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2024-04-19 11:44:48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路径。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路径。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增加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 文章从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及价值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 践经验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 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强调要注重 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认真研读 《课程标准》可以发现, 其不仅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 概念,还明确提出了针对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以小 学中年级为例,《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整本书,初步 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因 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整本书阅读的 重视,并积极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提高整 本书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念
整本书阅读即以整本书为主体,以单篇文章为阅 读教学辅助,指导学生有效完成对整本书的阅读,并 从中获得积极的阅读体验、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品 位的阅读活动 [1]。简单来说,就是“读整本书”。整本 书阅读是叶圣陶先生在 20 世纪 40 年代提出的一种阅 读理念。他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将整本书作为阅读 主体展开教学活动,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提 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传统的以单篇课文阅读为主的阅 读方式,更重视挖掘单篇课文的微言大义。而整本书 阅读则更重视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 习惯, 以达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的目的,实现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 素养的培养, 为学生今后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是在该学科特 定环境下,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要求,是学生通过语文 学习需要获得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 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 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相应 发展,但整体上仍较为欠缺。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 展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 言材料,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积累更多语言 信息, 学习阅读文本中的表达方法、语言应用方法, 这 对于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整本书阅读的开展,能够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的同时,锻炼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及处理能力,对推动 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积极帮助 [3]。
(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 项重要内容。我们认真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可以发 现,教材收录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课文,而不同课文之 间在语言表达、思想内涵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因 此,仅仅依托教材内容,通过单篇文本内容的阅读教学,是无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整本书阅读能 有效增加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以教材内容为依 托,拓展而来的整本书阅读,能帮助学生重整阅读材 料,从而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全面、系统、深 入的了解。这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深入发展,提升学 生阅读能力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4]。
(三)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对于单篇阅读而言,整本书阅读所负载的知识 信息更为丰富,同时可以更好地体现作者所传达的情 感 [5]。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能够让学 生在完整地阅读整本书内容的过程中,获得书中知识 的熏陶及更深入的情感体验,对书中内容产生更深入 的思考,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丰 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学 生在阅读整本书时,能够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来梳理文 本内容,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及价值,这对于增强 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增加学生的阅读深度也有积极 帮助,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究中,强化阅读体 验,在交流沟通中拓展阅读思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 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小学语文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合理选择阅读素材,奠定整本书阅读基础
整本书阅读需要以整本书为主体来开展阅读学习 活动。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中尚无统一的整本书 阅读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学生的 实际认知特点和阅读能力合理地为其选择阅读素材, 从 而奠定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基础。具体来说,在为 学生挑选、推荐整本书阅读素材时,教师需要加强对 以下两点的考虑:一方面,教师应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为 学生推荐难易适中的阅读素材,保证所选取的整本书 阅读素材既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又能促进学生 阅读能力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选取整本书阅读素 材时, 还应尽可能与教材相结合, 从教材内容出发, 为 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素材,从而在拓展学生阅读面、 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帮 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掌握教材内容 [6]。
例如,在学习了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小狗学 叫》后, 学生对这类富有童趣的故事型读物兴趣较高。 为此,教师可以从内容出发,为学生推荐类似的童话 故事、语言故事书籍, 如《格林童话》《稻草人》等, 让 学生在阅读故事类书籍中, 逐渐获得想象能力的发展。 又如,在学习了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 地》《精卫填海》等课文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神话类书籍,如《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等,让 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对神话故事产生更丰富的了解。 再如,在学习了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 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科普 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的故事》《细菌世 界历险记》等,让学生在科普的世界中遨游,开阔眼 界,拓展知识面。这样以教材为依托,为学生选择相 关的整本书阅读资源,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 及情感体验,并且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阅读学习中逐 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 展奠定基础。
(二)丰富阅读活动形式,激发整本书阅读兴趣
兴趣是个体对事物的一种偏向性情绪,是推动学 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对于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 生来说, 其行为习惯更容易受到情绪、爱好的影响, 他 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更愿意投入精力、主动学习及 探索,而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则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对于学习来说,若学生无法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那 么其学习表现、学习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学习效果 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教师 需要重视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主动参与整本书阅 读学习, 从而促使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 非单纯的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整本书阅 读的价值,推动阅读质量提升。
例如,在讲授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 雨来(节选)》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普遍对雨来这 位小英雄充满崇敬之情,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 理,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更多和“英雄”相关 的影视资料、图文资料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想一想小英雄雨来长什么样子,想象雨来的形 象,并且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 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激发对《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 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以饱满的热情投 入整本书阅读,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对“小英雄雨 来”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又如,在学生学习了《盘古开天地》后,教师可 以组织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这本书,并且让学 生在阅读过程中选择其中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在课堂上 进行演绎,可以是自己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也可以 和其他学生组队,表演故事情节,将故事内容形象地 展示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开 展“读书交流会”或者“小剧场”活动,让学生就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或者进行阅读故 事表演。教师通过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能让整本 书阅读变得更加有趣、更加丰富,从而调动学生整本 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交流、表演中加深对阅读内容 的理解、感知,达到深度阅读效果,提升整本书阅读 质量。
(三)重视阅读学习指导,增强整本书阅读效果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行为并非某个阶段的学习任 务,而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良好习惯,是需要伴 随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习得学 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的黄金阶段,教师应重视对学 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正确的阅读 方法、阅读技巧, 为其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与单篇文本阅读不同,整本书阅读的篇幅更长、内容 更多,阅读素材及要素更为丰富,这也就明显增加了 学生的阅读难度。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给 予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改变单篇阅读的思维, 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整本书阅读的模式与节奏,从而提 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时效性。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 在阅读整本书时,通过略读方式来了解书的序言、目 录, 对整本书内容进行大致了解, 明晰整本书的主题、 内容结构等,为后续阅读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整本书内容阅读,对整 本书的语言风格、体裁样式、情感内涵等进行了解。 以这样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宏观 角度来把握整本书的内容,然后逐步细化阅读,理解 阅读内容,从而在降低整本书阅读难度的同时,增强 学生对整本书的整体感知。例如,在学习了《小英雄 雨来(节选)》后,教师可以将《小英雄雨来》这本 书作为整本书阅读任务,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 动。在开展整本书阅读前,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节 选内容,引导学生想象书中的故事发展方向,猜想雨 来是否还有其他的英雄事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 察书的封面,阅读书的前言、目录等内容,促使学生 对整本书内容形成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 媒体设备,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现书中的精彩片 段和精彩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 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参与整本书阅读,增强阅读体验。与此同时,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将 自己想要对小雨来说的话写下来,引导学生做批注或 写感悟,从而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加深 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知。在完成阅读后,教师还可以 组织学生就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思考展开交流,让 学生在交流探讨中获得思维发展,从而使学生的阅读 能力得以提升。
四、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整本书阅读的 重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地为学生推荐整本 书阅读的素材,通过有效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 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 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丽芝.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策略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22):158-161.
[2] 黎艳琴.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问 题及策略[J].天津教育,2022(33):168-170.
[3] 王亚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 学模式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22(3):3-5.
[4] 黎淑萍.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施 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1(3):31-32.
[5] 刘文荣.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嬗变:农村小 学中高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谈[J].黑龙江 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4):52-53.
[6] 韩芬萍.核心素养背景下分析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路径[J].新作文:教研,2021(1):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