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深度遇见:让阅读具备更大格局论文

深度遇见:让阅读具备更大格局论文

1

2023-11-06 16:58:29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设计适合的阅读目标,规划清晰的阅读路线,确保学生深 入文本核心

  摘 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设计适合的阅读目标,规划清晰的阅读路线,确保学生深 入文本核心,在深度研讨中建立阅读认知。文本、生本、教本是阅读教学的关联方,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文本进行科学 解读,对学情有到位把握,促进文本生本的思维对接,创造更多研学互动机会,都能够达成更多学习契机,让深度遇见不断 发生,让阅读具备更大格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意合,格局

  所谓深度遇见,是指文本生本的深入对接,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核 心,对文本做出必要的解读,给学生传授一些阅读方法, 让学生自然进入 到文本核心,与文本情境、与作者进 行深度交流, 这样便可以达成更多阅读共识。小学生阅读感知大多比较直观和表象化,教师在具体引导时,需要立足文本, 创设一些适合的阅读情境,组织多种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和研讨中进入阅读学习, 由此 建立起来的阅读认知则具有更大格局。

  一、立足文本,拓宽阅读内容

  延伸阅读、课内课外对接阅读、 网络阅读, 都可以形成阅读学习的补充训练,教师要做深度发掘,创造适 合的阅读环境。深度遇见,需要更多 深度对接的机会, 教师从教学内容整 合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 为学生准备 适合的阅读素材, 确保阅读学习呈现 更大格局。

  (一)整合教材阅读内容

  语文阅读教学有固定教材,教师 在教学设计时要做深入研读, 对学生阅读关注点进行归结, 以便找到最佳 设计取点,设计一些阅读任务,对学 生进行思维驱动, 让学生自然进入到 深度阅读环节。学生阅读兴趣取向不 同, 对文本的理解和认同存在一些差 异,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思考,针对 学生阅读诉求进行任务组织, 整合教 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覆盖面,能够 顺利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形成崭新阅 读起点。

  例如,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桂花雨》,教师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 桂花雨是什么 样的场景呢?发挥想象,用最为灵动 的语言加以描绘, 说说桂花雨的具体 形象。在具体描绘环节,教师利用多 媒体播放背景音乐, 让学生展示自己 的想象场景, 学生逐渐陶醉在音乐之 中,用最有情感的语言展开描述。“满 树都是黄灿灿的桂花, 那花香早已飘 散在空气之中,整个村落都陶醉了, 用力摇晃这桂花树, 桂花花瓣从天而 降,像一群精灵在空中飞舞。作者将 其比作雨,我却认为她是仙子,为农 家增加无限的乐趣和福气。”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 展开描绘,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从学生情感描绘中可以体验到, 文本 生本早已达成更多契合。教师发动学 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将学生带入另外 一种境界, 让学生展开延伸思考和讨 论,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这无疑是深度学习行为, 其阅读格局 不断拓宽。

  (二)吸纳校本网络素材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 还要注意吸纳校本课程内容, 搜集一 些网络信息和素材, 为阅读教学形成 对应补偿, 让学生主动进入课内课外 对接阅读环节, 这对促使学生深度遇 见有重要现实帮助。学生阅读兴趣取 向不同, 教师从校本课程中提炼一些 内容,契合学生阅读诉求,借助网络 搜集一些阅读信息, 也能够带来补偿 效果。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有比较高 的心理期待, 教师针对学生要求进行 对应设计,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径。

  学生对课外阅读信息有不同期待, 教师针对性渗透课外内容, 能够给学 生带来更多阅读启示。如《圆明园的毁灭》,主要包括圆明园被毁灭前的照 片,以及多种圆明园复原的图片,要 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 说说圆明 园有哪些特点。学生有阅读文本的经 历,对这些课外素材做深入研究,通 过广泛互动进行阅读交流, 课堂研学 气氛逐渐形成。教师适时展示一些图 片信息,对图片内容进行对应解读, 鼓励学生做观察讨论, 阅读学习进展 顺利,学生阅读思维顺便启动,阅读 效果不断呈现出来。教师观察学生阅 读表现,及时做出阅读指导,让学生 对圆明园的来世今生做对比分析, 归 结圆明园的特点。

F34CFD2B-BEC1-4fde-BAA3-0A781703A223.png

  二、创新情境,营造阅读氛围

  学生直观思维比较敏感,教师借 助多种媒介手段进行助学设计, 无疑 能够带来更多阅读动力, 促使学生主 动进行文本研读学习, 真正达成深度 遇见。教师创设阅读情境手段有很多, 需要做好对应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实 际做出适合推介, 无疑是最为明智的 选择。

  (一)推出媒体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围绕 阅读情境设计展开教学组织, 从学生 兴趣关注点出发进行阅读组织, 势必 对学生形成多点激发, 让学生主动进 入文本展开阅读学习, 与文本和作者 进行深度对话,以达成更多阅读目标。

  学生对灵动性、开放性学习情境 创设手段比较有感觉, 教师需要做好 筛选设计, 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展开对 应设计, 确保学生自然进入到深度学 习环节, 在创造性阅读中建立学科认 知基础。在教学《太阳》时,教师利 用多媒体播放“后羿射日”传说的动 漫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 观看和讨论,设计一些阅读思考问题: 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 主要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如何理解“万物生长靠 太阳”这句话? 学习这篇课文有哪些 新思考?学生深度阅读教材内容,对 太阳特点进行重点关注和分析, 找到 解决问题的路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 问题研讨,给予更多方法指导,确保 研学活动顺利展开。学生积极发言, 结合动漫故事解读文本内容。也有学 生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角度进行 阅读剖析, 对太阳的特征进行重点介 绍。教师借助媒体播放动漫故事,成 功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学生对 动漫故事比较有感觉, 都能够主动做 对接思考,进而建立更多阅读起点。

  (二)鼓励质疑释疑阅读

  质疑释疑阅读是学生主动学习行 为,教师鼓励学生深度研究文本,提 出自己的阅读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互 动释疑活动, 都能够促进学生阅读思 维的交流, 在深度思考和互动中达成 学习共识。阅读是学生主体学习行为, 具有独立性、探索性,教师要求学生 展开质疑性阅读, 利用问题进行阅读 梳理,可以为更多学生带来阅读启示, 质疑释疑是主动阅读和学习反思行为, 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理性。

  教师组织学生进入质疑阅读环节, 需要做出更多提示, 以矫正学生阅读 思维方向,确保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学生有个性阅读诉求, 教师做好教学 观察,对学情做科学评估,以提升教 学设计适配性。例如,教学《松鼠》, 教师先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 然 后设计质疑性阅读: 深度阅读文本内 容,将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是存在困 惑的内容进行问题设计, 为后面的集 体讨论奠定基础。如:文章围绕松鼠 这种动物来写, 松鼠具有哪些突出的 特点呢?松鼠是怎样搭窝的?松鼠非 常灵活,它是如何抵御天敌的?教师 鼓励学生展开质疑性阅读, 提出一些阅读问题,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就是 要给学生更多学习启示, 创造更多学 习契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思考。 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讨论、师 生回答,组成系统性阅读路线,为学 生顺利展开深度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664CC1B3-8BA6-4d8b-9363-E32FED41A936.png

  三、传授方法,提升阅读品质

  阅读学习需要更多方法支持,学 生有一定方法积累, 教师需要做学法 研究,及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学法支持, 无疑能够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深度阅读 环节, 与文本和作者展开多重对话交 流,自然达成深度遇见的目的。

  (一)传授阅读思考方法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 对学生学法做具体评估, 以便做出适 合的设计, 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 学法交流活动, 让学生从不同渠道获 得方法支持。特别要提到的是思考方 法,很多学生都找不到正确的出口, 教师要借助阅读文本进行解读, 要求 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与文 本进行深入对话, 自然建立阅读认知 基础。整体阅读、语段鉴赏、结构分 析、色彩判断、情感分析、写法梳理 等,都属于阅读学习关涉到的方法, 教师要做好教学梳理, 为学生提供更 多学习服务。

  学生对文本有个性感知,教师针 对学生阅读学习实际做出学法传授, 无疑能够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 例如,《四季之美》,这是一篇抒情性 散文,文本内容很短,选择每一个季 节的个别景物进行重点描绘, 写出四 季之美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学 习小组,选择一些精彩的片段,对其 描写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应用 情况做专业处理, 让学生关注描写典 型词语的运用情况,解读其表达效果, 确保鉴赏学习顺利推进。学生都有鉴赏的经历,其学法积累也比较丰富, 可以在集体展示和讨论中不断丰富自 我,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二)交换共享阅读经验

  学生大多有自己的阅读学法积累, 在合作讨论环节, 大家共享一些学法 信息,可以充分发挥学法助学作用。 如语言鉴赏方法, 学生占据学法不是 很丰富,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换 活动,能够集合集体智慧,让更多学 生掌握不同的鉴赏方法, 最大限度地 发挥方法的助学作用。学生有学法积 累和知识储备, 教师对学生阅读现实 作出科学评估, 以便做出补偿性教学 设计, 让学生在阅读经验交互和共享 中获益,促使学生自然完成阅读任务。

  如教学《月迹》, 教师先组织学 生阅读文本内容, 对其中的情节做梳 理,然后让学生讲述其中的情节,要 求学生列出讲述提纲, 确保讲述活动 顺利展开。学生阅读文本之后,对相 关内容有了清晰梳理, 自然有一些学 法发现和积累,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 法交流,学生都能够主动响应。在学 法交流中, 教师要求学生主动展示和 发言,对学生学法介绍情况做评估, 从专业角度进行技术阐释, 给予学生 更多专业支持。教师给出一些建议, 可以利用关键词进行设计, 也可以用 图示方法进行设置, 都能够达成引导 的效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 而且主动提出一些建议, 为学生带来 更多学习启示。

  四、组织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教师组织适合的阅读活动,切准 学生阅读心理,注重组织形式的创新, 顺利启动学生阅读思维, 推动其深度 学习进程。诵读、演绎、游戏、竞赛、 讲述、辩论、读写,以及网络交互等, 都属于阅读操作形式, 教师需要做融合设计, 让学生主动进入到深度阅读 环节。

  (一)组织诵读演绎活动

  学生对灵动性、互动性、趣味性 阅读学习活动比较有兴趣, 教师需要 做整合设计,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学 习和思考,提升学生阅读体验品质。 诵读是情感性朗读, 学生在诵读中存 在不少问题, 教师不妨利用多种机会 做示范诵读展示, 介绍诵读技法的应 用, 这样可以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学 习机会。学生诵读处于不同水平之上, 教师对此需要做出科学判断, 针对性 地做出方法技巧指导, 确保诵读训练 获得应有的效果。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诵读训练时, 需要提出具体的要求, 顺便渗透一些 学法内容。如教学《鸟的天堂》这篇 课文时, 教师要求学生选择其中喜欢 的片段,进行情感性诵读,要注意诵 读技巧的运用,并做出具体的提示: 诵读要读出情绪,要讲究抑扬顿挫, 调整语气语调, 不妨先听听专家是如 何诵读的。学生聆听非常专注,教师 不时做出提醒, 让学生跟随专家模仿 诵读,学生积极响应,课堂气氛活跃 起来。学生大多有比较强的模仿能力, 诵读训练效果不断体现出来, 教师从 技术方向做具体指导, 确保诵读训练 顺利展开。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 利用示范诵读做导引, 给学生带来更 多阅读启示, 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体验 中成长诵读能力,获得不错效果。

  (二)延伸网络生活阅读

  阅读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需要有 筛选设计的意识,延伸阅读维度,利 用网络进行阅读训练, 都可以建立更 多深度遇见的机会, 促使学生展开深 入思考。特别是网络阅读学习活动, 这是学生最为欢迎的学习形式, 教师 要以任务驱动形式展开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到网络信息搜集和信 息共享之中, 在广泛阅读和多重对话 中建立学习认知。

  另外,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做 延伸设计,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 对古人读书 感悟名言做梳理, 从具体解读中明白 其中的道理, 其阅读学习进入另外一 个层次,学生学习体悟更为深刻。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有自身规律, 教师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对学 生阅读诉求展开科学研究, 可以找到 更多干预的途径和方法, 布设一些阅 读活动,传授一些阅读方法,都能够 激发学生阅读主动性, 为学生带来深 度思考的机会。深度遇见,这是教师 教学设计的目标追求, 也是学生进入 深度学习的标志, 教师做出更多教学 引导和设计, 让学生与文本和作者进 行深入对话, 这样的阅读才能达成更 多学习共识。


参考文献

  [1] 王少锋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探析 [J]. 语文教学通讯 ,2022 (08):59-61.

  [2] 韩英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 结合模 式 的应 用 [J]. 家 长 ,2022(24): 144-146.

  [3] 蔡成瑞 . 深度阅读为学生“双 减 ”赋 能 [J]. 教 育 家 ,2022(31):50- 51.

  [4] 李如春 .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 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J]. 新作文 , 2022(21):19-20.

  [5] 郭秀玲 . 聊书 , 让整本书阅读 向更深处漫溯—— 小学中高年级整本 书有效阅读的探索 [J]. 语文天地 ,2022 (07):60-62.

  (作者林敏,福建省光泽县鸾凤中 心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