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绘本阅读实现幼小衔接的路径探析论文

2024-04-18 15:03:5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绘本阅读具有激发幼儿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拓宽幼儿的眼界,改变幼儿对事物、生活、世界的认识与态度等方面的优势,对幼小衔接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因此,利用绘本阅读实现幼小衔接已经成为幼小衔接路径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结合调查结论、实践经验和已有研究分析具体实施策略,提出了以绘本阅读助力幼小衔接的六条实现路径,并基于“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立场,根据幼儿园主题活动优势,补充强调了“鼓励亲子阅读”“组织主题活动”两项举措,意在充分发挥绘本阅读优势,实现高质量的幼小衔接。
摘要:绘本阅读具有激发幼儿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拓宽幼儿的眼界,改变幼儿对事物、生活、世界的认识与态度等方面的优势,对幼小衔接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因此,利用绘本阅读实现幼小衔接已经成为幼小衔接路径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结合调查结论、实践经验和已有研究分析具体实施策略,提出了以绘本阅读助力幼小衔接的六条实现路径,并基于“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立场,根据幼儿园主题活动优势,补充强调了“鼓励亲子阅读”“组织主题活动”两项举措,意在充分发挥绘本阅读优势,实现高质量的幼小衔接。
关键词:幼儿;绘本阅读;幼小衔接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强调,幼儿园要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使儿童顺利过渡。在幼儿园方面,可以发挥教师专业优势,通过类型各异的特色活动落实幼小衔接,而绘本阅读就是其中之一。教师可以精选绘本,利用绘本语言、插图、内涵等,结合特色绘本阅读指导策略,帮助幼儿实现幼小衔接。
一、绘本阅读在幼小衔接中的优势
绘本指的是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在形式上,绘本图文并茂、趣味横生的特征与幼儿喜欢观察图画、喜爱趣味事物的特点高度契合。因此,教师鼓励幼儿进行绘本阅读,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兴趣。在内容上,绘本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有传统文化类、科普类、艺术类、情绪引导类等,丰富多彩的故事,在拓宽幼儿眼界方面有独特作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幼儿对事物、生活乃至世界的认识与态度[1]。幼儿能够从中积累一定的知识与早期阅读经验,这有助于幼儿在小学阶段对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而认识与态度的改变,对幼儿实现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有积极意义,让幼儿快速适应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变化。
二、绘本阅读助力幼小衔接的实现路径
(一)静心阅读绘本,培养幼儿专注能力
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对于利用绘本阅读实现幼小衔接,一个优良的绘本阅读环境至关重要。首先,幼儿园可以设置专门的阅读空间,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投放不同类型的绘本读物,制定科学的借阅规则,鼓励幼儿现场借阅绘本。此外,教师利用一些深受幼儿喜爱的贴画、挂图等材料装饰区域,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能在最大程度上优化幼儿绘本阅读体验,培养幼儿的主动阅读习惯。其次,教师可以在本班规划绘本阅读角,号召本班幼儿分享喜欢的绘本读物,以班级为单位,打造特色阅读环境,让幼儿无论在公共阅读空间,还是在班级绘本阅读角,都能真正静心阅读。而对幼儿来说,每一次全神贯注的阅读,都能培养自身的专注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学习中保持专注。
另外,教师还应为幼儿提供弹性阅读时间,如午饭后、离园前等,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教师可以在幼儿获得可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后,引导幼儿在公共阅读区或本班阅读角阅读绘本。
(二)依托绘本语言,培养幼儿理解能力
在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主要通过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沟通,很少用书面化的语言。但是进入小学后,书面化语言开始增多。为了避免幼儿出现“看不懂”“不理解”问题,教师应在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独立理解能力[2]。这要求教师在绘本阅读中,依托绘本语言,巧妙设计有助于幼儿理解书面语言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米莉的帽子变变变》绘本阅读中,教师一边播放PPT,一边这样讲述:“放学的路上,米莉发现了一顶特别漂亮的帽子,她忍不住进店去看看。店员小心翼翼地拿出帽子,并把它戴在米莉的头上。”之后,询问幼儿:“PPT上的文字是什么意思?有谁知道什么是‘小心翼翼’吗?”幼儿踊跃展开讨论,说一说如何结合教师刚才的讲述和PPT画面中的内容,理解PPT文字信息。对于说得好的幼儿,教师还可以邀请他们分享阅读和理解书面化语言的技巧。这样,幼儿的早期书面语言理解能力便可得到发展,在进入小学后,幼儿便能更顺利地阅读和理解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料的文字内容。
(三)利用绘本插图,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也是幼儿应在幼小衔接中形成的一种能力。在进入小学后,幼儿需要自主观察的事物越来越多。幼儿若没有提前训练观察能力,很容易在自主观察时找不准重点。绘本精彩且充满童趣的插画,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放大绘本插图细节,积极引导幼儿观察。
以《米莉的帽子变变变》绘本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到了公园,米莉戴上了喷泉帽子。看到公园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她慢慢发现,每个人其实都戴着一顶神奇的帽子。每个人头上有各式各样的帽子,就连小动物的头上也有着一顶顶可爱的帽子,真的是精彩极了。”对应插图,教师放大一些细节,让幼儿细心观察插图中每个人和小动物头上的“帽子”,说出“帽子们”的特点和区别。有的幼儿说:“一位穿橙色裙子和蓝色上衣的短发女士头上戴了一顶长颈鹿帽子。”也有幼儿说:“一个拿着冰激凌的小男孩头上戴了一顶河马帽子。”为了将“帽子”描述清楚,幼儿必须认真观察插图中的每一个细节。由此,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养成了细心观察的习惯,这对幼儿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大有益处。
此外,通过观察感受插图的艺术气息,幼儿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有助于幼儿审美鉴赏素养的发展,能为他们小学美术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挖掘绘本内涵,培养幼儿情感能力
绘本不是为了让幼儿看图或听故事,而是为了让幼儿在“看图”和“听故事”的过程中懂得一些道理,例如,如何面对并抒发情绪,如何面对并应对害怕与恐惧,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建立和珍惜友情,如何认识和遵守规则,如何看待和热爱生命等[3]。幼儿在理解这些道理后,便可以建立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有利于幼儿日后处理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问题,同时对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突发意外状况,遵守规则和制度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这要求教师深入挖掘绘本内涵,然后根据3~6岁幼儿认知与情感规律,选择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内容,声情并茂地讲解绘本故事,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涵。
以《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绘本阅读为例,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出示绘本插图,还可以复刻绘本中的“规则”道具,如“小木屋有大规则”告示牌。然后,在讲到故事情节“伊恩深吸一口气,兴致勃勃地把规则念了出来”时,让幼儿扮演“伊恩”,念出告示牌中的规则,熟悉“小木屋里的大规则”。之后,随着绘本阅读的推进,教师可以使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引导他们一边了解故事,一边说一说珍妮破坏了哪些规则,以及珍妮破坏规则的后果。同时,结合“熊皮地毯、浴缸、火炉都要‘吃掉’珍妮”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一说为什么熊皮地毯、浴缸和火炉要这样做,让幼儿形成“破坏规则会受到惩罚”的意识,强化幼儿“遵守规则”的情感态度。最后,在珍妮被伊恩成功救下,决心改掉破坏规则的“坏习惯”后,教师可以谈心的形式,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的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应该如何改正。
进入小学后,幼儿需要遵守的规则数不胜数,这类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的绘本阅读,可使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更快地适应并遵守规则。
(五)沟通绘本内容,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早期训练,对幼儿在小学探究、理解、判断事物和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利用绘本阅读实现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还应基于绘本内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绘本阅读中合理提问,并注意转换提问方式。
以《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绘本阅读为例,教师可以预设以下问题:
(1)什么是朋友,你们有自己的朋友吗?
(2)猜一猜,绘本讲了怎样有趣的故事?
(3)我们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
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在绘本阅读前提出。比如,通过PPT出示绘本封面信息,让幼儿自主阅读书名“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捕捉关键词“朋友”,结合第一个问题思考朋友的含义,结合第二个问题猜测书中讲的可能是怎样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大胆展开想象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第三个问题,教师可以在绘本阅读后提出。例如,在幼儿基本了解故事内容后,引导他们根据主人公对待朋友和友情的方式,总结一些朋友相处的小秘诀。这样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思考过程,能够将幼儿的思维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六)讲述绘本故事,培养幼儿表达能力
在利用绘本阅读实现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幼儿讲述绘本故事,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从幼儿园到小学,幼儿面对的不仅是生活、学习在环境和内容上的变化,还包括日常交往与表达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事物需要他们自主表达,这自然对幼儿的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可以在绘本阅读中,利用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为幼儿创造丰富的自由表达条件,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4]。
以《聪明的小乌龟》绘本阅读为例,在帮助幼儿认识主人公们、了解绘本故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对话:“你们喜欢小乌龟的故事吗?要是让你们给其他人讲一讲或者表演小乌龟的故事,你们愿意吗?”幼儿的回答自然是“喜欢”和“愿意”。教师便可以趁热打铁,向幼儿发放角色扮演道具,让幼儿扮演“狐狸”“青蛙”“害虫”“乌龟”等角色,合作表演绘本故事,将绘本中“狐狸”“青蛙”等角色的语言转化为剧本台词,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幼儿表演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意愿,选出几名幼儿复述故事或评价表演。教师首先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其次要补充幼儿遗漏的表达,最后要帮助幼儿改正不恰当的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表达能力逐级提高,在进入小学阶段,他们仍能游刃有余地表达个人观念,并在某种意义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幼儿园推进绘本阅读的其他举措
(一)鼓励亲子阅读
《纲要》还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提出了以下建议: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绘本阅读不仅可以在幼儿园中展开,还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进行。教师可以鼓励亲子阅读,向家长宣传绘本阅读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独特优势,指导家长利用家庭娱乐活动时间,带领幼儿读生动的绘本故事,学浅显易懂的知识和道理[5]。
另外,除了向家长推荐绘本读物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等渠道,组织家长定期分享亲子阅读成果。比如,督促家长录制“每日阅读”视频并发送在微信群中,检查幼儿阅读行为,指正不足,帮助家长完善亲子阅读。
(二)组织主题活动
幼儿园主题活动也可与绘本阅读结合,以实现幼小衔接。主题鲜明的优质幼儿绘本数不胜数,将它们应用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构建主题绘本阅读模式,有利于强化幼儿对绘本主题的理解,达成远高于传统阅读的活动效果,深化绘本阅读对幼小衔接的促进意义。
例如,在新年到来之际,教师可以设计“宝贵的传统文化和节日”绘本阅读主题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自选《龙的传说》《灶王爷》《春节》《元宵节》《我们的传统节日》等绘本进行阅读,然后让幼儿交流自己读到的传统文化或节日,帮助幼儿了解更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故事和节日习俗,在幼儿心中悄悄埋下一粒热爱传统文化和节日的种子。
四、结束语
幼小衔接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绘本阅读在实现幼小衔接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幼儿园应与教师携手,为幼儿创造积极的绘本阅读环境。而教师应依据绘本语言、插图、内涵、内容等要素,由观察、思考、表达等角度切入,引导幼儿阅读绘本,通过培养幼儿的专注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情感能力、表达能力等,实现幼小衔接。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将绘本阅读与亲子阅读、主题活动结合,增强幼小衔接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英.绘本:阅读润泽心灵助力幼小衔接[J].黑河教育,2021(12):63-64.
[2]田兴江,崔淑婧.以绘本共读实现幼小衔接与“去小学化”[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1(12):42-44.
[3]黄少倩.巧用绘本阅读助力幼小衔接[J].名师在线,2021(34):61-62.
[4]严恺月.绘本阅读助力幼小衔接[J].清风,2021(22):80.
[5]叶婧茹.善用绘本阅读助力幼小衔接[J].考试周刊,2021(54):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