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实验优化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实验优化论文

2

2024-02-02 09:19:22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进行一定的改变以及优化,是当前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据此,文章从核心素养在生物实验中的意义,以及这一背景下生物实验教学改进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进行一定的改变以及优化,是当前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据此,文章从核心素养在生物实验中的意义,以及这一背景下生物实验教学改进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实验教学,核心素养,优化策略,高中生物

  1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意义

  1.1核心素养

  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并且能够满足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品格以及能力.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存在着积极的影响以及作用,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能够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促使核心素养能够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1].除此之外,对学生展开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竞争力以及当前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1.2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之中,需要教师及时完成教学方式的转变,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实验操作的过程中[2].对学生展开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任务,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非常严格的要求及考验.所以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相关知识的自主探究,并借此来对生物的发展进行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切记应该尊重生物学所具备的客观规律,除此之外,还需要围绕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来进行实验教学的设计,这样一来,实验教学才不会脱离课堂教学的目的.并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生物理论知识,取得良好的生物核心素养,从而真正地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2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2.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后,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来展开自主探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探究的意识,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走进细胞”这一课时的内容时,便可以带领学生去认识并且运用显微镜来进行实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对各个生物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以及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变化进行记录.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生物实验,将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与细胞相关的知识.当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讲解的细胞壁、细胞膜以及细胞核等等一些知识产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对细胞的观察及记录,从而对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

111.png

  2.2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构建高效实验课堂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能够将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紧密地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掌握.在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时,除了要完成正常理论知识的讲授之外,更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反应,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课时的内容时,可以提前向学生提出本课时的具体学习要求,通过为学生发放不同的植物种子,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利用1周的时间来完成种子的种植以及变化的记录这一学习的任务.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来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精美的教学课件,也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等等.

  2.3改善传统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的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其内容加深理解,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所以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对于这一学科内容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

  例如,教师在讲解“叶绿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根据实验的具体过程,做出以下改进:首先要做的便是对实验的步骤进行简化.通过对实验进行观察,能够发现菠菜被烘干时,其中所涉及的水分含量较少,在经过研磨之后绿叶的颜色较深并且具有丰富含量的色素.教师会在实验之前准备好一些被烘干的菠菜叶,并且将其磨制成粉末状,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地减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菠菜叶去水及研磨的具体步骤,从而促使实验操作更加高效,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其次,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减少一些试剂的用量.教材中所提供的实验步骤中提到加入少量的二氧化硅以及碳酸钙,但由于并没有具体的数据,所以在之前的实验过程之中使用的数量较高.因此,便可以适当地减少试剂的用量,并且在具体实验的过程之中来对其改良的效果进行观察.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改变画线器材.在之前的生物实验过程中,毛细吸管的应用并没有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改变这一器材,并且能够尝试运用盖玻片来进行画线,也就是运用滴管滴3滴滤液在载玻片上,并运用盖玻片来蘸取其中的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画2~3次,在此过程中能够发现,这一改变能够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最后,可以对层析的装置进行改进,在之前的实验操作过程之中,教材要求运用烧杯加培养皿的方式来进行层析,虽然这一方式相对简单,但其实上并不会产生良好的实验效果.在经过不断的尝试之后,能够发现通过运用广口瓶来代替烧杯进行实验,其实验的操作会更加简单,还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乐趣,从而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2.4设计探究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于实验教学存在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大多数都具备固定的流程,学生要想顺利地完成实验的操作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记忆,如果其中一个步骤出错,那么便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兴趣.而探究类型的实验便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不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拘束,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来进行探究,将更有助于学生对其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这一实验时,在这一实验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到的材料是菠菜,通过借助真空渗水法来完成实验操作,本次实验的最终目的便是测定光照的强度对于光合速率所产生的影响.在对这一实验进行改进时,教师不仅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的过程之中,还需要为学生成立学习的兴趣小组,通过引导存在浓厚兴趣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改进的过程中,将有助于优化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可以尝试对实验器材进行改变.在之前的实验过程之中,总是完全依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方式来进行实际操作,但在此过程中,每次都会存在活塞无法拉动的这一现象,也正是这样,便导致叶片中的气体无法排出,从而影响到实验的顺利开展.要想促使活塞的拉动更加的容易,并且快速排出叶片中的气体,需要尝试将注射器前的针头运用橡皮塞来进行密封,只需要在每次排气时将其拔下即可.在此过程中能够发现,通过对注射器进行改进,对于实验效果的优化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

  2.5改进演示实验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思维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教师可以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尝试引入分组实验的这一方式,从而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实验效果获得一定的优化.

222.jpeg

  例如,教师在讲解“模拟探究膜的透性”这一实验时,在之前的实验过程之中,教材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长颈漏斗来进行具体的操作,但是由于这一漏斗并不包含刻度,因此,并不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观察,所以说会出现数据并不准确的这一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了3组实验,从而方便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展开实验的具体操作.这3组实验分别为生物膜对淀粉、铜离子以及氯离子透性的探究,在这些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了以下这几种物质检测的原理,例如,借助碘液来对淀粉进行检测,当碘液遇到淀粉时会呈现蓝色这一颜色.利用硝酸银来对氯离子进行检测,当硝酸银遇到氯离子时,溶液会从澄清变得混浊.通过对烧杯中所包含水的颜色变化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判别出是否包含铜离子.由于长颈漏斗所具备的特征,在之前的实验过程之中,所产生的变化并不明显,又因为一些学生相对粗心,因此,将很难观察到其中所发生的变化.通过为学生增加这3组不同的实验,将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溶液的变化.在此过程中,虽然并没有对实验的装置进行直接的改变,但是仍然取得了更好的实验效果,而且会使实验的现象更加明显,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彩萍.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实验课程优化策略[J].智力,2021(19):159-160.

  [2]卢晓伟,何莉芳.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1(1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