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论文

2024-01-25 09:41:4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核心素养”成为初中英语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路径,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是锻炼学生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本文以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为基础,简要论述了阅读素养的内涵,提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阅读文本情境、设计任务清单、指导学生深挖文本细节、适当组织读后活动等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助力核心素养的发展。
摘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核心素养”成为初中英语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路径,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是锻炼学生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本文以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为基础,简要论述了阅读素养的内涵,提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阅读文本情境、设计任务清单、指导学生深挖文本细节、适当组织读后活动等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助力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阅读教学是英语的重要教学内容,开展高质量阅读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核心素养指导下阅读素养的内涵
阅读素养直接关系着阅读效果。从核心素养角度进行分析,阅读素养包含自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及深层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一)自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良好的阅读素养需要学生具备饱满的自主阅读兴趣和习惯,这对其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要求。学生需要主动阅读、深度研读自己感兴趣的语篇,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通过查阅词典、网络查询、与他人展开讨论、反复阅读等方式克服困难。可以说,阅读素养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表现,也是扩充学生语言知识储备、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
(二)深层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所谓深层阅读,即在理解语篇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并内化语篇中的语言知识,并对作者的观点、写作方法等进行点评,最后将阅读期间积累的语言知识或形成的价值理念用于学习、生活实际。具备良好阅读素养的学生往往会在解析精彩语篇的过程中产生深层阅读的意识,并借助自身的阅读能力有效展开精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可以让学生有效深入分析所学语篇,对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自主阅读兴趣
很多初中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不高。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很难进入到深层阅读状态。初中英语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创设文本情境,由此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展开自主阅读、深度讨论等活动,发展其核心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文本主题、文本中某一情节或某一观点为切入点引入微视频或新闻,由此创设阅读情境,并让学生深入情境,教师在结合情境与学生展开讨论期间,可以自然引入阅读主题,从而激活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以沪教牛津版七年级下册Unit 3“Our animal friends”教学为例,教师在组织阅读Reading部分文本“A blind man and his‘eyes’in a fire”时,就可以课文提出的盲人John将导盲犬Charlie视为自己的“眼睛”,Charlie辅助John在火灾中找到湿毛巾并等待救援的事件作为情境引入。教师可以“a guide-dog for the blind”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找到与之相关的微视频,展示导盲犬的工作日常,包括辅助盲人下公交车、上楼、行走、过马路等。通过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促使学生产生了解导盲犬的兴趣。并由此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视频中的内容,导盲犬还可以为盲人们提供哪些帮助?盲人们对导盲犬的情感又是怎样的?最后,教师引入阅读主题,展示文本背景信息——One day,John Dancer and Charlie arrived at a hotel.从而顺利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为其阅读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其愿意主动探索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和主题意义,提升核心素养。
(二)设计任务清单,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组织阅读活动前,教师可以设计任务清单,由此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在设计任务清单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语言知识、理解性技能、写作技巧等方面展开探索,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阅读流程,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等素养的发展。同时,若学生自主阅读经验不足,为保护学生阅读信心,针对一些困难、复杂的任务,教师可以在任务清单中为学生增加提示,以提示为支架,辅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以沪教牛津版七年级上册Unit 3“The Earth”教学为例,教师结合Reading部分文本“Protect the Earth”组织阅读教学前,可以为学生提供任务清单(见表1)。
在任务清单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顺利明确阅读顺序,并在教师的提示下顺利完成任务,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生自主阅读经验的丰富,教师可以减少任务清单的内容,如不再为学生提供提示、精简任务文字等,直至学生在没有任务清单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利完成文本阅读任务。学生在自主阅读期间,逐步提升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挖掘能力,从而实现阅读素养的提升。
(三)聚焦文本细节,提升学生阅读深度
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后,教师需要与学生展开深层互动,辅助学生深度解析文本细节内容,如作者介绍的信息、作者使用的表达技巧、文本中蕴含的特色文化元素等,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深层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图表支架、问题支架、辩论活动等将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到文本细节分析环节中。
以沪教牛津版八年级上册Unit 5“Educational exchanges”教学为例,教师结合Reading部分文本“An exchange visit is educational and interesting!”组织阅读教学期间,可以设计如下文本细节分析环节。
1.搭建图表支架,梳理细节内容信息
课文包含背景介绍和正文,正文分为四个段落,涉及的信息较多,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图表支架,引导学生借助图表全面梳理细节信息。为提升图表支架的利用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图表框架,引入语篇细节内容相关的关键词,即“school”和“activities”,并为学生提供部分提示,如针对“activities”一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整合Sarah和Eric各自记录的活动(具体范例见表2),并鼓励学生完善图表细节,让学生深层理解语篇基本信息。
这样,在图表支架的辅助下,学生可以综合分析语篇,整合语篇中的信息,从而系统分析教育交流活动的特点,想象英国学生在中国参与教育交流活动的场景。
2.搭建问题支架,引领学生展开深层思考
除图表支架外,教师还可以问促思,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引领学生展开深层思考。在搭建问题支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问,让学生形成从多角度深度解析语篇的意识。从语言知识角度来说,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言要素。如课文第三段中,Eric分享了较多在校活动的信息,各个句子衔接流畅。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可以请学生思考:“本段内容中,Eric引入了哪些衔接性的语言?”这样,学生在梳理本段内容的过程中,便可以顺利找到“and”“as well”“also”“but”等连接词汇和短语,体会使用恰当词汇和短语衔接语篇中各个句子的重要性。从学生文化意识发展角度来说,教师可以基于主题意义设计问题,如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交流活动中,英国学生需要接触“筷子”“汉语”“太极”“中国历史”以及“中国画”等元素,探索这些元素为什么可以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这样,学生便会深入思考,挖掘教育交流活动的特点,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题目“An exchange visit is educational and interesting!”中“educational”和“interesting”的内涵。此外,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还可以设计推理类问题,如“中国学生到伦敦参与教育交流项目期间,可能会参与哪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英国文化思考深度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期间,先通过图表支架帮助学生梳理语篇细节内容信息,确保学生真正理解语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从语言知识、主题意义、语篇外内容推理等方面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深层思考,发展其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等素养,使其形成深度思考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素养也可以得到强化,形成深层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即便教师撤除支架,学生也能够基于课堂学习成果,主动而有效地展开深层阅读活动,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够从多角度深层解析文本,得到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四)组织读后活动,深度培养阅读素养
适当组织读后活动可以更加深度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将所学内容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拓展阅读和读后实践活动的方式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效率和效果。读后活动的难度较高,且教师难以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因此,教师可以开发不同类型的语篇或组织多个活动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参与读后活动,使其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课后深度探究活动,克服参与读后活动期间遇到的困难。
以沪教牛津版八年级下册Unit1“Helping those in need”教学为例,结合Reading部分文本“Voluntary work”组织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活动。
1.拓展阅读,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模仿课文中的语篇,以“动物医院的志愿者”“读书俱乐部的志愿者”等为主题编写新的英语短文,短文第一段介绍主人公参与志愿活动的项目主题、项目背景和项目内容,在第二段分享一个参与志愿活动的例子。学生可以选择1~2篇自己感兴趣的补充文本展开阅读。在此期间,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内语篇,并通过写作介绍个人志愿服务经历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加强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了解,使学生形成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
2.读后实践,搭建阅读与生活的桥梁
学生完成课内阅读和拓展阅读活动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参与读后实践活动,从而为学生搭建阅读与生活的桥梁。结合本次阅读活动的主题,教师可以设计“志愿服务体验”实践活动,与校园周边的社区、动物园、博物馆等进行沟通,筹办“老年人陪伴”“儿童阅读指导”“展品介绍”等志愿服务项目。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或感兴趣的活动参与其中的一个志愿项目。项目结束后,学生需要模仿课文撰写项目报告,整合自己参与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例子、收获和感想等。之后,教师可以引导选择相同项目的学生成立读后实践小组,通过合作克服项目实施、项目总结期间遇到的困难。
教师在组织读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拓展阅读期间巩固课内阅读,在参与读后实践活动期间,践行阅读期间形成的积极价值理念,并基于个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经验迁移运用课内外所学写作技巧,进一步体会阅读的价值,享受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参与更多自主阅读、深层阅读活动的动机,使学生形成全面且良好的语言技能、价值理念。
三、结语
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不仅可以保障课内语篇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认真探索核心素养下初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激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通过设计任务清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借助图表支架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细节,借助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从而提升学生深层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巧妙组织读后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读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英语阅读的乐趣、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今后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提升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奇峰.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研究[J].亚太教育,2022(22):166-169.
[2]吴亮亮.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问题设计与策略[J].现代教育,2022(10):52-54.
[3]王莎白.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2(26):76-78.
[4]赵梦醒.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探究[J].教育观察,2021(39):93-95.
[5]朱颜君.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一),2023:572-5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