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新农科背景下高校“ 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论文

新农科背景下高校“ 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论文

10

2024-03-22 14:59:57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农科背景下高校“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论述了新农科背景下高 校“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最后分析了新农科背景下高校“植物学”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农科背景下高校“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论述了新农科背景下高 校“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最后分析了新农科背景下高校“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植物学”;新农科;高校

  课程思政是强化人才教育观念 、完成价值引领 的有效措施。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 育相统一[1]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 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把课程思 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将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 全方位实现立德树人[2]。新农科建设对涉农高校人才 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 农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需要逐步提高 , 而课程思政是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 才的重要举措。“植物学”是一 门研究植物生命活动 规律的学科,与人们的衣 、食 、住 、行等方面密切相 关。作为高校生物及农业类专业的基础课或核心课, “ 植物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农科背景下高校“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的 重要意义

  “ 植物学”课程是涉农高校生物、农学、园艺等多 个专业的基础课或核心课,学习人数众多,影响面非 常广。“植物学”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在此阶 段开展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 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四年大学生涯乃至 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过去,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多 注重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 , 针对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较少[3] 。在新农科背景下,落实好课程思政,使大学 生厚植爱国主义、“三农”情怀,努力让“ 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和“ 强农兴农”理念深入课程,增强学生 服务“ 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实现国家乡村振 兴战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措施[4] 。基于 此,结合新农科建设背景,笔者对“ 植物学”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建设了超星“ 植物学”课 程思政示范教学包,并在校内生物、园艺等多个专业 和省内多所高校的“ 植物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和 推广。

564B78C7-F109-433f-BFCE-88E6402E6E9F.png

  二、新农科背景下高校“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挖掘德育元素

  “ 植物学”课程本身就承载着“ 爱国、诚信、敬业、 文明、生态、环保”等思政元素[5] 。笔者根据课程特色, 深入思考蕴含在“植物学”相关知识中的德育元素,从 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生态文明、公民品格、科学精神、 文化自信、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工匠精神、全球视野 10 个维度对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 。具体来说,结合学 科前沿,将大国“三农”案例根植在“植物学”课程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农情怀;将珍爱生 命、保护生态环境引入课堂,提升学生的政治担当;挖 掘运用本专业科学家的事迹风采,培育与提升学生的 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等,如表 1 所示。

1.png

11.png


  (二)修订德育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导向,因此要根据学校关于课程 思政的要求及学科特点,修订“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 标,融入思政育人目标,具体可分为总体目标和章节 目标 。在总体目标修订时,主要结合我国丰富的植物 资源,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结合近些年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例,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 大国“ 三农”理念,努力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 强农兴农”理念融入课程,增强学生的大国意识及服 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 标,制定了各章节的思政育人目标,如表 2 所示,从而 将课程思政贯穿“植物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三)丰富教学模式

  “ 植物学”是一 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融 入思政内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促使 学生深入思考。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 体的理念,通过丰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 主动性。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探究式教 学法等,并与蕴含思政元素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度融合,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除此之外,在“植物学”课程教 学中,教师还可以依托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 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同时充分挖掘线上平台 学习资源中的思政元素, 并使融入育人元素的教学材 料的展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 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为取得预期的思政教育效果奠定基础。以下 将简要介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植物学”课程 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线上环节,教师根据“植物学”课程 思政教学目标,整理课程视频及资料, 并布置学习任 务,将其上传至线上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线下环节, 教师依托线上平台的功能查看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然 后基于面对面的形式,聚焦“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重 难点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分 享、汇报展示,从而实现对“植物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掌 握,并促使学生家国情怀、科学素养、良好的品德情操 等素养的形成。这样,在“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中通过 丰富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 入学生内心,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

  合适的教学考核评价手段是判断教学改革成败 的重要标准[6-7] 。改革前,“植物学”课程成绩由期中成 绩(20%)、实验成绩(10%)和期末考试成绩(70%)三 部分构成。改革后,课程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平时成绩(30%)、实验成绩(20%)、期中成绩(10%)和期 末成绩(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线上学习成 绩和课堂问答表现 。线上学习成绩方面,教师可以学 生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包括课 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课程作业及讨论题目,并将学生学 习情况计入平时成绩 。在课程评价方面,思政教育效 果采用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 , 并通过讨论、反 思、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注重从多个方面进行科学、 客观的评价。此外,在课程进行到中期和结束时,通过 调查问卷及座谈 , 了解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师德师风及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并考核学生素质或 道德的提升情况。

  (五)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教师具有浓厚的教育情怀、强烈的育人理念是高 校课程思政真正落实的关键[8] 。为此,要建设一支高 素质的“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首先,要加强师 德师风建设 。师德是教师的从教之要和立业之基,加 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做到以德 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其次,加强理 论学习 , 学校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时代背景下高 等教育的内涵,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努力做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 、积极传播者和模 范践行者[9-11]。最后,支持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培训 及教学比赛,如聘请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积极与 思政课教师沟通交流等 , 以此创新教师的思政育人 理念,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增强教师课程 思政育人能力。

F3B837F9-7145-465c-BB4F-FF67543B96EB.png

  三、新农科背景下高校“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实 践效果

  完成学期教学任务后,对全体学生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表 3 所示 。 问卷共发 出 101 份,收回 98 份,调查结果显示,93.9%的学生认 为课程思政很重要;90.8%的学生对课程思政比较感 兴趣;95.9%的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有 了更深入的了解;88.8%的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在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做到诚信、友善方面的提 升程度比较大。

3.png

  如图 1 所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80.6%的学生提 高了学习兴趣,72.4%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大国“ 三农 ” 情怀,83.7%的学生增强了家国情怀,74.5%的学生增 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54.1%的学生提高 了创新意识,68.4%的学生提升了职业素养 。这表明, “ 植物学”课程教学实现了预定的思政教学目标,课程 思政教学效果良好。

F548343F-6D8F-4c4f-B98D-63F0AE4838E1.png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 , 其教学成效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12]。“植物学 ” 是生物及多个涉农专业的核心课程。新农科建设背景 下,教师在传授“ 植物学”知识的同时,开展课程思政 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强农兴农意识的人才具有重 要意义。开展“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要坚持“ 以学生 为中心”的理念,充分挖掘植物学课程中蕴含的德育 元素,制定思政育人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 手段,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提高师资育人能力,从而 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18)[2023-04-20].http://news.cctv.com/ 2019/03/18/ARTINv91EXwKxYAdhFpdzJUL190318.shtml.

  [2]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 意见[EB/OL].(2019-09-29)[2023-04-20].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3] 李丽锋,鲁春铭,宋贽,等.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林院校基础课强 化课程思政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21(3):106-111.

  [4] 张坤朋,郭卫云,王兴云,等.新农科背景下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 教学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20(4):103-104.122.

  [5] 欧阳亦聃,唐铁军,赵毓,等.植物学课程群“三位一体”课程思政 的改革与探索[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3): 111-114.

  [6] 杨祥,王强,高建.课程思政是方法不是“加法”:金课、一流课程及 课程教材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0(8):4-5.

  [7] 王海燕,崔超,王靖,等.“新农科”背景下农事操作实践课程与思 政教育的创新融合:以河套学院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3): 155-157.

  [8] 孙燕华.创新教学管理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 学教学,2019(5):55-59.

  [9] 邢淑婕 , 雷磊 , 陈龙 , 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 设[J].西部素质教育,2023.9(4):49-52.

  [10] 杨星星,王精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以惠 州学院建筑学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1):125-128.

  [11] 邱素云.新时代本科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以海南师 范大学为例[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8.

  [12] 赵永平,朱亚,王新军,等.“新农科”背景下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 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11):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