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辅导员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以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美犹他项目为例论文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辅导员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以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美犹他项目为例论文

26

2024-04-18 09:40:2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以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美犹他项目为例,首先分析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辅导员工作的挑战,然后提出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辅导员工作的应对策略,包括逐步健全辅导员队伍工作机制;严格履行辅导员“十个一”要求;加大思政育人力度,提升党建引领力;等等。

  摘要:文章以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美犹他项目为例,首先分析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辅导员工作的挑战,然后提出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辅导员工作的应对策略,包括逐步健全辅导员队伍工作机制;严格履行辅导员“十个一”要求;加大思政育人力度,提升党建引领力;等等。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辅导员工作;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同外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1]。其主要采用“2+2”“3+1”“4+0”等模式,与传统的针对全日制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有所差异[2]。随着当今世界的多元化发展,我国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至此,寻求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自2003年国务院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呈现出数量增长快、覆盖省份多、涉及学科广等特点[3]。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获得教育部官方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计23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计2 380个[4]。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5]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组成中正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国际经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02年开始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Utah State University,USU)合作举办本科国际经济专业办学项目(以下简称“中美犹他项目”),迄今已有20多年办学历史。中美犹他项目由学生自由灵活选择“4+0”“3+1”“2+2”等模式,享受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双方学校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培养了大批国际化的国际经济专业人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为未来该类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以我院中美犹他项目为例,通过分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辅导员工作的挑战,从而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辅导员工作的挑战

  (一)学生自身层面

  我院中美犹他项目招生方式为自主招生,生源质量良秀不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由于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故相对统招学生而言,该类学生思想更活跃、创新能力更突出、发展更加全面[6],但同时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突出,个性较强,独立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参与本项目的学生大多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渴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在自我意识方面有着很强的自主观念和竞争意识、独立意识,但其思想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责任意识弱化、集体利益观念淡化、自我判别能力弱化、应对挫折能力弱、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等方面。

  (二)多元价值观融合层面

  我院中美犹他项目学生在入学后注册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学籍,达到毕业要求即可申请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学位,在教学体系设置上遵照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学大纲,且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与国内统招生有较大区别,导致学生在校归属感不强。本项目学生在入学时学习指向明确,未来大多会选择出国继续深造,因此他们会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了解西方社会发展现状及价值观念,并极易受到影响。在多元价值观冲击下,这些学生的思维方式容易被“西化”,易出现理想信念缺失等情况,与我国高等教育方针与育人理念相背离。

  (三)网络信息化双重作用层面

  现代网络虽然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为某些错误思想、观点、有害信息的传播和渗透提供了便利和可能性,同时网络信息真假难辨、易传播、易发酵的特点也为舆情处置工作大大增加了难度。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可使思想政治教育牢牢占领网络宣传主阵地,进入学生头脑,达到正面教育和引导学生的目的,这也是我院中美犹他项目中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四)其他层面

  中美犹他项目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办学条件的限制及生源良秀不齐等都给当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辅导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近几年,我院中美犹他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生源来自国际高中、国内高中国际部,这些学生已经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西方教育,具有敢于挑战规则、难于管理的特点导致辅导员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基于’00后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未来发展压力等问题日益突显,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外,中美犹他项目虽已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历史,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导致辅导员个人职业规划及未来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二、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辅导员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逐步健全辅导员队伍工作机制

  我院中美犹他项目要通过引进人才、配齐队伍,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完善待遇、稳定队伍、解决出口等措施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健全辅导员队伍工作机制。

  1.选优配强辅导员队伍。在中美犹他项目辅导员选聘上,应侧重考察辅导员的外语能力、专业相关性。由此,通过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明确辅导员工作边界及职责[7],使不同辅导员各具优势、分工合作,并在带学生的同时承担不同的项目化工作,如分管党建、团学、心理、社会实践等工作,最终达到辅导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从而加强工作沟通联动的目的。

  2.建立网格化工作体系。为了进一步完善中美犹他项目中的学生工作,应当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领导总体负责,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的网格化工作体系。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所带学生人数过多,辅导员在完成一些通知等内容的上传下达时往往存在信息衰减的问题,导致沟通不及时、效率低下,对此,建立分层级的网格化工作机制十分必要。同时,班主任及学生骨干可以很好地辅助辅导员开展工作,故而建立一支完善的学生工作队伍,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也能大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完善培训体系。为了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应当建立完善的中美犹他项目辅导员培训体系,尤其是加强“思政专题”培训,使辅导员队伍成为政治坚定的团体,并加强授课技巧培训。除心理健康、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党建、深度辅导等常规内容培训,还应着重设计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开放视野、留学咨询等培训内容,以使辅导员团队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加强与外方院校的交流,了解外方院校整体情况,以便应对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从而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实质性的指导与帮助。

  4.优化考核制度。我院应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中美犹他项目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在工作考核方法上,改变年底集中考核的做法,加强过程管理,注重过程考核。对于考核优秀者要给予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则要限期整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可调离辅导员岗位。在工作出口方面,要鼓励辅导员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相关领域深造,并畅通由辅导员至项目管理人员的转岗、晋升通道。

  (二)严格履行辅导员“十个一”要求

  《北京理工大学辅导员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在日常工作中,一线专职辅导员应组织相关工作力量做到“十个一”。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更应该有针对性、创新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因此,中美犹他项目辅导员应做到以下要求。

  要求一:每周深入一次宿舍、课堂、学生活动场所或学生科研场所,可采取随堂听课、宿舍卫生及安全隐患检查等形式开展。尤其针对校外住宿学生,更要做到深入宿舍,了解学生动态。

  要求二:每两周联系一次任课教师或科研合作教师,尤其要了解学习困难学生近期课堂表现、学习情况,为后续深度辅导做好基础,抓好学风建设工作。

  要求三:每两周召开一次学生骨干例会,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将学校近期管理规定、相关政策通过学生骨干传达给学生,并调研学生反馈。

  要求四:每季度召开一次年级大会,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灵活开展,如开学前的线上教育、考试周前的考风考纪教育、假期前的安全教育。

  要求五:每月进行一次“五困”学生排查,尤其要关注行为异常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信任辅导员、愿意向辅导员倾诉及寻求帮助,从而做到及时有效地干预危机学生。

  要求六:每学期至少与每名学生开展一次深度谈话,建立“一人一册”,做好电子档案记录,以便随时查阅且对比学生近期变化,做到全程化育人;了解学生的未来规划,做好“一人一策”,以便开展针对性指导。

  要求七: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各班级活动,借助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深入班级,加强基层班团组织建设,督促指导活动开展。

  要求八:每学期邮寄一封家长信(可为电子传递),尤其要关注特殊学生,加强与这类学生家长的沟通,随时交流学生动向,建立家校互联机制。

  要求九:每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经验整理提炼出来,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工作。

  要求十:每年撰写一篇与工作相关的论文,结合实践开展理论研究,深入思考,将相关工作经验及工作中的收获整理成论文,以便指导后续工作开展。

  (三)加大思政育人力度,提升党建引领力

  1.加大思政育人力度。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于我院中美犹他项目课程大纲采取国外模式,所以给日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挑战。而辅导员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且与学生年龄差不多,更容易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8],因此辅导员要承担起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的重担,扮演好“日常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发挥日常思政教育的主导作用;深入学生、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结合主要工作职责内容,通过主题班会、主题班团日活动、定期谈心谈话、深度辅导等手段,做到与思政课程体系相辅相成、协同合作。同时,辅导员应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联系,搭建更为完善的思政教育平台,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学生活动,营造思政教育氛围,使正确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9]。

  2.提升党建引领力。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党建工作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及高质量创新发展目标的根本遵循。由于我院中美犹他项目中海外教师、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及项目管理人员比例较高,这就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言论,对于错误思潮要及时批判引领;开展丰富多样且特色鲜明的党建活动,完善党员发展工作流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10]。同时,定期开展理论学习,注重党员队伍建设,精心设计理论学习内容,运用好“互联网+”思维,将对学生学业、生活的关心与思政教育、党建工作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向党组织靠拢。

360截图20230321164056885.jpg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丰富活动

  我院大多数的中美犹他项目学生多才多艺,兴趣爱好广泛。辅导员将学生的日常思政教育融入丰富的学生活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以采用红色实践地参观学习、红色经典艺术赏析[11]、党史知识竞答等趣味性十足的创新形式开展理论学习、主题党团日、主题班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扩大活动影响力。同时,注重打造品牌活动,加强活动传承性,如开展趣味运动会、深秋歌会、寒暑期社会实践等,加强班级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且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其他活动,加强与统招学生的联系交流,以此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另外,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喜欢的活动模式与活动内容,采取学生自主举办、自愿参加,辅导员从旁指导的活动模式,从而提高各类活动开展的实效性。此外,要加强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帮扶,发挥朋辈引领作用;要加强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以学生骨干为抓手,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由度较大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五)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教育工作

  我院中美犹他项目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工作,尤其要注意以下三类学生群体的工作开展。

  1.学生骨干群体。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学生骨干群体进行任务的重组再分配,从而使全体学生按时按量完成既定任务。学生骨干群体大多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故辅导员应调动学生骨干群体的工作积极性,让学生骨干群体真正投身学生工作,并定期召开交流会,在加强辅导员与学生骨干联系的同时,也加强学生骨干自身之间的交流。因此,我院中美犹他项目要以辅导员为辐射点,以学生骨干为连通器,形成紧密的学生工作网络,进而覆盖全体学生。与此同时,学生骨干群体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监督与反馈,因此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干部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加及时地了解到全体学生的思想现状并及时对思想偏离的学生进行有效干预。因此,加强辅导员与学生干部之间的联系是其深入学生内部的重中之重。

  2.党团员先锋群体。结合近年来中美犹他项目辅导员工作实际不难发现,党团员群体与上述学生骨干群体重合度较高,由此也可正面验证入党入团这一行为的先进性。党团员先锋群体作为青年人的先锋团队,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全体学生向主流价值观靠拢,避免受到国外思潮的负面影响。因此,辅导员应积极发挥党团员先锋群体的思想先进性作用,定期督促指导组织生活会的召开,加强交流,使其更好地带动周围群众向团组织、党组织靠拢,为现阶段党建工作添砖加瓦。

  3.“五困生”群体。“五困生”群体包括生活困难、心理困难、发展困难、学习困难、交往困难五类学生。我院中美犹他项目学生大多家境良好,在家长的帮助下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较为清晰,存在生活困难及发展困难的情况较少,因此本文不作讨论,但学习困难、心理困难及交往困难的学生群体不在少数,辅导员需要关注并解决这些学生的问题。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应积极开展“帮扶学习合作”系列活动,如举办考前讲座、假期单词打卡、一帮一合作学习等活动,其在提出设想后可交由学生会等学生组织进行实现,并让其发展成为学院特色活动,不断传承。对于心理困难的学生,辅导员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积极联系学校心理中心定期到学院开展心理普查及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并深入挖掘心理委员的主观能动性,定期开展培训,层层递进,将心理学必要知识逐层传递给学生,从而有效减少其在心理方面的困惑。对于交往困难的学生,辅导员要定期调研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是了解内向、日常独来独往的学生的近期动态,具体可通过宿舍同学、班级同学从侧面了解他们的情况,引导其发现自己的兴趣,加入学生社团,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进而帮助其解决交往困难的问题。

  (六)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我院中美犹他项目学生由于家境较好,往往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劳动意识与奉献精神,因此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辅导员应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形式方法,注重教育实效,使学生实现知行合一,让其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同时,辅导员还要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类竞赛,充分感受科技之美;开展微体育、微健身等线上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定期开展宿舍检查及评比活动,营造温馨舒适、轻松和谐的宿舍氛围,加强卫生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重大活动、红色“1+1”等志愿工作,了解家乡、宣传家乡,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三、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众多高校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重要途径[12]。笔者结合我院中美犹他项目,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辅导员工作进行了探究,发现辅导员工作面临着管理对象个性化及特征多元化、管理模式和文化多元化、培养理念差异化的挑战,因此高校应协调资源投入,统筹人员安排,完善管理体系,积极应对挑战,紧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从而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阔青年人才的国际视野、培养符合本土化学情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目的,真正培养同时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及国际化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梅平平.中外合作办学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1):89.

  [2]徐娜娜.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的困境与突破[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5):10-13.

  [3]陈雅婷.新时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研究[J].公关世界,2022(23):94-9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教育部审核和复批的机构及项目名单[EB/OL].(2018-08-12)[2023-05-12].https://www.crs.jsj.edu.cn/index/sort/1006.

  [5]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3-05-12].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

  [6]左宁.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策略探究[J].海峡科学,2020(6):86-89.

  [7]寇昌斌.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思考[J].现代交际,2021(14):116-118.

  [8]吴靓,史炜灿.中外合作办学中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3):254-255.

  [9]王锦霞,刘玉美.新形势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党建工作探索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3):226-227.

  [10]罗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队伍建设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8):1286.

  [11]靳镇通,王晓榆.从高校“校史剧”风靡谈起: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辅导员工作成效的新思路[J].剧影月报,2022(1):98-100.

  [12]孟庆雷,宋灿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质量建设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10):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