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探究论文

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探究论文

1

2024-04-19 09:51:1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的路径。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信息化时代;中职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开展数字化、智慧化、信息化教学活动。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包含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目前,全新教学平台及丰富教学资源的应用,弥补了传统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不足,为中职计算机课程提供了教学技术上的支持。同时,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技术改造,可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的突破,为更好地落实育人工作提供保障。对此,立足信息化时代背景,本文拟针对如何开展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展开具体的探索和研究。

  一、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智慧互动,完善教学体系

  传统的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滞后,难以满足新时期的创新需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智慧互动,可完善教学体系[1]。在教学内容上,依托信息技术展开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监控,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展开教学难度、教学重点上的优化设计;引入网络教学资源,可弥补传统教材内容上的不足,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设计差异化的学习任务,能帮助学生展开专项训练,使计算机学习的针对性逐步提升[2]。在教学方法上,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技术,引导学生开展虚拟操作,对计算机中蕴含的程序、软件、硬件设施性能进行了解,对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具体的练习,可使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学习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同时实践训练也突破了以往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发散思维,在课堂中主动思考,展开师生和生生互动,有效促进了和谐学习氛围的生成。

360截图20230324162740944.jpg

  (二)有助于资源开发,推动学生主动开展技能训练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面对当前计算机技术快速更迭的背景及计算机产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计算机课程还依靠传统的课堂落实教学工作,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技术改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计算机教学资源开发上,可发挥重要的推动性作用。具体来说,在资源开发上,由于计算机基础薄弱,自学意识和能力不强,面对课堂中不理解的部分,学生无法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而教师负责的教学任务量较多,很难为所有学生提供服务。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学生在网络平台上通过关键词检索、资源下载,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料;借助网络上的名师课堂、精品课程、微视频、慕课,学生可针对不足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个性化学习任务,并弥补课堂教学内容上的不足。另外,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变化,设置具体的实践训练项目,如展示优秀范例作品,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动画视频,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的支持下,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技能训练。

  (三)有助于优化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如果缺少兴趣支撑,被迫学习知识,容易扼杀学生习得知识的意愿,从而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由此,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若想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最大化,教师要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关于海报设计的知识时,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创建教学情景,借助幻灯片向学生呈现经典海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某市政府部门向社会征集“禁止酒驾”宣传海报为例,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让其以招投标方式争取该海报的设计权。具体来讲,教师应可要求小组成员确定企划师与设计师,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教学任务,快速进入相应教学情景,调动学生设计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利用喷绘机设计传统酒驾海报,并引导学生剖析原有海报的特点及不足之处,进而结合现有设计要求,抓住海报技术要点,融入新思想和新技术,设计出符合政府需求的“禁止酒驾”海报。教师借助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景开展创新教学,除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提升学习水平。

  二、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的现状

  (一)盲目开展信息化扩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不足

  素质教育对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纷纷展开信息化改革的探索,积极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在学校的改革实践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基本实现多媒体参与、智能资源广泛应用等改革目标,达成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但是具体分析计算机课程教学成效时,可以发现很多学校不了解信息化改革的精髓,加之缺少信息化改革的经验,导致信息化改革存在盲目扩建的问题[3]。特别是很多学校对教学改革的理解存在误差,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就是扩大教学规模,而盲目地进行扩招,造成现有的教学资源难以支撑教学改革工作,难以达成改革目标的后果。即在教学资源建设上,缺少对计算机教学目标、师资力量、学习需求的思考,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软件建设;很多线下学习资源分类不清,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在课下学习时,容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出现理解偏差;部分资源存在下载和应用上的权限,资源使用存在较大的限制,进而导致信息化教学存在较多的阻碍,难以借助新技术实现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进。另外,信息化教学资源支持力度不足,使整体的改革方案难以落实,影响了整体信息化改革的成效,也为教学实践工作带来较多的难点和新的问题。

360截图20230321164425995.jpg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限,且学校教学创新缺少保障

  教师作为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重要实施者与组织者,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具备的职业素养、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信息化教学意识、创新性思维等的高低,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化改革效果,决定着能否真正落实信息化教学工作。而中职计算机课程师资配置不足,教师队伍结构失衡,真正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理念更新不足、信息化教学经验较少等问题[4]。同时,很多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面对改革的要求,不能快速地调整教学方向,致使改革的进程过慢,难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而在教学保障上,很多中职学校对计算机课程信息化建设缺少全局规划,只是在出现信息化教学需求时,购入相应的设备和资源,这种随意扩张的方式,使很多教学资金被占用,加之学校教学资金来源不足,造成信息化改革缺少持续性的保障。同时,面对具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校缺少技术改造和软件硬件升级的能力,导致很多技术需要重新引进,这不但增加了学校技术改造上的成本,还造成技术的闲置,难以为教学工作提供持续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改革的积极性,也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扰,最终使教学创新陷入困境,难以实现成功转型。

  三、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的路径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革新教学目标

  信息化时代,中职计算机课程应紧密围绕为国家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就业与教学有机结合,并根据不同就业方向设置对应教学分层分级目标,以革新教学目标,进而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比如,针对平面设计就业方向的学生,应坚持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平面设计制图软件、工程软件的能力为目的,重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针对文秘就业方向的学生,注重引导其正确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整理各种文件和存档,以培养实用型计算机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5]。

  (二)做好教学资源整合,推动教学内容改革

  现有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主要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及演示文稿制作等,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并行。在信息化时代,先进的互联网平台拥有海量的教学资源,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库包罗万象,从基础元素到各种教学课件,涉及范围非常宽泛,能够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和保障。因此,应加大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力度,做好网络资源集中检索与分布储存,将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提取出来,集中到资源库内并提供检索服务,以方便师生共享应用。基于此,教师还应深入互联网平台搜索当下国内外计算机发展领域最新动态、科技前沿、科研项目与真实案例等,并将这些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上传到教学资源库。之后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或直接导入课堂教学,以此丰富教学内容,保证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首先,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师应根据学校不同专业要求和发展方向选择教学内容,打破传统计算机基础学科知识体系,即按照模块划分教材内容,并根据不同模块下设置的细化的知识内容,准确把握计算机教学内容深度、难度和广度。比如,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除了要设置难度较高的微机操作系统与程序设计模块,还应增设其他模块,像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常用办公软件操作模块。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具体情况选择对应教学模块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

  其次,应紧密结合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设置分层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保证教学难度适中。比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要做好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传授,还应融入一些拓展性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学内容,通过适当提升教学内容的难度,有效培养该层次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而针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应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传授,将教学内容过滤细化,重点讲解基础知识中的重难点,并利用PPT课件等形式将教学内容直观化,以此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效果[6]。此外,教师还可根据普通中职学生专业发展方向,设置不同教学内容,如对于喜欢图形设计的学生,应注重美术软件运用相关内容的设置;针对电脑专业和编程专业的学生,要注重英语、数学等基础教学内容设置。基于此,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就业。

  (三)引进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化背景下推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应摆脱传统教育理念下的“灌输式”“填鸭式”课堂授课方式,转换教学思路,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打造具有互动性、体验性、探究性的教学课堂,以此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综合素养。

  第一,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做到立足实际,积极把握信息化时代发展机遇,引进当下备受教育界欢迎和学生喜爱的微课教学方法,将难以理解的计算机概念知识点制作成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并导入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直观性,帮助学生厘清知识脉络,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从而更好地推进教学进程。比如,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制作课前预习课件,将系统操作流程以视频方式展示给学生。同时,借助线上平台发送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本节课程所需学习的知识点,并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留到课堂中向教师提问。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前掌握本节课程所需学习的重要知识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到了课堂教学环节,由教师针对学生课前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讲解,可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师要借助电脑、投影仪及黑板等设备,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优势,综合引进多种教学方法,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课堂,辅助教学高质量开展[7]。比如,针对一些理论概括、专业名词的知识传授,应采取演示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转化成更加生动、多样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演示教学法可借助电子白板功能实现,如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一概念,教师可通过演示其图形结构,以分组数据交换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发现教学法可利用电子白板的类比演示功能实现,如在总线型、环形网络拓扑结构等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两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和连接方式进行对比,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讨论教学法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布置探究式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组内成员相互讨论、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共同解决学习任务,以此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四)建立双向评价体系,面向师生双方创新教学评价

  在信息化时代,为更好地检验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效果,体现全新教学模式应用价值,应面向教师与学生建立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围绕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方面展开评价,以便更好地体现教学效果,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予以改进,真正实现教学的高质量、高效化开展。

  一方面,针对教师搭建教学反思与评价体系。中职计算机课程应紧密结合教师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新型教学方法应用、创新创造能力、信息素养及信息化教学能力等方面展开客观评价,评价方式可采用学校相关部门考核评价、教师自我反思总结、学生反馈意见收集等多种手段,对教师给予综合性评价[8],以此明确认识到教师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使其在反思和评价中革新教学观念,推动教学高质量创新。

  另一方面,面向学生开展综合评价。中职计算机课程应积极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给予综合评价,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面向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学习积极性、在线答题正确率、线上签到、课堂与线上互动率、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进行评价。方式上可选择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全面性。终结性评价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评定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机原理,可采取上机考试或笔试方式进行,且实践上机操作是考核重点,应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严格考核。

  (五)注重加强教师培训,积极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信息化时代创新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需高度重视教师职能的发挥,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积极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因为只有做好师资方面的准备工作,才有利于实现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进而不断提高实际的教学水平和效率[9]。在具体实践中,应结合计算机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需求,积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师资力量支持。

  第一,中职学校在选拔计算机课程教师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具体实践中,可通过改善计算机课程教师的薪资待遇、后勤保障、精神与物质奖励等举措,吸引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教师加入,充实计算机课程信息化教学的人才队伍,从而提升计算机课程师资队伍水平。

  第二,中职学校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定期邀请企业优秀计算机专业人才、专家,通过举办讲座等方式,向教师队伍传授相应的教学经验,以及信息化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运用方法,不断提升计算机课程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保证教学模式能与时俱进地更新。

  第三,中职学校可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积极引进企业优秀骨干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协同计算机课程教师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岗位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拟定计算机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另外,借助微信、QQ等平台,搭建“双师”沟通交流、信息共享渠道,共享彼此优质资源,共同培育优质计算机人才[10]。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面对计算机就业市场中人才需求的变化,计算机课程需要主动迎合改革的潮流,进行教学技术改造,依托信息技术打造第二课堂,完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创新。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计算机课程教师缺少信息化改革的经验,在资源开发和软件硬件应用上存在不足,造成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达不到预期。对此,需要计算机课程教师以就业为导向,革新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开发应用进行调整,同时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其在计算机操作练习中,掌握更多的技能,实现自身学科技能的全面提升,从而达成信息化教学技术改革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璇.“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路径研究[J].科技视界,2021(35):114-115.

  [2]谢丽芳.让学习在“线上”发生:中职计算机线上教学激趣提效策略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7):146-147.

  [3]庞伟勤,黄晓梅,黄莹,等.国家中职示范校护理专业基于医疗信息化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6):49-52.

  [4]吕子燕.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微信平台在中职学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8):139-140.

  [5]沈添.浅议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分组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2019(13):68-69.

  [6]邢晓俊.中职计算机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9(6):9.

  [7]武月.中职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4):136-137.

  [8]陈颖.信息化技术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搭建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大众科技,2020,22(9):124-126.

  [9]董萍.试论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3):24-25.

  [10]边文婕.基于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