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在幼儿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整合论文

在幼儿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整合论文

3

2024-02-18 11:41:03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促使我国教育格局发生诸多变革。基于这一背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视,结合自身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将信息技术有效引入幼儿课程中,进一步完善幼儿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既能够保证幼儿更加高效、高质地学习,展示优质的课程内容,还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摘要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促使我国教育格局发生诸多变革。基于这一背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视,结合自身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将信息技术有效引入幼儿课程中,进一步完善幼儿课程体系建设,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既能够保证幼儿更加高效、高质地学习,展示优质的课程内容,还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关键词]课程建设   资源整合   信息技术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对幼儿课程而言,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以更加直观、形象、有趣的方式将课程资源呈现给幼儿,更好地刺激幼儿的感官,从而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有效推进游戏及项目活动开展,提高幼儿学习效率,还能够为幼儿创设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幼儿持续探索和发现,最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本文主要阐述在幼儿课程建设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整合的积极影响,分析当前课程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加深幼儿的学习感受

  数字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站在幼儿的角度,捕捉充满乐趣的课程资源,抓住幼儿的心理,通过富有趣味性的课程内容推动课程建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幼儿课程内容较单一、无趣,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课程教学效果较差。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从多个方面来看,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幼儿课程资源,能够让课程资源更加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满足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信息需求和教学需求,大幅度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活动的活跃度,让幼儿对知识的了解更加具体化、生活化,从而增强其学习效果。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收集相关文本、图片、视频等课程资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幼儿展示教学内容,为幼儿打造独特、有趣的课堂,激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教学。

  (二)有利于多样化呈现课程内容

  在传统的幼儿课程教学中,教师大多是照本宣科,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无趣,加之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这种教学方法不易于让幼儿集中注意力,难以促进其有效掌握新的课程知识。对此,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组织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的课程活动,如主题活动、项目活动、游戏活动等。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各类课程活动所需知识和材料进行有效整合,制作成精美、有趣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教师也可以使用摄像设备、录音设备记录班上的所有活动,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以便后期进行教学评估。教师还可以用手机或相机拍下教学过程,将照片打印出来用以装扮教室的照片墙,让班级面貌焕然一新。此外,教师之间应定期互相分享学习经验,从而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有利于增强家园合作力度

  由于幼儿的各方面尚处于发展阶段,其思维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给予引导。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家庭需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音频、视频等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方式和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智慧平台及时向家长传播教育动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所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增加教师和幼儿、教师和家长的互动交流频率,有效增强家园合作力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image.png

  二、当前幼儿课程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实践与理论知识脱节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时间较短,缺乏长期经验。为了提高我国的学前教育水平,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创新幼儿课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然而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幼儿实践教学课程的创新和优化,这就造成教育实践与理论知识脱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质量未达到预期效果

  在实际的幼儿课程资源整合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很多教师不能对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加以有效分析和研究,也不能对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创新。有一些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对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进行科学把控,这就造成幼儿课程资源整合效果并不理想,从而难以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我国学前教育强调“技术理性”概念,但是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未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也没有创新课程资源,有限的课程资源无法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基于此,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整合幼儿课程资源,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不断创新和丰富课程资源,从而保证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教育工作中,能够赋予课程内容更多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通过口述的方式或借助实物教授幼儿知识,而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很难准确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和课程教学手段,以更加直观、有趣的方式展示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具体的幼儿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色彩鲜艳的图片、形象生动的视频等资源,然后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整合后的课程资源,从根本上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教授珍稀动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向幼儿展示雪豹、北极熊等动物的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看到平常不易接触的动物,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幼儿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课程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情感氛围。相较于其他学段,在幼儿阶段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创设完善、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实现寓教于乐。

  例如,在幼小衔接课程“如何引导幼儿排队走队形”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先通过互联网收集与队形有关的视频、音频等资源,让幼儿感受到队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借助多媒体播放排出不同队形的视频,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直观的游戏情境下,学习、了解队形排列的方法和技能。此外,为了让幼儿理解为什么母鸡能勇敢地应对老鹰,保护身后的小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母鸡与小鸡的视频,让幼儿认识到母鸡保护小鸡是一种母爱的表现,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促进幼儿更好地体验游戏。需要强调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幼儿课程资源、创造有效的课程教学情境时,教师必须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选取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如何将抽象的内容转为直观的内容,就是当前幼儿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如果教师只是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向幼儿传授这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幼儿则很难完全理解。对此,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寻找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与课程相关的图文、视频、音频等,然后将课程内容与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抽象、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的内容,突破课程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在歌曲《猪小弟》的课程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示范跟唱的方法,即教师唱一句歌词,幼儿跟唱一句歌词,一旦脱离了教师的带领,幼儿就难以唱完整首歌。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记忆歌词,并独立完成整首歌的演唱,教师可以将该歌曲制成图谱,把歌词拆分开,通过网络下载《猪小弟》的音频。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播放歌曲中的某一段,要求幼儿在电脑上选出对应句子的图谱,并尝试唱出这句歌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一边玩一边记忆歌词。

image.png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主要指教学过程中需要的要素,包括课程材料、课程开展环境、课程后援系统等,也可以指为了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而提供的教材、课程案例、图片、教学课件、音视频等。积累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所以加强教学资源的拓展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课程资源的拓展途径主要依赖于教师自身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提炼,也可借助网络、图书室等渠道加以获取。

  在具体实践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视频剪辑软件、PPT软件等,收集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然后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与处理,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五)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幼儿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重视对信息化课程资源的探索与整合,创新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对此,幼儿教师应当加强与园内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和协同合作,以共同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提高创作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

  例如,我园幼儿教师非常注重协助和配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频繁交流信息化课程资源的整合方法,并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一些幼儿课程资源的创作和整合,如微课录制、课程资源分类、视频剪辑等。有的教师为了增加课程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天若OCR学会了抠图技术,并快速从互联网平台搜索、下载相应的图片,再利用抠图技术创作一些简单、有趣、可爱的插画,搭配一些可爱的艺术文字,可以很好地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

  另外,为了能够提高整个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学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课程资源库,并对不同的课程资源进行分类,以便于资源的存取。基于此,幼儿园应当组织全体教师,依据不同课程资源的属性、幼儿的不同年龄段,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大量的课程资源,然后进行针对性分类和存储,形成一个丰富多样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库。例如,对于生活健康类课程,教师首先应明确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即帮助幼儿树立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并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习惯,然后通过百度文库、知网以及知识类的客户端,收集相关课程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最后上传至资料库,丰富课程资源,供教师学习并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幼儿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教育,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课程资源是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保证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和丰富性,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确保幼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这一背景,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录音笔、剪映、即时影像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更多与课程内容、幼儿需求等相适宜的课程资源,与幼儿共同布置主题墙,展示游戏和项目活动的成果,构建丰富有趣的课程故事,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思维,开阔幼儿的视野,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媛.拓展网络课程资源建构高品质阅读课堂[J].教书育人,2022(13):58-60.

  [2]施亚,王妤,代显华.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原则、模式与系统支持[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5):38-52.

  [3]董琦.幼儿园对网络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策略[J].新课程,2021(16):163.

  [4]陈欢.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现状的研究——以江苏省幼儿园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5]蒋喜芳.幼儿园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20(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