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实践 — 以工匠精神的培养为突破口论文

2023-10-10 15:50:40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文章以工匠精神的培养为突破 口,论述了课程思政融入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实践,包括明确工匠精神 的核心思想;将工匠精神培育目标纳入教学目标修订范围
摘要:文章以工匠精神的培养为突破 口,论述了课程思政融入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实践,包括明确工匠精神 的核心思想;将工匠精神培育目标纳入教学目标修订范围,形成系统的思政元素融入体系;不断学习,提高 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等等。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匠精神,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 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 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 协同效应”[1] 。教育部于 2020 年 5 月 28 日印发实施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明确指出专业 实验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 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 际上,课程思政是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 教书育人功能的本源和本意,但由于学科的细分,导 致过去人们对专业课育人功能的认识存在不足。近年 来,各高校在实验教学中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课 程思政探索[3-13],已经初见成效,但是有关高分子物理 实验课程思政的论文却很少。高分子物理实验作为临 沂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 子方向) 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范围广泛,与日常 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 育元素,故笔者以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建设为目 标,以工匠精神的培养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深入 挖掘和梳理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 元素及其承载的育人功能,将思政教育与高分子物理 实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与专 业实验协同教学模式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将理 工科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落到实处。
一、明确工匠精神的核心思想
在全球制造业和供给侧革命的浪潮下,我国正在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迈进,故与之配套的新技术、新知识、新能力也对高校毕业生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笔者所在课题组通过学习领 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查阅工匠精神相关 文献[14-19],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新工科要求的 “工匠精神”核心思想: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队合 作、坚持不懈和勇于创新 。其中,爱岗敬业是指要热 爱自己的工作,专心致志,具有“干一行,爱一行”的 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根本;精益求精是指要不断进取 和创新,力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工匠精神的核 心;团队合作是指要有团队协同工作的精神,是现代工 匠精神的要义;坚持不懈是指要具有面对困难不气馁、 迎难而上的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基本素质;勇于创新 是指要有不断创新的进取之心,即要想立足现代社会, 成为新的时代的“工匠”,就必须拥有追求卓越的创新 精神,这是工匠精神的灵魂[20]。
二、将工匠精神培育目标纳入教学目标修订范围, 形成系统的思政元素融入体系
结合学生的特点,课题组修订和完善了高分子物 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将工匠精神培育目标纳入教 学目标范围 。包含思政教育的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课 程目标 1:通过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的开设,进一步加 深学生对高分子物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如溶度参 数、链的柔顺性、结晶机理与行为及力学状态转化等 的理解和掌握,使其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 用,并引导学生发现科学之美 。课程目标 2:能够基于 高分子物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及分析问题思路, 对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分 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要考虑到环境、安全等问 题,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环保和绿色发 展的低碳意识。课程目标 3:能运用所学高分子物理知 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文献对比,归纳总结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培养学生认 真负责任的工匠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 同时,教师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深挖实验教学内容中的课程思 政元素,初步形成系统的思政元素融入体系,具体课 程思政融入点设计如表 1 所示。
三、不断学习,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专业课教师只有不 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通过多渠道积 极开展思政理论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身挖掘专业 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的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重 点学习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纲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等重要思想论断,夯实理论根基,进一步坚定理想 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平时, 教师要关心时事政治,每天抽出 30 分钟在学习强国 等 APP 上阅读国内外时事新闻,并在课前和课中以 简短的语言及时把时事新闻讲给学生听,传递社会 正能量 。比如,教师可在课前给学生简单介绍最新的 时事政治及相关政策,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 育,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达到润物 细无声的效果,如此教师本身的道德素质和政治修 养也能得到提高。
四、以小见大,充分利用零星时间,采取多渠道课 程思政教育方式
当代的大学生基本都是’00 后,他们受互联网影 响较大,更愿意接受多元信息的洗礼,也更愿意接受 多种形态的信息呈现方式 。因此,为了能够让课程思 政育人效果变得更好,笔者在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中 , 大胆创新,结合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采取了多渠道 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具体而言,课前环节,教师可结合 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当节课的内容,选取《大国工匠》 的片段、实验相关小视频和全国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 者的感人事迹等,并连同预习导学案一起借助线上公 共学习平台推送给学生,这样既能引导学生的自主 学习,又与时事热点包含的思政元素接轨,实现了有目的性的引导教育 。 同时,全国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 者身上隐藏的工匠精神也能熏陶感染学生,在无形之中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课堂上,有些高分子 物理实验中间有很长的等待时间,如用偏光显微镜法 观察聚合物的球晶形态并测定球晶的径向生长速 率、聚合物维卡软化点的测定、聚合物材料冲击强度 的测定等实验项目,此时,教师就可利用其中的等待 时间, 以聊天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自己考研路上的点 点滴滴,或者往届毕业生的成功案例,拓展教学的深 度, 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 认识到做实验要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保持严谨的态 度,进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目的。课后,教 师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 等传播媒介,传播与 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相关的内容,并借机融入思政内 容,以增强课程思政的及时性和趣味性,加强师生间 的互动与沟通 。如此一来,一方面可对课上内容进行 有益的补充,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 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增强思政 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五、改革学习评价方式,提升学生接受思政教育 的主动性
为了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课题组采用了多元 化评价模式,建立了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把课程思政 教育效果考核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另外创新性地 设置了加分项,只要满足加分要求,即可得到相应加 分,具体如图 1 所示。如此,可有效提升学生主动接受 课程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进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有关课程思政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工匠精神考核。主要考核学生课堂参与度, 教师可利用课间播放和课下发布到钉钉群里的《大国 工匠》等视频,并增加对学生观看视频后撰写心得体 会的考核,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 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和勇于创新等工匠精神。
第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重点考查的不是学生最终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而是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和理解, 尤其是能否针对实验误差提出个人的见解,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期末考试 。改革传统标准化卷考的评价模 式,采用实践调查聚合物污染并撰写调查报告的考核 形式,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的方式,研究 生产生活中接触到的高分子制品,如纤维、塑料、橡胶 等的分子结构信息,归纳总结该制品造成污染的原因 和回收利用的方式方法,并撰写调查报告,如此可培 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匠精神、绿色生态发展观和可持 续科学发展观。
第四,加分项。设置了加分项,而对于积极参加创 新性实验实践活动和与各类高分子有关的大赛的学 生进行额外的加分,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坚持不懈 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六、结语
笔者通过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8 级、2019 级学生中进行课程思政实践发现,实验课前和过程中 玩手机的学生大幅减少。通过对学生进行无记名调研 发现,9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形式灵活多变,实 验内容丰富有趣,93%的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推送的视频, 非常认同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尝 试。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学生发言、提问、讨论、谈 心的人次明显增加, 很多学生不仅与教师交流了学习 方面的困惑,还交流了生活、情感及人生规划等方面 的问题 。概言之,此次课堂教学改革受到了学生的一 致好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 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 民日报,2016- 12-09(1).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 (2020 -05 -28) [2022 -12 -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许立男.《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J].广东化工,2022.49 (14):220-221.226.
[4] 卢嫣,黄剑华, 陈丹青,等.课程思政融入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 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2.37(10):243-249.
[5] 陶亚萍,韩礼刚.课程思政导向的“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改革[J].西 部素质教育,2022.8(12):28-31.
[6] 蔡军.课程思政在控制类专业实验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以自动 化与电气工程类工程实验课程为例[J]. 高教学刊,2022.8(15):181 - 183.188.
[7] 刘雪茹,惠壮,李延,等.化学实验课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初探[J]. 大学化学,2022.37(10):285-293.
[8] 谢贞建,李小红,王健,等.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 索与评价分析[J].广州化工,2022.50(5):179- 181.
[9] 曹燕,潘梅,杨百忍.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2):105- 106.
[10] 王多,金花,许晶.新冠肺炎疫情下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思政的实 践与反思[J].化工高等教育,2021.38(5):122- 127.
[11] 张霞, 陈峰,曹阳.工程教育认证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研究 与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23.50(2):777-784.
[12] 李琰,刘越,夏炎.融入思政元素的离子色谱实验教学实践[J].实 验室科学,2022.25(4):122- 125.129.
[13] 邓敏捷.课程思政在林学专业植物学课程中的实施策略研究[J]. 大学,2022(21):134- 137.
[14] 向彩绞.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差异化路径建 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7):229-230.
[15] 李芳,何强.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学校党建 与思想教育,2022(16):65-67.
[16] 姚嘉敏,杨盛文.工匠精神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探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8):19-21.
[17] 钟晓书,赵婕,刘晓凡. 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 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5):148- 149.
[18] 陈利霞.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 2022(7):35-40.
[19] 李玲玲.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思考[J].产业与科 技论坛,2022.21(14):216-218.
[20] 马登学,夏其英,徐守芳,等.新工科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高分 子专业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高分子通报,2022(9):147- 152.
通讯作者:夏其英(1974— ),女,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计算化学, 分子材料学 。 (E-mail:xiaqiying@163.com) 。
