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 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 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论文

3

2024-04-17 09:41:23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从基本目标、总体思路、具体流程、综合实践、整体成效五个方面探索了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思政建设。

  摘要: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从基本目标、总体思路、具体流程、综合实践、整体成效五个方面探索了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筑工程估价”课程;工程管理专业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10年后,又明确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开始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从专门的思政课程转型到各个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2-4]。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5]。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6]。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7]。在国家政策的主导下,各高校以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及竞赛等方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已在全国各类高校迅速铺开,也涌现出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案[8-10]。为突显“区域有鲜明特色、行业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及工程管理专业“两相”专业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相适应,前沿知识与专业教学相融合),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着力点,挖掘梳理“建筑工程估价”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image.png

  一、基本目标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围绕全面提升高素质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能力这个核心点,推进“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思政建设,以掌握工程造价的原理和计价方法,能够运用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和计价规范,合理地编制工程量清单,确定建筑工程造价为教学目标;以遵守建筑相关规范,理解建筑、环境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践行勤俭节约美德,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为课程思政目标,以便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奋斗、奉献的精神及行业职业素质,使学生未来能够牢牢抓住工程造价的本质,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合法性,为国家和社会守好工程建设的“钱袋子”。

  二、总体思路

  (一)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诠释课程与思政的内在联系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思政建设立足学校航天特色,结合学校及专业特色,明确“航天精神育心田,匠心筑梦技强国”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如图1所示。同时,突出“有机”融入的显性输入式课堂和“无痕”渗透的隐性渗入式课堂的“双课堂”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如图2所示。

image.png

  (二)科学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发挥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

  如图3所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思政建设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思政目标,开展教学设计,在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和技能点挖掘思政元素,设计融入方式,并搜集课程思政典型素材和案例,以组织实施全过程育人。

image.png

  由此,以遵守建筑相关规范,理解建筑、环境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践行勤俭节约美德,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为课程思政目标,从而促使学生具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根基的发展眼光,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航天精神为内涵的职业素养,以及有匠心的实践能力。

  (三)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思政建设对照课程思政目标,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深度挖掘课程中的航天精神文化素养、工程管理职业素养、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以构建课程思政目标支撑矩阵。

  三、具体流程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教学团队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建筑工程估价”课程特点,通过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第一,充分发挥“三主一品”作用,确定“航天精神育心田,匠心筑梦技强国”的思政主线,建立“筑梦造价”课程团队,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一是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教学案例“品牌化”的作用;二是集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等,建立“筑梦造价”课程团队,开展课程思政教研活动,稳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三是以“航天精神育心田,匠心筑梦技强国”为主线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梳理课程内容自带的显性输入式第一课堂思政元素,并深入挖掘隐性渗透式第二课堂思政元素,建设“课程+德育”课程思政资源库,如表1所示。

image.png

  第二,构建“四个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通过“两性一度”课程建设,完善课程内容,助力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见效。一是强化“主阵地”挖掘,建设立体化课程体系;强化“主渠道”探索,打造精品化教学样板;强化“主力军”培养,建设一体化教师队伍;强化“品牌化”塑造,打造“造价课堂”,建设典型的“四个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二是结合“互联网+建筑”创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学校等校内外资源,对标“两性一度”(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课程建设的原则,通过“建筑工程估价”线上课程建设,完善课程内容。

  第三,着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进“三全育人”新模式,不断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夯实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基础。不断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按照课程教学模块化、实施过程项目化的方向,集社会、企业、学校等多方面评价主体,从不同阶段、不同侧重点入手,开展“课前、课中、课后”和“两素养两精神”培养的课程教学,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新模式,推进“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育人生态建设,如图4所示。

image.png

  第四,锚定教学、思政改革、科学研究的协同效应,构建“教学、思政改革、科学研究”三位一体融合创建模式,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路径,指引学生创新创业。教师党支部是教学工作、科研攻关和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组织保障,我校依托学校及自治区星级党支部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指示,锚定教学、思政改革、科学研究的协同效应,构建“教学、思政改革、科学研究”三位一体融合创建模式,夯实“智创航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基础,如图5所示。

image.png

  四、综合实践

  (一)彰显课程思政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筑梦造价”课程团队为做教学的有心人,练就敏锐的政治嗅觉,积极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政,不断学习与研究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针对每天看到的大量新闻时事第一时间存档并归类,并将最新精神等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和国家大政方针,彰显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例如,教师可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等党中央最新精神融入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节约用量的知识传授过程,拓展深化钢筋的实际应用,强化施工现场钢筋节约措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摆在突出的位置,同时引导学生增强主动承担并积极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的责任意识,以便助力扎实推动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而为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添砖加瓦。

  (二)突显“航建相融”课程思政内涵建设

  “筑梦造价”课程团队结合我校航天文化特色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特色,明确“航天精神育心田,匠心筑梦技强国”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并以此为主线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突显“航建相融”课程思政内涵建设。例如,教师要关注国家时事新闻,结合学校特色,将航天“三步走”战略中蕴含的航天精神、航天文化、航天大爱融入神舟飞船顺利发射的案例,描绘极具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智慧的蓝图。同时,以此为契机,将航天精神与航天品质作为立德树人的底色,结合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特色,让学生领悟到祖国的宏伟蓝图需要建筑人的添砖加瓦,即自身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过硬的实战技能、坚定的理想信念及大国工匠精神。

  (三)共绘课程教学、思政改革、科学研究育人“同心圆”

  “筑梦造价”课程团队在对课程思政高度认可的基础上,注重“问题导向”,夯实课堂教学的科研基础;建立健全教学导入和科研深度融合联动发展的机制;改革科研组织形式,加大科研统筹力度,共绘“教学出题目、科研作文章、思政见成效”的育人“同心圆”。例如,教师要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且随着装配式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聚焦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并将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应用融入建筑材料计量计价教学,激活学生的科研思维。由此,学生硕果累累,如学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篇,以第一发明人申报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4项,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共计7项;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获奖共计22项。

  (四)突出显性输入式课堂和隐性渗入式课堂的“双课堂”课程思政建设重点

  “筑梦造价”课程团队将学生学习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有机融合,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同时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的创新精神,并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将德育因素“无痕”渗透学生内心,以突出显性输入式课堂和隐性渗入式课堂的“双课堂”建设重点。例如,讲授“造价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时,教师可以“造价表的干净就是工程的干净”的职业信仰为引线,紧密联系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将“学”和“用”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积极获取执业资格,将责任担当有机融入,将知行统一无痕渗透,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有责任与担当的人才。

  (五)注入以时代经典为载体的思政元素,培养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经典承载着思想,这种思想更多地表现为智慧的凝聚。以智慧为内涵,经典不能仅限于事实层面“真”的追求,而是在更广的意义上表现为对真善美的关切。经典的形成总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一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但是经典所包含的智慧内涵同时又具有普遍的、世界性的意义。作为历史智慧的沉淀和结晶,经典也构成了现时代文化发展与思想创作的背景和前提。因此,“筑梦造价”课程团队注入以时代经典为载体的思政元素,可以培养学生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例如,讲授“建筑工程造价的基础知识”时,教师可结合鸟巢、水立方、央视新大楼等时代经典,对其规模、工程造价、工期等进行分析,将经典与智慧、经典与发展有机结合,将以时代经典为载体的思政元素注入课程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讲述现代工匠的砌筑人生,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11]从小山村到人民大会堂有多远?从泥瓦匠到大国工匠有多远?’95后小伙邹彬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通道”上讲述了自己的砌筑人生。因此,“筑梦造价”课程团队可通过讲述邹彬的砌筑人生,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例如,讲授“砌筑工程”时,教师可结合邹彬用勤劳、踏实、肯干的精神诠释自己砌筑人生的经历,鼓励学生坚持实干,砌好每一块砖,完美交付每一个工程,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七)点赞中国速度,感受科技力量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中国科研成果遥遥领先,彰显了中国速度。“筑梦造价”课程团队在教学中,积极融入彰显中国速度的思政元素,能让学生看到中国速度,感受科技力量。例如,讲授“土方及基础工程”时,教师可结合中国高铁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铁路装备事业从落后到现在的领先,正是因为从基本技术到高端技术一步一步前行,坚持创新,持续创新,努力突破,才使得中国动车组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同时,这也能让学生感受中国力量,由衷地为祖国的蓬勃发展感到自豪,从而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出的巨大力量凝聚起来。

  (八)展现设计风格,坚定文化自信

  现代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会受到文化发展的影响,且现代设计会带有社会发展的缩影。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底蕴和资源,可以给现代设计提供充足的文化素养,并更多地给予设计作品人文关怀和文化价值。以文化自信为根基的设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把它作为我国设计方向的“指挥棒”,是加强文化自我认同、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国民经济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讲授“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时,教师可展示室内装饰装修设计风格,以新中式风格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赋予室内环境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深入讲解新中式风格隐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让学生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东方古韵与现代时尚的交融碰撞中体会浓厚的中华人文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此外,教师还可将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峰会等场馆的装饰装修设计作为案例,让学生在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创新设计完美结合的同时,体会大国文化形象,培养爱国情怀。

  (九)传颂经典佳话,感悟经典人生

  经典著作是民族文化和知识的结晶,犹如“精神母乳”,能够滋养心灵。“筑梦造价”课程团队通过在教学中注入经典佳话,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阔视野,提高思维境界,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力量,提升学生的情感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进而使其感悟经典人生。例如,开展综合应用模块应用,进行清单工程量编制及计价文件编制时,需要团队合作,对此,教师可结合“将相和”,揭示和歌颂蔺相如“先国家而后私仇”,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不计个人恩怨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品格,以此告诫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要做到“先大家后小家”,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整体成效

  “筑梦造价”课程团队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的综合实践,收获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行业企业、学生评价高

  经过调研发现,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显著提高,认为学生不但专业知识技能扎实、创新意识强,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普遍关注社会服务等,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而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对教学方式等进行了创新。

  (二)学生个人修养、职业素养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提高,参与面扩大,荣誉感明显提升,且在比赛中表现出了不怕苦、不怕累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同时,在参与专业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自觉遵守行业规范规定和企业规章制度,敬业守信,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且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另外,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比赛,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节约意识与行为已贯穿食堂就餐、用水用电等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了浪费,进而形成了节俭用餐、文明用餐的新理念、新习惯、新风尚。

  总之,我校工程管理专业通过开展“建筑工程估价”课程思政建设,以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目标,确定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流程,整理课程思政中的典型案例,并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此次课程思政建设彰显了课程思政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突显了“航建相融”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同时,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应用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服务地区建筑行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5)[2023-11-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tnull_3939.html.

  [2]魏晓芳,吕飞,朱建达,等.地方建筑类院校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以苏州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23,12(13):98-101.

  [3]陈伟池,刘佳玲,王碧娜.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应用:以“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75-77.

  [4]曹宇,王志飞.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5(2):47-50,88.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23-11-20].https://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7]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28):7-11.

  [8]郑明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法:兼谈广西科技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6):48-51.

  [9]刘伟,林成,王永祥,等.智能建造理念下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3,9(8):1-4.

  [10]李祚华,刘海涛,周彬,等.土木工程专业有限单元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高教学刊,2023,9(13):39-4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3-11-20].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