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 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 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19

2024-03-22 15:05:04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医学免疫学课程设置方案,然后论述了“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 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最后分析了“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基础医学专业人才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医学免疫学课程设置方案,然后论述了“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 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最后分析了“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 学改革效果。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医科”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医学教育制定了基本原则,即转变医学发展理念,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推进医学教育发展,以“ 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定位医学高等教育的“ 四新”—“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立“ 双 一流”高等学府 。在此背景下,遵义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从2020 年开始设置基础医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适应新时代医药卫生事业需求的基础医学综合型人才”[1] 。因此,针对以科研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基础医学专业,如何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教学改革是目前各高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一 门重要的枢纽课程[2]。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尤其针对基础医学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课程,以期通过教学侧重点的不同,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教学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因“才”施教,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挖掘其学习潜能,从而达到预期培养目标。通过设计与专业特点相契合的教学方案,实施特色教学,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因此,探索一套面向基础医学本科专业,适合其专业特点的新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改革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医学免疫学课程设置方案

  我校基础医学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过程类似于研究生培养 , 学生在第 1 学年第二学期进行导师双选,确定专业导师,并进入不同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学习,第 3 学年完成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第 4 学年完成中期汇报检查,同时通过严格的科研训练,完成毕业设计,最后开展答辩,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评审。

  根据基础医学专业的培养方式,我校设置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方案 。在设置课程方案前,充分了解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的其他课程学习情况,是制定契合专业特点的课程改革方案的前提[3] 。学习医学免疫学课程之前,学生已完成了系统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此时已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之后再结合我校对教材的要求,课程团队集体讨论后决定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免疫学(第 7 版)》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免疫学实验教程(第 2 版)》教材。基础医学专业学制为 5 年,更侧重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内容也须体现出对这两方面的强化,课程总学时为 60 学时。在理论教学方面,可增加基础免疫学部分的教学要求和课时量,具体而言,“抗体”章节增加 1 个课时,教学内容增加“ 人工制备抗体”, 介绍人工制备抗体新技术;“ 细胞因子”章节增加 1 个课时,并采用新教学方 法授课,总课时由 20 学时增加至 22 学时 。同时,调整 临床免疫部分的教学要求和课时,弱原理、强科研, “ 肿瘤免疫”章节可增加“ 肿瘤免疫诊断和防治”的新 技术,教学要求调整为“ 熟悉”;“ 自身免疫缺陷病”章 节可增加“免疫缺陷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教学 要求改为“ 熟悉”,该部分总学时数不变,同时增加 2 个课时的专题讲座。在 20 课时的实验课程设计中,增 加 1 次“文献汇报”和实验设计,删除“ 生物制品展示 ” 部分,实验课总学时不变。

F6EAD290-5015-4eca-82F1-0962CD42C8B6.png

  二、“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 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

  如何组织基础医学专业教学活动,采用什么样的 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4]。 医学免疫学课程课堂教学“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 主体”,在理论教学中,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5]、思 维导图[6]、翻转课堂[7]、TBL[8]、专题讲座[9]等教学方法;在 实验教学中,引入线上虚拟平台教学[10]、VR 教学[11]、课 堂小组讨论[12]、文献汇报[13]、综合实验设计[14]等多种教 学方式。

  在理论教学方案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引入不 同的教学方法,“细胞因子”章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 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超敏反应”章节引 入 TBL 教学 , 以案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 I 型超敏反 应,并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该教学内容的学习,以加深 学生对超敏反应的理解;课程结束后增加 2 个课时关 于科学技术前沿的专题讲座。

  在实验教学方案中,调整授课内容,更侧重当前 科研所需的基本实验技能培训 。在实验教学第一堂 课,采用 VR 教学法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进行实验室安 全教育, 如实验室发生火情后该如何灭火和逃生,医 疗垃圾分类不规范会造成哪些危害等,让学生“ 身临 其境”地体会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在线下教学中,从 15 个小实验中选取“溶血实验”“ABO 血型鉴定”等 5 个小实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安排小组学生自 学后采用 PPT 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 验的融会贯通;在实验课课程结束后设计 1 次科研文 献汇报和 1 次开放性综合实验设计活动。

  对于基础医学专业来说,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从 理论到实际的过渡,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 兴趣,增强其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因此,教师在 教学中要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如教学“补体的发现 ”时,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要有怀疑精神;在“ 免疫学 防治”章节教学中,可引入“糖丸疫苗是如何发明的 ” 这一问题,并讲述我国科学家顾方舟的故事,以此激 发学生热爱科研的热情和家国情怀;等等 。在基础医 学专业本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就业观,了解本专业未来发展方向,做好职业规划,这 对学生学习该专业至关重要。

  (一)理论教学改革

  结合基础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理论课 学时设置为 38 学时 , 其中包括 1 学时的翻转课堂、2 学时的 TBL 教学和 2 学时的专题讲座 。 同时,借助超 星学习通引入在线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 教学,针对医学免疫学课程改革进行深入探索。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 基于互联网平台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将学 生在线自主学习与线下师生面授教学相结合,选择适 当的线上/线下教学方法重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是实现课程创新的重要教学方 法 。课程团队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搭建医学免疫学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 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 PPT 及学习视频等教 学资源整合于在线教学平台 。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 PC 客户端建立教学班级,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课 前线上学习中,学生可通过超星学习通 APP 共享课程 资源,自学教学内容;课中线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超 星学习通 APP 发布签到,加强课堂管理及对教学效果 的把控,还可发布随堂练习、课堂讨论及课程测试等; 在课后 , 教师可通过超星学习通及时发布课后作业、 预习通知、教学安排及阶段性调查问卷等 。同时,通过 该软件后台,教师可及时掌握教学动态,以便随时调 整教学设计等。

  2.导入式教学 。导入式教学要求教师从引导学生 对实际生活的思考出发,注重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本课程每一章 均采用导入式教学模式,或以实际案例导入,或以小 视频导入,或以小故事导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导 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例如,在讲述“抗原”时,教师可 播放一段关于历年重大传染病暴发的小视频,通过视 频案例进行课堂导入,并提出“病原是什么?具备什么 特征的微生物可以引发疾病?”的问题,通过此类教学 方法,可将“抗原的基本特征—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 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拉近了本堂课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距离,进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如, “ 抗体”这一章教学中,教师可以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 注射疫苗引出抗体的产生、抗体的类型及抗体的结构 等知识点 。从“ 抗原”章节教学中引入疾病的暴发到 “ 抗体”章节教学中讲述利用疫苗消灭此类疾病,教师 可将这两个章节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如此有助于学 生对知识点进行串联, 同时还可以促进其“ 出现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的科研思维的培养和锻 炼,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科研的热衷与向往。

  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翻转过来,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一种 新型教学方式,课前学生通过视频讲座、电子书等途 径完成自学,课堂上通过师生、学生间互动活动进一 步吸收与掌握知识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程教师将 翻转课堂应用于医学免疫学的个别章节,如“ 细胞因 子”章节的知识点较为零散,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 法 。在课前,学生可借助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完成 自学,并分组讨论制作 PPT,教师要对学生的 PPT 内 容和细节进行悉心指导 。课堂中,教师介绍课堂教学 安排,让学生分组讲解本章节不同的教学内容,之后 教师在学生讲课结束后进行点评并予以打分,同时其 他各小组对汇报情况给出客观评价,并将教师和学生 的打分折算后按总分值 5%的比例计入平时成绩 。笔 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课堂听讲更认真、注意力 更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其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到位。

  4.TBL 教学模式 。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 Based Learning,TBL) 是国际医学高等教育中广泛采 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 生组成以 5—7 人为一组的固定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 习,通过团队成员的合作主动获取并掌握知识[15]。本课 程在“超敏反应”章节引入了 TBL 教学模式,通过导入 案例,引导学生以分组讨论、团队协作的形式解决问 题,从而增强学生对超敏反应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 效率 。课前,教师安排学生自学 I 型超敏反应,并公布 TBL 教学安排,之后让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自学 TBL 案例相关资料。接着教师讲解该章节教学安排,并通过 超星学习通将学生随机分为 6 个小组, 同时在课前安 排 1 次个人测试和小组测试,检验学生自学情况 。课 中,教师在小组讨论前引入临床过敏患者案例,并列举 主要的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针对不同临床表现提出 6 个问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各小组完成讨论后要 陈述讨论结果。课后,教师综合各组测试成绩和分组讨论记录给出评分,并按总分的 5%计入平时成绩。

  5.基于思维导图的课后小结 。思维导图是将图像 和文字有机结合,仿照大脑的辐射态思维方式来呈现 大脑思考和产生主张的过程。将思维导图引入医学免 疫学教学,以图形的形式来呈现课程相应的知识和结 构,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从总体把握课堂教学内容,有 效提高学习效率[16]。医学免疫学具有理论概念抽象、逻 辑性强与学习难度高等特点[17] 。 因此,每次课堂结束 前,教师可用 5 分钟时间借助思维导图将整个课堂的 重难点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根据思维导图的 逻辑关系梳理本节课内容 。如“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 导的应答”章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前上传本章教 学 PPT 到超星学习通并设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 自行绘制思维导图,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可选取部分 优秀思维导图进行展示 , 并给予客观的评价和打分, 最终计入平时成绩 。通过此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可更 好地理解医学免疫学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加深理 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6.举办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教学模式是指在遵守 课程教学大纲的前提下 , 把教学任务与学生兴趣、爱 好或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相结合,对当前专业领域内的 热点、难点问题及专业或学科前沿领域的相关问题进 行备课,并按讲座的形式完成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18] 。 针对基础医学专业特点, 本课程设计了专题讲座环 节 。理论课程结束前,教师收集学生关心的医学免疫 学相关热点问题,并在最后一次课用 2 个课时概述学 生最关切的 2 个热点专题 。 同时,教师在专题讲座中 穿插医学免疫学知识点 , 引导学生回顾前期所学,积 极思考,将理论联系实际。此外,教师在每个专题结束 后设置提问环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学生 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如 2022—2023 学年第二学 期 , 教师共收集了“ 肿瘤疫苗 ”“ 肿瘤免疫治疗 ” “ CRISPR/Cas 9 技术”和“猴痘”等多个热点问题。基于 学科特点,教师选择了两个主题,即“单克隆抗体的制 备和应用”和“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讲述 , 其他热点材料则通过超星学习通发放到教学平台供 感兴趣的学生查阅 , 并设置 5 个问题以备分组讨论 , 且教师要对学生讨论结果做出解答。

  7.以问卷调查反馈教学质量 。 问卷调查是指通过 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据此进行回答以 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效果是教学 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对前期教学工作的总结和对后期教学工作进行改进的重要依据之一[19] 。对于基 础医学专业学生本学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过程,可从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掌握程度及对教师授课方 式的满意度等方面开展在线问卷调查,具体设置“ 以 学生为导向”的问题,如“ 理论课授的课堂气氛、活跃 程度,以及是否以学生为主体”“ 你对理论课程的教 学有哪些建议”等 。问卷调查结束后,教研室根据调查 问卷情况通报各授课教师教学反馈情况,并集体讨论 教学反馈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终融入下一次课程教学设计。

6FCC87A7-AA0B-4573-BD37-8261C0DE2953.png

  (二)实验教学改革

  基于基础医学专业特点, 医学免疫学课程实验教 学设置为 20 学时,包括 5 次实验教学,共 15 个小实 验。为了更好地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教研 组增加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 1 次 VR 教学、5 次翻转 课堂教学、1 次文献汇报和 1 次综合探索性实验设计 等, 以提高学生实验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理论联系实际 的能力,以下将阐述不同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情况。

  1.VR 教学 。虚拟现实(Vitual Reality,VR)是基于 计算机、多媒体等科学技术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新一代 信息技术,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信息技术的人机交互系 统,它利用硬件设备收集使用者行为,通过计算机处 理并生成数字化环境,将所生成的图像和反馈实时输 送至使用者显示器中 。将 VR 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 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 学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实验室入室培训是每 一位即将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必须接受的教学内容。为 了增加学生对实验室安全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实验教 学中设计了 VR 教学 , 借助我校虚拟仿真平台和 VR 实验室,模拟了“ 实验室发生火情后该如何灭火和逃 生”和“ 医疗垃圾分类不规范会造成哪些危害”两种虚 拟仿真场景,学生可通过佩戴 VR 眼镜进入 VR 环境, 在 VR 环境下学习实验室发生火灾后该如何灭火、如 何逃生 , 以及医疗垃圾未分类会产生哪些严重的后 果 。学习结束后,虚拟平台根据学生在平台中任务点 的完成情况给出评分。

  2.分组讨论 。课堂分组讨论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 式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各抒己 见、探讨辩论,最终形成统一意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它 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加强学生 团队合作意识。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小组 合理安排实验流程,对每次实验课的操作过程、实验结果进行分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结束前汇报 小组分析讨论的结果 , 即不同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 , 最后教师要为学生进行答疑和说明 。如“ 溶血实验 ” 中,学生通过组内分工合作,互相监督完成实验,并对 3 个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 最终形成统一意 见,教师则对各组讨论结果进行客观评价 。通过分组 讨论,学生对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等知识点有了更深 入的理解,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3.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著改善教学效果 。课程团队将 翻转课堂引入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 , 以期通过该教 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本次教学 改革从基础医学专业特点出发, 设计 15 个经典实 验,如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卡尔·兰德斯坦 纳(Karl Landsteiner)的“ABO 血型鉴定”实验,与临床 密切相关的常规实验“ Elisa 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血 清抗体检测”等,其中针对“ 溶血实验”“ABO 血型鉴 定”“ 体外法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等 5 个小 实验,在第二、三、四次实验课教学中进行翻转课堂 理论教学 。根据实验课的教学安排,各实验小组先进 行课前自学,准备实验内容并集体讨论,完成 PPT 制 作,教师要对学生制作的 PPT(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及制作细节)进行指导把关 。课堂上,每组推荐一 名组员上台讲解,在学生讲解完之后,教师要对学生 讲课内容进行提问, 同时教师和其他各组学生要对 汇报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并根据“翻转课堂评级细目 表”合理给出评分。

  4.文献汇报。文献汇报是集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和 翻译、文献汇报和讨论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即把实验 性论文的研讨引入课堂,将教学内容与研究前沿紧密 联系起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研读、讨论、借鉴与授课内 容相关的科研文献[20] 。阅读专业英文科研文献是基础 医学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科研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因此,本次教学改革引入文献 汇报教学。课前文献安排:由于学生专业知识有限,教 师可通过检索备选 8— 10 篇高质量的 SCI 文献,并让 同一实验班级不同小组随机选取不同文献。文献汇报 前,教师对学生汇报的 PPT 进行 2—3 次指导。文献汇 报包括研究背景、技术路线、实验结果 、讨论和结论 等 。文献汇报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汇报内容进行点 拨,提高学生对文献的把握度,其他各组学生也可对 文献内容展开提问和讨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和本组其他组员要对汇报人汇报的内容 进行记录并打分, 包括汇报内容、PPT 制作 、汇报表 现、流畅度及对文献的理解程度等,且折算后计入总 分 。课程结束后对文献汇报设置题目进行问卷调查, 以便反馈教学效果。

  5.综合性实验设计 。综合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具有 一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前提下,把学到的专业基 础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验设计中 , 目的是培养学生分 析、总结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 由于其要求远高于 基础实验的一般要求,因此,学生需要从实验原理、实 验条件及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系统而深 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设计出实验方案 。在准备过程 中 , 学生需要阅读相关文献并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师的知识储备均有一定的 要求 。针对基础医学专业的特点,在实验教学结束后 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环节。每位学生需要针对各自课 题方向,就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设计相关实验 。在进 行综合性实验设计教学前,教师要先讲解综合性实验 设计实施步骤及本次教学的目的,并给出综合性实验 设计模板及设计要素,包括研究背景、科学问题、技术 思路、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及预期实验结果等内容 。同 时,教师要通过综合性实验设计范例,讲解如何查阅 相关文献、如何设计实验内容、如何利用恰当的实验 方法验证得出预期结果等。最终学生要完成实验设计 并通过超星学习通在线提交综合性实验设计报告。教 师要对学生提交的综合实验设计报告以等级的方式 做出合理评价,同时需要对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及是否 可以通过实验设计解决提出的科学问题给予解答。每 份综合性实验设计报告需 2 位教师做出综合性评价, 这样有利于锻炼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科研思维和提 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 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从基础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总体教学效果 来看,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尤其 对科研的兴趣更浓厚,课堂讨论积极活跃,思维更开 阔 。课程结束后,教研室向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发送了 80 份关于本次教学设计的调查问卷 , 均为无记名投 票 。问卷结果显示,基础医学专业学生“ 印象最为深刻 的教学内容”是案例导入与分析、TBL 课堂分析讨论、 专题讲座和文献汇报等。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反 馈情况来看,90.0%以上的学生能够提前完成预习,92.6%的学生非常满意课程教学方案的设置和教学方 法的安排 。从期末考试情况分析来看,采用新教学方 法的章节,如“细胞因子”“超敏反应”,得分比原来增 加了 2.68 分 。总的考核成绩显示,该专业学生不及格 率为 1.46%,85 分以上的学生比例为 85.60%,显著高 于临床医学专业。可见,从期末成绩分析来看,本次教 学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教师层面的教学反馈来看,本次针对基础医学 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增加了对科技 热点的专题讲授,同时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引入了 翻转课堂、文献汇报及综合性实验设计,而且还引入 了 VR 等先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更侧重科学研究,教 学形式更丰富,教学手段更多样化,教学效果更佳。相 比其他专业基础课程 , 医学免疫学课程内容更为抽 象,然而通过此次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 专注度更高,尤其对科研热点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从 其他课程教师反馈来看,这一届的基础医学专业学生 对科研的认知度更高,这对其在其他课程的学习有极 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在专业英语的掌握、在热点领域的熟知程度、在多 学科知识的了解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总之,医学免疫学课程是基础医学专业的专业课 程,该课程课时设置与临床医学专业一致,试卷统一 命题,可进行教学效果对比。通过比较发现,本次教学 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教学 问题需要后期进行分析探讨,如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是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课后思考题的广度与深度 如何把控? 由于本课程在第二学年下学期授课,且部 分学生在科研方面有了基本训练,那么是否需要增加 或更换更为深入、实用性更强的实验内容等问题都需 要在开课前进行具体摸底考察,根据反馈的实际情况 集中讨论后拟定后期教学任务。

  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较为模糊, 而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因此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 及社会需求设计多种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不断更新 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课程设计,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教师要因“才”施教,为基础医学专业学生打造符合专 业特点的课程方案,不仅要引导学生增强对所学专业 的认同感和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还要为适应新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如参加教学培训、了解学术会议 及对外交流等)不断学习。除了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其还应该拓宽知识面,扩充知识储备,了解医学相关领域 的最新科研动态,积极思考,如此才能为基础医学专业 学生量身定做更契合的教学方案, 以期达到完美的教 学效果,为基础医学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真,段君君,庄园,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组织学与胚 胎学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以“人体精子发生”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为例[J].科教文汇,2023(3):150-154.

  [2] 王晴,彭桂英, 曾郁敏.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 学课程的教学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8):65-66.

  [3] 周庆.海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制度改革探究[J].山西 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1):146-148.

  [4] 胡劲松,雷莉, 陈萍,等.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 的挑战与机遇[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5):832-835.

  [5] 张雨婷,钦斌,郑鹤琳,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影像学中 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2):14-19.

  [6] 李迎春,吴晓燕,朱一超,等. 思维导图在医学生理学“ 肾小球滤 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8):254-255.

  [7] 杨朝纲,王舒艺,李炫飞,等.翻转课堂在临床小讲课教学中的应 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1):51-56.

  [8] 赵丽,李亚明.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联合 TBL 教学模式在骨 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48-51.

  [9] 黄睿臻,代飞,刘艳茹. 以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医学临 床实践系列专题讲座教学体系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84-85. [10] 陈瑾,许健, 胡正军,等.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医学免疫学线上综合性实验教学研究:以免疫细胞治疗细胞制品质控实验教学为 例[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1.37(19):2400-2404.

  [11] 鲁晋方,马鹏,张艺璇,等.基于 VR 的战创伤麻醉技能训练教学 平台的构建与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3.37(1):43-47.52. [12] 邹丽玲,付韬.大学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实践与改进研究[J].外 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5(1):50-57.

  [13] 李嘉恒,张文娟,张俊韦,等.英文文献汇报在生殖医学研究生中 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4):703-705.

  [14] 周艳琳,赵晓会,游永鹤,等.思政育人背景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 学相融合的综合实验设计与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39(3):616- 620.

  [15] 吴慧芬,胡霞.导入式教学联合 TBL 教学法应用于呼吸内科带 教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5):135.

  [16] 王春燕,曹靖玮,邹英奇,等.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医学研究生自主 学习能力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2):195-198.

  [17] 史颖颖,冯凌雁,黄丽霞,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免疫学 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38(18):2269-2273.

  [18] 张杰,孙鼎,李好,等.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心肾综合征教学中 的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9):1080-1082.

  [19] 赵丽娜,沈思思,王筝扬,等.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师生“医+X” 课程需求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以浙江大学医学院为例[J].中国高等 医学教育,2023(1):47-48.

  [20] 袁慧慧 , 龙军 . 文献汇报课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 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9):68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