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室智慧化转型的教学效果研究论文

2023-10-23 17:43:30 来源: 作者:yeyuankang
摘要:为了探究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室智慧化转型的教学效果,文章选取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甲、乙两个平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班设为对照组,乙班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在实训室转型前开展“脑卒中老年人的护理”综合技能实训项目教学,实验组在实训室转型完成后开展“脑卒中老年人的护理”综合技能实训项目教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技能水平较对照组学生提升较快,对转型效果好评较多。
摘要:为了探究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室智慧化转型的教学效果,文章选取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甲、乙两个平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班设为对照组,乙班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在实训室转型前开展“脑卒中老年人的护理”综合技能实训项目教学,实验组在实训室转型完成后开展“脑卒中老年人的护理”综合技能实训项目教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技能水平较对照组学生提升较快,对转型效果好评较多。
关键词:实训室;智慧化转型;护理专业;高职
对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充分的技能训练对于其走上工作岗位至关重要。一般来说,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1],这意味着学生至少有一半的学习时间需要在实训室度过。金晓锋等[2]指出,实训室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实训室育人功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护理专业实训室存在整体利用率低、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丁彩华、范娜等[3-4]提出,在课后对实训室进行开放式管理可有效提高实训室利用率,但面临的问题是实训管理教师工作负荷加重、工作压力增大。上述查证与笔者在实训室管理与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一致。同时,由于现代护理学的飞速发展,用于护理工作的新型设备层出不穷,为了紧跟护理工作发展,保证教学和临床实际的结合,一些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室采购了相应的设备,但经观察发现,这些设备普遍存在容易损坏、管理维护成本高、总体使用率低等问题。而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丰富和普及,护理教学也开发出了越来越多的线上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但学生获取资源的主动性仍然不够,大量的学习资源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选择困难。基于此,笔者结合护理专业实训实际情况,以各展览馆、博物馆的自助讲解服务模式为灵感,设计了一种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护理专业实训室进行智慧化转型的实施方案,以期丰富实训教学资源、活化闲置设备,提高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结合度,提升实训室的利用率,进一步推进护理专业技能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为验证该转型方案是否有利于开展实训教学,了解其可行性及转型后的使用效果,笔者以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训室为试点,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5],结合“脑卒中老年人的护理”综合技能实训项目,对智慧化转型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对照研究,具体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甲、乙两个平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班设为对照组,共55人(男生4名,女生51名),乙班设为实验组,共56人(男生4名,女生52名)。两组学生均处于高职二年级第二学期,“脑卒中老年人的护理”综合技能实训项目教学前进行前期基础知识考核,对照组得分为81.78±8.02分,实验组得分为81.20±9.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老年人的护理”综合技能实训项目由同一教师团队实施教学。
(二)教学方法
“脑卒中老年人的护理”综合技能实训项目教学共16学时,包含老年人脑卒中预防及急救、脑卒中早期卧床老年人的护理、脑卒中老年人康复护理、脑卒中后遗症老年人生活照护等学习任务。该实训项目综合性较高,所需的实训用物及设备较多,能充分利用转型后的各个实训室。为方便研究,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对照组在实训室转型前开展该项目教学,实验组在实训室转型完成后开展该项目教学。
1.对照组。课前,教师发布学习任务,提供教学案例,要求学生利用实训室开放时间做好实训用物准备,并复习相关知识、技能。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制定实施计划,教师点评计划,协助学生修改计划,学生利用实训室各项设施设备及耗材用物开展实训练习,教师在实训室巡视,根据学生需要进行技能指导。课后,学生利用实训室开放时间对尚有缺陷的实训项目进行巩固加强,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及时查阅资料或随时向自己提问。
2.实验组。第一,教学前完成实训室智慧化转型。①全面梳理护理实训中心开设的护理实训项目,搜集或录制以操作流程和规范为主题的护理技能视频微课。本次转型主要搜集和录制了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微课50项,如病房环境整理、无菌技术操作、口腔护理、鼻饲技术、导尿技术、静脉输液技术、肌力评估、心电监护、叩背排痰、良肢位摆放等。其中,43项常用护理操作使用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的“基础护理技术”“护理技能综合实训”“老年护理”等在线开放课程中已有的教学视频,7项为新录制视频。视频长度以3—5分钟为主,最长不超过7分钟,这样能打破原有的视频格局,即不再注重操作的完整性,而是进行适当剪辑处理,重点呈现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以微课形式进行呈现,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要点。②全面评估护理实训中心的设施设备,搜集或录制关于新型设备、不常见设备、操作复杂设备的讲解视频,本次改革共录制了设施设备讲解视频26条,如虚拟静脉穿刺系统使用、移动护理站使用、老年体验装置使用、常见适老餐具介绍、浴室安全设施介绍、认知训练设施介绍、音乐治疗设施介绍等。讲解视频要注意与产品介绍视频的区分,重点讲解实训设施的使用方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解决了哪些护理问题,并在部分视频中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将护理创新理念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设施设备开展护理工作,培养其创新意识。③将上述两类视频或微课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如超星学习通云盘)或个人音视频账号,每个微课资料生成一个二维码链接,保存二维码图片备用。④将二维码印制成不干胶贴纸。其中,将护理技能微课二维码粘贴在实训病床、用物储存柜等位置,将设施设备介绍视频粘贴在物品相应位置,这样学生或来访参观者用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即可播放讲解视频或学习资料,从而便于观看或学习。
第二,在转型后的实训室开展教学活动。完成实训室转型后,教师开始进行实验组教学。教学任务开始前,教师要告知学生二维码的扫描方法(利用微信、手机浏览器的扫一扫均可扫描跳出链接,通过点击等操作即可观看或收听)。为保证线上资源的稳定性,教师可以联合学校信息中心,在实训室内加强网络信号,确保学生手机网络畅通,同时为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学生提供适量平板电脑备用。学生在课前准备、课中练习、课后巩固阶段有疑惑时,均可通过扫码的方式迅速获取相应微课或视频讲解。
实验组其余教学流程与对照组完全一致。
(三)评价方法
1.理论测试。本研究编制了一套与该实训项目相关的理论测试题,共20道选择题,内容涵盖实训项目相关基础知识、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同一套试题。在实训项目结束后,用教学辅助软件发布试题,学生现场利用手机作答,成绩可一键分析、一键导出,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2.技能考核。本研究借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设计,采用案例引导、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需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列出照护计划,并按照护计划分工实施,最后对照护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选用同一情景案例,主题为脑卒中老年人的照护。对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设计该案例的评分标准,满分100分,包括课前计划制定(20分)、照护具体实施过程(70分)、课后反思报告(10分)[6],学生的技能考核由两名教师打分,取平均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由同一组教师完成考核。考核教师要求具有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辅导或评分经验且未参与两组学生的教学过程。
3.学生学习体验。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实验组8名学生进行抽样访谈,要求受访者的资料饱和,即在访谈中没有新的主题出现时停止。在访谈对象了解此次研究目的和意义后,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①你觉得该课程整体体验如何?②你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扫过实训室和实训设备上的二维码?③你觉得你扫码获得的资源是否对你的学习有帮助?④当你遇到问题时你更倾向于自助扫码还是请教老师?⑤你对本课设计的自助式学习方式还有哪些建议?)与访谈对象进行访谈。访谈由不参与课程教学的教师承担,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不对受访者施加任何诱导或干预。在访谈开始前向受访者解释录音的目的,征得同意后录音。访谈前应与访谈对象建立信任关系,访谈要选择在受访者空闲且精力充沛的时间进行,地点应选在安静、干扰少的办公室。
(四)统计方法
本研究对理论测试和技能考核成绩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并使用SPSS AU在线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学生半结构访谈资料采用和众法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独立分析。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理论测试与技能考核成绩对比
对学生进行理论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与技能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过程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如表1所示,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技能考核包括计划的制度、照护实施、反思报告三个环节,其中在计划的制定环节,两组学生无明显差异,而在照护实施和反思报告中,实验组学生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
(二)实验组学生学习体验访谈结果
在访谈中,8名实验组学生均对自助式实训室改造持肯定意见,代表性的观点有“看到二维码,觉得很新奇,就忍不住想拿出手机扫一扫”“扫到的学习资源非常有用,正是我想要的”“之前有不懂的想问老师,会担心被批评或担心老师太忙没工夫解答,现在有扫码的方式,感觉更方便了”“以前老师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也比较多,但是得去找,实训室装了二维码之后,我们需要什么扫什么,节省了时间”“感觉这种形式的实训室更现代化,还更实用了,希望在其他实训室推广开来”。访谈结果显示,在实训室进行上述改造后,学生均能通过主动扫码获取教学资源,方法比较简单和快捷;教学资源和现场实训设备及实训环境相结合,学生学习体验较好;通过扫码学习,学生能在技能学习的各个阶段获得及时帮助,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三、讨论
(一)实训室采用该转型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敏感性高,应用熟练。手机既是生活必备品,也是获取学习资源的主要手段,而“扫码”是便捷地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实训床位、实训设施上看到二维码时,大多会出于强烈的好奇心,拿出手机扫一扫,通过扫码,用物介绍、实训流程便会零距离地呈现在眼前,技能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这种互动性极高的学习方式深受学生喜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为技能学习增加了乐趣。
(二)实训室采用该转型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代教育理念普遍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便利的学习资源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对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室转型效果进行研究时,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各教学环节中都融入了自主学习的要求。然而对照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只有部分会向同学和教师请教,或者上网搜寻资料,尚有部分学生选择回避问题,常见原因主要是“担心同学嘲笑”“担心老师批评”“网上找到的资料五花八门,不知道信哪一个”。对实训室进行上述改造后,实验组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扫码获取教学资源,不受教师是否在场、同学答案是否正确等因素影响,也不用担心教师或同学的看法,可使自己处于一种轻松自然的心理状态。同时,扫码获取的教学资源是任课教师主讲录制或精心挑选的,与学生学习水平契合度高。根据教学软件后台观测数据,学生主动扫码获取的教学资源完播率明显高于被动推送的学习资源完播率,可见这种教学资源呈现方式更具便利性和实用性。
(三)实训室采用该转型方式为教师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网格教学法等。上述教学方法均需要高度整合资源,同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深度参与课堂,如黄棋等[7]就提出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上、线下的优质教学资源,可构建一种双向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对实训室进行上述改造之后,线上资源与现场实训环境结合更为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资源更加丰富,获取资源的途径更加便捷,为开展各类新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硬件基础。通过现场观察和教师亲身试验可以发现,此次转型初步实现了智慧化、虚拟化和自助化,可协助教师完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小组制教学等教学改革。
(四)实训室采用该转型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
在原有的高职护理专业实训环境中,教师一般会通过集中示范进行技能教学,但在实训室空间有限、学生人数较多时,往往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得很清楚,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故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来说,课堂学习效果往往不佳,而课后练习时,教师不在场,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对实训室进行上述改造后,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教学环境完成了链接和融合,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召唤”出教师为自己“一对一”授课,重难点环节还可以拉动进度条反复学习,技能学习效果明显。特别是在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中,改革后的实训室能将各实训项目化整为零,这种碎片式呈现方式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技能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模仿和重复,这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散性思维的养成[8]。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部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特别是在照护实施环节和反思报告环节。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学生在扫码获得的教学资源的帮助下技能操作变得更为标准和规范,故在考核中得分较高;另一方面学生更清楚学习目标,故对技能训练过程的反思和复盘也更深刻和彻底,这有利于后期改进。
(五)实训室采用该转型方式后设备利用率明显提升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护理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围绕大健康产业,护理行业的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故实训中心实现高效管理势在必行[9-10]。为了紧跟行业发展,进一步缩小教学和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笔者所在学校在护理专业实训室建设过程中一直注重实训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但是新购进的设备往往理念超前,教师不熟悉,学生没见过,在使用过程中,或因使用不当导致设备损坏,或为了维护物品性能而将其束之高阁,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如“移动护修站”“吞咽治疗仪”“语言治疗仪”等长时间闲置,只在外来人员参观学习时展出。此次改革重点针对上述新型设备录制了讲解微课和使用教程,学生、教师及来访者在参观学习时都可通过扫码方式获取资料,看不懂的一扫码就明白了,不会使用的一扫码就清楚了,甚至部分师生还学会了一些设备的维修和养护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新型实训器材及昂贵实训器材的使用率,进一步开发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
(六)实训室采用该转型方式成本较低,有可复制性此次转型基于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室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由从事实训室管理和护理专业技能教学的教师提出并实施,在提出改革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后,受到校方课题经费支持,故转型过程推行较为顺利。主要参与人员为6人,其中5名为护理专业教师,1名为专职摄像及后期制作人员。主要工作过程包括整理技能教学视频、补拍技能教学视频、后期制作、资源上线、物料印刷及粘贴不干胶二维码等环节,累计工作时长为178小时,如集中作业,则可在3—4周内完成所有工作量。因所有教师均有其他工作任务和教学任务,此次工作在业余时间完成,故总耗时16周。其中,拍摄所用器材均由笔者所在学校信息中心提供,上线平台选取与学校合作的商家,空间足,系统稳定,无须额外投入。综合考虑成本投入和转型效果,改革方案可行性强,具有可复制性,可在类似实训室进行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解决高职护理专业线上线下资源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将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的自助导览模式横向迁移至实训室管理中,将线上教学资源集群通过二维码与实体设备实现连接,使用者通过扫码形式可快捷获取教学资源。改造过程可行性强,且经过实验研究,成效显著,是实训室建设中成本较低的一种转型方式。笔者期望能为高职护理专业乃至其他专业的实训室智慧化转型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唐红梅.规范与引领: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策略、路径及核心内容[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2):101-105.
[2]金晓锋,陈菲儿.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123”模式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7):261-265,308.
[3]丁彩华,张永梅,许婷,等.预约式课后开放在护理实训室开放管理中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7):88-90.
[4]范娜,李育玲.护理实训中心实施开放式管理的思考[J].全科护理,2019,17(7):867-868.
[5]闫凯凯,闫媛媛,吕淑琴,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引入高校护理实训中心实践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14):2479-2481.
[6]袁葵,陈燕.基于“课赛融合”的老年护理情景模拟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4):51-54.
[7]黄棋,粪媛媛,欧阳林奇.O2O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基本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22,8(21):2935-2939.
[8]成丽萍.高职护理专业临床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9]钱耀荣,邝美华.基于智能手机的碎片化学习对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2(6):16-18.
[10]张慧,林婕,胡小萍.信息化手段在护理实训中心安全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实施完善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5):1885-18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