意境。当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孤身一人躺在小船上时,耳边传来了寒山寺的钟声,这钟声将周围的环境衬托得更加寂静、空旷。孤单、愁苦涌上诗人心头。在诵读这首诗时,学生会沉浸在寂静、空旷的环境中,感受到诗人的愁苦,切实地体会到意境之美。

  (四)古诗词的情思美

  古诗词内涵隽永,是因为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没有情感、思想的古诗词不能被称作古诗词。古诗词中的情思无外乎爱国之情、离别之情、思乡之情、热爱自然之情。诵读古诗词,正是在品味诗人的情感、思想。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为例,当看到地上洒满秋霜时,漂泊在外的诗人倍感孤寂、落寞,抬头望向天空中的月亮,不由地想到远在家乡的亲人、小伙伴,想到他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景象,内心深处更加孤寂、落寞。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字一词想象场景,将自己想象为离开父母亲人的孤身一人,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深刻地体会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思,体会古诗词的情思美。

360截图20230321164425995.jpg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

  审美素养是个体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审美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审美教育。古诗词中美的意蕴表明了古诗词是教师实施审美教育的助力。教师应当以古诗词教学为依托,紧抓其中美的意蕴,采用适宜的策略引导学生与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情思美“互动”,潜移默化地发展审美素养。

  (一)借助技术,领悟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古诗词语言抽象、难懂,难以深切体会语言之美,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语言储备有限,二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复杂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面对如此画面,学生可以发挥形象思维作用,轻松地建立良好认知,尤其借助画面之美感受语言之美,有利于发展审美素养。因此,在实施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古诗词内容,辅助学生领悟语言之美。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出的不同风姿。其中,前两句诗人用“潋滟”“空蒙”二词描绘了晴天时西湖的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的烟雾朦胧,群山若隐若现。同时,诗人用“晴方好”赞叹晴天的西湖的明朗之美,用“雨亦奇”赞叹雨天的西湖的朦胧之美。但是,仅凭教师的口头描述,学生难以在脑海中描绘出“潋滟”“空蒙”的景象,很难体会到“晴方好”“雨亦奇”。在这样的情况下,整首诗读起来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希沃白板展示西湖晴天时“潋滟”、雨天时“空蒙”的景象,让学生走进真实的场景中,亲身感受。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边感受边读诗句,将“潋滟”“空蒙”与美丽的景象建立联系,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发出“晴方好”“雨亦奇”的赞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光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含义,还体会到了其深层意义,直观地感受到了语言文字之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积极地学习古诗词,不断地品味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久而久之地提升审美素养发展水平。

  (二)反复朗读,渲染古诗词的音乐之美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朗读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直接方式。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感受诗句的旋律美、节奏美,增强古诗词学习兴趣,自觉地在脑海中描绘具体画面,入境入情,建立深刻的感悟。所以,教师可以在古诗词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渲染出音乐之美,助力学生建立良好认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这首诗一开始便紧扣题目,写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孤独凄然,因此时时思念家乡、亲人,恰逢重阳节,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更加浓烈。接着,诗人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设想按照重阳节的习俗,自己的兄弟可能也在想念自己。根据诗句的意思和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四一二”节奏进行朗读。其中,“为”“倍”“登”“少”需要重读且读音延缓拉长。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将诗句读得更有韵味,还可以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真切地体会诗人绵绵的思乡之情。同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的音乐之美,积累朗读经验,便于今后自主阅读和学习古诗词。

  (三)激发想象,体验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古诗词意境之美是诗人所见的客观的景与诗人内心的主观的情感交融在一起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古诗词中描写的各个物象都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意境是物象与情感之间的桥梁。想象是连接物象和意境的直接方法。学生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可以将一个个物象勾勒成一幅画面,感悟意境之美,品味情思之美。这表明,教师在实施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将古诗词的物象作为入手点,激发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自觉地将物象转化为场景,体验意境之美,为品味情思之美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为例,这首诗以墨梅为物象,先用“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述墨梅,指明了墨梅的特点。再用“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赞美墨梅的高风亮节。墨梅是用淡墨勾勒而成的,尽管外表不娇艳,但内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墨梅不愿意用艳丽的色彩去博得他人的眼球,求得他人的夸赞,只愿意让自己发出的淡淡幽香留存人世间。这首诗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诠释出了诗人独善其身的品格。在学生反复朗读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诗人笔下的墨梅形象,并将其画在纸张上。同时,教师可以讲述诗人的人生遭遇,鼓励学生将诗人想象成墨梅。在学生的想象中,朵朵墨梅被赋予情感色彩,成为诗人的化身,彰显着诗人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如此,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内容,同时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之美,有利于今后边阅读古诗词边想象,自主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受到意境之美的熏陶,发展审美素养。

  (四)知人论世,品味古诗词的情思之美

  知人论世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品味诗人寄托在语言文字中的深刻情感的重要途径。古诗词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下完成的,涵盖了诗人当时的心境思绪、思想态度等。只有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学生才能知道诗人“为什么这样写”,真正地走进语言文字深处,体会诗人悠远的情思。所以,在古诗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诗人的思想、风格流派、所处的时代特点、人生经历等,助力学生知人论世,深刻地品味其中的情思之美。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为例,该诗是王昌龄早年奔赴西域时所作的。诗人身处盛唐时期,政治清明,国力雄厚,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得胜利,全民族有着极强的自信心。在这样的环境中,王昌龄用“葡萄美酒夜光杯”拉开帷幕,描绘出了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样的景象使人惊喜、振奋,展现出一种克敌制胜的自信。但是,当时边塞战乱频发,百姓苦不堪言,战士为保护人民、保卫国家,毅然决然地奔赴战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道出了战争的残酷,也表达出了诗人及老百姓对和平的无限盼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生动的语言描述盛唐景象和边塞战乱,和学生一起“穿越”时空,走进当时当地,与诗人、战士、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复杂感情、视死如归的勇气,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如此,学生可以品味到古诗词的情思之美,同时积累古诗词学习经验,便于建构自主收集背景信息,学会知人论世,增强古诗词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不可多得的审美教育资源,是学生发展审美素养的有效助力。在古诗词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领悟语言之美、渲染音乐之美、体验意境之美、品味情思之美,可以使学生在建立深刻的古诗词认知的同时,学会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发展水平。通过以上策略,学生能够积累古诗词学习经验,有效地与古诗词中的美互动。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认知古诗词中美的意蕴的基础上,善于应用适宜的策略实施审美教育,实现古诗词的美育价值。

 参考文献:

  [1]霍发斌.有关审美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知识文库,2023(7):25-27.

  [2]翁晓丹.审美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4):31-33.

  [3]施婧.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名师在线,2022(25):13-15.

  [4]王丹丹.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1(11):112-113.

  [5]胡婷婷.“部编版”小学语文高年段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2(1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