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宿舍规范行为意向影响机理研究论文

2023-10-24 17:44:29 来源: 作者:yeyuankang
摘要:文章从学生行为决策视角入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宿舍规范行为假设理论模型,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为研究对象,收集了413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发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高职院校学生宿舍规范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进而提出三点管理建议。
摘要:文章从学生行为决策视角入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宿舍规范行为假设理论模型,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为研究对象,收集了413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发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高职院校学生宿舍规范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进而提出三点管理建议。
关键词:学生宿舍;规范行为;高职院校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随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宿舍除了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服务保障,还应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日常规范行为等方面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学者在学生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宿舍管理问题及对策、文化建设等方面有较多探索,其中归李千慧、宋卿、陈瑶[1-3]在失范行为、习惯引导和行为规范引导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对策,然而从学生行为决策的机理入手,并以学生行为决策的机理为突破口进行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习惯引导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拟对高职院校学生宿舍规范行为意向影响机理加以研究,即聚焦高职院校学生在宿舍实施规范行为的机理,并从学生行为决策的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提升学校对学生宿舍规范行为引导的管理效能,这对学校加强学生宿舍建设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最先提出“失范”的概念,而后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将失范行为作为一种“社会反常状态”进行研究。我国学者围绕教师、学生失范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逐步开展了量表编制及应用、规范行为意向相关因素等方面的研究[4-7]。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是社会心理学中态度行为关系理论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它在行为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并被证实能显著提高行为研究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计划行为理论证明了个体行为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个体行为决策的重要性。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决定个人开展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决定行为意向,行为意向越强,则行为实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8]。大量的高校学生行为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开展,且证实了该理论在解释和预测高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减少食物浪费和手机依赖等行为中发挥的作用[9-11]。因此,本文依托计划行为理论对高职院校学生宿舍规范行为意向影响机理开展研究。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影响学生实施规范行为的因素(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进行理论假设,构建假设模型,并根据理论模型相关构面变量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以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在宿舍实施规范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
(一)理论假设
本研究将高职院校学生宿舍规范行为定义为“学生在学校的宿舍实施与校园行为规范要求相符合的行为,即在宿舍中严格遵守宿舍管理规定,不使用违禁电器、不晚归、不争吵、维护宿舍卫生环境、整理个人内务等行为”。
行为态度是驱动行为意向的有效变量,可以解释并预测行为意向。本研究将行为态度定义为“学生评估实施宿舍规范行为的正面或负面评价”。当个体的行为态度越正向,其行为意向越强,因此提出假设H1:“行为态度对学生实施宿舍规范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
主观规范是驱动行为意向的有效因素,其定义为“学生在决策是否采取规范行为时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主观规范可以解释并预测行为意向,因此提出假设H2:“主观规范对学生实施宿舍规范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知觉行为控制是驱动行为意向的有效变量,其定义为“学生在宿舍依据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力所感到实施规范行为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当个体知觉行为控制越强(即经验丰富且预期阻力小),其行为意向越强,因此提出假设H3:“知觉行为控制对学生实施宿舍规范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模型构建
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宿舍规范行为假设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过程
(一)问卷制定
本研究根据已有计划行为理论问卷,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宿舍情景进行优化,形成包含规范行为意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4个研究构面的宿舍规范行为量表。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进行测量(1—5分别代表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研究题项具体如表1所示。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星平台于2022年3月至2022年10月对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总共收集413份有效问卷。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一般要求模型的观察变数与样本数的比值为1∶15较优,而本研究包含18个题项,原则上样本数应不少于270份,即需要收回270份有效问卷,故本研究的有效样本(413份)符合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样本要求,可以展开相关研究。
(三)综合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21.0和AMOS 23.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1.描述性统计。本研究以我校部分在校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2.信度分析。本研究采用克朗巴哈系数测量信度,同时也使用校正后的总相关系数(CITC)值判断某一个条目是否与概念整体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CITC反映的是各个测量题项与整体量表的相关系数,当CITC值小于0.4,且删除后克朗巴哈系数值明显增加时,该条目与总体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低,需要删除。本文使用SPSS 21.0对各维度的信度系数、CITC值及项已删除的信度系数进行计算,从而确定每个潜变量实证数据是否满足内部一致性的要求,信度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信度分析结果可知:18个测量题项对应4个潜变量,即规范行为意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其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0.879、0.853、0.859和0.891,各个潜变量的克朗巴哈系数均符合大于0.7的基本标准。可见,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除此之外,观测变量及其潜变量之间的CITC(校正的项总计相关性)符合大于0.5的要求,这表明各个潜变量的问项设置情况较好,问卷信度良好。同时,对观测变量进行排除观测,具体做法是对每一个变量都进行一次删除处理,如果在删除之后,信度指数没有发生向上的变化,就认为该变量的测量问项具有良好的可信度。表3结果表明,删除每一项题项后的整体克朗巴哈系数均未得到提升,说明各个题项设置较好。
3.效度分析。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检验效度。若KMO值大于0.7,且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5,则说明观测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如表4所示,调查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899,大于0.70,说明该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4 037.542,显著性概率为0.000(P<0.01),因此拒绝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量表适合做因子分析,效度结构较好。
如表5所示,在进行因子分析的过程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Factor Analysis)抽取4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结果发现4个因子的总方差解释率为69.094%,大于60%,故认为量表的效度良好。以最大方差法正交旋转进行因子旋转,可将18个问题选项归类为4类因子,每个测量题项的负荷均高于0.5,且不存在双重因子负荷均高的情况。另外,每个维度下的测量题项均按照理论分布聚合到一起,说明该问卷有很好的内容效度。
4.相关性分析。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探究本研究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如表6所示,本文涉及的4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4个潜变量两两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在判断结构方程模型是否成立时,主要通过对拟合指标的测算来衡量,其中χ2/df一般要求小于3,GFI是适配度指数、AGFI为调整的适配度指数、NFI指规准适配指数、TLI指非范拟合指数、CFI指比较适配指数,一般要求这些值均大于0.9,表示模型适配能力较好,同时大于0.8表示模型可以接受。RMSEA应小于0.08,表示适配能力较好,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运用AMOS 23.0分析得到如图2所示的宿舍规范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图,据此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
如表7所示,χ2/df值为1.790,小于3;RMSEA为0.044,小于标准水平0.08,说明适配较好。GFI=0.944、AGFI=0.925、NFI=0.945、IFI=0.975、CFI=0.975、TLI=0.970,所有拟合优度指标均达到通用标准,说明本研究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有效且与回收数据的匹配程度较好。
如表8所示,行为态度对规范行为意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6(t=5.757,P=0.000<0.001),说明行为态度对规范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故假设成立;主观规范对规范行为意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2(t=3.334,P=0.000<0.001),说明主观规范对规范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故假设成立;知觉行为控制对规范行为意向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6(t=5.392,P=0.000<0.001),说明知觉行为控制对规范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故假设成立。
四、讨论
(一)结论
本研究通过构建宿舍规范行为意向理论模型,基于我校在校学生调查结果,分析了学生的规范行为意向影响机理,并得到以下两条结论。
第一,本文假设的理论模型及H1、H2、H3假设均成立。由此可知,计划行为理论能运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宿舍规范行为的研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正向影响宿舍规范行为意向。
第二,根据研究结果可知,行为态度路径系数为0.36、知觉行为控制路径系数为0.36、主观规范路径系数为0.22。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宿舍规范行为可重点从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两方面入手。
(二)建议
1.强化宿舍思政教育,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实施宿舍规范行为的意向。通过研究可知,行为态度是学生在宿舍实施规范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当学生越认为实施宿舍规范行为有价值、有必要、有意义,就越能更好地遵守宿舍规范行为。因此,学校宿舍管理服务人员应加强宿舍思政教育,从学生理性认同宿舍规范的角度着手,在宿舍范围内借助线上线下宣传阵地,通过正向或警示等教育内容,营造人人认可的宿舍规范行为氛围,同时开展各类思政教育和实践活动,通过各类专题课程或宿舍安全疏散演练等形式在课堂和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悟实施宿舍规范行为的重要性,以改变学生的行为态度,从而促使学生实施宿舍规范行为。
2.完善宿舍配套设施,给学生生活提供便利,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实施宿舍规范行为的意向。通过研究发现,知觉行为控制是学生在宿舍实施规范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具备实施宿舍规范行为的能力且实施阻力较小时,就能够促进其实施宿舍规范行为。因此,学校可通过提升学生技能和降低学生实施宿舍规范行为难度两个途径发力,一方面,可通过军训期间内务整理或劳动教育等环节培养学生维护宿舍环境的技能,同时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学生应对和处置安全事件的能力,进而通过技能提升强化知觉行为控制;另一方面,可引导宿舍成员制定更加完善的舍规,并时刻相互监督,以维护替代整改,从而降低执行难度,同时增添价廉的共享厨房、共享吹风机、共享洗衣机等设施,降低学生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成本,以此不断促进学生实施宿舍规范行为。
3.培育文明共识,规范日常管理,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实施宿舍规范行为的意向。通过研究发现,主观规范是学生在宿舍实施规范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学生感受到来自家人、朋友和宿舍管理规定的社会压力越大,实施宿舍规范行为的意向越强。因此,学校可通过家校联系和氛围营造的方式,使各方达成优化宿舍环境、创建文明宿舍的共识,借助学生的家长、朋友及舍友对学生的影响,促使学生遵守宿舍规范行为。同时,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的完善和执行,通过规范日常管理,借助违纪处分和警示教育等措施形成纪律威慑力,不断强化主管规范,促使学生实施宿舍规范行为。
总之,在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建设中,需要重视并加强学生的规范行为意向,从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等角度不断教育引导服务学生,从而提升宿舍育人成效,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归李千慧.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思政教育和行为规范引导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1):151-153.
[2]宋卿.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规范引导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2):271-272.
[3]陈瑶.高校住宿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21):158-159.
[4]陈善平,刘丽萍,张中江,等.大学生体育规范行为意向量表编制及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10):50-58.
[5]朱琳.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类型、成因与对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2):88-95.
[6]房侃.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纠偏机制论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29-30.
[7]潘秀刚,宋梦莹,陈善平,等.对武术大学生运动员体育规范行为意向的相关因素的个体特征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16):163-165.
[8]陈武强,赵敏燕,唐甜甜,等.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J].林业经济,2021,43(3):5-20.
[9]向彩绞.计划行为理论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参与意愿研究:以深圳G高职院校为例[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0(2):20-25.
[10]贾丽,乔光华.高校学生减少食物浪费行为的决策因素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的综合框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7):38-46.
[11]李晓静.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