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党建领航构筑育人格局 志远思政造就时代新人论文

党建领航构筑育人格局 志远思政造就时代新人论文

3

2024-04-13 11:13:47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学校党委全面贯彻党和国家育人方针,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打造党建新高地,构建育人新样态,大力建设志远“大思政”。本文阐明学校通过项目化推进,规范化实施,特色化开展,搭建“大平台”,筑牢“大师资”,拓展“大课堂”,不断完善思政育人体系,全面构建耦合育人的思政大格局。

  [摘要]学校党委全面贯彻党和国家育人方针,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打造党建新高地,构建育人新样态,大力建设志远“大思政”。本文阐明学校通过项目化推进,规范化实施,特色化开展,搭建“大平台”,筑牢“大师资”,拓展“大课堂”,不断完善思政育人体系,全面构建耦合育人的思政大格局。

  [关键词]大思政,大平台,新样态,新高地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党委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三全育人”体系,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持续推进学校“志远大思政”品牌项目,积极践行“志远育德,业精育才,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主张。

  一、传承文脉明志远,崇德育人筑师魂

  (一)追溯百年文脉“大智慧”,打造党建“新高地”

  学校创始人唐文治先生提出“欲成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须砥砺第一等品行”,遂成学校承续百年的教育文脉,逐步形成了学校崇德育人的办学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抓好大思政课这门关键课程。讲好思政课,事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重任,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事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迫切形势。学校党委从学校的百年文脉中探寻崇德育人的实施路径,打造“志远大思政”党建品牌,以“第一等品行”砥砺“第一等人才”。

  (二)推进品牌育人“大思政”,构建三全育人“新样态”

  积极构建“一核三翼全覆盖”的组织架构体系。“一核”是坚持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行政团队核心,扎实推进党的理论学习和引领,确保每次会议有学习、有体会、有反思、有成果。“三翼”为学科团队、德育团队和部门团队:学科团队以课程与教学为载体,在校本课程研修和课堂教学中让党的思想入细入微、入脑入心;德育团队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建设青年团校、校学生会、志愿先锋队等群团组织,以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认知;部门团队既是上传下达的重要机构,又是党建品牌项目化推进的有力组织者,切实保障了“志远大思政”项目有效运转和高效落实。

image.png

  二、敦本务实谋行远,奋楫笃行践使命

  志远大思政笃行致远,基础在课程,根本在思政,重点在课堂,创新在活动,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因此,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志远大思政”建设。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在“学”中提升素养

  “思政”育人,首在“正己”。一是紧抓教师队伍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做好青年学生的引路人。

  二是以“课课有特色、门门有思政、人人重育人”为目标,实现思政学习全覆盖。校党委充分发挥思政统领作用,组建思政教师为首的课程思政核心研究团队,将“大思政”融入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充分彰显。

  三是开展校本课程和基地建设,拓展课程思政育人边际。依托“苏州市思政课一体化教育基地”平台,结合“未来科学家素养课程基地”“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实验基地”“一体多元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和“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基地”,创设特色鲜明、层级完善的思政课程体系,开发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

  (二)积极推进活动育人,在“动”中全面成长

  在推进活动育人中,学校以“天镜讲堂”为载体,积极推进业余党校和团校队伍建设。先后开展天镜党课、天镜之声、天镜大视野等系列活动,在学校公众号先后发送30余期宣传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以“主题活动”为抓手,打造思想深刻、形式活泼的思政活动。先后开展“初心志远大思政,启智润德育新人”“红歌合唱比赛”“传承戏剧文化”“党的二十大知识竞答”等诸多系列活动,多维度开展富有“思政”韵味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全面成长;以“升旗仪式”为平台,营造良好尚德氛围。在国旗下讲话中,各班主题站位高、立意新、格局大,充分体现志远大思政特色。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在“研”中厚植底色

  在推动实践育人过程中,学校积极推进传统节日教育研学实践,弘扬民族精神。校团委围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如“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扫活动等,激发了学生对先烈的敬仰之情;扎实开展实践基地红色研学,感悟革命精神。以“红色研学实践”为着力点,通过开展“芦荡火种沙家浜,红色记忆永难忘”“追先人胜利之路,穹窿山红色之旅”等红色教育实践,激发了情感共鸣,升华了爱国情怀。

  (四)大力推进协同育人,在“和”中多元共育

  学校在协同育人方面,加强家校合作,共育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定期召开家委会、家长会,开展“家校共育大思政”家长进校园等活动,落实家校携手,协同育人的共同目标;推动校社联动,共建和谐育人生态。邀请专家开展心理咨询讲座,组织参加心理游园会,加强心理健康预防干预,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调适,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推动政校合作,共聚思政育人合力。跟市委党校、人武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规划馆等部门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学习活动。

image.png

  三、奋力向前求高远思政育人显成效

  (一)上下承接,搭建“大平台”的资源体系推动“志远大思政”建设,要做好上下承接。

  一是落实精神,统一立场。系统学习中央至地方教育精神,积极融入全国一盘棋的生动局面。

  二是高屋建瓴,系统构思。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三是传承文化,创新推动。将中华民族历史观与思政育人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教育。

  “大平台”是“上下承接”的重要抓手。学校着手建设学校精品资源库平台,为教师教学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素材;为学生构建一个网络化、可视化、便捷化的“志远大思政”学习平台。

  (二)守常求变,筑牢“大师资”的发展根基

  “志远大思政”建设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一是要从守住“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国家层面的转变;二是要从守住聚焦“学科思政”走向“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师生全员参与、社会协同配合”一体化思政发展格局;三是要从抓“思政教育”走向“多维育人”,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维度育人,塑造学生品格。

  另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思政”考核,将思政表现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内外接榫,拓展“大课堂”的育人阵地

  “志远大思政”建设统筹课堂内外、内修与外化相接榫的双向协进。一是“学校课堂”走向“红色基地”,将课堂教学放在红色基地上,感受红色足迹;二是“暑期实践”走向“革命老区”,将暑期实践放在浴血奋战的祖国大地上,感受红色文化;三是“学校育人”走向“多边协同”,学校与太仓市博物馆、常熟沙家浜等20多个红色基地建立合作培养基地,形成校外实践生动丰富的育人氛围。

  此外,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劳动教育、工匠精神等内容,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

  志远育德,业精育才,培养时代新人。学校党委“志远大思政”品牌项目坚持顶层设计,整体联动、协同发力,不断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为全面构建耦合育人的思政大格局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贾喆,刘婧媛.中学党建引领思政工作的创新路径分析[J].华夏教师,2023(16):3-5.

  [2]李安.“三个融入”提升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新高度[J].人民教育,2022(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