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指向“读思达”的幼儿绘本戏剧活动的实践研究论文

 指向“读思达”的幼儿绘本戏剧活动的实践研究论文

7

2024-01-26 09:12:2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绘本对培养幼儿早期的阅读意识、阅读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仅掌握口语和简单的书面语,自我控制力较差。戏剧活动则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表演性,更易于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将戏剧活动与绘本教学进行融合,能够充分发挥绘本应有的价值。本文就指向“读思达”的幼儿绘本戏剧活动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旨在提升幼儿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

  摘要

  绘本对培养幼儿早期的阅读意识、阅读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仅掌握口语和简单的书面语,自我控制力较差。戏剧活动则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表演性,更易于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将戏剧活动与绘本教学进行融合,能够充分发挥绘本应有的价值。本文就指向“读思达”的幼儿绘本戏剧活动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旨在提升幼儿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

  [关键词]幼儿;绘本;戏剧活动;“读思达”

  3-6岁的学龄前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强调,幼儿园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儿童绘本作为一种新式的学前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应用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绘本内容,可以让幼儿在特定的故事情境中加以思考和想象,提高幼儿的思维认知水平。正因如此,绘本阅读逐渐成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思考、总结以往的教学可以发现,许多幼儿在阅读绘本内容时都会不自觉地模仿绘本中的内容,他们会进行对话或者表演。这一现象为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多元化的绘本戏剧活动奠定了基础。为此,在学前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阅读、思考以及表达的一体化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让幼儿的思维意识可以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一、“读思达”教学的内涵

  在幼儿教育理念不断丰富革新的背景下,传统的知识认知教育向着素质教育逐渐转变。在这一教育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各个学段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都相应发生着变化。“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知识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强调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以此实现教学工作的深入改革。

  “读”即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阅读获取知识的过程,“思”即为有效阅读和获取知识之后进一步的信息加工和思考,“达”则是在学生熟悉掌握和理解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和表达。从现代化的教育理论角度来看,“读思达”教学模式是以认知加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能力,主动汲取知识形成自我认知,在运用与表达中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内容的掌握。而对教师而言,“读思达”的教学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弊端。这种教学互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对象进行自主思考,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主动汲取者。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对知识、能力的同步掌握,这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读思达”在幼儿绘本戏剧活动中的应用意义

  学前教育作为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启蒙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促进作用。而绘本阅读的开展,可有效丰富幼儿教育形式,并且可以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获得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识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是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将“读思达”教育理念和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进行融合,同时改变传统绘本阅读教学路径方法,以绘本戏剧活动方式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意义重大。具体而言,“读思达”在幼儿绘本戏剧活动中的应用意义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一)有助于凸显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的主要引导者和组织者,往往对幼儿的各项娱乐活动和学习活动都要进行详细的指导和要求。幼儿在参与绘本阅读教学时只是根据教师的引领作出相应的反馈,很少有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互动和思考,显然这种模式并未达到深层次的教学意义。而基于“读思达”教学方式应用下的儿童绘本教学活动,幼儿成了绘本学习的主要践行者、参与者。幼儿需要自主阅读和理解绘本中的故事内容,并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对趣味小故事蕴藏的大道理进行发掘。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并逐渐发展思维能力。

  (二)有助于构建互动型的戏剧活动课堂

  在学前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幼儿能够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读思达”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主动阅读、思考理解以及表达交流的学习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语言和交际能力。并且在教师组织的各种小话剧和情景故事表演中,幼儿能够学习到丰富的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等,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相较于以往单纯读绘本的浅层次学习活动而言,这种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更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意识得到同步锻炼和提高,从而在一体化学习过程中思考故事的深层寓意。

  (三)有助于幼儿教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由于幼儿的学习兴趣特征以及自身的思维能力会有一些先天性的差异,如果教师开展一刀切式的绘本阅读教学活动,可能会出现部分幼儿不理解绘本内容或者学习过程心不在焉的情况,从而影响绘本阅读教学效果。基于“读思达”的绘本戏剧学习活动可以将绘本中的内容形象化,让幼儿以喜闻乐见的情景剧形式进行演绎。这项活动要求幼儿先自主阅读绘本内容,再思考故事中的情节以及主人公的语言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基于不同幼儿的实际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在提高幼儿绘本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幼儿的语言学习活动变得更为高效,为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指向“读思达”的幼儿绘本戏剧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精选绘本资源,奠定戏剧表演基础

  绘本凭借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以及色彩绚丽的图画内容,为学前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可以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指向“读思达”的幼儿绘本戏剧互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绘本是保障幼儿积极阅读和有效阅读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着后续绘本戏剧的表演质量。

  其一,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绘本戏剧的表演主题。表演主题是主导幼儿学习活动的航标,合理的表演主题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幼儿的表演活动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教师要在明确的主题引导下选择相应的故事内容让幼儿进行演绎,让教学实践活动更加贴合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基于幼儿日常的学习、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制定表演主题。例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主题等,这些学习内容都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思辨意识,奠定其良好的阅读基础。

  其二,在选择绘本戏剧表演主题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和表演能力,避免超纲的内容影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绘本戏剧表演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互动将故事中隐藏的大道理进行更好地诠释,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制定绘本戏剧主题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教师要制定切合幼儿认知能力和学前教育需求的表演主题,并基于主题选择相应的绘本内容,为幼儿阅读做好准备工作。例如,在“爸爸妈妈爱我”这一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选择《逃家小兔》这一绘本故事作为戏剧表演主题,指导幼儿进行有效阅读,对绘本故事中小动物的经历进行深入解读,利用情境向幼儿诠释母爱的伟大,奠定绘本戏剧表演的基础。

  (二)结合绘本联想,丰富绘本戏剧表演素材

  儿童绘本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这也是绘本教学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丰富多彩的绘本内容中蕴含着生活与人生的大小道理,是幼儿未来学习和成长不可或缺的教育元素。考虑到幼儿的实际认知和学习特点,绘本内容对故事情境、主人公角色、语言对话等方面都进行了巧妙的加工和设计,符合幼儿的实际认知情况,能够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掘绘本故事中的育人价值,让幼儿紧扣故事中心思想和道理发散思维,并融入一些肢体动作,让绘本阅读和表演活动更加有趣。

  例如,《跑跑镇PLUS》这一绘本故事中写道:“有一个叫跑跑镇的小镇。在这个小镇中,人们都喜欢来回不停地跑着。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咣’的一声撞在一起。”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们想一下是什么撞到了一起呢?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呢?在教师的问题启发下,围绕这一情境小故事,组织幼儿以分组形式进行讨论,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幼儿园生活进行大胆的联想。在幼儿讨论、分析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表演,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将故事中的生活道理进行分享,借助绘本戏剧表演的方式进行呈现。

  (三)基于绘本理解感悟,拓展绘本戏剧表演形式

  交流表达是“读思达”学习活动的最后一环,同时也是强化幼儿学习体验和收获的重要步骤。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限定表演方式和形式,鼓励幼儿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及收获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和分享,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思维意识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留白的绘本故事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地想象,在绘本故事情节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戏剧剧本,再结合小组的方式进行表演和交流,促进幼儿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在表演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演绎绘本故事中的故事场景以及对话,在原故事基础之上,鼓励幼儿加入自己的改编的故事情节,让绘本戏剧活动内容更加地丰富和饱满。与此同时,在幼儿表演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针对幼儿表达的技巧和对话作出指导,提高幼儿表达的准确性。通过角色扮演、仿照改编等综合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幼儿逐步掌握多种表达方法,从而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能够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语言意识和思维能力,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

  (四)关注教学活动评价,借助反思总结

  在指向“读思达”的幼儿绘本戏剧活动中,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在阅读、思考以及表达交流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对幼儿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加上幼儿自身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具有局限性,在“读思达”的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评价和引导。教师的评价能够升华整个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促进幼儿良好发展。在实际评价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幼儿绘本阅读的参与情况、自主思考的完成情况以及表达交流的分享情况三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价。

  例如,在绘本阅读环节,针对绘本故事中蕴藏的含义和道理,教师要适时肯定幼儿的发言,表扬主动思考的小朋友,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针对一些不爱动脑筋的幼儿,教师也要做好教育引领工作,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绘本教学活动,在评价鼓励和引导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保障“读思达”教育的实际效果。此外,评价的方式选择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使用肯定和鼓励的评价语言引导幼儿逐步进步,激发幼儿积极学习和参与互动表达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对幼儿学习及成长的促进作用,让幼儿在“读思达”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发展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助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读思达”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培养学习者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将其与幼儿绘本戏剧活动进行充分的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绘本阅读学习的方式,还可以为幼儿积极参与思考和表达交流搭建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读思达”教学方式有准确的定位和认知,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引导幼儿主动阅读和思考,切实提高幼儿的语言综合能力,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洪淑勤.以绘本为主题的幼儿园创造性戏剧活动的实践探究[J].家长,2019(36):147-148.

  [2]吴雪姣.以绘本为主题来源的幼儿园创造性戏剧活动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3]陈玉艳,孙山.基于绘本开展幼儿戏剧教育活动的策略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2):120-122.

  [4]张媛媛.基于绘本的大班幼儿教育戏剧活动的实践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21.

  [5]苏笑玉.基于绘本的幼儿园教育戏剧活动设计——培养幼儿沟通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