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究论文

2024-04-19 09:29:39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向以大单元教学为基础的新模式,并以主题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过程教学为重点,构建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数学知识体系,有效推进数学知识的互联、扩展。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三大特征,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四个实施步骤。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向以大单元教学为基础的新模式,并以主题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过程教学为重点,构建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数学知识体系,有效推进数学知识的互联、扩展。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三大特征,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四个实施步骤。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将每个领域的知识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组织,形成若干个大单元。每个大单元包括若干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包括若干个知识点。大单元是指在某一主题下,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组知识,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其突破传统的知识点分割和线性递进的局限,要求教师遵循大单元教学特征,设计具有探究性、开放性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应用价值,倡导创新性和探究性的教与学,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
1.联接与发展
大单元教学强调在不同的小单元或知识点之间建立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注重在不同年级或阶段之间建立纵向的联系和发展,使之形成连贯的螺旋式知识构架,以避免重复、跳跃、断层的教学现象,促进知识累积和升华,提高知识的层次和难度。因此,开展大单元教学,要深入解析教材和新课标,找出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网络和结构图谱,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个性差异,结合生活实际和数学文化,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专题任务,从而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地学习数学知识,实现知识的联接与发展。
2.简化与统整
大单元教学强调在复杂多变的数学内容中,整理出简明清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之成为指导和支撑教学的核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大单元教学模式注重在多样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整合出有效、有趣的数学情境和任务,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从数学本质角度简化、概括、归纳、总结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定理、方法和技巧,突出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根本性和核心性,避免学生陷入过于复杂的细节和繁琐的计算之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回顾、反思、复习、整理和评价本学期单元知识,形成完整且系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数学概念图像和思维模式,引领学生实现知识的简化与统整。
3.系统与延伸
大单元教学强调在整个数学课程中,构建合理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使之成为支撑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避免传统教学中片面、僵化、薄弱的教学弊端,通过营造开放自主的数学探究环境,让大单元教学成为推动和促进新课标教学的变化条件。新课标要求教师在遵循数学知识内在本质和逻辑规律的基础上,注重跨领域、跨层次、跨阶段的知识迁移和应用,拓宽知识边界,增进知识间的系统化、整体化。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
1.深入研习,科学设定单元教程
2.专题研究,建立单元认知体系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专题研究及其结果的整合是建立单元认知体系的关键一步。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知识梳理、主题讨论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围绕特定知识点进行深度研究,利用多样化的信息资源进行开放性学习,以便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单元认知体系。以“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知识点,需调整课时内容,设定专项主题,带领学生跳出禁锢的课堂学习环境,走入生活,以探索和实践的方式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启动活动。可设定“商品价格的比较”这一专项主题,引导学生对商品价格进行观察和讨论,使其发现大多数商品价格都是用小数来表示的,从而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第二步,任务设定。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主题后,需要设计具体任务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学习。如“超市价格调查”任务,不仅需要学生实地收集商品的价格信息,还要求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第三步,小组协作。学生可以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各自利用课余时间去超市进行实地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记录下所选商品的价格信息,还需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不同类型和品牌的商品价格,以便更全面和深入地比较和分析。
第四步,数据分析。收集完信息后,各小组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各个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辨识价格中小数的含义和性质,如大小、顺序等,讨论价格差异形成的原因。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运用所学小数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以检验对小数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步,呈现与反馈。每个小组需要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评价。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了解其他小组研究成果,也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验和修正。教师要以引导者角色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深度讨论,帮助学生从研究成果中找出问题,指出问题具体研究方向,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小数的认知体系。
3.融合分析,开展个性化学习任务
在大单元教学中,学科知识的互联性尤为重要。教师需要通过融合分析将各个章节知识点与本单元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顺利进入知识的联结和探索阶段,在讨论和深度思考中对知识内涵予以理解消化。现阶段,数学教科书单元划分标准尚未统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相关性进行融合,开展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单元教学课程,为学生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为了增加数学知识点的衔接性,可以设定“探索空间几何和测量”主题活动,该活动除了包含本单元知识内容以外,还涵盖“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以及“平移、旋转和对称轴”等多个大单元知识内容。在规划教学之前,教师根据大单元的主题和目标,设计出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数学情境和任务,并借助教学信息技术设计名为“建造你的梦想公园”的游戏化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需要利用对图形的特性、测量、平移、旋转等图形知识的理解来设计自己的梦想公园。这个项目不仅涵盖了大单元的各种数学内容,也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数学工具和方法解决建造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灵活地组织和调整这个项目。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让其使用图纸和颜色来设计公园。对于喜欢动手建造的学生,可以让其使用积木和其他物件来构建公园。对于喜欢计算的学生,可以让其使用测量工具和数学公式来计算公园的面积、周长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反馈,帮助学生调整设计,解决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4.评价反思,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尚未养成自我反思习惯,教师需要在大单元教学结束前,对整个教学效果进行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等多方面的评价,与学生共同深入反思,总结大单元的收获和不足,根据学情提出改进和建议,并为下一个大单元教学做好准备。例如,在学习“比例尺”时,可遵循数学大单元系统性与延伸性的特征,设计“数学与艺术”主题大单元教学。在这个大单元中,学生将通过艺术项目来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比如,用几何图形创建抽象艺术,或者使用比例和尺度创建立体雕塑,来展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课程结束阶段,教师可制订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评价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引领和实践大单元主题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育人理念,以新课标为导航,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全面推进大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友彬.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3(15):40-41.
[2]陈静.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3):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