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策略研究论文

2024-04-19 11:48:05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提高对评价环节的重视程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方式 进行点评,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确具体的学习方向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提高对评价环节的重视程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方式 进行点评,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确具体的学习方向,实现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文章以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评 价改革的要求为切入点,探究了具体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对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完善小学数学教 学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 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以及提出、 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应明确新课标 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提出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的实 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策略,帮助他们意识到自 身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评价改革的要求
(一)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 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 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教 师不仅要针对学生本节课的课堂表现以及理论知识的 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 情感以及价值观等进行评价,满足学生未来的成长需 求,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 [1]。因此,教师应重视学 生的全面发展,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发挥出评 价的最大价值。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传统的评价模式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部分 教师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长此 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应尊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点评,不仅要 注重学生当下的具体表现,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具体经过,这样才能保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也 就是说,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表现, 包 括学习积极性、互动情况、小组合作成果等多个方面, 初步掌握他们本节课的表现,再结合随堂检测的成绩 给出综合性评价,重点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三)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新课标背景下, 教师要秉持全面评价的原则, 重 视不同主体在评价环节的参与度,从多个方面对学生 进行点评,保证评价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就是 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 主体,评价主体变得更加多元。教师要与班主任、其 他任课教师、家长等取得密切联系,询问该生在其他 学科或生活中的表现,从而形成对学生更加客观的评 价。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 的表现,也能让家长掌握学生的在校表现,初步掌握 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为教师提供更多评价参考。
(四)采取多元评价方法
评价既能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又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因此,教师采取的评价方法对评价质量有直接影响。 为了保证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教师可以采用谈话、 观察、建立成长档案等方法掌握和记录学生的基本学 情,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薄弱项,以此实现对他 们的综合评价。在呈现评价结果时,教师也要秉持多 样化的原则,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评价方法,最大限度地发 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策略
(一)制订目标,明确评价要求
评价目标为实际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是实现 有效评价的基本前提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 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自身则发挥引导作用,将培养 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作为总目标,以此明确评价要 求。在新课标下,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制订评价目标, 在 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具体的点 评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明确改进方向,切实提 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应提高对评价 环节的重视程度,制订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目 标,以此为依据重点考查他们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还可以借助目标指导评价过程, 保 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为例, 本 课主要讲述升和毫升两个容量单位。教师综合考虑学 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特点制订评价目标:(1)联系实 际生活形成 1 升和 1 毫升的容量概念,知道二者间的 进率,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 掌握测量容量的方法, 并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拿 出提前准备好的 1 升酱油、2 升油、3 升饮料和 4 升 矿泉水,让学生掂一掂它们的重量,并说出应该用什 么单位来描述,以此考查学生对升和毫升的理解。接 着,教师随机在大屏幕上出示相应的练习:(1)一个 脸盆大约能盛水 4 ;(2)一桶豆油大约有 5 ; (3)199 毫 升 1 升;(4)7 升 6000 毫 升。 借 助习题考查学生是否知道 1 升 =1000 毫升,培养他们 估量物体容量的意识。教师通过对课上表现和随堂检 测进行点评,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评价热情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激发他 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营造活跃 的班级氛围 [3]。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 程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在各抒己 见中对所学内容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而后,教师可 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点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 评价等多元化活动的热情。
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 为例,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例题:已知星月小区有16 栋楼, 平均每栋楼 128 户, 问该小区一共有多少户? 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他们利用 本课所学内容列出算式 16×128.然后,教师引导学生 思考应该如何计算出最终结果。很快便有学生回答道: “128×10=1280. 128×6=768. 1280+768=2048.”接着 有学生反驳道:“我有更简便的方法:128×2×8=256× 8=2048.”教师先肯定他们的回答,以激励性语言夸奖 每个人都认真动脑思考问题, 并且得出的答案都正确。 这样一来,学生便能生成强烈的满足感和自信心,以 更加认真的态度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 后,教师重点分析第一位学生的回答,笔算方法亦是 如此, 先算 128×6. 再算 128×10. 最后算 6 个 128 与 10 个 128 的和,并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引导他们动 笔展开练习, 并及时给出针对性评价。在问题情境中, 教师积极与学生互动,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 时,利用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数学教学的 质量。
(三)体验过程,尊重评价主体
学生在学习和评价过程中均处于主体地位,数学 知识的学习需要他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获得全 新的认知[4]。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或想法,积 极肯定他们的见解。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教师不 应用严厉的话语进行批评,而是应委婉指出问题所 在,引导学生回想之前学过的内容,在反思中加以改 进,最终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方式充分尊重了他们 的人格和情感。在每节课结束之后,教师都要为学生 提供一定的评价时间和空间,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 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评价 能力的提高。
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加法和减 法”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商店中一些学习 用品的价格标签,如表 1 所示。
引导学生提出只用一步计算的加减法数学问题, 总 结 出 138+ 16、4.75+3.4、4.75-3.4、138-4.75 这四个算 式,要求学生先计算得出 138+16=154 的结论,再带领 他们尝试计算其他三道题。就 4.75+3.4 而言,个别学 生在计算时没有将数位对齐,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教 师要先肯定他们敢于探索的精神,而后出示一道类似 的习题,清晰地展示出小数相加时的数位问题,使学 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重新计算,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最后,由同桌之间互相点评对方的算法,使学生 讨论总结出正确的运算规则,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知识 的应用技能。
(四)关注差异,实施分层评价
每名学生的成长环境、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各 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 班级学生有全面的了解,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评 价内容, 在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也就是说,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 准,对学优生利用竞争性评价,以较高的标准严格要 求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对待中等生采取激励性评价, 让 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为他们提供改进方向,实 现他们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对于学困生则要以 表扬为主,旨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挖掘每个人的 闪光点,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5]。
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为例, 教师给每个人发放 12 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引导学生 思考:“要想拼成一个长方形, 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 学优生需要总结出所有可能性,见表 2.
这对他们的要求较高,教师可采用竞争的方式激 发其好胜心;中等生至少需要总结出两种方式,教师 可以在他们总结出两种方式后表扬并鼓励他们探究其 他答案;学困生只要能说出一种, 教师就要给予夸奖, 使他们收获成就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迎接后续学习 活动,为因数与倍数的深度学习做好铺垫。
(五)开放形式,实施多元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为了满足新课标的具体 要求, 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种较为开放的评价环境, 实 现学生的互动及交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这不仅 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所学内容形成 全面的认知,还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转变,营造平等、 融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敢于分享独特的见解,在有 针对性的沟通中提高数学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评, 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在评价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实现数学综合水平的提升。
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为例, 当 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 道例题:“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是体重的4/5,小刚体重 45 千克,那么他体内的水分含量是多少?”此时,教师 不要急于公布正确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先出示自己 的答案,并介绍具体的解题思路,由其他同学进行点 评。点评的学生可以持赞同或是反对意见,若是反对 则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发言的 机会,学生能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的碰撞,顺利总结出4/5×45=36 的答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结合 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结果,指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 使学生的评价意识在自我反思中得以升华, 在 多元化的评价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对 教学评价要有全面的认知,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落到 教学实践中。另外,教师还应及时总结经验,对教学 评价加以改革和创新,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 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苏晓.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多元化评价策略初探[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6):74-76.
[2] 黄宝生.多元化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分析[J].考试周刊,2022(51):68-72.
[3] 吴琰琼.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 究[J].甘肃教育,2022(22):54-56.
[4] 唐文.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策略研究[J]. 科幻画报,2022(11):233-234.
[5] 雷丽敏.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评价实践探究[J].试题 与研究,2022(25):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