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嘉莉的人生地图——《嘉莉妹妹》的绘制空间性论文

嘉莉的人生地图——《嘉莉妹妹》的绘制空间性论文

20

2023-11-03 16:50:12    来源:    作者:yeyuankang

摘要:作为自然主义小说代表作品,《嘉莉妹妹》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影响。20世纪后半叶以来出现的空间浪潮为《嘉莉妹妹》研究提供了新切入点,文章将专注于书中的空间因素,致力于提取出其中的一幅幅文学地图。过程将依托绘制空间性的理论体系进行,从写作手法、描写维度、叙述视角等各个方面分析文学绘图。最终得出,《嘉莉妹妹》中绘制了芝加哥和纽约不同尺寸、层面、阶级的文学地图,体现出空间的社会、文化和心理意义。每一幅地图在故事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让读者得到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感悟。

  摘要:作为自然主义小说代表作品,《嘉莉妹妹》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影响。20世纪后半叶以来出现的空间浪潮为《嘉莉妹妹》研究提供了新切入点,文章将专注于书中的空间因素,致力于提取出其中的一幅幅文学地图。过程将依托绘制空间性的理论体系进行,从写作手法、描写维度、叙述视角等各个方面分析文学绘图。最终得出,《嘉莉妹妹》中绘制了芝加哥和纽约不同尺寸、层面、阶级的文学地图,体现出空间的社会、文化和心理意义。每一幅地图在故事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让读者得到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感悟。

  关键词:《嘉莉妹妹》;绘制空间性;文学绘图;空间批评

  Abstract: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naturalistic novels,Sister Carrie puts much emphasis on environment.With the popularity of“spatial turn”from the late 20th century,space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re-search on Sister Carrie.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purely about the spatial elements in Sister Carrie with the concept“mapping spatiality”and figure out the map of Carrie's life.Dreiser's literary cartography will be analyzed wit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apping spatiality,especially on the methods of writing,dimensions of depicting,and angles of narration.In conclusion,the literary maps provide a view on Chicago and New York of different sizes,domains,and classes.Additionally,the social,cultural,and psychological meaning of the maps are revealed.The maps also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lots and provide the readers deeper insights of the story.

  Key words:Sister Carrie;mapping spatiality;literary cartography;spatial criticism

  一、引言

  《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女主人公嘉莉只身从乡下前往芝加哥,先后结识推销员德鲁埃和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后与赫斯特伍德去到纽约,机缘下嘉莉成为百老汇明星,两人境况反转。作者德莱塞出生于印第安纳州一个贫困家庭,中学辍学独自到芝加哥谋生,做过洗碗工收账员等,后又辗转纽约做记者和杂志编辑,这些经历让他充分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成为其文学创作的素材。

  自然主义作家认为环境和遗传特征能左右人的选择,在创作中特别关注底层人民如何受这两者的影响,《嘉莉妹妹》即承袭这一风格。学者陆扬[1]指出:“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之中,环境的地方特征、地区特征和地理特征,对作品的意义解读经常是举足轻重的。”作为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品,特定环境对《嘉莉妹妹》的影响则尤为明显:无论是芝加哥和纽约两个大城市整体,还是嘉莉居所等行迹所至的细节之处,都是影响她选择的因素。因此,《嘉莉妹妹》的空间研究能推动其赏析至更深层面。

  《嘉莉妹妹》描绘的百货公司、舞台等城市公共场所,狭义上推动了嘉莉的自我建构历程,广义则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带给人们的机遇和挑战[2];芝加哥和纽约两座大城市为嘉莉提供成长空间,却也让她看到城市运行的底层逻辑:残酷的效率选择制[3]。现有研究由书中的空间因素出发,揭示当时社会问题与文化现象,以及人与城市的关系,但大部分研究中的空间因素迅速从研究焦点下降至分析背景,对作品的纯粹空间因素探索是目前仍欠缺的方面。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空间转向悄然兴起,空间不再是静止的、易被忽视的背景,而成为寓意深远的研究核心[4]。受到空间转向思潮中诸多理论的启发,中国学者方英提出可从“绘制空间性”的视角,进行“与空间、地方、地理等问题相关的文学研究”[5]。“绘制空间性”关注空间叙事和空间批评两个层面[5]。文章将以“绘制空间性”为切入视角,聚焦于《嘉莉妹妹》中的空间因素。该理念的运用将赋予书中空间因素以新的意义,拓展读者的理解深度,并启发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二、空间与空间性元素的构建

  “绘制空间性”核心维度之一即为“绘图/绘制(mapping)”,其概念沿袭了美国文学空间研究领军人物罗伯特·塔利提出的“文学绘图”之定义[5]。塔利认为,文学用一套符号系统再现了真实世界[6],文学绘图即为叙事[7]。文学绘图主要采用的两种话语模式:抽象的整体投射(类似于map),或具体对特定空间的知识(类似于itinerary),对应的绘图实践即为叙述(narration)和描写(description)两种形式[8]。《嘉莉妹妹》的文学地图中,两种形式兼有。作品开篇,嘉莉登上前往芝加哥的火车,德莱塞由此开始绘图,运用的第一种手法为叙述:尽管对离家有些胆怯,嘉莉依然十分憧憬大城市生活。芝加哥的第一印象即树立为中产阶级年轻人向往的都市。随后,通过德鲁埃向嘉莉介绍,作者运用描写的方法直观地描绘了芝加哥:“great build-ings”“a second New York”“theatres,crowds,fine houses”……一系列名词的堆叠表征城市发展程度。至此,读者对芝加哥已经具备一定印象,文学地图初步构建。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31103164933.png

  除了前文对芝加哥繁华区域的绘制,落后地区同样存在地图中。作者首先描写了嘉莉姐姐一家的居所及周边区域。纸糊的墙面、廉价的拼接家具、喧闹的街区等,一系列基础细节描写呈现出大城市底层穷人的居住环境。随后目光转移到地图的下一站———工作区域,由叙述的方式绘制:汉森建议嘉莉沿富兰克林街找工作,这段对话既拓展了地图范围,也推动了剧情发展。通过嘉莉与汉森的对话,读者能够提取出芝加哥的工厂聚集处,也是苦力劳动者的工作密集区域。

  在构建纽约开篇,作者运用了大量直接描写性词汇。这座城市拥有“clear atmosphere”“populous thoroughfares”和“peculiar indifference”。接着,视线转移到小空间层面———嘉莉新家。这套小公寓装潢精致,窗边远眺可将哈德逊河及两岸林立的高楼尽收眼底。其他绘图细节可于情节中发掘,如赫斯特伍德在纽约入股了一家旅社,发现这里的客人和芝加哥完全不一样,人们总是行色匆匆,没时间交友娱乐,呼应前文的“indifference”,也可以看出纽约的快节奏。叙述暗藏的信息丰满了直接描写构建的城市形象。

  欲望驱使下,嘉莉开始出入纽约上流社会场所,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第五大道的谢丽大酒店。通过作者的描写,奢华感呼之欲出。当嘉莉一行人抵达酒店门口,俊俏的侍应生为他们打开车门,扶他们下车。门童一个简单的动作已经昭示了这里提供的是价格昂贵的高端服务,相应,在这里消费的都是优雅有礼的上流社会人士。室内装饰的描写包括“lanes of shining tables”“incandescent lights”“polished glasses”“the shine of gilt upon the walls”等,一个高端就餐场所就此描绘而成,这一空间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嘉莉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当各空间绘图整合,鸟瞰作品的整幅地图,空间叙事的效果浮现———故事情节由地点转移推动[5]。从宏观视角观察,嘉莉的轨迹有明显的变动:她的地图开始从乡下搬到芝加哥,在这里随德鲁埃、赫斯特伍德见识了大城市的繁荣景象,欲望因此迅速膨胀,导致她做了许多错误决定,最终迷失自我。第一次大的空间变化改变了嘉莉的经历、环境,甚至人格,而她的堕落又引发了第二次大的空间变动———逃到纽约。这次迁移将故事推向高潮———在全新的环境中,嘉莉的欲望日益增长,她抛弃了赫斯特伍德,摇身一变成为富裕、有名,却又空虚的明星。新的空间因素丰富了人物形象,同时也强化了作品主旨。

  结合叙述和描写两种绘图方式的运用,一幅结构完备、细节详尽的《嘉莉妹妹》文学地图铺展开来。描写多用于空间出现时的介绍,如刚到芝加哥和纽约之时,是新板块绘制的框架;德莱塞的叙述中又暗含线索,是填充框架的细节和灵魂所在,给读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脑海自然形成嘉莉世界的画面。分析绘图过程中,往常易忽略的细节空间信息浮现,两座城市的版图映入脑海,加快了读者对作品深入探索的脚步。纵观整幅文学地图,从小镇到芝加哥再到纽约,空间的变换总是为新事件的发生提供前提,嘉莉前进的路线牵引着剧情发展。读者跟随嘉莉的脚步,对作品的理解也逐渐加深。三、空间性元素意义的审视“绘制空间性”的另一个关键词是“空间性”。空间可以看作是形式的构建,空间性则可以看作一种批评方法[9],由此引出了绘制空间性的另一个焦点———空间批评。对空间叙事的研究、对文学作品空间性的解读以及不同学科对空间性的理论思考,都属于空间批评[5]。文章将着眼于《嘉莉妹妹》的空间性因素,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分析其在文章中的定位及作用。

  列斐伏尔曾提出社会空间、政治空间等几十种不同维度的空间,其中空间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心理意义于文学叙事研究最具意义[4]。因此,对《嘉莉妹妹》的空间批评将从这三个层面展开,关注空间因素对文中不同社群、不同文化甚至个体思想感情的附加含义。首先,空间的社会意义侧重于空间的经济水平特征、社会人群类别等方面[4]。具体到作品,文中的一些空间是暗含属性的。嘉莉曾想在芝加哥的百货商场找一份销售员的工作,德莱塞描述这里的商场有“busy aisles”“remarkable displays”以及“delicately frilled skirts and petticoats”……尽管文中并没有指明,读者依然能从以上环境描写中得到暗示———百货大楼针对的是城市上层和中上层阶级群体。相应的,有些空间就象征着社会底层人民聚集地,例如,沿富兰克林街而设的诸多工厂。嘉莉向一家帽厂里瞥了一眼:头顶灯光昏暗,地上挤满机器和工作台,工人在恶劣环境中劳作。分析以上描写,不难发现这些空间都被贴上了阶级标签,《嘉莉妹妹》中空间的社会意义跃然眼前。

  其次,空间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由空间反映的思想观念,不同的行为方式、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都是这些思想观念的具体表现[4]。书中一处明显具有文化意义的空间就是百老汇。百老汇是纽约地标性场所,整个街区热闹非凡,剧院和精品商店遍布;在演出开场前和落幕后的时间段,这里总是聚集着许多衣冠楚楚、优雅高贵的先生、女士。长此以往,百老汇成为时尚、名誉和华贵的代名词,在整个文学地图中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象征着嘉莉永远在追求的上流社会生活方式,对嘉莉有着极致吸引。当空间文化含义浮现,作品的脉络和逻辑更加清晰了。

  最后,空间的特质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人的“空间意识、空间知觉、空间记忆、空间体验和空间想象”会影响空间构建,或受到空间的影响,形成空间的心理意义[4]。在阅读《嘉莉妹妹》的过程中,随着空间的出现与变换,读者的情绪或心理活动也会发生改变。例如,赫斯特伍德早期引诱嘉莉时,总是约她在芝加哥的公园里见面,他们大多数不可告人的会面和见不得光的对话都发生在公园里。因此,读者会对芝加哥的公园这一空间留有非同寻常的负面印象。每当嘉莉出现在芝加哥的公园里,就会引起读者的联想回忆,紧张感和罪恶感随之而来。又如,纽约极度贫困区域鲍厄里街,这里聚集着衣衫褴褛、无精打采、饥肠辘辘的流浪汉,得莱塞描写他们为“poor clothes and shrunken features”“pale,flabby,sunken-eyed,hollow-chested”。赫斯特伍德的人生最后时刻就是在这里身无分文地度过,最终绝望自杀。而与此同时,嘉莉已经成为百老汇当红明星,二人的境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再看到鲍厄里街时,读者会想到赫斯特伍德的凄惨结局和人生反转前的往日风光,不由感慨唏嘘。基于空间的心理因素,跟随角色的脚步移动,读者的心境也会改变,从而牢牢抓住作品情节及传达思想。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31103164948.png

  作者的部分思想包含在空间当中。文学绘图中空间的社会、文化及心理意义使故事更加饱满、深刻,也启发了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四、结语

  环境是《嘉莉妹妹》一个关键因素,德莱塞在此书空间构建上颇费心思,而以往对此作品的研究多聚焦于时间,正如丰斯特法尔所说,空间通常仅被设想为“一个空容器”[10]。方英提出的“绘制空间性”为该书空间针对性研究提供了合适的理论体系,文章从文学绘图和空间批评两个角度探讨《嘉莉妹妹》的空间因素。在文学绘图中,德莱塞运用了描写和叙述两种手法,呈现了全书的完整空间,加深读者对主旨的理解。空间批评也由嘉莉的人生地图展开:较于以往常见的社会问题研究,文章从社会、文化和心理三个维度,强调空间本身的意义。

  着眼于《嘉莉妹妹》的绘制空间性后,作品中空间本身以及作者空间叙事的价值均被发掘。书中的空间因素不再从属于时间,而是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研究焦点。《嘉莉妹妹》的绘制空间性不仅利于读者理解文本空间、学习作品含义,更让读者对他们所生活的真实世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嘉莉妹妹》空间性的更多应用,以及此书空间批评更多恰当理论,均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陆扬.空间转向和塔利的空间批评[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2):120-127.

  [2]张祥亭.论《嘉丽妹妹》的空间书写与女性意识建构[J].文艺争鸣,2018(11):182-188.

  [3]金衡山.欲望之城与选择的效率:城市的逻辑———《嘉莉妹妹》中的城市含义剖析[J].国外文学,2018(2):75-83+158.

  [4]方英.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2):102-105.

  [5]方英.绘制空间性:空间叙事与空间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18,40(5):114-124.

  [6]朱立元,陆扬,罗伯特·塔利,等.关于空间理论和地理批评三人谈:朱立元、陆扬与罗伯特·塔利教授的对话[J].学术研究,2020(1):143-148.

  [7]袁源,罗伯特·塔利.文学空间研究与教学:罗伯特·塔利访谈录(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19,41(3):1-15.

  [8]方英.文学绘图:文学空间研究与叙事学的重叠地带[J].外国文学研究,2020,42(2):39-51.

  [9]Kestner J.The Spatiality of the Novel[M].Detroit:Wayne State UP,1978.

  [10]Westphal B.Geocriticism:real and fictionalspaces[M].Springer,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