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 ”政策背景下园校互动式幼小衔接的思与行论文

2024-04-18 14:34:37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双 减 ”政策的核心在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 , 降低幼儿园小学化倾 向 。在此背景下 , 开展园校互动式幼小衔接工作成为幼儿园和小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摘要 : “双 减 ”政策的核心在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 , 降低幼儿园小学化倾 向 。在此背景下 , 开展园校互动式幼小衔接工作成为幼儿园和小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 本 文对 “双 减 ”背景下园校互动式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展开思考与探究 , 分析了园校互动式 幼小衔接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重要价值 , 对限制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 析和反思 , 针对性地提出设置 “桥梁式 ”课程体系以及园校联合建设互动平台等措施 , 旨 在促进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协同 , 构建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
关键词 : 园校互动 幼小衔接 教育连贯性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在课程 、教育 理念 、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有机衔接 , 旨在帮助幼儿 顺利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 。“双减 ”政策背 景下 , 幼小衔接工作重视课程设计的人性化 , 更加 强调教育的实效性和全面性 。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在 理念 、方法和实践等方面进行创新 , 并寻求园校之 间更紧密 、更灵活的合作方式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 于探讨如何通过园校间的互动合作与实践 , 在 “双 减 ”政策指导下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实施 , 从 而促使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中的学习体验具有连 续性 , 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的整体质量 。
一 、“双减”政策背景下 , 开展园校互动式幼小 衔接的重要价值
1. 有助于 保 持 幼 儿 学 习 的 连 续 性 , 推 动 教 育 的良性发展
开展园校互动式幼小衔接工作具有帮助幼儿保 持学习连续性 , 推动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价值 。具 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 第一 , 互动式幼小衔接强调幼 儿园和小学课程体系的整合 , 这有助于幼儿园和小 学形成统一 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 使幼儿园的教 育内容与小学的课程要求相协调 , 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观念 , 保证幼儿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不出现断层或重复现象 , 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 。 同时园校互动式幼小衔接工作能够保证 “双减 ”政策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顺利执行 , 有助于双方通过协同合作 , 形成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的友好局面 , 保持幼儿学习的连续性 。第二 , 开展园校互动式幼小衔接工作有利于整合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资源 , 从而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 。且园校互动式幼小衔接工作关注幼儿在心理 、生理 、社交等方面 的 成 长 需 求 ,有助于为幼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 从而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
2. 有助于 从 单 一 教 育 走 向 双 重 互 嵌 教 育 , 营造幼小衔接新生态
“双减 ”背景下 , 开展园校互动式幼小衔接具有推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从单一教育走向双重互嵌教育 , 营造幼小衔接新生态的教育价值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 第一 , 互动式幼小衔接强调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在教育理念上的相互融合 , 有助于消除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教育观念鸿沟 , 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加协调的教育大环境 。第二 , 互动式幼小衔接倡导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开展学科交叉的活动 , 有助于幼儿园与小学在师资 、课程 、教具等多个方面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 拓宽幼儿的 知识视野 , 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 , “双减 ”背 景 下 , 开展园校互动式幼小衔接有助于降低幼儿对课外培 训的依赖 ,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 , 使幼 儿在学校内就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 减轻过重的课 业负担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投入 , 营造幼小衔接新 生态 。
二 、限制园校互动式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现实 问题
在 “双减 ”背景下 , 园校互动式幼小衔接工作所 面临的核心挑战可以概括为课程衔接和共育平台的 建设两个方面 。课程衔接方面 : 虽然幼儿园和小学 均为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 , 但在教学目标和方法上 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这些差异并非不可调和 , 但却 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细心观察和灵活调整 。例如 , 幼 儿园强调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而小学更注 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培训 。共育平台的建设方面 : 由 于缺少幼儿园和小学的共育平台 , 园校之间的沟通 和资源共享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 , 但这更是一个未 充分挖掘的潜力领域 。共育平台的建设不仅涉及教 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 还涉及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的 共同塑造 。如何通过更紧密的合作 , 激发园校共同 成长的新活力 , 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上述 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共同努力和改进的方 向 , 促使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和创新 , 将这些挑战 转化为推动幼小衔接工作向前发展的动力 。
三 、“双减”背景下园校开展互动式幼小衔接的 路径
1. 设置 “桥梁式 ”课程体系 , 减缓升学坡度
“双减 ”政策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幼小衔接课程体 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减缓幼儿升学坡度 , 幼儿 园和小学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 、学科知识 学习 、技能培养等多方面的需求 , 明确幼儿园与小 学阶段在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 差异 , 联合设置 “桥梁式 ”课程体系 , 通过设计交叉 课程内容 、引入主题式教学方法等措施 , 为幼儿提 供一个平滑过渡阶段 , 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具体做法如下 :
第一 , 设计交叉课程内容 。交叉课程的设计需 要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一方面 , 交叉 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遵循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特 点 , 还要借鉴小学的学科知识 。例如 , 教师可以基 于幼儿生活既有经验创建教学情境 , 以轻松的方式 引入一些简单的 、浅显的数学和语文概念 。另 一 方 面 , 教师应在幼儿进入小学的早期阶段保留 一 些寓 教于乐的教学活动 , 以此增加实践和探索的 机 会 , 适当降低学科难度 , 使幼儿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 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例如 , 幼儿园和小学联 合设计名为 “探索自然 ”的交叉课程 , 帮助幼儿在幼 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阶段通过观察和探索自然现 象 , 学习自然科学 、数学和语文等基本知识 。在幼 儿园阶段 ,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探险活动 , 引导 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 、动物的习性 , 自然地帮助其 提前接触一些简单的生物学和地理知识 。进入小学 后 , 教师以小学课程标准为依据 , 对 “探索自然 ”主 题活动进行拓展和深化 , 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活动 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 实现幼儿园与小学 之间的有机衔接 。
第二 , 引入主题式教学 。 主题式教学是 一 种综 合性 、跨学科的教学方式 。首先 , 教师需通过精心 选择与生活紧密相连 、涵盖多学科的主题 , 分别规 划幼儿园和小学的主题教学内容 。 比如 , 在幼儿园 和小学阶段 , 教师可以设计一 系列与环保 、科学探 索 、文化传承等主题相关的衔接课程 , 帮助幼儿建 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 减缓升学坡度 。例如 , 园 校双方共同 设 计 名 为 “文 化 之 旅 ”的 主 题 式 教 学 项 目 , 帮助幼儿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阶段 , 通 过探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 发展跨学科的认知 能力 。幼儿园大班 , 教师组织幼儿学习各国或各民 族的舞蹈 、歌曲 、手工艺品制作等 , 在教学中自然 地引入一些基本的地理 、历史知识 , 带领幼儿学习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 、服饰 、建筑等方面的 知识 , 引导幼儿欣赏不同文化的美 , 培养幼儿的认 知能力 、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 。小学阶段 , 教师可 以延续 “文化之旅 ”的主题 , 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和 深化 。 比如 , 组织学生研究国内外的文化遗产 , 了解各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在这一过程中 , 教 师将语文 、历史 、地理等学科知识与实际情景相结 合 ,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学习环境 , 帮助其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演 讲 、作文 、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所学文化的 理解和感悟 , 从而帮助其回顾和巩固幼儿园阶段的 学习 , 确保整个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
2. 建 设 园 校 互 动 平 台 , 落 实 园 校 协 同 教 育 模式
“双减 ”政策背景下 , 推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 有效衔接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 。 园校联合建设 互动平台并落实园校协同教育模式 , 无疑是实现互 动式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策略 。
幼儿园及小学应该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 将 微信群 、QQ群或专门的教育软件群组等线上手段 与定期组织的园校交流座谈会 、研讨会等线下活动 相结合 , 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互动平台 。通过确立共 享目标 、开展衔接调研 、推动园校互通活动等多维 度策略 , 打破信息孤岛 , 促进资源整合 , 构建 一个 多层次 、多领域的幼小衔接合作体系 , 为园校协同 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具体做法如下 :
第一 , 利用园校互动平台开展立体化衔接教研 活动 , 以此增强 幼 儿 园 和 小 学 双 方 的 合 作 互 动 意 识 。一方面 , 双方互派教师进行交换参观活动 。幼 儿园定期组织幼儿园教师到小学参观学习 , 了解小 学的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 同时小学定 期组织教师到 幼 儿 园 参 观 , 了 解 幼 儿 园 的 教 育 理 念 、活动特点和评价方式 , 以互动式的参观交流活 动增进双方教师对彼此教育实践的了解 , 为后续的 合作创造条件 。继而 , 联合开展教研活动 : 园校双 方共同开展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 包括课题研究 、课程设计 、课堂观摩等 , 针对幼小衔接开展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展开专题研究 , 共同制订解决问题的策略 , 通过共同学习 、讨论和实践 , 促进双方教师的专业成长 , 为实现幼小衔接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 。
第二 , 开展园校互助活动 , 优化合作效果 。一方面 , 园校双方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幼小衔接工作的研讨会 , 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 , 以便在家庭中为幼儿提供及时有效的教育支持和引导 。 同时 , 家长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 便于教师了解家长对幼儿发展的期望 , 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 , 开展探校之旅活动 , 组织幼儿园的学生 、教师和家长参观小学 , 让幼儿及家长提前熟悉小学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 , 小学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和观察 , 提前了解幼儿的需求和疑问 , 为后续的教育教学做好准备 。此外 , 园校互助活动结束后 , 园校应积极组织家长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共同参与衔接专题研讨 , 共同讨论和解决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活动的不足之处 。教师可以根据家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 。建设园校联合互动平台不仅能为幼儿园教师 、小学教师及家长提供一种便捷的交流方式 , 还能够构建一个多维度 、多层次的合作体系 , 促进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理念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深入合作与创新 。这种协同模式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 , 为幼小衔接的有效展开奠定坚实基础 。
“双减 ”政策背景下 , 园校互动不仅是实现幼小衔接的核心途径 , 更是一项富有战略意义的教育创新 。通过设置衔接式课程 , 以及实施多元化的园校合作等措施 , 可以促进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衔接 , 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铺设坚实基础 。
参考文献
[1] 蔡芳婷 . 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困境与路径[J] .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37(3) : 86- 90.
[2] 冯璇坤 , 黄进 . 症结 、意义与超越 : 幼小衔接教育变革再审思[J] . 中国教育学刊 , 2023(3) : 45-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