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思政教育现状与路径论文

2024-03-25 10:28:00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文章以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分析了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思政教育现状,然后提出了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摘要:文章以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分析了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思政教育现状,然后提出了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关键词:思政教育;健康焦虑;医学生;高职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逐步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突出强调“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资源下沉、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1]。在这样需要特别依靠大健康、大医疗的背景下,人们常常会出现对健康的焦虑[2],这有可能对人们的思想、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与困扰。高职医学生作为一线医疗的新鲜预备力量,未来需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故健康医疗需求的极速增长可能会对高职医学生造成思想压力。而从高校立德树人的角度来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3],因此在健康焦虑的背景下做好高职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引导学生稳定心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责任,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举。
一、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为了了解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思政教育现状,笔者拟通过问卷调查加以分析。笔者以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医学类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769份有效问卷,并运用SPSS 25.0软件完成此次调查的数据统计处理。调查对象中,男生占19.5%,女生占80.5%,涉及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医学、药学、老年服务与管理、医学检验技术7个医学类专业。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参与人数分别占45.9%、30.6%、23.5%。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此次调查对象专业分布较为广泛,年级分布较为均衡,故调查结果能够较为合理地反映出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形态的聚焦特点。
(一)分析指标
在判断调查对象对各维度指标的支持性程度时,如果仅依据得分平均值及标准差进行分析,可能会因为各个维度的题项数量、理论满分不一致,而产生数值上的大小差异,使得比较结果难以取信于人。因此,笔者提出了满分趋近度(Full Score Approach Degree)的概念,即各维度或题项的得分平均值占其理论满分的百分比大小。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F为满分趋近度,为某维度或题项的得分平均值,fs为该维度或题项的理论满分值。满分趋近度将各维度或题项的得分平均值这样的绝对数指标转化成相对数指标,更适于比较各维度或题项之间的得分差异。因此,笔者在分析调查结果时,采用满分趋近度作为特征指标,以比较、分析调查对象在各维度或题项上的支持认同程度。
(二)总体调查结果
从总体调查结果上观察,可以发现所有题项得分的满分趋近度平均值为71.60%,这说明调查对象大体上较为认同各题项所代表的含义。同时,调查对象的注意力关注重点会根据健康焦虑的背景有所调整。
如表1所示,从生源区域角度观察,总体而言,城镇生源的调查对象对各维度的支持性大致上要略高于来自乡村的调查对象,只有在就业区域意向维度中,乡村生源表示更愿意奔赴基层工作,体现出了更好的基层亲近性。这也表明生源区域、外部环境对学生未来就业区域及就业方式上的选择还是存在较大程度影响的。
(三)各维度单项分析
1.从就业区域意向维度观察。该维度旨在了解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在就业取向上是否更倾向于家乡基层岗位,积极返乡就业,共同实现乡村振兴。本维度共设置4个题项,分别从政策关注度、行为可能性及亲朋促进性3个角度进行考查。如表2所示,满分趋近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题项A2、A4、A1、A3,且只有A3题项的满分趋近度低于所有题项的平均满分趋近度。这说明,在健康焦虑及乡镇医疗资源可能相对不足的背景下,高职医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的注意力更多地停留在对乡村基层就业政策的关注上,付诸行动的可能性相对较弱。同时,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高职医学生更多的是从自身适切性的角度考虑,而不是受外界亲友的影响。这些结果都表明,当前高职医学生在就业区域的选择及关注上还是更多地遵循自身主观意愿的表达。因此要想更好地推动“健康乡村”建设[4],做好乡村卫生人才的引进工作,实现“健康城市”和“健康乡村”的协调发展和有机衔接,对高职医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必不可少。
2.从健康生活意向维度观察。该维度旨在了解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的健康生活态度。本维度共设置了5个题项,分别从外部连结性、社会聚合性、文体参与性、情绪释放性等视角进行度量。如表3所示,该维度总体满分趋近度较高,说明高职医学生在生活态度上仍然崇尚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由B1题项的满分趋近度可以判断,调查对象表现出了良好的外部连结性,善于从外部获取情感支持,从而维持自身稳定的心理状态。通过B2题项的数据结果可以判断,调查对象具有较好的社会聚合性,他们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健康监测,但社会特性没有被削弱,依然向往社会聚集和社会探索。由以上结果也可发现,当前高职医学生乐意通过与家人、朋友相聚释放自己的情绪能量,避免情绪“内耗”产生心理困扰。这说明亲朋的外部情感支持对于高职医学生这样的青年群体的情绪稳定维持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B4、B5题项的满分趋近度都高于平均值可看出,绝大多数高职医学生除了保持自身的身心愉悦,还愿意将更多的注意力资源放置在对家人、朋友的关心和帮助上,这表明高职医学生初步具备了家庭与社会责任感,愿意贡献自身能量,共建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同时,在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乐于关心他人的特点,也是其职业所需的一项重要素养,这有利于构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助力医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成长。而基于B3题项可以发现,虽然高职医学生乐意分享日常,具有良好的社会聚集性,但对于有更多陌生者参与的文体活动,其参与意愿却有些弱。这说明当前高职医学生对外部参与者的接受程度相对有限,因此学校在做好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医学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受外部群体的交流。
3.从创新创业意愿维度观察。该维度旨在了解高职医学生在健康焦虑的社会背景下是否会选择拓宽就业渠道,利用技能专长创新创业。本维度共设置了5个题项,分别从创新意愿性、创新准备性、创新能力性3个角度进行评估。如表4所示,该维度的满分趋近度整体偏低,说明高职医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没有投入过多的注意力资源,且没有热切的创新创业意愿。由C1、C2、C4、C5题项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虽然调查对象在健康焦虑背景的影响下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愿,但动力不足。而C3题项的满分趋近度揭示了高职医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愿的关键所在,即学生认为自身并不具备创新创业所需的相关能力。这说明当前高职医学生对医学专业学习的主要注意力还聚焦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汲取上,尚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没有领会到医学领域创新探索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4.从行为观念变化维度观察。该维度旨在了解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在行为观念上的变化情况。本维度共设置了9个题项,分别从自我管理性、职业认同感、劳动实践性及社会服务性4个角度进行观察。如表5所示,该维度满分趋近度整体偏高,说明在健康需求激增的过程中高职医学生对自身及社会是有着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的,他们的行为观念是有所变化的。由D1、D3、D5题项满分趋近度都大于70%可看出,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提高,能有意识地提升自我价值。从D2题项的数据结果来看,高职医学生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增强了对未来职业的认同感,有更大的可能性寻求对口岗位,避免了人才浪费。而D4、D6、D8、D9题项的满分趋近度基本在80%左右,说明高职医学生在健康焦虑背景下对新闻的注意力是聚焦在社会与政府作为方面的。校园基层党团组织的示范带头,给予了高职医学生精神上的感召,增强了高职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而D7题项的满分趋近度达到77.17%这一情况也能够印证高职医学生在生发出社会服务意识后,能够以思想指导行动,落实到社会治理帮扶、社区志愿服务中,实现知行合一。
二、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当前高职医学生在健康焦虑的时代背景下总体上还是呈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态度,但在思想关注和行动执行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协调。这需要学校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引领工作,切实保证高职医学生能够成长为适应国家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条路径对高职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理想与创新教育并重,实现专业技能“抬头望”
从以上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同各维度相比,高职医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的满分趋近度最低,这表明高职医学生总体创新意识不强,同时专业创新能力也较为欠缺。而在健康焦虑背景下,群众的健康需求越发强烈,对医学专业技术及健康服务方式的更新要求变得更加迫切,高职医学生需要面对更多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对高职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医学生厘清职业方向、树立职业理想,同时开阔医学生的专业视野,挖掘医学生潜力,培育医学生创新意识,让医学生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身专业,对行业发展作出更加深入的思考,即注重对职业技能服务的“抬头望”,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要求[5]。
所谓“抬头望”,指高职医学生能够在理想信念的驱动下努力“抬头”,从立足实际但高于实际的职业新视角,强化职业技能与提升服务水平。具体来说,在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要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救死扶伤有仁术、本领过硬有技术”的职业理想,树立“成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的职业信念,另一方面也要将枯燥的思想说教,转化成生动的现实实践。即让学生通过增强专业领域创新创业能力,更加扎实地掌握专业技能,并灵活运用,做到针对特定问题,解决实际需求;让学生能够以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实际表现和实际贡献,作为判断和衡量有理想的根本标准,这样才能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影响力[6]。特别是在健康需求激增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更加需要引导高职医学生不拘泥于所学的基础知识,激发专业创新思维,使医学生结合多学科知识,针对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的“痛点”,大胆探索专业新发展,并以过硬的专业发展潜力,脚踏实地地践行好医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概言之,高职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既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关键一步,也是落实好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之举。《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要“引导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从医的神圣职责。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增加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7]。由此可见,加强高职医学生创新教育,是帮助高职医学生摆脱“机械式”操作,激发思维创新,切实解决健康焦虑,进一步实现健康中国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一环。
(二)重视劳动实践,增强劳动观念,培育“俯身做”意识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健康焦虑背景下,高职医学生总体上仍然能以正向进取的态度积极学习与生活,但对事物的了解与认同更多地停留在“知”的层面,“行”的环节尚有欠缺。这使得高职医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存在着不统一的情况。因此,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须加强劳动实践意识的培育,强化“俯身做”学习。
所谓“俯身做”,即让学生能够抛开“学历包袱”“职业光环”等思想“杂质”,真正做到脚踏实地地“俯身”进基层,“弯下腰”做好基础劳动实践,切实地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想增强学生的“俯身做”意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重视基础劳动。教育部在2020年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8]。因此,引导高职医学生转变劳动观念,重视基础劳动是劳动教育的关键所在。重视基础劳动,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有志青年不单要有远大理想,同时还要能够真正地“俯下身”“沉下心”做好小事,“弯腰”搭好“理想大厦”的每一块砖瓦,这样才能筑牢理想之基,最终实现理想目标。即要通过基础劳动,增强高职医学生劳动体验,使其真正理解基础劳动的意义。第二,重视基层实践。在思想引领上要注重对高职医学生基层就业的引导。“俯身做”除了需要学生具备动手意识,还需要学生学会放低姿态,投身基层急需人才之处,参与基层实践,共同振兴乡村,建设好美丽新农村、新社区,守护好城市边缘的“老”“小”健康保障线。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的医学教育要加强麻醉、感染、重症学科等临床实践性强的课程建设,强化实践能力;结合实际为村卫生室和边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高职定向医学生[9]。可以看出,高职医学生的就业方向应当更多地考虑面向村镇基层,到更加广阔的乡村基层中施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更多有急切需求的边远地区群众解决健康问题。因此,增强专业基层实践不仅有利于高职医学生打牢职业技能基础,还能锻炼学生求是求实的实践思维,从而使其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三)铸牢责任担当意识,让精神信念“立得住”
从分析结果来看,当前高职医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担当意识,其中既包括对家人、朋友的关心,也包含服务社会的担当。因此,在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现有的责任担当意识为重要依托,以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为基本内涵,以学校基层党团组织为实践抓手,继续铸牢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让其精神信念能够“不缺钙”“立得住”[10]。
所谓“立得住”,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坚定“四个自信”,不随意轻信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想,不为反华势力的宣传所蛊惑,成长为政治过硬、本领过硬、勇于担当的时代青年[11]。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团员奉献活动、“四史”宣传学习活动等,高职医学生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成就医者仁心,真正成长为一个勇于担当、信念坚定的有志青年。
三、结语
由健康医疗资源与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健康焦虑在急剧上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医学生的思想意识状态将可能影响自身健康。针对当前高职医学生的关注焦点,高职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需使学生坚定职业信念,敢于担当责任。即要让学生从思想深处意识到自身的职业责任,以仁心仁术坚守职业理想,如此才能筑起责任担当之基。其次,要引导学生勇于践行责任,深入基层,热爱基层劳动。最后,应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积极应对全民健康新挑战,发展“新医疗”服务。高职医学生只有坚定职业理想信念,练好职业基本功,创新医疗供给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全民健康的时代要求,成长为优秀的职业技能人才,守护“健康中国”。
参考文献:
[1]迟福林.以人民健康至上的理念推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变革[J].行政管理改革,2020(4):4-12.
[2]罗晓兰,韩景倜,樊卫国,等.互联网时代的健康信息与健康焦虑[J].情报资料工作,2019,40(2):76-86.
[3]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12-10(11).
[4]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EB/OL].(2021-11-12)[2023-01-1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2/11/content_5673082.htm.
[5]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EB/OL].(2015-06-11)[2023-01-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16/content_9855.htm.
[6]冯刚,朱宏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79-86.
[7]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09-17)[2023-0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7952/2018-10/t20181017_351901.html.
[8]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07)[2023-0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20-09-17)[2023-01-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9/23/content_5546373.htm.
[10]程萍.坚定理想信念,精神上“不缺钙”[J].人民论坛,2017(10):19-21.
[11]姜芳,刘志勇,谢胜利.高校过硬党支部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党史博采(下),2018(12):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