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探究论文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探究论文

8

2024-04-16 11:24:22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2023 年 2 月 13 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幕式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职业教育)上线专业教学资源库1173个

  摘要 :  文章以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例,首先阐述了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的四大要素,然后分析了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的发展问题,最后提出了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的转型策略。

  关键词 : 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专业教学资源库,职业教育

  2023 年 2 月 13  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开幕式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职业教育)上线专业教学资源库1173 个[1]。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之初主要服务于职业院校学生  与教师,用于“ 能学、辅教”[2],其发展经历了探索建设  1.0、规范发展 2.0 和深化应用 3.0 三个阶段[3],为职业  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夯实了资源平台基础 。当前,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面临技术新变革 。余亮等[4]   从大数据技术视角思考,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是  指获取学习者生理监测数据 、学习环境动态监测数据、学习过程记录数据及人际网络关联数据,通过对  这些数据的整合、统计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实时、个性  化和精准化的服务 。陈明选等[5]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  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且服务于教  育教学的资源集合,并提出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包括  反馈服务、引导服务、智能服务 。笔者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区别主要在于资源运用  主体不同, 即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关注学生的学,因  此本文拟以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例,从学生本位出发考  虑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的核心要素, 分析发展问题, 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转型策略。

捕获.JPG

  一 、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的四大要素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对职教生培养和  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核心要素包括学习环境服务、 学习资源服务、产教融合服务和体制机制服务 。职业  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框架如图 1 所示。

  (一)学习环境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的关键要素是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利用技术开发的虚拟的数字化智能环境,以及引进、研发的辅助职教生学习的常态化应用工具。

  1.数字化智能环境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场所分为  两部分,一是学校场所,二是实践场所 。两种环境的混  合使得学生面临的学习场所是多元化、实地化、情境  化的,也使得环境的创设、协同和管理显得异常复杂。 而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能够利用新型智能  技术、数字技术和虚拟技术实现学习场景虚拟切换、 认知方式多元等功能 。①学习场景虚拟切换:应用多  模态学习分析、知识图谱、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新资源  基建支撑技术,将各类场所深度融合、无缝切换,打造  多场景融合的复合型数字化学习环境。②认知方式多  元:创设“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环境”,该环境有助于学 生通过身体感知延展认知学习方式,让他们在环境中  实现沉浸式学习,获得深度的心流体验,习得并积累  默会的隐性经验,构建基于身体的认知图式,突破符  号知识的具身吸收,从而完成体验式学习过程[6]。

  2.常态化应用工具 。职业院校学生急需常态化应 用工具来帮助引导、持续优化学习过程,满足自身探 究操作、同伴互助、教师答疑等需要 。具体的常态化应 用工具包括以下五类:①激发学习兴趣类,如教育游戏,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教育游戏干预对知识  获得具有一定积极影响,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学习动机[7];②指导支架类,如思维导图工具、概念  图工具、任务手册、智能提示等,恰当使用它们可降低  认知负荷、关联知识结构,有助于问题解决、思维养成  和训练[8];③作品创造类,如文档工具、3D 模型工具、 视频剪辑工具、程序设计工具、图形绘制工具等,能够  用于学生作品创作和发布;④社会共同体类,如虚拟  学伴、同伴群体社区、即时通信等,通过共同体建构群体知识,群策群力,解决高阶复杂问题,可提高社会互  动交流能力,促进社会化;⑤专家系统类,如智能导师  等,该类应用服务能为学生提供导师辅导端口,学生能够与导师就专业问题进行交流,并在导师引领下不断扩展认知图式。

  (二)学习资源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的核心要素是 学习资源,主要包括内涵化课程内容和一体化学习成果。

  1.内涵化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 务的功能之一是对内涵化课程内容予以丰富。“内涵 化”包括两个层面:课程设计精巧、内容类别丰富。①课 程设计精巧:线上课程形式多样化、模式创新、交互手 段丰富可以改善线下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同时数字 化学习资源服务通过智能适配课程资源推荐算法[9]可 实现学习路径推荐和优质资源筛选,能够为学生提供层次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资源 。②内容类别丰 富: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公共 课程、专业课程等结构化资源内容,而且能提供其他 非结构化资源内容, 如大赛技能训练项目知识、企 业优秀职工案例分享、专业任务完成经验交流等课程内容。

  2. 一体化学习成果 。职业院校学生的一体化学习  成果包括项目成果、竞赛成果、学习成果、专利成果、 实践成果、证书成果等 。项目成果指学生依托项目基  金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科技研发项目等,产出高质量  项目成果。竞赛成果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大  赛,在竞争性环境中比拼,在团队协作中快速提升技  术技能,最终获得相应级别的竞赛证书 。学习成果指  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积累产出的相关成果,如作  业设计、社团作品等 。专利成果指学生研发出各类专  利以服务市场、学习、生活等,具有专利发明贡献 。实践成果指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产出的具有 一 定实  践意义的成果,包括程序、视频、模型、产品等内容, 实践成果水平越高,实践质量则越高 。证书成果要结  合“ 1+ X”证书项目,其中“ 1”是指职校毕业生的学历 证书,“ X”是指学生毕业时拿到的职业技能等级证  书,通过“ 1+ X”证书项目,深度融合教育和社会、校园 和企业,衔接职场需求和课程资源,可夯实学生职业  发展基础[10] 。针对上述一体化学习成果,引入学分银  行积分机制加以考核,能够加速各类成果互通和积  分转化,推进各类成果持续产出,最终激活学生成果  积累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的目标要素为产教融合,其中“ 教”针对人才培养目标,“ 产”针对赋能经济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能力是 多样化的,虽然职教生在理论学习层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但是其在文艺才能、审美才能、实践动手、语 言交流、体育运动等方面各有强项,是真正的多元化 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 匠”[11] 。职业教育是基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类型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共确定1349 个专业[12],涉及各类产业行业、实践领域。因此,数字化 学习资源服务将涵盖上述专业群,并以培养职业能力 为目标开发课程群,以培养多元化高技能人才。

  2.赋能经济目标。首先,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通过 发挥技术优势,提供系统前沿的课程内容、市场导向 的职业课程和技能培训、智能虚拟的学习环境等,有 利于促进产教深度融合,间接促进社会隐性效益提升 。其次,职业教育生源更基层化、平民化,职教毕业 生主要服务区域企业、区域经济发展,即职业教育可 为深入发展区域特殊文化、特色产业培育劳动者,改 善人才就业问题和区域企业用工问题。

  (四)体制机制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的基础要素是支撑上述三个要素平稳推进的共建共享活动和合作智库机制。

  1.共建共享活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学习服务 在基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已进入深化应用阶段 。而深化应用依赖各级各类专业资源库的共建共享活动,包括产教融合活动、资源学习活动、资源 成果比赛活动、优质资源评比活动、培训宣传活动等。

  2.合作智库机制 。合作智库机制主要包括对话合  作机制和智库指导机制。对话合作机制需要考虑资源  服务各主体合作协议 , 使各主体合理表达发展诉求, 以求各主体利益都能得到保障 , 并通过制定协同条  例、对话办法等制度来规范长效持续合作。其中,主体  包括以机构关系为科层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  单位等;以伙伴合作关系为业务的政企合作、校企合作、校际联盟等;以知识获取关系为目的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平台之间的关系。智库指导机  制是指发挥专家智力资源,通过与专家合作,不断调  研和发现资源服务的问题,定期常态化解决问题并总  结经验,及时撰写并发布报告,进而形成资源服务中  国特色方案。

  二 、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的发展问题

  (一)智能虚拟实践应用待深入

  1.专业学习资源平台待深入建设。第一,专业教学 资源库网站登录面向评审专家和单位用户,并未实现 数据联通、智能推荐、学习分析等高阶教育服务[13] 。 同 时,“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虽已取得初步建设 成果,但地方运行机制尚未打通 。第二,各资源库主要 提供多媒体形式的课程资源,未能突显数字技术、智能 技术等的优势,技术应用陈旧。第三,“虚拟仿真+ 智能 技术”结合的学习环境匮乏。现有虚拟仿真平台是基于 初代视觉沉浸技术开发的,提供了桌面式虚拟学习环境,其学习环境交互受技术设备限制,沉浸感较低[14]。

  2.技术应用工具待开发。第一,技术应用工具不充  足 。一方面,平台缺乏具有学习支持服务功能的相关  工具和应用,削弱了资源平台的社会属性和自身的貓  性;另一方面,应用服务无法有效支持教学模式转型, 教学底层功能服务无法得到满足 。第二,缺乏导师答疑通道。教师能通过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为职教生认知  搭建思维支架,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但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无法得到唤醒、激发和培育。

  (二)资源各方面待组织

  1.课程设计待创新 。课程创新首先是教学设计创 新,但是在学情分析方面,资源库并未全面考虑学生 基本学情、认知特点和文化背景等差异,仅为学生提 供了同质课程资源;在教学目标方面,停留于低阶层次,动作技能目标无法通过视频资源得以实现;在教 学环节方面,视频课程环节单一,采用“ 一讲到底”的 模式,未能避免现实课堂中传统讲授的问题,加大了 知识理解难度;在课堂交互方面,课程资源学习无人 指导、社会互动有待深入,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和中 心地位,这就导致学生出现了较高的“ 弃课率”和浅层 学习危险;在教学模式方面,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 式,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实践学习等教学模式 未能深入应用,导致学生的实习实训操作能力、职业 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2.学习成果待统筹。学分银行的核心是积分,通过  认定各类成果,将其转化成学分,形成学生的成果学  分成绩单。然而,学分银行的积分目前存在如下困境。 ①成果积分认定难。各类成果在内涵、规模、等级等方  面的差异,导致成果需用统一的标准来量化,但是从  质换算成量并不是依靠统计学上简单的数学公式计  算就能完成的[15]。②成果积分标准有差异。我国区域职  校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发达城市资源丰富,成果产  出、转化效率高;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迟缓乏力,成  果产出转化率不如东部地区,而且各个区域对于成果  认定的标准并不统一,要在国家层面达到统一的效果  更是难上加难 。③成果积分互认难 。各类成果无论是  横向分类还是纵向级别,其积分互认都需要专业机构  进行科学研判,同时需要通过立法和相关配套制度使  其具有权威性、合理性和推广性。

  (三)产教融合待深化

  1.专业技能待深化培育。第一,职业教育的特色在 于专业技能的培育,旨在使职教生成为一线岗位中的 多元化复合型精英人才,但是由于上述制度、学习环 境、资源设计等因素的影响,职教生的专业技能未能 得到深入培育 。第二,技术并未充分发挥作用以吸引 学生 。学生对于外部环境非常依赖,尤其是在当下的 互联网环境中,沉浸式的智能推荐算法将学生带入了 “ 信息茧房”,导致他们视野狭窄和认知受限,且网络 游戏与娱乐信息影响了他们薄弱的学习意志力。如果 学习环境的创设不能通过技术体现自身优势,增强吸引力,那么学生对于资源平台的貓性和依赖程度就不 高,学生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在课程资源上,如此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就无法得到培养,导致技术的使用背离了资源共享的初衷。

  2.技术未能赋能经济发展。第一,狭隘看待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教育价值,忽视了数字经济价值 。传统专  业教学资源库只发挥了公益的教育功能,即通过大面  积、便捷化传播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等,而资  源库和平台的经济优势尚待重视和挖掘;第二,对于  地域性知识、民族文化知识、工匠技艺知识研发不够, 使得文创数字经济在专业课资源平台中未能得到充  分体现;第三,资源库平台服务社会功能不完善,对于  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不足,且没有制定人才培  养与区域企业经济对接方案。

  (四)体制机制待探索

  1.建设应用活动待开展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 源服务在建设应用活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当前 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立项主要倾向于基建平台建设 和课程资源开发,对于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以深度促进 资源库建设的路径尚待探索和常态化,数字化学习资 源服务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未能充分展现。

  2.对话合作和智库指导待完善。第一,在机构关系中,层级下的体制“孤岛”、信息“孤岛”、制度“孤岛”等   问题使得机构在科层信息传达过程中对于数字化学  习资源平台的认识程度不深、重视程度不高 。在合作  伙伴关系中,存在政企合作“ 一头热”情况,以及合作   交流不畅等问题,导致数字化学习资源内容“一次性 ” 制作上传,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反馈迭代,引发了资源   内容陈旧、技术应用低阶等问题。在知识获取关系中,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匮乏,除了社会新闻宣传,省市  等教育行政机构对于资源的学习、应用、培训和服务  尚未深入和持续开展; 学生和平台的交互形式单一 , 技术优势未能得到突显 。第二,机构关系问题和合作  伙伴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各级各类主体的对话协同机  制不完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未能被满足 。随着合作  关系的复杂化和职能部门的细化, 各级各类组织、机  构、单位、企业都需要建立所属的小智库,由小智库及   时提供科学决策来指导咨询、合作协商的对话机制和  相关奖励惩处制度建设等,但是由于此类人力资源较  为匮乏且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较高,即使小智库需求量  大,实际上仍受限于各种因素而待组织。

  三 、  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的转型策略

  (一)升级技术应用,扎实支持服务

  1.优化平台技术。第一,升级国家级一体化专业学 习资源平台,整改各散落式资源库形态,将现有资源 库作为子资源库纳入资源库层级分类。制定和对接各级资源库数据标准,利用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使  得平台具备记录、分析、挖掘、调整、绘制、描述等功  能,基于数据盘活资源库存量。第二,搭建基于虚拟现  实技术的实训资源,为学生提供虚拟化的实训环境。 相关研究表明,依托“VR+Haptics”技术构建的虚拟现 实学习环境对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等方面具有突破多  媒体资源教育作用的具身意义[16]。

  2.升级应用工具盘。第一,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基础  和拓展工具盘。基础工具是指学生在学习资源时使用  频率较高的基础支持工具, 如记录笔记的文档工具、 时间管理工具等 。扩展学习资源工具指指导支架类、 作品创造类、社会共同体类等工具。例如,在室内设计  课程教学中,提供室内设计虚拟实训室,学生要在实  训室里切换项目空间情境,利用专门的在线简易 CAD  工具绘制空间布局草纸,选择各类软装布局和色彩风  格,通过 PS 工具进行适当色彩和画布内容修改,并通  过成果发布通道将设计成果发布在资源平台上 。第  二,开通导师答疑通道 。除了教育应用及技术工具,教  师支持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具有积极作用[17]。第三, 利用大数据算法,个性化智能推荐不同层次的优质学  习资源 。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或学习风格等个人特  征,对资源进行语义关联和管理,使优质资源契合学  生学习需求,同时不被海量泛化资源所淹没。

  (二)创新资源内容,深化资源成果

  1.精心设计课程 。第一,注重课程内容微小精悍。 以学生的学习特征为中心,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  学习资源 。如学生更倾向于视听型学习风格,故形象  化、经验化、实操化的学习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第二,丰富课程资源形式。在资源库中增加短视  频类、虚拟现实类、微课程类、直播类等资源 。短视频  时长为 1—2 分钟,主要是动态展示知识原理和结构, 对比和分析某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从而深化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虚拟现实类资源主要以提供虚拟现实类  探究环境为主,让学生通过探究虚拟环境,丰富身体  交互形式,实现具身沉浸,产生深层次心流体验,在探  究中达到掌握技能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微课程视频时  长以 5— 15 分钟为主,具备完整的教学环节,内容主  要是以凝聚知识点、核心技术等为中心形成系列章节  课程 。通过系统化提供知识内容,学生能够自主进行  探究学习 。第三,创新探究课程模式 。首先,在资源平  台中开通在线直播课程功能。前述三类资源形式属于异步教学资源,教师主导作用较弱,而在线直播课程 类资源具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交互感和社会 临场感较强等优势。其次,调研学生群体认知基础,课 程资源或工具资源主要面向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创 新创造等探究式学习方式。

  2.打通学习成果壁垒。第一,激励学生发布成果作品 。教师布置项目化学习任务,并给予强有力的学习  资源支持服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发布  资源成果,深化资源学习结果。第二,设计科学合理的学分银行机制。首先,基于学分银行理论,以积分制形式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并参照成熟的高校学分计  算模式,综合课程学习、竞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学分  权重,形成统一的“ 学分成绩单”。 其次,划分学分等  级,不同等级兑换相应徽章,徽章具有一定奖励作用, 包括但不限于付费资源学习 、付费学习工具使用等。 第三,探索智能转化徽章与证书互换机制 。引入第三  方专业机构开发技能培训课程资源,研究改革书证融  通课程培训资源开发,将课程培训按照对应的融通方法换算成成果学分, 设计基于学分的书证融通机制, 严格遵守“ 保证证书含金量、学生真的学过学会了就  不要折腾、免修不免考”三原则 。第四,设置资源成果管理子系统 。资源成果管理系统须涵盖成果分类、学分换算、徽章奖励、书证融通、成果合作机制等 。概言之,要基于大数据技术智能分析,汇聚优秀创新成果, 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优秀成果商业化、实用化。

  (三)协同培养人才,产教深度融合

  1.专注协同培养人才。第一,以立德树人作为建设 发展的出发点,及时通过各组织机构、部门协调来动 态迭代调整服务体系中的各要素 。第二,以培养高素 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转型目标,加强学生在资源体系 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专业资源库为终身学习服务的意 识,加速应用技术开发学习环境,丰富专业课内容、形 式,从而不断提升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教育价值。

  2.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第一,基于专业教学资源  库,采用新技术培育头部优秀职教毕业生,对接区域  招聘就业,解决人力资源结构失衡问题。第二,探究研  发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数字经济功能 , 开发课程订单、 案例订单、经验订单、成果订单、证书订单、文创订单  等数字经济产品 , 深入促进产教融合及企业合作,完  善社会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四)组建协同架构,开展共建共享服务

  1.快速组建协同架构组织 。第一,对于机构关系,要完善资源服务的顶层规划和各级各类资源管理制  度,联通顶层规划和基层实施办法,建立管理条例,鼓  励企业、职校等机构投身资源建设和应用。第二,对于  合作伙伴关系,组建多元化的第三方协作对话机构, 完善协同业务机制,即从各主体中遴选沟通能力强、 专业能力扎实、业务能力广泛的人才,组建专业对话  协同机制,积极与各方沟通,实现深度产教融合,贯彻  落实顶层规划方案,反馈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并由各方  协商解决,不断完善对话沟通机制,并对参与资源投  资合作的企业、教职工等给予一定政策倾斜。第三,对  于智库指导机制,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  智库人才合作机制,以发挥智库沟通协商、咨政建言、 科学循证等优势[18]。

  2.积极开展资源共建共享服务 。第一,由各级机 构、部门、单位规划开展资源的共建共享活动服务,包 括评比活动、应用活动、比赛活动、培训活动、宣讲活 动,通过活动促进专业教学资源库深入应用,并基于应用反馈不断更新,以符合各主体的需求和利益 。第 二,开展教育研学活动,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三 个课堂”活动,汇聚城乡优质资源、名师智力资源、名校标杆资源,让职教生利用优质资源积极学习,实现 “ 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一体化转变,达到需用、能用、用好、用深等目标,真正地通过优质专业课 资源开阔专业视野、提升职业能力和数字素养。

捕获.JPG

  四 、   结语

  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专业教学资源库不能 仅发挥公益教育价值,还要注重其在社会效益、产教 融合、数字经济、人才培育等方面的重要社会价值。数 字化学习资源可通过长期稳定的对话合作协同机制 联结社会各层面优势力量,基于新型技术持续开发迭 代学习环境打破传统环境局限,贴切合理地设计资 源,使其符合实践内容,并探索成果激励机制以促进 岗课证赛一体化深度融合 。概言之,要深入挖掘专业 教学资源库的经济价值、社会服务价值,使得职业教 育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更多地得到社会认可,进而促 进社会人文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

  [1]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构建真实工作环境 解决实训和教学难 点[EB/OL].(2023-02-27)[2023-03-15].http://www.moe.gov.cn/jyb_xw- 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1/pxlt/pxlt_zyjy/202302/t20230227_  1047937.html.

  [2] 林宇.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3):5-7.

  [3] 吕延岗,张强,霍平丽.我国教学资源库管理变迁、特征分析与发 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4):50-54.

  [4] 余亮,陈时见,赵彤.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内涵、特 征和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4):66-71.

  [5] 陈明选,来智玲,蔡慧英.我国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及服务:现状、问 题与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22(6):11-20,76.

  [6] 沈夏林,邓倩,刘勉.智慧课堂学习体验:技术赋能身体图式的唤 起[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9):75-82.

  [7] 裴蕾丝, 尚俊杰.学习科学视野下的数学教育游戏设计、开发与 应用研究:以小学一年级数学“2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9(1):94-105.

  [8] 赵国庆,杨宣洋,熊雅雯.论思维可视化工具教学应用的原则和着 力点[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9):59-66,82.

  [9] 黄太进,刘三女牙,李卿.“互联网+教育”的课程智能适配[J].高等 工程教育研究,2021(1):181-186.

  [10] 张培,夏海鹰.我国职教 1+X 证书制度的理论阐释、逻辑框架与 推进路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1):78-86.

  [11] 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1-04-13)[2023-03-15].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1-04/13/c_1127324 - 420.htm.

  [12] 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的通知[EB/OL]. (2021-03-12)[2023-03-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 53/202103/t20210319_521135.html.

  [13] 数字化信息技术集成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职业教育专 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管理与监测系统[EB/OL].(2022-11-12)[2023-09- 12].http://zyk.gdip.edu.cn/portal/index.

  [14] 刘革平,王星,高楠,等.从虚拟现实到元宇宙:在线教育的新方 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6):12-22.

  [15] 彭小慧. 国家资历框架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意义、难点 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19):20-27.

  [16] 翟雪松,孙玉琏,沈阳,等.“虚拟现实+触觉反馈”对学习效率的 促进机制研究:基于 2010-2021 年的元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21, 39(5):24-33.

  [17] 栾琳,董艳,刘金金.教师支持策略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的影 响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3):119-126.

  [18] 王小飞, 闫丽雯.政府教育智库服务教育决策的路径依赖与突 破[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