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思考论文

2024-02-21 10:26:0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探究性学习主要指在具体教学中,经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依据教师的引导实施探究,逐渐形成相应的科研意识以及探究精神,并经过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获取到丰富的知识,并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鉴于此,文章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摘要:探究性学习主要指在具体教学中,经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依据教师的引导实施探究,逐渐形成相应的科研意识以及探究精神,并经过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获取到丰富的知识,并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鉴于此,文章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策略
探究性学习主要指在课堂的教和学中,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与探究知识,并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高效的数学学习不只是单纯地模仿和记忆,还需注重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以及合作交流,并充分理解与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将探究性学习运用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被动学习与接受知识的现象得到有效转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相关数学知识,而且还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整个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1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立足于探究性学习具备的综合性、主动性、实践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征,将其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理解、巩固以及应用相关数学知识有着显著的作用.
1.1有利于确保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数学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而且在教学时,师生之间也只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传授关系,这既会影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而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需积极转变其角色,通过对教学设计的优化,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法,以学定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调动其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探究性学习则需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创新与质疑.由此可知,探究性学习能很好地满足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激发其创新性,促进其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增强[2].同时,探究性学习运用于数学教学,教师还能通过观察法、归纳推理、分类比较等多种方法,提供给学生有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3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的传统化教学中,教师都是将“高分数”当作教学目标,过于关注升学率,这就导致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无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与素质教育观相悖的教学活动,也会影响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则能让学生获得亲自动手的机会,可以把数学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效理解相关抽象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自身的知识、情感以及技能等都得到良好发展,并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高.
2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入中,教师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为其课堂学习做好相应的知识架构.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简单地呈现给学生,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3].基于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可依据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与兴趣,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化、趣味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趣的.
例如,在对“有理数”中的“数轴”内容进行导入时,教师可将各种温度计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温度计是每家每户都具备的测温工具,大多数学生也比较熟悉,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图片读出相应的度数,以提升学生对“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形成感性认识.由此可知,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不仅能增强学生自身的探究欲望,而且还能为其后期的扎实学习奠定基础.
2.2开展合作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由此可知,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其学习基础、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若是让学生独立思考,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就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并影响其课堂学习效果.通过合作学习,则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明显提高[4].通过合作学习开展探究性学习,要注意合理分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让学生通过互帮互助,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促使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例如,在对“有理数的加法”进行合作探究时,教师可提出相应的问题,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探究方向,如“将存款记作正,取款记作负,小明在本月存了10元,取走15元,本月共存了多少元?若小明在第二个月存了30元,取了15元,这个月存了多少元?”在给出该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探讨,并给出相应的答案.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可让小组代表说出讨论的结果,并通过多媒体或者是板书的方式,整理学生得到的答案,最终归纳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相关内容.
2.3迁移应用知识,实现巩固提高
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是学生对新知识以及新技能学习与掌握情况的主要体现,而知识迁移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和探究性学习的运用相符合.鉴于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就需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方法与技能的把握,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从而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创新意识,并实现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5].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引入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给学生提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如“6月份,李老师连续三天参与了学校的培训活动,且三天日期的数字和为39,你能计算出李老师参与培训活动的具体日期吗?”依据该练习,学生就会根据所学习知识,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确定解题步骤,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经过解决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迁移与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并促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2.4组织教学实践,提高独立思考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要途径.通过教学实践的开展,学生就能利用教材中所学知识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加以灵活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与价值.首先,数学教师需引导学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开展与数学知识有关的调查活动.如某某年至某某年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变化问题、城市绿化率问题、家庭日常开销等,经过搜集相关信息,让学生大胆设想,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既能对学生进行综合锻炼,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及创新意识.其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对生活化问题进行解决.通过知识的运用,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视角来审视问题,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最后,数学教师可设置、安排些探究性实践作业[6].作业作为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也能进行查漏补缺,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
例如,在完成了“统计和函数”的学习后,教师可设计相应的实践作业:家庭电脑的上网计费方式调查.首先,收集调查材料,调查与收集常见的家庭电脑的上网种类以及计费方式;其次,选择不同的计费方法,要考虑哪些因素?最后,当前家庭上网中用到的哪种计费方式最多?学生经过亲身经历调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充分了解到抽象调查的重要性,体验到统计的常用方法,深刻领悟到相关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存在的联系,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作业的形式也需依据学习内容及要求,设置特色化、实效性的作业.因此,数学教师可设置探究性、体验式的实践作业,这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2.5进行总结反思,实现拓展升华
在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梳理与归纳相关学习内容是课堂活动的必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需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优化解题路径,促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经过教学小结,学生就能充分把握所学知识,并提炼得到相应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拓展学生学习视野.除此之外,在反思以及总结过程中,可促使学生深刻体会相关学习成果,获取相应的成果体验,消除或者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的畏难心理,形成正确学习观以及学习态度,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7].除此之外,教师可通过肯定、正面、积极的评价形式,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自信,以实现其情感态度的升华.
例如,在对“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内容进行小结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对全等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对应的元素等内容进行梳理.另外,教师可指导学生提炼有关学习方法,如找到对应元素的时候,可站在运动的视角看待平移法、翻转法、旋转法,促使学生经过总结反思,实现知识的拓展升华.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每位初中生的学习与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在教学中,采取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更容易学习与掌握相关知识,并实现其学习水平提高.而研究性学习的运用,则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促使其实现良好的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魏阳成.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21):99-102.
[2]张凯.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9):118-119.
[3]陆灿辉.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8):89-90.
[4]陈子钦.注重学习探究,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7):69.
[5]王叶莉.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中学生(初中版),2020(10):23-25.
[6]郭良秋.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1):10.
[7]戚琬贞.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1):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